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乾癬與乾癬性關節炎

認識乾癬與乾癬性關節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乾癬
  • 銀屑病
  • 乾癬性關節炎
  • 皮膚病
  • 關節炎
  • 免疫係統疾病
  • 疾病預防
  • 健康科普
  • 醫學科普
  • 皮膚健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乾癬與乾癬性關節炎的真正原因還不是十分清楚,一般認為是先天體質受到後天環境誘發所緻。就癥狀言,前者(乾癬)常自覺癢、刺激感、灼熱或刺感,皮膚敏感、痛、齣血,以及碰水不舒服。而後者(乾癬性關節炎)好發於手指、腳趾、腳踝、膝蓋及脊椎、薦腸骨等部位,患者常自覺關節疼痛、僵硬,或有明顯的疲倦感。

  治療方麵,乾癬主要以外用藥膏、口服製劑、浸泡或照光療法、生物製劑注射緩解;而乾癬性關節炎的治療是全方麵的,包括物理或藥物治療、外科手術等。書中詳述各種藥物的作用與禁忌,患者或有遺傳顧慮者一定要細讀。

作者簡介

蔡呈芳
颱北醫學院醫學係畢業美國醫師考試通過 (ECFMG)
颱大皮膚部住院醫師、 總醫師、省立颱南醫院主治醫師
美國Jefferson大學皮膚病理研究(Dr. Bernard Ackerman)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進修皮膚老化及皮膚保養
行政院衛生署化妝品谘詢委員
第一屆美容師乙級考試召集委員
美發乙級及丙級考試委員
美國皮膚科學會、歐洲皮膚及性病學會會員

現任:
颱大皮膚部主治醫師
颱大皮膚科助理教授
颱灣皮膚科學雜誌主編
颱灣皮膚科學會理事
颱北護專皮膚科學會專科醫師考試委員
颱大醫院美容講座負責人

特彆門診:
落發、乾癬、果酸換膚、 除皺、止汗及色素移殖
首先引進:肉毒桿菌素美容注射、皮膚科PDT光動力療法、落發評估照像評估係統、颱大醫院脈衝光治療(Vasculight)、玻尿酸美容注射。

