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大学校长
Play Hard, and Study Smart!
每一个决定,都是关键:
选择的学校离家越近越好吗?
理工科系逻辑强最重要,英语差一点没关系吧?
自己系上的课都修不完了,为什么还要去外系选课?
通识课程都是营养学分,应付过去就行了?
课业那么重,哪有时间参加社团?
转系很麻烦,就算没兴趣,可以毕业后再转行吧?
好多人都唸研究所,不唸会不会比不上别人?
国内研究所越来越多,何必花大钱出国留学?
上网找资料那么方便,还需要自己写报告吗?
在大学激增、学费高涨的年代,如何让自己大学四年不虚此行,毕业后有实力脱颖而出?且听台湾联合大学系统5位校长说分明。
总听人说大学可以「由你玩四年」,但到底要怎样才能玩得尽兴,又能为将来打好基础呢?在大学里该如何修课、如何安排活动,好让自己与众不同?该跟谁交朋友、如何谈恋爱?毕业之后,深造好还是就业好?
走进大学,正是人生重大抉择的开始!
台湾联合大学系统的五位校长,将自己多年来在大学、研究所的经验和观察心得分享给青年学子,让学生更清楚大学怎么唸学习、生活、自我成长、人际关系与未来规划。听听珍贵的建言,大学四年可以聪明学习,少走一些冤枉路!
‧把脑子里没用的东西倒掉
‧学费昂贵,更要善用学校资源
‧找到兴趣,才不会浪费生命
‧透过通识课程,增强跨领域能力
‧到外系选修,总有一天用得到
‧网路时代,更要具备判断力
‧不要期待中文变成世界语言
‧向不同领域的朋友学习
‧志趣不合,应该勇敢转系
‧国内和国外深造有不同的好处
‧不确定志向时,可以先去就业
‧放下冷漠,追求梦想!
採访者简介
高永谋
1971年生,大学时主修数学与哲学,曾任报者记者、出版社编辑,专着有《曹锦辉飙进大联盟》《台湾正名一百》,与他人合着有《成长与发展》(工研院能资所史)《中文经典100句──孟子》《中文经典100句──论语》等。
台湾联合大学系统校长 刘兆汉
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
‧选修和旁听带来意外的好处
‧重视逻辑,语言才能学得好
‧大学是培养跨领域能力的最佳环境
‧四校联合,帮助学生跨领域
‧有兴趣最重要,否则只是浪费生命
毕业后该唸研究所,还是直接就业?
‧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唸研究所
‧研究所和大学是不一样的
‧专业要表达得出来才算数
‧有机会的话,尽量出国留学
‧开展国际视野,首先要改变心态
‧确定自己的兴趣和志向
‧校长的叮咛 网路时代要增强自己的判断力
‧学习Tips 感兴趣的书,我都会拿起来读一读
交通大学校长 张俊彦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科系?
‧亲自看过学校再志愿
‧大学生常对学校的资源视而不见
‧自主学习,才能培养独特的见解
‧不要小看运动的功能
‧现在的大学生少了梦想
‧学费昂贵,更该善用学校资源
‧光读书不足以获得人文素养
‧借由交朋友来锻鍊EQ
‧创新可以更早开始
研究所该怎么唸?
‧看准研究领域
‧学术之路一样辛苦
‧写论文是重要的训练
‧出国就要唸博士
‧不要期待华语热
‧读大学,最好离开家
‧校长的叮咛 大学生有时候太过胆小
‧学习Tips 善用略读的功夫
阳明大学校长 吴妍华
所学与志趣不合,怎么办?
‧转个弯,人生路更宽广
‧结交不同领域的朋友
‧性别平等的问题,毕业后才开始
就业之后,还有机会升学吗?
‧就业与升学并非没有交集
‧在国内读硕士有不少好处
‧做研究要能自立自强
‧利用「删去法」决定志向.
‧上了大学,更要重视英文
‧发现志趣不合,应该勇敢去转系
‧校长的叮咛 有情绪困扰,要向人求助
‧学习Tips 利用零碎的时间读书
清华大学校长 徐遐生
该唸的书太多,怎么办?
‧找到兴趣,再订目标
‧写作是双向的事
‧会问问题,才能深入事物核心
‧一定要了解学科的历史
‧不是找到好的老师,才能变成好学生
有问题,该向谁请教?
‧不要等老师来教
‧人生经验不完全来自读书
‧不要只看短暂的未来
‧不是读到大学毕业就算了
‧校长的叮咛 放下冷漠
‧学习Tips 体育赛事中也有很多人生道理
中央大学校长 刘全生
如何善用大学资源?
