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一首诗、一篇散文也未曾写过,单凭评论与翻译,余光中也是一位有分量的文学家。
他以诗为文,以文为论,兼具知性与感性,调和客观与主观,只要数一数有多少名作家请他写序,便知他在评论界的地位。
《从徐霞客到梵谷》荣获一九九四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各文或论山水游记,或论西方绘画,或析中文之常与变,或自述创作如何取材,莫不说理透彻,情趣盎然。
本书特色
★全书收录相关梵谷文章四篇,则均为一九九○年所作,因为那年正逢梵谷逝世百年,全世界都被他的向日葵照亮,本书与梵谷画展相映成趣。
★一窥艺术家梵谷的内在世界,飞快进入「燃烧的灵魂.梵谷」的最佳书籍。
★荣获《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获新闻局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第十三次文学综合类推介
作者简介
余光中
自一九四九年开始发表文章,诗风与文风的多变、多产、多样,盱衡同辈晚辈,几乎少有匹敌者。一生从事诗、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写作的四度空间。对现代文学影响既深且远,遍及两岸三地的华人世界。曾在美国教书四年,并在台、港各大学担任外文系或中文系教授暨文学院院长,现为国立中山大学荣休教授。着有诗集《莲的联想》、《白玉苦瓜》等;散文《逍遥游》、《听听那冷雨》等;评论集《蓝墨水的下游》、《举杯向天笑》等;翻译《理想丈夫》、《不可儿戏》、《温夫人的扇子》、《不要紧的女人》、《老人和大海》、《英美现代诗选》、等,主编《中华现代文学大系》(一)、(二)、《秋之颂》等,合计七十种以上。
我不得不说,《从徐霞客到梵谷(重排新版)》绝对是那种能够颠覆你固有认知的书。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之前从未关注过的视角。我原本对中国古代的地理学知之甚少,觉得那不过是枯燥的地名和路线的堆砌。但书中对徐霞客的描绘,却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智慧、观察入微的探险家。他对地质、水文、植被的细致记录,以及对当地民俗的理解,都展现了他非凡的学识和对自然世界的敬畏。而当笔锋一转,聚焦到梵谷时,我更是被他那饱含激情、充满生命力的画作所深深吸引。书里并没有简单地介绍梵谷的作品,而是深入剖析了他的创作动机、情感世界以及他如何通过色彩和笔触来表达内心的激荡。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古代的旅行家和一个现代的画家,他们的精神世界竟然能在“观察”和“表达”这两个维度上产生如此深刻的共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探索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跋涉,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挖掘;而真正的表达,也并非仅仅是技法的娴熟,更是灵魂的倾诉。
评分这部《从徐霞客到梵谷(重排新版)》给我带来的最大触动,是它关于“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精神坚守”这一主题的深刻展现。徐霞客身处明朝,以他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不畏艰险的毅力,踏遍祖国山河,留下了宝贵的地理资料。他的探索,在那个信息传递缓慢的时代,更显难能可贵,是对知识的纯粹追求,是对未知世界的挑战。而到了近代,梵谷则在西方艺术史上,以其狂放不羁的风格和对色彩的极致运用,对抗着当时的学院派和世俗的审美标准。他的艺术,是一种个人情感的爆发,是对生活真相的呐喊,即使在生前不被理解,也从未放弃过对艺术理想的追求。作者通过对这两位跨越时空的巨匠的对比和联系,让我看到了个体力量的伟大: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外界如何评价,真正有价值的探索和创造,都源于内心深处不灭的热情和对真理的执着。这本书让我对“坚持”和“勇气”有了更深的体会,也让我更加欣赏那些敢于走自己路的人。
评分我必须承认,《从徐霞客到梵谷(重排新版)》这本书的结构和叙事方式,实在是太有匠心了!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通过一种巧妙的并置和呼应,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和时代联系起来。一开始我还担心会显得生硬或者突兀,但读进去之后才发现,这种“穿梭”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导游,带领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由穿梭,时而驻足于明朝的山林间,倾听徐霞客的足迹;时而又置身于19世纪的法国乡村,感受梵谷笔下的色彩。他并没有刻意去寻找表面上的相似点,而是从更深层次的精神层面入手,挖掘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对表达方式的创新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跳跃式”的阅读体验,反而让我对书中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持久的思考。它不是一次性的阅读,而是能引发我反复回味和不断探索的宝藏。这本书让我明白,伟大的精神是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不同领域、不同时代的人们心中产生共鸣的。
评分翻开《从徐霞客到梵谷(重排新版)》,我仿佛踏上了一段跨越时空的奇妙旅程。想象一下,在那个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古代,一位叫徐霞客的文人,怀揣着一颗对山川湖海无尽的好奇心,一步一个脚印地丈量着这片广袤的土地。他的笔触细腻,记录着每一处风光,每一段故事,仿佛能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尘,亲身感受他旅途中的艰辛与惊喜。书中对山川地貌的描绘,对风土人情的观察,都透露出一种对自然最真挚的热爱和对世界最朴素的求知欲。读着读着,我仿佛能听到他策马扬鞭的回响,闻到山间泥土的芬芳,感受到他每一次发现新奇事物时的雀跃。这种纯粹的探索精神,在当今这个被各种信息洪流裹挟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着我,或许不该被表面的浮华所迷惑,而应该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本身的美好,去探索那些隐藏在寻常事物背后的不凡。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游记,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关于“看见”的启迪。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学会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生活,去品味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评分这本《从徐霞客到梵谷(重排新版)》给我带来了完全意想不到的惊喜,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研究,而是以一种极其生动、引人入胜的方式,将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古代中国的地理探险和欧洲印象派的艺术革新——巧妙地串联起来。我一开始对这个书名感到好奇,心想这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读进去之后才豁然开朗。作者的构思真是太巧妙了!他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两者的成就,而是通过对两位人物精神内核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共性:对世界独特的观察方式,对表达方式的勇敢尝试,以及对个人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读到关于徐霞客的部分,我感受到了古代士人那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严谨和浪漫;而当我转而阅读梵谷的段落时,则被他那炽热的情感、奔放的色彩和对生命的深刻体悟所震撼。这两位在各自领域内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巨匠,他们的生命轨迹、思想火花,在作者的笔下交织,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让我对“探索”和“表达”有了全新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