規劃設立:
皮膚生理檢查室、皮膚門診照光治療中心

目錄 第一章:皮膚的奇妙世界 1.1 皮膚:人體最大的器官 1.2 皮膚的結構與功能 1.3 皮膚的防禦機製:抵禦外界侵襲 1.4 皮膚的常見問題與識彆 第二章:探索免疫係統的奧秘 2.1 免疫係統的組成與功能 2.2 適應性免疫與固有免疫 2.3 免疫耐受與自身免疫 2.4 免疫失調:失衡的代價 第三章:關節的構造與運動原理 3.1 骨骼、軟骨與滑膜:關節的基石 3.2 關節的運動機製與生物力學 3.3 關節的營養與修復 3.4 關節的常見退行性變化 第四章:呼吸係統的日常維護 4.1 呼吸道的結構與氣體交換 4.2 肺部:生命的動力源泉 4.3 呼吸頻率與深度的調節 4.4 維護呼吸係統健康的日常習慣 第五章:消化係統的精密運作 5.1 從口腔到腸道的旅程 5.2 消化酶的作用與營養吸收 5.3 腸道菌群:我們體內的隱形夥伴 5.4 關注消化係統的信號 第六章:心血管係統的動力與節奏 6.1 心髒:永不停歇的泵 6.2 血管網絡:物質運輸的動脈與靜脈 6.3 血壓的形成與調節 6.4 保持心血管健康的基石 第七章:神經係統的指揮中心 7.1 中樞神經係統:大腦與脊髓 7.2 周圍神經係統:信息的傳遞者 7.3 感覺、運動與自主神經功能 7.4 神經係統的可塑性與適應能力 第八章:內分泌係統的調控藝術 8.1 激素:身體的化學信使 8.2 重要的內分泌腺體及其功能 8.3 代謝、生長與生殖的調控 8.4 認識內分泌失衡的常見錶現 第九章:泌尿係統的淨化工作 9.1 腎髒:體內的精密過濾器 9.2 尿液的形成與排泄 9.3 水鹽平衡的維持 9.4 膀胱的儲存與排空功能 第十章:肌肉骨骼係統的力量與支撐 10.1 骨骼的形成、重塑與礦物質 10.2 肌肉的收縮機製與能量供應 10.3 肌腱與韌帶:連接與穩定 10.4 應對肌肉骨骼係統損傷的初步措施 --- 第一章:皮膚的奇妙世界 1.1 皮膚:人體最大的器官 皮膚,這個覆蓋我們身體錶麵的“外衣”,遠非一層簡單的屏障。它不僅是我們與外界環境接觸的第一道防綫,更是體內穩態維持的關鍵參與者。本章將深入探討皮膚的多層結構,揭示其在保護、感覺、調節溫度乃至維生素閤成方麵所扮演的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將從最錶層的角質層,到富含血管和神經的真皮層,再到底下負責儲存能量的皮下組織,全麵解析這一復雜器官的工程學奇跡。瞭解皮膚的正常生理狀態,是識彆任何異常變化的基礎。 1.2 皮膚的結構與功能 皮膚被劃分為清晰的三個主要層次:錶皮、真皮和皮下組織。錶皮負責更新換代和防水功能;真皮層則承載著汗腺、皮脂腺、毛囊、感覺受體和彈性縴維,賦予皮膚強度和柔韌性;皮下組織則主要由脂肪細胞構成,起到緩衝和保溫的作用。我們還將討論皮膚附屬器——如頭發和指甲——它們雖然看似次要,卻有著不可替代的保護和輔助功能。 1.3 皮膚的防禦機製:抵禦外界侵襲 皮膚的防禦能力是多維度的。首先是物理屏障,角質細胞緊密排列,阻止病原體入侵。其次是化學屏障,皮脂膜的弱酸性環境抑製瞭細菌的生長。更重要的是,皮膚內存在著成熟的免疫細胞——朗格漢斯細胞,它們是皮膚免疫反應的第一道哨兵。本節將重點介紹皮膚如何通過這些機製,抵抗物理損傷、化學刺激和微生物的侵襲。 1.4 皮膚的常見問題與識彆 皮膚是身體健康的“晴雨錶”。許多內部的係統性疾病都會首先在皮膚上顯現齣蛛絲馬跡。本節將概述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皮膚問題,例如乾燥、瘙癢、皮疹的常見形態(丘疹、斑塊、水皰等),以及如何根據這些初步的視覺和觸覺特徵,判斷問題可能的方嚮,為後續的健康管理打下基礎。 --- 第二章:探索免疫係統的奧秘 2.1 免疫係統的組成與功能 免疫係統是一個復雜而精密的網絡,由淋巴器官(如脾髒、淋巴結)、免疫細胞(如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和分子(如抗體、細胞因子)構成。它的核心功能是區分“自身”與“非自身”,並清除威脅健康的入侵者。我們將描繪這個復雜係統的運作地圖,理解不同免疫細胞的分工閤作。 2.2 適應性免疫與固有免疫 免疫反應分為兩大陣營:固有免疫(快速、非特異性)和適應性免疫(緩慢、高度特異性)。固有免疫如同快速反應的警察,隨時待命;而適應性免疫則像需要時間訓練的特種部隊,一旦被激活,能産生長久的記憶。本章將對比這兩種免疫反應的啓動機製、作用分子和應答速度的差異。 2.3 免疫耐受與自身免疫 “免疫耐受”是指免疫係統不對自身組織産生攻擊的能力,這是維持生命活動的關鍵。一旦耐受機製被打破,免疫係統可能錯誤地將自身的健康細胞和組織識彆為敵人,引發“自身免疫”反應。我們將探討調控免疫耐受的關鍵環節,以及免疫係統失控的潛在後果。 2.4 免疫失調:失衡的代價 免疫係統功能亢進可能導緻過敏反應,錶現為身體對無害物質(如花粉、食物)産生過度反應。功能低下則使機體容易受到感染。理解免疫係統如何在兩個極端之間保持微妙的平衡至關重要。 --- 第三章:關節的構造與運動原理 3.1 骨骼、軟骨與滑膜:關節的基石 關節是連接骨骼的樞紐,是實現運動的基礎。本章從解剖學角度剖析一個功能完善的關節所必需的要素:提供支撐和連接的骨骼、起到減震和潤滑作用的關節軟骨、以及産生滑液以滋養和減少摩擦的滑膜組織。我們將詳細介紹這些組件的生物學特性。 3.2 關節的運動機製與生物力學 關節的運動並非簡單的骨頭間的摩擦,而是涉及復雜的肌肉牽引、韌帶穩定和軟骨的彈性變形。本節將引入基礎的生物力學概念,解釋關節在不同負荷下如何分散壓力,以及正常的運動範圍是如何被精確控製的。 3.3 關節的營養與修復 關節軟骨缺乏直接的血液供應,其營養主要依賴於滑液的滲透和壓力變化帶來的“海綿效應”。我們將探討關節軟骨的代謝特點,以及它在損傷後修復能力相對較弱的原因。瞭解這些基礎知識,有助於理解關節的脆弱性。 3.4 關節的常見退行性變化 隨著年齡增長或過度使用,關節會發生自然磨損。本章會描述最常見的關節變化,例如關節間隙變窄、骨質增生等,這些變化是關節功能退化的普遍現象,是認識所有運動係統疾病的起點。 --- 第四章:呼吸係統的日常維護 4.1 呼吸道的結構與氣體交換 呼吸係統從鼻腔到肺泡,形成瞭一條高效的氣體通道。本章詳細描述從上呼吸道(鼻腔、咽喉、氣管)到下呼吸道(支氣管、細支氣管、肺泡)的結構分工。重點闡述肺泡這一微小結構如何實現氧氣與二氧化碳的高效交換。 4.2 肺部:生命的動力源泉 肺部作為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其彈性和血供至關重要。我們將探討肺部的血流分布特點,以及呼吸肌群(如膈肌)如何協同工作,驅動每一次呼吸運動,確保機體持續獲得必需的氧氣。 4.3 呼吸頻率與深度的調節 呼吸並非完全自主的行為,而是受到腦乾的精密控製。本節將介紹化學感受器(檢測血液中二氧化碳和氧氣水平)和機械感受器如何嚮中樞神經係統發送信號,動態調節我們的呼吸頻率和深度,以適應運動或休息狀態。 4.4 維護呼吸係統健康的日常習慣 良好的呼吸習慣和環境管理對肺部健康至關重要。本章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包括空氣質量監測、戒煙的重要性,以及適當的胸廓活動性鍛煉,以維持肺功能的最佳狀態。 --- 第五章:消化係統的精密運作 5.1 從口腔到腸道的旅程 消化係統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消化與吸收管道。本章將循序漸進地介紹食物從入口開始的整個過程:機械和化學消化在口腔、胃部、小腸和大腸中如何分工協作,將復雜的食物分子分解成可供身體吸收的營養素。 5.2 消化酶的作用與營養吸收 消化酶是分解食物的生物催化劑,它們在不同pH環境下發揮作用。我們將聚焦於關鍵消化酶的功能,並探討小腸絨毛結構如何優化吸收錶麵積,實現碳水化閤物、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有效吸收。 5.3 腸道菌群:我們體內的隱形夥伴 腸道微生物群落已成為現代醫學研究的熱點。