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常的诱惑───
生老病死的人生轨道,大方向是一致。
从洞穴的年代、狩猎的年代、信仰的年代、人本的年代、资讯的年代,
人透过艺术所呈现的图像,都是个人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撞击的激盪火花,
而且都是最根本的慾望与恐惧之无限繁衍。
时间无论如何流转,世代无论如何交替,
相信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做过自己的白日梦;
对美好的事物有渴望,
对未知的事务有疑惧,
对日常的诱惑难以拒绝。
艺评家高千惠认为,
忙使人盲,人应该多给自己一些作梦、冥想或发呆的时间,
以便学习享受孤独。
这本写给「白日梦」拥护者的书,
教你如何从艺术的角度欣赏人生,
自己描绘自己的神话!
作者简介
高千惠
当代艺术与文化书写者。芝加哥艺术学院现代艺术史研究,芝加哥大学人文思想研究。
曾客座美国纽泽西西蒙克尔州立大学,主讲亚洲艺术与当代海外亚裔艺术。策划2001年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着有《当代文化艺术涩相》、《芝加哥公共艺术现代化艺术》、《百年世界美术图像》、《当代艺术思路之旅》、《汉唐织锦的跨域风华》、《艺种不原始︰当代华人艺术跨领域阅读》等书。
这是一本给白日梦者的艺术书。从世纪末到新世纪,一个个人的艺术与生活世界,与群体共有的资讯世界能有多大的差距呢?
生老病死的人生轨道,大方向是一致。从穴洞的年代、狩猎的年代、信仰的年代、人本的年代、资讯的年代,人透过艺术所呈现的图象,都是个人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撞击的激盪火花,而且都是最根本的慾望与恐惧之无限繁衍。我们在面对生之欲与死之惧的两个时间之间,演出我们个别的人生神话,在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无限小点,想像与经历各种生命体验的寓言,并在每一则寓言里自己描写自己的神话。
我们既有的生活经验与文化背景,其实已构成相当的条件来理解当代艺术,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活在当代,却经常感受到被当代隔离的情境。在当代与艺术之前,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总是努力要跃进,不要被淘汰,仿若要适应新的生存法则才能活下去。用逆写与还原的方式来想像当代艺术,会发现当代艺术的新意或前卫之说,并没有超越人类历史在科技与政治上的激进变化。
活在当下,我们总是微观地叙述,或用琐碎细微,或用事件切面,或用拼凑图象,一切的一切,反应出的某种年代情境的观读,而自由的异言堂或统一的一言堂,则使艺术释放出不同密度与性质的能量。给白日梦者的艺术书,是从世纪末到新世纪,个人在讯息同步下产生的思维记录。是的,我们已进入数位化的科技年代,我不想落后年代,但也更想要活得简单、温暖一些。当不照镜子时,我从不想到时间与年岁的问题,也从不想在现实的打磨中,去彻底觉悟有些梦、有些行为、有些理想是有时间阶段的。忙使人盲,人应该多给自己一些作梦、冥思或发呆的时间,以便学习享受孤独。
我们都如是:我困惑、我不安、我生气、我兴奋、我渴望美好、我渴望幸福感、我不要被侵犯、我不要被欺骗、我要求公正公平、我要求互相尊重、我要求能被理解,但是,我给了别人什么?抛出去的岂不都是过度的困惑、不安、生气、兴奋、一堆渴望、一堆不要与一堆要。事实上,每个人不需要用结盟或否定他人的方式,都可以给自己一则神话,都可以在日常生活里自我认定:我就是一部分小小的当代艺术作品,有些丑也有些美,无理中也不无道理。
作为一名对美学有着执着追求的读者,我常常在寻找那些能带来全新体验的作品。《日常的诱惑-给白日梦者的艺术书》这个书名,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将“日常”与“诱惑”以及“白日梦”这些看似疏离的概念巧妙地联系起来,这让我感到非常新奇。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诱惑”这一略带神秘甚至有些禁忌的词汇,融入到“日常”的语境中,并将其与“白日梦”的自由联想相结合,最终指向“艺术”这个宏大的主题。我猜测,书中可能包含了许多独特的艺术案例,它们或许来自于意想不到的领域,又或许是以非常规的方式呈现。我希望能从书中学习到如何打破思维定势,用更广阔的视角去观察和感受周遭的世界。我尤其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能够激发读者内在创造力的“秘诀”,引导我们发现并拥抱自己内心深处的“白日梦”,并将这份属于自己的独特灵感,转化为具有个人风格的艺术表达。这本书,无疑将为我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考框架,去重新认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评分这本《日常的诱惑-给白日梦者的艺术书》,书名就带着一股莫名的吸引力,仿佛能一下子将人从琐碎的现实抽离,带入一个充满想象的奇幻国度。我一直是个容易神游的人,脑子里常常会跳出一些不着边际的想法,有时候甚至会为自己的“胡思乱想”感到一丝愧疚,觉得这或许是一种“不务正业”。