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8
钢琴家是从乐谱中学习还是从录音中学习?演奏者要忠实原作还是可以尽情改编?拉赫曼尼诺夫第三号钢琴协奏曲为何令人魂牵梦萦?《彼得路希卡三乐章》当真是天下第一难曲?经由焦元溥的细心比对与反覆辨正,原来古典音乐大师们心中也有偶像与「粉丝」,录音作品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乐谱和作曲家本身。
作者运用科学史家孔恩(Thomas Kuhn)的「典范与典范转移」(Paradigm and Paradigm Shifts)观念,强调某一诠释(录音)因其特殊演奏╱诠释成就,导致后来演奏此曲者深受其演奏影响,则作者将此具有特殊影响力的诠释(录音)称为「典型」。如此诠释现象无疑是录音发达且普及的二十世纪才出现的特色。
以拉赫曼尼诺夫第二号钢琴奏鸣曲与穆索斯基《展览会之画》为例,霍洛维兹以其惊人的改编闻名于世,借由录音而轰动全球。虽然他并没有将其改编版本写成乐谱发行,但后辈钢琴家却借由聆听霍洛维兹的录音而模仿弹出相近的演奏,使得他的诠释成为乐谱之外足以影响演奏家表现的「典型」。在1958年以前,拉赫曼尼诺夫第三号钢琴协奏曲演奏以删节为风尚,但演奏家删节的依据并非是乐谱指示,而是以作曲家本人与霍洛维兹的演奏录音为准。「作曲家-乐谱-演奏者」的关系因为录音的出现而改变,「典型演奏」形成的经典地位与影响力甚至超越乐谱本身而成为左右音乐诠释的圭臬。
在这些作品诠释╱演奏讨论中,评论者如无法掌握「典型演奏」的影响力,单纯地以乐谱与作曲家风格来衡量演奏,不仅失去诠释历史观,评论将缺乏焦点。举例而言,若纯以音乐和技巧表现观之,范克莱本所演奏的拉赫曼尼诺夫第三号钢琴协奏曲早已被后人超越。然而,如果将其演奏放到他的时代,其诠释却是革命性的演奏,其影响力甚至撼动整个俄国钢琴学派。如果评论者仅以「今日」的标准来衡量其演出,自然不能了解其重要的经典意义与典范价值。
较录音影响力更为微妙的则是「演奏传统」与「学派意见」的影响力。在普罗柯菲夫第七号钢琴奏鸣曲的诠释中,俄国首演(世界首演)者李希特与美国首演者霍洛维兹截然不同的诠释固然各自形成「典型」,但莫斯科音乐院教授诺莫夫个人的意见却因其众多学生的演奏成就而成为不可忽视的诠释,其观点也成为具影响力的「典型」。即使诺莫夫的见解相当程度地背离作曲家的乐谱指示,如欲讨论本曲的演奏与诠释,就不得不掌握如此观点,否则完全以乐谱为依归却不知此曲在特定派别下的解释,评论者在面对众多诠释相近却大幅偏离乐谱的解释时必感无所适从,也无法掌握评论标准。
本书特色
◎华文世界第一部呈现音乐诠释史观的版本比较专着
◎目次:拉赫曼尼诺夫:第三号钢琴协奏曲(Sergei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3)
拉赫曼尼诺夫:第二号钢琴奏鸣曲(Sergei Rachmaninoff: Piano Sonata No.2)
普罗柯菲夫:第七号钢琴奏鸣曲(Sergei Prokofiev: Piano Sonata No.7)
史特拉汶斯基:《彼得路希卡三乐章》(Igor Stravinsky: Three Movements from Petrouchka)
穆索斯基:《展览会之画》(Modest Mussorgsky: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史克里亚宾:第五号钢琴奏鸣曲(Alexander Scriabin: Piano Sonata No.5)
作者简介
焦元溥,1978年生于台北市。台大政治学系(国际关系组)学士,美国佛莱契尔学院(The Fletcher School)法律-外交硕士(Master of Arts in Law and Diplomacy)。
自15岁起开始发表乐评、论述与散文于《古典音乐杂志》(民国87年度文学及艺术类杂志金鼎奖)、《CD购买指南》、《表演艺术》、《联合报》、《自由时报》、《大纪元时报》、《亚洲週刊》、《香港明报月刊》、《人民音乐杂志》(北京)等平面媒体。内容涵盖音乐作品分析、诠释讨论、钢琴演奏技巧解析、音乐家访问、国际钢琴大赛报导与文学创作,发表字数迄今已逾120万字。20岁时受邀至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就「典型与典型转移──以拉赫曼尼诺夫第三号钢琴协奏曲之诠释变貌为例」作专题演讲,2002年至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研究所演讲「俄国钢琴学派」。
文字评论之外,焦元溥也参与广播节目与音乐创作,近期作品为康轩国中国文教学教材之音乐/编曲/演奏配乐。
经典CD纵横观2──典型影响与典型转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经典CD纵横观2──典型影响与典型转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