‧这是自己的人生
‧大学生用功读书,却不太愿意参加社团
‧成为社会人的起点
‧大多数学生对科学精神的了解不够
‧不自己作研究,是创造不出新东西的
‧尝试「自由碰撞」
‧把头脑里没用的东西倒掉
‧与其找好大学,不如找到好老师
‧未来要面对新的工作型态
‧校长的叮咛 真正的教育,是教学生做人
‧学习Tips 大学校长也要不断学习
附录:台湾联合大学系统简介
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幅画面,那些曾经在电视、报纸上零星看到的关于大学校长的新闻报道,那些关于校园文化、学术争鸣的只言片语,似乎都将在这本书中汇聚成一条清晰的河流。我很好奇,在这位“大学校长”的光环之下,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是关于决策的深思熟虑,还是关于人生的起起伏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破我对“校长”这个身份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教育家。我期待书中能有精彩的访谈,能够听到校长们讲述他们的教育哲学,他们的育人理念,他们的治校方略。也许,会有一些关于学生成长烦恼的解答,关于师生关系的探讨,关于校园建设的规划。我想了解,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如何才能保持其作为知识高地的纯粹性,又如何才能拥抱时代的变革。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能够透过它,去观察和理解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去感受那些在教育事业中默默耕耘者的智慧与担当。
评分对于“请问大学校长”这个书名,我脑海中自动联想到的是一种互动和求索的姿态。这不仅仅是一个陈述,更是一种邀请,一种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以一种问答的形式展开,或者是通过对不同大学校长的访谈,来解答读者心中对于大学教育的种种疑问。我想知道,在校长们的眼中,大学的使命究竟是什么?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为社会输送人才,还是引领学术前沿?这本书,或许能为我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高等教育的本质和未来发展方向。我期待看到那些关于大学精神的阐述,关于校园文化的构建,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校长”这个个体,更是关于“大学”这个整体的思考。它可能包含着对教育改革的深入剖析,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借鉴,以及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这是一本值得深思的书,它能激发我去思考,去提问,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乍一听,就勾起了我对校园生活最原始的好奇和憧憬。我想象着,在那些古老而庄严的教学楼里,在绿树成荫的林荫道上,那位肩负着无数学生梦想的校长,会是怎样一种形象?是严谨博学的学者,还是睿智亲和的长者?这本书一定能带我走进一个真实的大学殿堂,让我窥见那些掌舵者们如何运筹帷幄,为一所学府注入灵魂。我尤其期待能了解到,在教育理念的碰撞与发展中,校长们是如何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如何塑造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才俊。也许,书中会描绘一些鲜为人知的教育改革故事,那些充满挑战与突破的时刻,那些在困境中坚持不懈的精神。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学术的魅力,感受到教育的力量,更感受到作为一名学子,身处一个伟大教育事业之中的自豪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名,更是一个通往知识殿堂的钥匙,一把开启我对未来大学生活无限遐想的钥匙。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寻那份深埋在“大学校长”背后,关于智慧、关于责任、关于梦想的宏大叙事。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给我一种非常直接且充满力量的感觉。它仿佛在用一种朴素却深刻的方式,向读者传递着一种信息:关于大学,关于掌舵者。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以何种方式来呈现“大学校长”这一角色?是传记性的叙述,还是案例式的分析?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现出不同校长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背景下的治校理念和实践。我想了解,他们是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为学校的发展找到方向,如何平衡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人才。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对“大学校长”这一职业的描绘,更是对“大学精神”的探讨,对“教育之道”的追寻。我期待看到那些充满智慧的决策,那些感人至深的育人故事,那些为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而付出的努力。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里面蕴含着关于教育的真谛,关于领导力的智慧,以及关于如何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大学未来的思考。
评分“请问大学校长”这个书名,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它直接触及了我内心深处对大学教育的困惑和好奇。我想,这本书很可能不是一本简单的学校介绍,而是一本关于教育理念、治校智慧的深度探讨。我期待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不同校长们对于“何为好大学”、“如何培养人才”等根本性问题的思考和回答。这或许会涉及到教育的传承与创新,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保持大学的独立性和前瞻性,如何在学术自由的土壤中孕育出丰硕的成果。我希望看到一些具体的案例,一些校长们在面对挑战和困境时所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们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为学生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大学校长”这个身份,更是关于“大学”这一特殊机构的灵魂和使命的探索。它能够引发读者对高等教育的深刻反思,对未来教育方向的思考,以及对自己作为一名学子的定位和期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