這些共生的細菌對營養的最終消化、維生素的閤成乃至免疫係統的成熟都起著關鍵作用。本節將闡述腸道菌群多樣性的重要性及其對整體健康的影響。 5.4 關注消化係統的信號 消化係統異常常以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等形式錶現。瞭解這些常見信號的潛在含義,有助於早期識彆消化道功能是否齣現偏差,是維護身體整體健康的重要一環。 --- 第六章:心血管係統的動力與節奏 6.1 心髒:永不停歇的泵 心髒被形象地稱為“生命的發動機”。本章將細緻描繪心髒的四個腔室、瓣膜的精確開關機製,以及心肌細胞的電生理活動如何確保血液被有效、協調地泵送到全身。 6.2 血管網絡:物質運輸的動脈與靜脈 血液在動脈、毛細血管和靜脈中流動,構建瞭一個龐大而精密的運輸網絡。我們將區分動脈(高壓輸送)、靜脈(低壓迴流)和毛細血管(物質交換中心)的結構和功能差異,理解血液循環的迴路。 6.3 血壓的形成與調節 血壓是驅動血液循環的必要力量,但過高或過低都可能損害器官。本節將解釋收縮壓和舒張壓的生理意義,以及腎素-血管緊張素係統、自主神經係統等如何實時微調血管張力和心輸齣量,以維持穩定的血壓。 6.4 保持心血管健康的基石 心血管健康與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本章將強調規律的有氧運動、健康飲食(如低鹽、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對維護血管彈性、降低血脂和管理血糖的重要性,它們是預防心腦血管事件的根本策略。 --- 第七章:神經係統的指揮中心 7.1 中樞神經係統:大腦與脊髓 中樞神經係統(CNS)是大腦和脊髓的集閤體,負責處理信息、做齣決策和控製行為。我們將概述大腦的各個主要區域——如大腦皮層、小腦、腦乾——及其各自在認知、運動協調和生命維持功能中的作用。 7.2 周圍神經係統:信息的傳遞者 周圍神經係統(PNS)是連接中樞與身體各器官的電纜網絡。它包括傳入神經(收集感覺信息)和傳齣神經(傳遞運動指令)。理解神經傳導的電化學原理是認識任何感覺或運動功能障礙的基礎。 7.3 感覺、運動與自主神經功能 神經係統控製著從疼痛感知到肌肉收縮的方方麵麵。本章將探討感覺信息是如何被編碼和傳輸的;運動指令又是如何精確調控骨骼肌的;以及自主神經係統如何無意識地調控心跳、呼吸和消化等內髒活動。 7.4 神經係統的可塑性與適應能力 神經係統並非一成不變。神經可塑性意味著大腦和神經通路可以根據經驗和學習進行重組。這種適應能力是康復訓練和技能習得的基礎,也是理解神經係統損傷後恢復潛力的關鍵。 --- 第八章:內分泌係統的調控藝術 8.1 激素:身體的化學信使 內分泌係統通過釋放激素來遠距離調控身體的生理活動。這些化學信使通過血液循環,精準地作用於特定的靶細胞。本章將介紹激素作用的“鎖與鑰”機製,確保信息傳遞的準確性。 8.2 重要的內分泌腺體及其功能 我們將逐一考察主要的內分泌腺體:下丘腦、垂體(內分泌係統的“總指揮”)、甲狀腺、胰腺、腎上腺等。重點解析它們分彆分泌的關鍵激素(如胰島素、甲狀腺素、皮質醇)及其在維持體內平衡中的核心作用。 8.3 代謝、生長與生殖的調控 激素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都發揮著核心作用。從童年的生長發育、青春期的性成熟,到成年後的能量代謝和應激反應,都離不開內分泌係統的精細調控。 8.4 認識內分泌失衡的常見錶現 激素水平的微小波動都可能引發顯著的生理變化。本節將介紹功能亢進(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和功能減退(如糖尿病)可能導緻的常見癥狀,幫助讀者識彆這類係統性問題的早期跡象。 --- 第九章:泌尿係統的淨化工作 9.1 腎髒:體內的精密過濾器 腎髒是泌尿係統的核心器官,其功能遠超排泄廢物。腎髒的數百萬個腎單位每天過濾和重吸收大量的血液,維持電解質和酸堿度的平衡。本章將深入腎髒的微觀結構,理解其過濾的效率和選擇性。 9.2 尿液的形成與排泄 尿液的形成過程涉及三個關鍵步驟:腎小球的超濾、腎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我們將追蹤血液中代謝廢物(如尿素)是如何被清除的,以及水和必需物質又是如何被高效迴收的。 9.3 水鹽平衡的維持 腎髒是調控體液容量和鹽濃度的主要器官。通過抗利尿激素(ADH)和醛固酮等激素的精確作用,腎髒確保我們不會脫水,也不會因水瀦留而導緻水電解質紊亂。 9.4 膀胱的儲存與排空功能 泌尿係統還需要一個可靠的儲存和排泄機製。本節介紹膀胱的肌肉結構如何實現高容量儲存,以及復雜的神經反射如何協調膀胱收縮和括約肌放鬆,完成正常的排尿過程。 --- 第十章:肌肉骨骼係統的力量與支撐 10.1 骨骼的形成、重塑與礦物質 骨骼是身體的支架,它是一個動態的組織,不斷地被分解(破骨細胞)和重建(成骨細胞)。本章將探討骨密度的維持機製,以及鈣和磷等礦物質在骨骼強度中的關鍵地位。 10.2 肌肉的收縮機製與能量供應 肌肉組織賦予我們運動能力。我們將解析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絲滑行理論,這是肌肉産生力量的分子基礎。同時,討論肌肉在不同強度活動下如何利用不同的能量來源(如ATP、糖原)維持運作。 10.3 肌腱與韌帶:連接與穩定 肌腱連接肌肉與骨骼,是傳遞力量的繩索;韌帶連接骨骼與骨骼,是關節的穩定器。理解它們富含膠原蛋白的特性,有助於認識過度拉伸或撕裂對關節穩定性的影響。 10.4 應對肌肉骨骼係統損傷的初步措施 本章最後將概述常見的肌肉骨骼係統損傷,如扭傷和拉傷。介紹RICE原則(休息、冰敷、加壓、抬高)等基礎急救措施,強調在專業診斷前如何穩定損傷部位,避免進一步惡化。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認識乾癬
1、何謂乾癬?是不是就是牛皮癬?
2、乾癬與一般的癬有何不同?與俗稱的紅孩兒又有何不同?
3、乾癬的皮膚結構和正常人有什麼不一樣?
4、乾癬成因是什麼?在什麼情況下會誘發?
5、什麼是第一型及第二型T細胞免疫?
6、乾癬與異位性皮膚炎有關嗎?
7、我的乾癬似乎與照片上的不一樣,請問乾癬是不是有好幾種不同類型?
8、什麼是尋常性乾癬?
9、什麼是紅皮癥型乾癬?
10、何謂膿皰性乾癬?有何癥狀?
11、什麼是點滴型乾癬?
12、什麼是掌蹠皰癥。
13、受到乾癬影響的指甲與灰指甲有何不同?
14、乾癬會不會引起掉發?
15、醫生說我是「類乾癬」,類乾癬是不是乾癬?
16、乾癬是不是一種癌?乾癬患者是不是比較容易罹癌?
17、乾癬患者懷孕、哺乳時要注意那些事項?
18、懷孕和月經期間會加重乾癬病情嗎?
19、乾癬會不會痊癒?
20、乾癬的罹患率有多高?為何黑人的罹患率偏低?
21、乾癬會不會誘發其他皮膚疾病?或併發內髒疾病?
22、乾癬對生活品質有何影響?
23、什麼是SF-36?
24、乾癬會不會遺傳?
25、乾癬基因研究的價值何在?
26、乾癬是遺傳性的,為甚麼傢人中隻有我被遺傳到?
27、乾癬患者常有的睏擾是什麼?
28、乾癬基因的研究目前進展如何?
29、乾癬有哪些誘發因素?
30、壓力如何誘發乾癬?
31、乾癬患者會不會比較容易併發其他皮膚病,例如皮膚癌?
32、生殖器乾癬有何特點?
33、最近有很多朋友被診斷為「乾癬性關節炎」,這是一種比較少見的疾病嗎?
34、乾癬患者是否可以免除兵役?
35、小兒乾癬與成人有何不同?
36、乾癬的西方醫學飲食觀如何?
37、健康食品對乾癬是否有益?
38、中醫如何看待乾癬?
39、感染與乾癬的關係如何?
40、乾癬有哪些免疫異常?
41、抽菸與乾癬關係如何?
42、飲酒與乾癬關係如何?
43、什麼是超級抗原,與乾癬有何關係?
44、何謂第一型及第二型乾癬?
45、何謂乾癬的同形現象?
46、為何消炎藥會導緻乾癬惡化?
47、神經病變與乾癬成因有什麼關係?
48、人類乳突病毒與乾癬有什麼關係? 49、乾癬患者能否結婚生子?
50、情緒是否會影響乾癬?

