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6
二○○一年冬天,当时就读于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的几位学生──吕浩元、叶育男、何实、张为凯、林羿束、吴季璁等,共同创立了「赫岛社」。近五年来,他们借「颁奖」之名,先后完成了「二○○一南北新人奖」、「台北双年奖」、「台湾新艺奖──二○○四年度最佳策展评选」、「台湾奖」,这四件企图对艺术既有的价值标准和知识权力,进行反思的观念计画。以模拟其欲「批判的对象」,在贴身肉搏中找寻一条幽微的出路,借着另类的评审以及论述,冲击主流核心,反转主客关系,并建立独立自主的艺术诠释权。天下没有绝对公平、周全的事情,只要有评选机制,评审的组成结构,就决定了奖的脉络与背后的意识形态。赫岛社的少年先锋,从南北新人奖时期在校园内正面挑战师长威信,引发剑拔弩张之对立,并勇于回击众怒的「热血激情」;到台北双年奖,由跨界视野观看当代艺术,针贬「前卫」被无限上纲成绝对神圣的荒谬虚妄,且积极与媒体合作抢佔版面散播反主流言论的「稳敛果敢」;再到台湾新艺奖,面对策展人现象的扩张氾滥,首先反转创作者被支配的角色,继而大胆点出全球化浪潮下台湾当代策展已渐沦为欧美买办的悲哀,并透过评审们强调文化主体的论述文字,显现赫岛社特有顽抗式的「反省自持」;最后的台湾奖,首度将游击的战线拉到第一世界强权的艺术场域──威尼斯双年展,由边缘向中心发声,主动评判国际主流艺术并以此建立台湾自主的文化诠释权,五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评审在威尼斯的撞击、论辩、磨合,虽然难以引起国际广泛的关注,但自信的姿态却隐然存在,没有逢迎示好,而是若即若离的「参与旁观」。赫岛社一路走来看似颠倒古怪,刻意以小搏大「扮猪吃老虎」的颁奖行为,虽然招致的谩骂、攻击众多,而支持者异常稀少,但不论你喜欢与否,他们都已无疑的提供了一种「同中之异」的思考态度。
这本书收入了赫岛社四次颁奖计画的大部分重要论述,其中除了赫岛成员撰写的理念介绍、相关评论与回应,还不乏诸多名家精采之作。过去散落四处的文章以及台湾奖尚未发表的新稿,在这本专辑中一起亮相,能够耐心读完如此庞大文字分量的读者朋友,相信会品尝到新鲜的芬芳与陈旧的余韵混合而成的奇特滋味。
以边陲之姿直捣中心,赫岛社的台湾奖不仅是个以小搏大的例子,更在于它回归到当代艺术的原点──边缘战斗,而这战斗又非以惯用的论述形貌来出现,行动、作品让它不致再次掉入弔诡的处境中。──林谷芳(民族音乐学者、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所长)
妇女跟小孩是最有力气的东西,会让国家社会的大环境变得更好,这次台湾奖的活动,不正就是一群小孩带领一群妇女走出封闭的小圈圈去成就艺术吗?这是一种很真实、很奇怪、很少见的气氛,那天我很感动,几度都想掉眼泪。希望台湾奖还有下一届,辛苦了!──蔡明亮(电影导演)
环顾台湾当前的国际政治、文化环境,这项行动可以比美中世纪那支亟欲光复圣城的欧洲十字军,光是这样的抱负就令政府文化部门或驻外单位汗颜了。──邱坤良(戏剧学者、台北艺术大学校长)
台湾奖前进威尼斯以后,圈外人大都认同,圈内人大都反弹,这应该是很正常的,因为台湾奖已经对视觉艺术国际化的旧思维带来了冲击。──林惺岳(画家、美术史学者)
边缘战斗的回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边缘战斗的回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