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听过他的〈正气歌〉,也听过他的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但是你知道文天祥二十岁就高中状元,二十五岁却萌生隐归之心吗?你知道他身为南宋的文官,却自卖家产组织军队抗元吗?你知道他是如何在一个动乱的时代中,力挽狂澜吗?
就请你跟着作者陪文天祥走一遭,看看他身为一个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领袖,作为一个战败的俘虏,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是以何等坚强的意志及伟大的节操,在艰困中支撑到最后!相信你一定能深切感受到文天祥的浩然正气,永远留存。
作者简介
文淑菁
国立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国文研究所硕士,现任国中国文教师。
小时候的文淑菁,除了爱听故事外,更是个说故事的高手。少年时总想着,要记录下生活中的感触,留存并传扬世间的美丽。就这样,高中时迷上了电影,大学时爱上了戏剧。然而不论是何种型式的艺术,总离不开对「人物」的关注。
为人物写传记,是她首次新鲜而大胆的尝试,有着跃跃欲试的兴奋,更多的是诚恳敬慎的心意。希望与小读者分享的不仅是「读书」的乐趣,更是「读人」的体悟。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而言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文天祥的一生,充满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充满了忠诚与背叛的考验,充满了生与死的抉择。他就像一座灯塔,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依然闪耀着属于自己的光芒。书中对文天祥的刻画,不是神化,而是还原,还原他作为一个凡人的痛苦与抉择,还原他作为一个英雄的坚守与担当。这种真实的力量,比任何虚假的赞美都更能打动人心。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并非一本枯燥的史书,而更像是一场与历史人物的深度对话。作者仿佛带着我们一同穿越回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去体会文天祥所面临的抉择。在书中,我看到了文天祥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挣扎的普通人。他也有过迷茫,有过痛苦,但最终,他选择了以生命为代价,去捍卫自己内心最珍贵的信念。这种对人性的挖掘,使得文天祥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也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评分读到关于文天祥在狱中所写的诗词时,我几度潸然泪下。那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他在绝境中燃烧的生命之火。作者选取了相当多的篇幅来解读这些作品,从字里行间剖析他内心的痛苦、不屈和对故国的眷恋。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首描绘狱中生活的诗,寥寥数语却勾勒出冰冷潮湿的环境,以及身心备受摧残的境况,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文天祥依然没有放弃精神的追求,反而用文字来对抗黑暗,寻找慰藉。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让我感到无比震撼,也对“丹心”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历史人物传记。它不仅仅是对文天祥一生的梳理,更是对他精神内核的深入挖掘和解读。作者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鲜活、立体的文天祥。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历史,更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文天祥“正气永存”的精神,也仿佛穿越书页,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激励我在面对人生中的困境时,也能坚守内心的信念。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墨绿色的背景衬托着金色的“正气永存”四个字,旁边是文天祥的画像,眼神坚定,仿佛穿越千年依然能感受到他身上那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气节。我一直对宋末元初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充满好奇,尤其是文天祥这样在民族存亡之际挺身而出的英雄人物。在翻阅这本书之前,我对文天祥的了解大多停留在课本上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以及他慷慨赴死的事迹。然而,这本书显然不仅仅是简单地陈述事实,它试图深入地挖掘文天祥的精神内核,从他的成长环境、人生选择、内心挣扎乃至最后的绝笔,层层剥茧,试图还原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文天祥。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非常有感染力。作者在描述一些关键情节时,例如文天祥被俘、受尽折磨的场景,笔触虽然克制,但却充满了力量,仿佛能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文天祥所承受的痛苦。同时,在描绘他内心世界时,又充满了诗意和哲思,让人在阅读中体会到一种深沉而厚重的情感。这种文字的力量,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和精神的触动。
评分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文天祥与同代人的互动描写。通过与其他人物的对话和交往,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文天祥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在当时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无论是与那些对他抱有期望的君臣,还是与那些对他感到失望甚至背叛的同僚,文天祥的态度和言行都展现出了他不同寻常的气度和坚定的原则。这种多角度的展现,使得文天祥的形象更加丰满,也让我们更能理解他在那个复杂环境中做出选择的必然性。
评分作者在书中对于历史事件的梳理也非常清晰,逻辑性很强。即使对于对宋末元初历史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很容易地理解故事的脉络。从国家的衰亡,到南方政权的挣扎,再到文天祥的起兵勤王,最后落入敌手,整个过程被描绘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而且,作者并非简单地叙述事件,而是在事件的发展中,巧妙地穿插文天祥的个人经历和心理变化,使得历史的进程与人物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读起来有一种抽丝剥茧的阅读快感。
评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述上的细腻和考究。很多时候,历史人物的形象容易被符号化、标签化,变成高高在上的圣人或者悲壮的牺牲品。但这本书似乎更愿意将文天祥置于他所处的那个真实而残酷的时代背景下,去审视他的每一个决定。比如,在描述他最初投身仕途时,书中并非简单地褒扬其忠君报国,而是细致地描绘了当时朝廷的腐败、党争的激烈,以及文天祥作为一个读书人,初入官场所面临的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这种对细节的捕捉,使得文天祥的形象更加接地气,也更能让读者理解他后来的选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复杂的权衡和内心的煎熬。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个真正的好历史读物,不应该只是陈列史实,更应该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并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引导读者去思考文天祥身上所体现的“正气”究竟是什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正气”又有着怎样的价值和意义。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重新审视文天祥的精神,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让我们在浮躁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定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