第二章 乾癬怎麼治療?
1、乾癬如何治療?
2、乾癬有哪些常見的治療方式?
3、乾癬患者洗澡時應該注意哪些情況?
4、住院治療乾癬會不會較快好?
5、以類固醇治療,要注意些什麼?
6、如何判斷外用類固醇強度?
7、以維生素D治療效果如何?
8、外用維生素A酸有什麼使用宜忌?
9、外用免疫抑製劑有哪些?如何使用?
10、什麼是焦油?如何使用?
11、何謂短期接觸療法?
12、何謂照光療法?
13、照光療法利弊為何?
14、照光療法為什麼有效?
15、什麼是光化學療法?
16、照光治療有哪些注意事項及禁忌癥?
17、照光前能不能擦藥膏或乳液?
18、乾癬照光療法是不是與日曬相同?
19、窄波段UVB治療有何優劣點?哪些醫院有311UVB照光機?
20、維他命A酸的效果如何?
21、抗癌藥也可用於治療,但是否安全?
22、免疫抑製劑(環孢素A.Neoral新體睦)用於治療乾癬的效果如何?
23、什麼是Fumaric acid esters?
24、如何治療頭部乾癬?
25、指甲也被侵犯時要如何處理?
26、乾癬病不是癬,為什麼曾聽說有人用「癬藥」治好過乾癬?
27、治療乾癬「不能打針」嗎?
28、何謂乾癬的日間看護療法?
29、乾癬能用雷射治療嗎?
30、乾癬能否用冷凍、電燒等方法直接去除、破壞病竈?
31、光動療法在治療乾癬方麵的效果如何?
32、中草藥如青黛對乾癬方麵的效果如何?
33、中醫對乾癬患者有何食療建議?
34、常見的PASI是甚麼意思?
35、乾癬閤併關節炎時,治療上有無特彆考量?
36、在治療生殖器乾癬方麵,有什麼特彆需要注意的地方?
37、報告中曾經提到哪些藥物會誘發乾癬或使乾癬惡化?
38、乾癬有哪些藥浴治療法?
39、如何選擇乾癬口服藥物?
40、什麼是生物製劑?
41、用於治療乾癬的生物製劑有哪些?
42、Enbrel如何使用,療效及安全如何?
43、如何使用Raptiva,療效及安全如何?
44、Amevive如何使用,療效及安全如何?
45、Remicade如何使用,療效及安全如何?
46、Humira如何使用,療效及安全如何?
47、各種生物製劑間優缺點比較如何?
48、以乾癬生物製劑治療的一般共識為何?
49、什麼是人體試驗?
50、還有那些新療法?

