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非常精熟的诗作,有分明的节奏,有严格的用韵,有纵面的承接,也有横面的连贯……,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本书专从其十分重要且又较为特殊的横面连贯着手,亦即其重章叠咏的部分,做全面的分析。一方面从形式上探究其「章法」的艺术;另一方面则就内容、表义上论述,将《诗经重章艺术》分为「渐层」、「互足」、「并列」、「协韵」、「承接」、「错综」等六大艺术手法,各类分立专章讨论,分项列举诗文,解析其艺术手法及艺术效用,最后则综合归纳重章的艺术表现,彰显重章的艺术性,并寻出一些启示与证明,以对诗义有更充足的理解。
作者简介
朱孟庭
一九六七年生于台北,祖籍河北昌平。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博士,现任教于东吴大学中文系,教授诗经、国学导读、文学概论等课程。着有《诗经与音乐》及〈国风不完全重章中不复叠的艺术〉等,近年来以清代论《诗》的文学阐释为研究方向,发表一系列相关论文。
读完《诗经重章艺术》,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将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阅读《诗经》的维度。以往我阅读《诗经》,更多的是关注其内容和情感表达,而这本书则让我开始审视其艺术的“形”和“骨”。作者在剖析重章时,极其注重诗歌的整体结构和内在逻辑。他不仅仅是列举出哪些地方有重章,更是分析了这些重章是如何相互关联,如何层层推进,如何形成一种动态的美感的。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豳风·七月》的分析。作者指出,这首诗通过对一年四季农事活动的细致描摹,以及其中反复出现的关于劳作和收获的描述,构建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古代农业社会图景。而重章的运用,恰恰是这种“周而复始”的生活节奏的最佳体现。从春播到秋收,从冬藏到春耕,每一次的重复,都加深了读者对这种循环往复、辛勤劳作的深刻印象,也使得诗歌整体呈现出一种浑然天成、气势磅礴的美感。这本书让我觉得,《诗经》不只是一部古代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文化和艺术智慧的瑰宝。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对《诗经》重章形式的梳理和分类,更是对其在不同类型诗歌中功能和效果的深入探究。作者打破了以往比较笼统的论述,而是针对具体的篇章,详细分析了重章的结构、词汇、句式,以及它们是如何共同作用,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的。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小雅·采薇》的解读。作者详细分析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两句重章的对比,如何通过“依依”与“霏霏”的意象转换,强烈的烘托出征人久别家园、思念亲人的复杂情感,以及岁月流逝带来的沧桑感。这种对比,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更是情感上的,从春日生机勃勃的柳条,到冬日凄风苦雨的雪霏,这种时空的跨越和情感的起伏,通过重章的巧妙安排,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本书让我明白,重章艺术并非千篇一律,而是要因地制宜,因诗制宜,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艺术价值。它让我对《诗经》的认识,从“读懂”走向了“欣赏”。
评分我一直认为,《诗经》的魅力在于它的质朴和真诚,但《诗经重章艺术》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这质朴背后隐藏的精湛技艺。作者在分析重章时,非常注重诗句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并且将其与重章的意义紧密结合。比如,书中对《鄘风·桑中》的分析,让我对“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 लागेल”这几句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指出,这三句看似简单的描述,却通过“桑中”、“上宫”、“淇 लागेल”这三个不同地点,以及“期”、“要”、“送”这三个不同动作的递进,生动地勾勒出约会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而“要我乎上宫”中的“乎”字,在口语化和节奏上起到了承转作用,使得整个段落读起来如同歌谣般流畅。更重要的是,作者还深入探讨了重章在烘托气氛、深化主题方面的作用。例如,某些诗篇中相同意象的反复出现,并非为了凑字数,而是为了强化某种情感,比如对爱情的渴望,对家园的思念,或是对统治者的不满。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诗经》的作者们,都是极其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他们懂得如何运用最简单的形式,来表达最复杂的情感。
评分最近有幸拜读了一本名为《诗经重章艺术》的书,虽然我对“重章”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但本书对这一艺术手法的阐释,着实让我耳目一新。作者以极其细致入微的笔触,剖析了《诗经》中重复、递进、回环等多种重章形式,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字句堆叠,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寓意。我尤其被书中关于“风”篇中几首民歌的解读所吸引。例如,作者通过对《蒹葭》一诗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反复吟咏,展现了主人公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那种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的无奈与执着,通过重章的叠加强烈地传递出来,仿佛能听到那一声声悠长的叹息。再如《氓》篇,作者更是从结构、意象、情感变化等多个维度,解析了该诗重章的层层递进如何一步步将主人公从热恋中的甜蜜推向被弃的悲凉,这种结构的张力与情感的爆发力,在作者的笔下被描摹得淋漓尽致。我曾以为对《诗经》已有所了解,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那些熟悉的诗句背后,隐藏着如此精妙的艺术构思,着实令人拍案叫绝。它让我对《诗经》的理解,从“读”上升到了“品”的境界,每一次重读,都能发现新的惊喜。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论著,更像是一次与古人心灵的深度对话。作者在解读《诗经》重章艺术时,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以一种非常亲切、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将那些古老的诗句重新激活。我特别喜欢其中对《周颂》部分作品的分析。相较于“风”的直抒胸臆,“颂”往往显得更为庄重和内敛,但这本书却能从中发掘出重章所带来的独特韵味。例如,在对《噫嘻》的解读中,作者指出,尽管歌颂的是先祖的功德,但通过反复出现的词句和意象,更能体现出对历史的回溯和对民族精神的强调,这种“绵延不绝”的感觉,正是重章艺术的魅力所在。书中还提到了“雅”篇中那些政治讽喻诗,在重章的运用下,其讽刺意味被放大,同时也使得表达更加委婉含蓄,符合当时的环境。作者的这种解读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感受着诗人们的创作心境。每读完一段,我都会忍不住回味,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艺术的精巧感交织在一起,让人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让我认识到,重章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诗经》作者们构建复杂情感和思想的强大武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