本书的编撰共划分五大篇十八个章节,即总论篇、消费篇、厂商篇、市场篇与实证篇。由消费者、生产者、要素提供者,引申至政府角色的讨论,加以探讨完全竞争市场特性,以及政府政策的介入与市场失灵的原因,最后再辅以核心模式的建构概念,来展开实证研究的操作模式与步骤,希望能提供读者全面且有系统的思惟模式,并且兼具学理与实证的对话空间。本书适合大专技职院校经济、财金、商学与管理等相关科系,开设「经济分析」、「应用经济分析」等相关课程使用。
序言
第一篇 总论篇
第一章 经济分析概论
1.1 经济学意涵与内容
1.2 经济学研究与思考
1.3 经济活动的周流
1.4 经济学的分析
1.5 公共部门的运作
1.6 政府部门的角色
1.7 知识经济的时代
第二章 需求理论与实证
2.1 需求的概念
2.2 需求曲线的推导
2.3 需求法则
2.4 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
2.5 需求变动的影响因素
2.6 实证研究与分析
第三章 供给理论与实证
3.1 供给的概念
3.2 供给曲线的推导
3.3 供给法则
3.4 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3.5 供给变动的影响因素
3.6 实证研究与分析
第四章 供需均衡与价格管制
4.1 市场需求
4.2 市场供给
4.3 市场供需均衡
4.4 市场均衡的变动
4.5 市场供需失衡
4.6 市场功能评价
4.7 实证研究与分析
第五章 弹性理论与衡量
5.1 弹性意涵与衡量
5.2 需求的价格弹性
5.3 需求的所得弹性
5.4 需求的交叉弹性
5.5 供给的价格弹性
5.6 供需弹性与财货特性
第六章 弹性分析与应用
6.1 供需弹性与市场均衡
6.2 需求弹性与直线型需求曲线
6.3 需求弹性与总收入
6.4 需求弹性与总支出
6.5 供需弹性与租税负担
6.6 实证研究与分析
第二篇 消费篇
第七章 序列效用与无异曲线
7.1 消费者偏好
7.2 序列效用意涵
7.3 无异曲线的学理
7.4 无异曲线的分析
7.5 价格变动与需求曲线
7.6 所得变动与恩格尔曲线
7.7 无异曲线分析之应用
第八章 计数效用与需求曲线
8.1 计数效用意涵
8.2 边际效用与递减法则
8.3 购买力与选择组合
8.4 消费者剩余与应用
8.5 水与钻石的价值矛盾
第九章 消费者的选择行为
9.1 预算限制下最适组合
9.2 所得与价格变动的效果
9.3 消费者的选择
9.4 边际效用与消费者选择
9.5 实证研究模式建构
第三篇 厂商篇
第十章 生产理论与应用
10.1 短期生产函数与曲线
10.2 边际报酬与生产阶段
10.3 长期生产函数与曲线
10.4 边际技术替代率
10.5 规模报酬
10.6 技术创新
第十一章 成本理论与应用
11.1 成本概念与类型
11.2 短期成本函数与曲线
11.3 长期成本函数与曲线
11.4 规模经济
11.5 范畴经济
11.6 层次经济
第十二章 厂商的决策行为
12.1 厂商要素投入组合
12.2 扩张线与长期成本
12.3 长期及短期成本曲线
12.4 收益、利润与利润极大化
12.5 实证研究与分析
第四篇 市场篇
第十三章 完全竞争市场
13.1 不同市场结构类型
13.2 完全竞争市场特性
13.3 厂商决策与供给
13.4 产业短期与长期供给
13.5 市场短期与长期供给
第十四章 完全竞争与福利评估
14.1 资源配置与经济效率
14.2 社会福利与市场失灵
14.3 价格管制的福利评估
14.4 租税与补贴的福利评估
14.5 保证价格与休耕的福利评估
14.6 关税与配额的福利评估
14.7 政策评估实证模式
第十五章 生产要素市场
15.1 生产要素与市场特性
15.2 劳动市场供需与均衡
15.3 劳动市场经济分析
15.4 资本市场供需与均衡
15.5 其他生产要素市场
第五篇 实证篇
第十六章 核心模式学理与建构
16.1 建构背景与目的
16.2 模式建构理念
16.3 核心模式架构
16.4 次模式设定概念
16.5 核心模式应用
第十七章 需求体系建构与实证
17.1 需求弹性估计与应用
17.2 联合产品理论与应用
17.3 需求体系学理与应用
17.4 需求体系估计与评估
17.5 需求体系的应用分析
第十八章 供需模式建构与实证
18.1 动态动物经济模式
18.2 供需计量模式建构
18.3 供需模式估计与测试
18.4 市场冲击影响评估
18.5 产业冲击影响评估
18.6 供需模式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索引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经济分析-学理与实证》这本书,我的期望值并不算太高。我读过太多讲经济学的书,很多都流于形式,要么是陈词滥调,要么就是为了卖书而硬凑的内容。但是,这本书真的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次深刻的“思维的启迪”。作者在内容的选择和论述方式上,都展现出了非常高的专业性和独到之处。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金融市场稳定性的讨论。书中不仅介绍了相关的经济学理论,还引用了大量台湾在过去几次金融风暴中的具体案例,详细剖析了问题的根源和应对策略。这种“学理”与“实证”的完美结合,让我在理解那些抽象的金融概念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现实意义。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数据,而是通过对数据的深入解读,揭示出隐藏在数字背后的经济规律。这对于我这种对金融领域有兴趣但又缺乏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帮助实在太大了。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和论证方式,都让我觉得非常有启发性。