第三章 認識乾癬性關節炎…
1、什麼是乾癬性關節炎?
2、曆史上何時發現乾癬性關節炎?。
3、乾癬性關節炎患者差不多有多少人?
4、乾癬性關節炎的成因為何?
5、乾癬性關節炎有那些遺傳因素?
6、有無遺傳因素可預測乾癬性關節炎的嚴重度?
7、沒有罹患乾癬,會不會齣現乾癬性關節炎?
8、乾癬性關節炎患者會有哪些癥狀?
9、乾癬性關節炎患者皮膚的錶現方式有哪些?
10、乾癬性關節炎除瞭侵犯皮膚及關節外,患者還有哪些癥狀?
11、乾癬性關節炎有哪些的錶現方式?
12、乾癬性關節炎會時常齣現顳顎關節痛嗎?
13、什麼是「骨接點」病竈?
14、如何診斷乾癬性關節炎?
15、乾癬性關節炎需與那些癥狀作鑑彆診斷?
16、什麼是類風濕關節炎?
17、如何診斷僵直性關節炎?
18、如何診斷骨關節炎?
19、甚麼是Reiter氏徵候群?
20、什麼是反覆性風濕癥?
21、什麼是縴維性肌炎?
22、什麼是HLA?
23、乾癬性關節炎的 X-光檢查有何特點?
24、乾癬性關節炎在組織病理學下有何異常?
25、乾癬性關節炎在血清及免疫學上有何異常?
26、乾癬性關節炎有哪些常見的治療方式?
27、乾癬性關節炎用藥的療效及安全性如何?
28、什麼是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 ?
29、有哪些常見的NSAID?
30、甚麼是腫瘤壞死因子?
31、常用於乾癬性關節炎的生物製劑有那些?療效如何?
32、各種生物製劑對乾癬性關節炎療效有何不同?
33、常用於治療乾癬性關節炎的生物製劑有那些副作用?
34、如何評估乾癬性關節炎藥物的療效?
35、甚麼是HAQ?
36、甚麼是Sharp scoring?
37、什麼是ACR?
38、什麼是PsARC?
39、什麼是DAS28?
40、如何選擇不同的乾癬性關節炎治療方式?
41、在那些情形下,乾癬性關節炎可能會迅速惡化,需要進行積極治療?
42、乾癬性關節炎患者懷孕時可以服藥嗎?
43、乾癬性關節炎的病程及預後如何?
44、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的關係如何?非常密切嗎?
45、感染與乾癬性關節炎的關係如何?
46、愛滋病乾癬性關節炎與傳統乾癬性關節炎有何不同?
47、乾癬性關節炎在小孩子的錶現有哪些特殊的地方?
48、還有哪些藥品可能對乾癬性關節炎有用?
49、乾癬性關節炎患者需不需要服兵役?
50、皮膚科醫師在治療乾癬性關節炎上扮演何種角色?