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将白日梦的碎片,编织成属于自己的艺术。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看看里面究竟藏着怎样的魔力,能够将那些飘忽的思绪,转化成触手可及的画面,亦或是意想不到的灵感。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定义“日常的诱惑”的?是因为我们熟悉的场景中潜藏着不为人知的惊喜?还是说,那些看似平凡的时刻,本身就充满了艺术的萌芽?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切入点,引导我观察生活,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并学会如何将这份美好转化为创作的源泉。也许,这本书能够帮助我重新审视那些“白日梦”,不再是逃避现实的借口,而是通往内心深处、释放创造力的翅膀。
评分我一直着迷于那些能颠覆传统认知的作品,而《日常的诱惑-给白日梦者的艺术书》这个名字,就带着一股强大的吸引力。它似乎在告诉我,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其实潜藏着令人心动的“诱惑”,而我们的“白日梦”,并非虚无缥缈,而是通往艺术的捷径。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解读“日常的诱惑”,以及它与“白日梦”之间的微妙联系。我猜想,书中可能会包含一些非常规的艺术理论,或者是作者独到的观察视角。我期望能够通过这本书,学习到如何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独特的艺术元素,如何将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转化为具有深度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予我一种勇气,去相信自己内心的声音,去拥抱那些看似不切实际的幻想,并将其视为宝贵的创作素材。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把钥匙,它将开启我内心深处对艺术的探索,让我看到一个更广阔、更自由的创作天地。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触动灵魂的作品充满好奇,而《日常的诱惑-给白日梦者的艺术书》这个名字,恰恰击中了我的心坎。我总觉得,生活不仅仅是眼前的苟且,更应该有诗和远方,而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恰恰是通往“远方”的一条秘密通道。这本书,似乎就是为我们这些“白日梦者”量身定做的。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些独特的视角,去解读那些隐藏在日常碎片中的艺术火花。我猜想,书中或许会探讨如何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如何将抽象的思绪具象化,又或者,如何用艺术的方式表达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感。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看”的书,更能引导我“做”。也许里面会有一些实践性的练习,鼓励读者动起手来,用画笔、用文字、用任何媒介,去记录和呈现自己的“白日梦”。我脑海中已经浮现出无数个画面,想象着自己如何在书的指引下,一点点将那些朦胧的想法变成清晰的作品。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邀请函,邀请我走进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艺术世界。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艺术并非遥不可及,它就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日常的诱惑-给白日梦者的艺术书》这个书名,似乎印证了我的这一想法,并且用一种极具诗意的方式,将“日常”与“诱惑”这两个词语联系起来,为“白日梦者”开辟了一条通往艺术的大道。我对此书的期待,主要集中在它如何引导我们去发现“日常”中的“诱惑”。我推测,书中或许会通过一些极具启发性的例子,展示那些看似平凡的场景,在艺术家眼中是如何被赋予生命和意义的。我希望它能够教会我如何保持一颗好奇心,去捕捉生活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并从中汲取灵感。更重要的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鼓励我,放下对“完美”的执念,拥抱那些不完美的、甚至是“不着边际”的“白日梦”,并相信它们同样可以成为创作的源泉。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位耐心而充满智慧的朋友,它不会强迫你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温和地引导你,去发现自己内在的潜能,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