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钢琴,让迷人的乐音流洩出来
转动旋钮,让轻快的节奏尽情摇摆
宝岛歌声给您一甲子的音乐盛宴!
一九四五年迄今,整整一甲子,台语歌谣就像一条河,承载战后所有发生在台湾这块土地上的起落、辛酸与甜美。在每个阶段的社会变迁中,词曲创作者都以其敏锐的观察与批判,或写实,或隐喻,留下许多让人难忘且具时代意义的台语歌谣,而这些旋律也宛如电影分镜画面,一幕幕呈现隐藏于社会各阶层的声音与生活缩影。
《宝岛歌声》除了介绍二十一位战后台湾歌谣界具代表性的人物之外,更将与歌曲流传息息相关的留声机与唱片历史,作了有系统的介绍,完整呈现战后台湾歌谣的历史发展。
收录:
台湾唱片发展简史
词曲创作者与演唱者:蔡振南/洪荣宏/王明哲/萧泰然/李敏勇/林强/陈明章/林良哲/庄柏林/钟弘远
台湾储存媒体的推手:叶进泰
台湾放送头:周进升
作者简介
郭丽娟
一九六六年生于高雄务农之家。曾任报社、杂志社编辑长达十年,为多部纪录片撰写剧本,如「把传统留下来——李天禄掌中戏」、「台湾女婿——马偕博士」、「蕉叶微风——台湾音乐家陈泗治」、「飞驰达阵的身影——台湾橄榄球先驱陈清忠」等。着有《台湾歌谣脸谱》(玉山社)、《初相见——佛意.佛艺》(檀施文库)、《高度3858》(玉山社)。现为自由文字工作者。
从纯粹的文学欣赏角度来看,《宝岛歌声【之二】》所呈现的文字魅力同样不容小觑。我一直认为,好的歌词本身就具备诗歌的韵味,而这本书恰恰证明了这一点。作者在选取和编排歌曲时,不仅仅是关注旋律的动听,更是在挖掘歌词中蕴含的文字力量。那些充满画面感的比喻,那些直击人心的情感表达,甚至那些带有地方特色的俚语,都让我拍案叫绝。我仿佛能看到作者在字里行间精心打磨的痕迹,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将遥远的时代鲜活化。书中的一些章节,与其说是对歌曲的解读,不如说是对文字艺术的品鉴。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一些歌词意象的深入剖析,例如对“山”、“海”、“月”等意象在不同歌曲中象征意义的辨析,让我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文学思考。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它颠覆了我以往对歌本的认知,让我意识到,文字的力量,可以如此深刻地触及灵魂。
评分这本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所传递出的深厚人文关怀。作者在撰写过程中,展现出了对宝岛这片土地上人民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注和理解。不仅仅是宏大的历史事件,书中更多的是对普通人生活细节的捕捉,对他们喜怒哀乐的细腻描绘。我读到了许多关于勤劳的渔民、坚韧的农夫、追逐梦想的年轻人的故事,这些故事通过歌曲的形式被讲述,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生活的气息。书中对于一些歌曲背后的人物访谈或传说故事的引用,更是让这些歌声变得有血有肉,让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这些普通人的敬意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人文关怀,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音乐的汇编,更是一份充满温情的生命记录,它让我们看到,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普通人的生命都同样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评分不得不说,《宝岛歌声【之二】》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台湾的社会发展历程。它并非枯燥的历史陈述,而是通过音乐这个载体,以一种更感性、更具感染力的方式,将历史的时代理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特别惊讶于作者是如何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歌曲融为一体,并从中梳理出一条清晰的社会变迁脉络。从早期的乡愁、思念,到后来的时代呐喊、社会批判,再到近年来的多元文化融合,每一首歌曲都像是一个时代的剪影,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心声。我通过阅读这本书,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段台湾社会的缩影,感受到了经济的腾飞,文化的碰撞,以及社会观念的演变。这种以音乐为线索的叙事方式,避免了枯燥说教,让我在潜移默化中,对台湾的社会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方式,既能享受音乐的乐趣,又能收获历史的智慧。
评分这本《宝岛歌声【之二】》读起来真是让人意犹未尽。我一直对台湾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情有独钟,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宝岛更深层次的探索欲。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歌集,更像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能看到宝岛过去那些鲜活的岁月,听到时代变迁的回响。作者在文字的叙述上,非常巧妙地将历史事件、风土人情与歌曲的创作背景 interwoven 在一起,让你在欣赏旋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与挣扎。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早期民谣的部分,那些朴实无华的歌词,仿佛将我带回到了那个淳朴年代,耳边回荡着农夫的劳作声,渔民的号子声,以及街头巷尾的市井喧嚣。每一首歌曲的背后,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情感,一种时代精神。读完之后,我仿佛也跟着那些旋律,经历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对台湾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浓厚的情感。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音乐本身,它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记忆。
评分《宝岛歌声【之二】》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意想不到的文化启迪。我原以为这只是关于台湾流行音乐的介绍,但阅读之后才发现,它的内涵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我被书中作者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梳理和辨析所吸引,从民谣到摇滚,从传统小调到现代创作,每一种风格都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文化思潮。我惊喜地发现,许多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竟然与我所了解的其他文化符号有着微妙的联系,这让我开始思考,音乐是如何跨越地域和时代的限制,成为一种通用的文化语言。书中对于一些歌曲的音乐理论分析,虽然我并非音乐专业,但作者的讲解通俗易懂,让我对音乐的构成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音乐不仅仅是耳朵的享受,更是心灵的交流,是文化的载体。它像是一本百科全书,让我对台湾的文化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也让我对音乐本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