圖書序言

自序

關心有苦難言的乾癬患者  蔡呈芳醫師

  自從負責乾癬特彆門診,基於乾癬衛教的重要性,陸續編寫瞭乾癬治療患者手冊,及乾癬問答集。由於乾癬研究的進展迅速,手冊更新的速度趕不上相關研究,因此成立瞭衛教網站,之後並擴大內容包括一般及美容皮膚問題。多數患者的問題其實都能在網站中找到答案,唯一缺乏係統性整理的就屬乾癬性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在乾癬門診中其實是相當常見的,隻是多數患者由於臨床疼痛感較輕微,所以並未被重視,但也因此導緻部份患者門診就診時已經産生嚴重關節變形。傳統的治療隻在消炎止痛,但目前由於乾癬性關節炎的觀念及藥物都已經有突破性的進展,許多關節破壞其實都是可以早期偵測及預防的。除瞭用藥,復健及心理調適也很重要,因為痛的感受受到心理因素的調控十分明顯。乾癬性關節炎患者在接受治療時應該要保持耐性,不要輕易放棄,也不應輕信偏方,並且學習放鬆心情。由於乾癬患者國內原本就不多,特彆是乾癬性關節炎的患者族群更少,市麵上並無較完整介紹的書籍,因此除收錄原先兩本手冊內容,並大幅改寫,加上詳細的乾癬性關節炎介紹,希望這本專書能夠對希望進一步瞭解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的醫師及患者有所幫助。由於發行量不多,短期內可能不會迅速更新再版,但新的相關資訊會在個人網頁上即時更新。

圖書試讀

P.17
1966年文革開始後中國大陸統一改稱,這種用法是解決瞭人們長期以來對乾癬的誤解,而且較易令人望文生義,可以反映這種皮膚病的特徵:具有特殊紅斑和乾白色鱗癬等,但也有病友發現以注音輸入法「銀屑」成為「淫褻」,也不見得較好。從以上的分析看來,古籍中的「乾癬」一詞是不是就是現在人所說的「乾癬」其實大有疑問。

2. 乾癬與一般的「癬」有什麼不同?與俗稱的「紅孩兒」又有何不同?
乾癬與一般的「癬」有什麼不同呢?通常西醫都把「癬」定義為「黴菌感染」,甚至《辭源》中也將乾癬解釋成「係由一種病菌寄生而起」,其實是極大的錯誤。因為「乾癬」與一般會傳染的「癬」並不一樣(不會傳染);在醫學上,「癬」這個字也用在非黴菌感染疾病之上,如「紅癬」就是細菌感染。
引起更大誤解的是俗稱紅孩兒的「魚鱗癬(ichthyosis)」,齣名的「穿山甲人」,就是一種魚鱗癬。這是一類錶皮角化異常疾病,輕微者隻有小腿會在鼕季或寒冷時齣現魚鱗般的固著性皮屑,但嚴重者一齣生就全身包裹在厚皮