作者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章节划分方式,而是围绕着“学理”与“实证”这两个核心概念,展开了层层递进的分析。这一点非常独特,也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一种清晰的思路。他并没有为了追求“新颖”而故弄玄虚,而是用一种非常扎实和严谨的态度,来构建他的学术体系。 最让我感到受益匪浅的是,书中对于经济政策有效性的评估。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好”或“不好”的结论,而是从多个维度、多个角度,对不同的政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这让我明白,在经济学领域,很多问题都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在于如何用严谨的实证方法,来检验和评估各种可能性。我在阅读关于台湾地区环境保护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章节时,更是看得聚精会神。作者通过数据分析,揭示了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改进建议,这对于我理解经济决策的复杂性,非常有帮助。
评分作为一个在台湾生活、工作多年的普通上班族,我平时很少有时间去深入研究经济学。但工作中的一些决策,或者新闻里谈论的经济话题,总是会让我感到好奇,想要了解背后的原因。《经济分析-学理与实证》这本书,可以说是为我这样的读者量身定做的。它没有给我一种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反倒像是请了一位非常有耐心的经济学老师,一点一点地为我揭示经济世界的奥秘。 我最喜欢这本书的一点是,它在解释复杂的经济概念时,总是能找到非常贴切的台湾本土生活例子。比如,书中在讲解“外部性”的时候,就提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空气污染问题,以及政府为了治理空气污染所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读到这里,我一下子就感觉自己和书中的内容产生了共鸣,理解起来也更加轻松。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阐释,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台湾地区实际经济情况的分析,让我看到了经济学理论是如何指导和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是如何影响政府决策的。
评分我一直以来对经济学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求学阶段,接触过不少理论性很强的教材。然而,《经济分析-学理与实证》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那些书,上来就是一堆晦涩难懂的数学模型和抽象概念。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巧妙,更注重“学理”与“实证”的结合,这一点在书名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让经济学理论“落地”,变得更易于理解和消化。 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实证”部分的严谨态度。很多时候,我们在学习经济学时,往往只关注理论的推导,却忽略了理论在现实世界中的检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案例研究,甚至是历史事件的梳理,来验证和阐释经济学原理。读到关于台湾地区股市波动与国际经济形势关联性的分析时,我更是看得津津有味。作者不仅列出了相关数据,还深入探讨了背后的驱动因素,这让我对经济现象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更深入地洞察其内在逻辑。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耳目一新!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台湾经济发展的人,我一直觉得市面上很多经济学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缺乏深度分析。但《经济分析-学理与实证》这本书,真的抓住了我这样的读者的痛点。作者在阐述经济学原理的时候,并没有枯燥地堆砌公式和模型,而是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台湾本土经济案例。读起来就像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经济学家对话,他一边为你梳理清楚抽象的概念,一边又用我们身边熟悉的例子来印证,让你一下子就理解了那些原本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经济学理论是如何在我们生活中运作的。 特别是关于台湾产业升级的章节,我看得特别有感觉。从过去的代工模式到现在的创新驱动,这本书详细地剖析了其中的逻辑和挑战,还举了很多具体企业的例子,有些是大家熟知的,有些则是行业内人士才了解的,这让整个分析更加生动和具有说服力。作者并没有回避问题,而是直面台湾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非常中肯的观察和思考。我尤其喜欢它对“新南向政策”的分析,不仅仅是宏观层面的讨论,还深入到微观企业的应对策略,这对于想要了解未来经济趋势的企业家和学生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