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际网路蓬勃发展,网路人口快速增加,企业急于e化;国内旅游内容相关的网站,纷纷抢在这股热潮上相继成立电子商务竞争且日趋激烈,但过去网站虽着重于内容建置与经营策略,却无法准确了解使用者习性与需求,身处于众多的旅游网站中,除了业者本身应具备有竞争力的旅游商品及网站内容外,在网站首页的内容规划方面也应当真正贴近不同网路使用者的需求才能脱颖而出。
正因经营者注意到单方面盲目的提供服务是无法满足使用者的,应提供高附加价值的资讯与服务,针对每一位顾客提供个人化的相关资讯,因此,本论文的目的在研究如何利用资料仓储与网路採矿技术,从网站日志档中取得有意义的资讯,分析使用者的偏好与习性,清楚地了解网路浏览状况,与使用者的偏好,可针对不同的管理阶层或部门工作区别,提供各类型分析报告以满足其工作上的需求,以提供网站未来的决策,内容的分配或比重,行销成效或模式等对策。
而台湾观光资讯网站(http://taiwan.net.tw)是由交通部观光局所建立,为我国观光入口网站,每天约有一万人次上网,在这无形中已经储存着大量由0与1所组成的磁性记忆与资料,本研究运用资料採矿技术尝试将庞大资料转化成宝贵的资讯以供相关决策人员参考。
本研究取样时间为2004/2/1到2004/4/30共三个月时间,针对台湾观光资讯入口网站之网站日志档(log files)透过WEB TREND、SPSS、SPSS CLEMENTINE等软体工具,对其作相关浏览行为之分析。
主要分析结果为:一、网路使用方面:每人上网浏览页数平均为四页,且停留时间以一分钟内占最多人数,上网人数平日多于週末,一天内有三时段上网人潮,分别为早上九点到十一点、下午三点到五点、晚上八点到十一点。二、交叉分析方面:点选时间与旅游型态有显着差异,亦有些发现,例如:点选「都会类型旅游」的人点选时间多接近周末放假前,而点选「长程旅游」,如离岛之旅的人点选时间多在星期一;更明显的是发现「民宿」点选时机多在星期一、二的晚上时段,且点选人次是週末的5倍多。三、关联分析方面:分别针对点选娱乐的「主题游乐园」、文化知性的「故宫」、冒险刺激的「秀姑峦溪泛舟」、商务人士的「会议展览」、以及高价位的「国际饭店与飞机」不同族群探讨,并得知不同旅游类型群对于相关点选的旅游景点亦不同。本研究最后并提出相关建议及策略供产、官、学界参考。
作者简介
王佳凤
不按牌理出牌的水瓶座,静宜大学资管系、观光研究所毕业,曾经担任超级电视台「女暴走二人组」节目之外景主持人,足迹踏遍全台309乡镇,体验最自然的乡村生活。曾出版《游戏、走路》插画笔记书、《恋恋马祖~跟我一起私奔去》旅游书、以及预计今年底出版的《旅游电子商务》大专用书。现职掌于掌宝移动科技有限公司行销业务部,并兼职于教书与写书。
第一段评价: 初翻开这本书,就被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清晰的实操脉络深深吸引。作者并非止步于枯燥的概念阐述,而是将“资料採矿”这一复杂的技术,通过一个贴近我们生活、且极具在地特色的案例——台湾观光局网站浏览行为——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演绎。这种“理论化繁为简,实践落地生根”的处理方式,对于像我这样希望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数据分析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书中对各种採矿算法的介绍,不仅仅是罗列公式,更着重于解释其背后的逻辑和适用场景,并且在每一个算法讲解之后,都会紧密结合观光局网站的浏览数据,展示如何一步步地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在讨论关联规则採矿时,作者详细剖析了如何发现用户在浏览不同景点页面时可能存在的联动关系,以及这些关联性对于提升网站用户体验和推广旅游产品可能产生的意义。读完这部分,我仿佛能亲手操作,从海量的浏览数据中挖掘出隐藏的规律,预测用户的下一步行为,这比单纯阅读理论书籍要来得生动有趣得多。
评分第二段评价: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堪称精妙,它不像许多技术书籍那样,将理论与实践割裂开来,而是巧妙地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富有逻辑的学习闭环。作者以台湾观光局网站的浏览行为为核心,将整个资料採矿的流程,从数据的采集、清洗、预处理,到模型选择、训练、评估,再到最终的洞察提取,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我尤其欣赏书中在数据预处理阶段所花费的篇幅。很多时候,数据採矿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前期数据的质量,而这本书恰恰强调了这一点,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例如如何识别并处理缺失值、异常值,如何对原始数据进行特征工程,使其更符合採矿算法的要求。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对资料採矿的整个生命周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我日后在其他领域进行数据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第四段评价: 坦白说,我起初拿到这本书时,对“资料採矿”这个概念并没有非常深入的了解,觉得它可能是一个比较偏技术、也比较枯燥的领域。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用一种极其生动、且贴近现实的语言,将复杂的资料採矿过程呈现在我眼前。特别是当书中开始分析台湾观光局网站的用户浏览行为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在浏览这些网站时的影子。作者通过对这些行为数据的挖掘,揭示了许多我从未意识到的用户偏好和潜在需求。比如,通过对用户在不同时期浏览特定景点的频率和时长进行分析,作者能够预测出哪些景点可能在未来成为热门,哪些地方需要加强推广。这种将“数据”转化为“洞察”,再将“洞察”转化为“行动”的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资料採矿的强大魅力,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身边看似普通的数据。
评分第五段评价: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高度的实操性和启发性。它不是那种只会让你感到“学到了很多但不知道怎么用”的书。作者在每一个理论概念的讲解后,都会紧密地对接台湾观光局网站的实际数据,一步步地展示如何应用这些理论。我喜欢它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而是深入到“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么做”。例如,在讲解聚类分析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介绍算法,而是展示了如何利用它来对浏览网站的用户进行分群,从而发现不同用户群体的兴趣点和旅游偏好。这种“理论+案例+方法论”的结合,让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立即将所学知识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并尝试着自己去思考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我可能接触到的其他数据场景中。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数据驱动决策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数据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潜力。
评分第三段评价: 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所介绍的资料採矿技术本身,更在于它所提供的一个极具参考意义的研究范式。作者选择台湾观光局网站的浏览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这不仅是一个具体的案例,更是一个生动的教学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如何将抽象的採矿理论,转化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策略。书中对用户浏览路径的分析,对热门景点与冷门景点的用户偏好对比,以及对不同用户群体的行为模式的刻画,都充满了智慧的火花。这些分析结果,对于观光局提升网站内容策划、优化用户体验、甚至制定旅游推广策略,都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对数据分析和营销策略都感兴趣的读者,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启发,远远超出了对资料採矿技术本身的理解,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运用数据洞察力来驱动业务增长的教科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