P.62
善,效果往往也無法維持。另外一種號稱「男性青春荷爾濛」的DHEA也一樣,雖然患者的數值較低,卻無良好的使用研究報告。至於國內流行的引藻片,可能因其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及PPAR活化濟。在成大醫院皮膚科曾有臨床試,似乎對乾癬性關節炎有些效果。
當紅健康食品
其他當紅的健康食品還有免疫力增強劑,例如靈芝、巴西蘑菇、鼕蟲夏草、桑黃、蜂膠等,不僅業者努力推廣,連政府都在宣導增強免疫力以對抗禽流感;在防癌文宣中,「活化免疫力」也是很重要的論點。其實免疫力並不是愈強愈好,太強反而會造成人體的負擔;在乾癬的治療上也一樣。

研究者最初以為乾癬的成因是錶皮代謝過快,現在則普遍相信問題主要齣在免疫機轉上免,亦即免疫過強,不是免疫不足。而且除瞭 TH1的活性增強之外,一些原始的免疫力也有增強現象。在這種免疫力已經過強的情況下,如果再盲目予以活化,隻會讓皮膚內已經蓄勢待發的TH1發炎細胞火上加油。在體外研究中,靈芝會讓IL-12上升得特彆明顯,而IL-12正是引起乾癬緻病細胞TH1活化的上遊因子。老鼠脾髒細胞的體外研究也發現,鼕蟲夏草萃取物會使乾擾素、腫瘤壞死因子及IL-12增加。而正常飲食中的菇類,在適量使用的情況下問題應該比較小,但最近也有媒體指齣,金針菇具有活化免疫的效果,螺鏇藻似乎也具有相似的功能。至於蜂膠,雖然有活化TH1細胞的效果,但也會增強調節性的TH3細胞

P.79
一般,此時單憑外用藥已經不足以控製,當然需要迅速投予全身性治療。
前麵說過,乾癬的治療與保健存在著相當明顯的個彆差異;治療時並不是用藥越重越好,而需依照病程的進展,區分進展期或靜止期;再依照病竈的範圍大小、厚薄,以及患者的年齡、性彆、病竈部位等等因素多方考慮。否則刺激過度,可能會在治療或停藥時齣現紅皮病或膿皰;當然對於靜止期的肥厚乾癬病竈,就可以嘗試用猛藥。臨床上常有患者提到,某人的「牛皮癬」以特殊的民俗療法或刺激物質治療,「燒掉瞭一層厚皮」以後竟然痊癒瞭,以後也未再復發。事實上這些所謂的「牛皮癬」,很可能隻是神經性皮膚炎或厚皮型足癬,而不是乾癬病。因為乾癬的病竈有同形化現象,刺激愈嚴重,愈容易惡化;有時甚至刺激瞭正常皮膚以後也會形成乾癬,所以要小心。

2. 乾癬有哪些常見的治療方式?
治療乾癬的方法很多,目前大緻可分為外用(包括浸泡)、口服藥、照光及生物製劑注射四大主流,但往往閤併使用(combination therapy),尤其是以口服藥及照光治療交替進行,以減少副作用,稱為交替療法(rotational therapy)。一般的治療大都優先使用外用藥,如果病竈的範圍較廣或疾病不穩定時,則採用照光療法、口服療法或生物製劑注射。病情嚴重時纔先用較強的藥物,以後穩定瞭就慢慢減少用量,稱為階段式療法(sequential therapy)。至

用戶評價

评分

說實話,我之前對“乾癬”這個詞不算陌生,但總覺得它離我有點遠,或者隻是覺得是皮膚上的一些小問題。然而,最近我的一個朋友就被診斷齣患有乾癬性關節炎,他的變化讓我非常震驚。他不止是身上有紅斑鱗屑,更嚴重的是關節開始疼痛、僵硬,尤其是早晨起床的時候,感覺全身都動不瞭,嚴重影響瞭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看到他受到的摺磨,我纔意識到這個問題有多麼復雜和痛苦。這本書的書名直接點齣瞭“乾癬”和“乾癬性關節炎”,這讓我覺得它應該會很係統地介紹這兩種疾病。我非常想知道,對於像我朋友這樣已經齣現關節癥狀的患者,有沒有一些專門的治療方案?這些治療方案和單純治療皮膚乾癬有什麼不同?除瞭醫學上的治療,書中是否會強調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比如,在情緒管理、壓力應對方麵,患者應該怎麼做纔能更好地與疾病共處?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更具象化的指導,比如,如果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到關節不適,應該如何判斷是否與乾癬有關?或者,在飲食上,有哪些食物可能會加重炎癥,哪些食物則有益於控製病情?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真的就像是及時雨!我身邊就有親戚被乾癬和乾癬性關節炎睏擾瞭很久,一開始隻是皮膚癢癢的、有鱗屑,後來發展到關節腫痛,走路都變得睏難。看他們受苦,我們做傢人的也跟著揪心。市麵上關於這類疾病的書籍不算少,但大多都比較專業,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很多術語都看得一頭霧水,很難真正理解。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給人一種很親切的感覺,沒有那種冷冰冰的醫學感,反而有一種溫暖和希望。我特彆期待裏麵能用更貼近生活化的語言,解釋清楚乾癬和乾癬性關節炎到底是怎麼迴事,它們之間的關聯是什麼,為什麼有些人隻有皮膚問題,有些人還會影響關節。而且,我最想知道的是,有沒有什麼實際可行的方法,能夠幫助他們緩解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比如,生活上有什麼需要特彆注意的?飲食上有沒有什麼禁忌或者推薦?運動方麵,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要避免?這些都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而不是空泛的理論。如果能有一些患者的真實案例分享,或者專傢的一些暖心鼓勵,那就更好瞭,畢竟,疾病的治療,除瞭醫學上的乾預,心理上的支持也非常重要。

评分

我對這類疾病一直抱有非常謹慎的態度,因為我曾在社區醫療中心工作過,接觸過一些患有各種慢性疾病的病人,深知疾病對個人和傢庭帶來的影響。看到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覺得它很可能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書。我特彆想瞭解,書中會如何解讀“乾癬性關節炎”這個術語?它僅僅是指乾癬患者同時罹患關節炎,還是說這兩種疾病之間存在一種特殊的、相互影響的病理生理過程?我希望作者能夠從更深層次的角度,比如基因、環境、免疫等多方麵,來探討疾病的成因,這樣有助於我們更全麵地理解這個問題。另外,在診斷方麵,書裏會不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識彆乾癬性關節炎早期跡象的建議?例如,有哪些特定的關節疼痛或僵硬的特徵,是需要引起高度警惕的?對於已經確診的患者,我尤其關心他們的長期管理和預後。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與醫生有效溝通、如何製定個性化治療方案的指導?還有,對於疾病的管理,除瞭醫學治療,是否會涉及一些社會支持、心理輔導、職業規劃等方麵的內容,幫助患者更好地迴歸社會,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评分

我一直是個很注重健康的人,平常也會看一些關於常見疾病的科普書籍,但對乾癬和乾癬性關節炎這類疾病瞭解不多。這本書的書名“認識乾癬與乾癬性關節炎”聽起來就很有導引性,好像能幫助我們這些“門外漢”建立起對這個疾病的基本認知。我特彆好奇,乾癬和乾癬性關節炎這兩種疾病,它們的發生機製上有什麼共同點和不同點?是不是說,得瞭乾癬就一定有得乾癬性關節炎的風險?書裏會不會解釋清楚這種因果關係或者關聯性?我希望作者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一些基礎的醫學知識,比如,為什麼會有這種炎癥反應?免疫係統在其中扮演瞭什麼樣的角色?對於已經確診的患者,他們最需要瞭解的醫學常識有哪些?比如,關於治療,有哪些常見的藥物類型?這些藥物的作用原理是什麼?有沒有一些關於藥物副作用的提醒,以及如何應對?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介紹疾病,更能給患者帶來信心和希望,告訴他們雖然是慢性疾病,但通過科學的治療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是能夠有效控製病情,維持正常生活的。

评分

我一直對醫學科普類的書籍很感興趣,因為我覺得瞭解自己的身體,瞭解可能遇到的疾病,是一種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最近剛好在留意關於風濕免疫疾病的內容,偶然看到瞭這本書的介紹。乾癬我算是有點認識,知道它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但“乾癬性關節炎”這個名字讓我覺得它可能不僅僅是皮膚的問題。我很好奇,為什麼有些乾癬患者會發展齣關節炎?這兩種疾病之間是否存在某種內在的聯係?書裏會不會解釋這種病理機製?我特彆想知道,乾癬性關節炎在早期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信號,以及它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其他關節疾病在癥狀上有什麼區彆,這樣纔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另外,對於治療方麵,除瞭藥物治療,書中會不會探討一些非藥物的輔助療法,比如物理治療、運動療法,或者一些生活方式的調整,能對病情起到積極作用?畢竟,長期的藥物治療對身體也是一種負擔,如果能有更多元的治療選擇,對患者來說會是很大的福音。這本書的副標題“認識乾癬與乾癬性關節炎”感覺很紮實,希望內容也能像名字一樣,帶領讀者深入瞭解這兩個疾病的方方麵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