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七年級,我不草莓

我七年級,我不草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誰可以撕去七年級的標簽!誰就會勝齣!
誰可以有效領導七年級的員工!誰就有企業競爭力!
第一本全麵剖析、具體建議的七年級就業力調查報告,正式推齣──

  當企業主抱怨七年級「工作態度不好」、「能力不足」、「一代不如一代」時,職場七年級生也正納悶四五年級主管「翻兩像翻書」、「伴君如伴虎」。七年級是不是真不如四、五年級的「當年勇」?七年級的能力是不是真不足以應付就業市場的挑戰?

  本書介紹就業力的意義、青年就業力的國際趨勢,同時也根據行政院青輔會剛於2006年中發佈,基本上以六年級尾、七年級頭為主要調查對象的〈大專畢業生就業力調查報告〉,協助七年級朋友認識他們所麵對的「就業焦慮」,以及哪些「核心就業力」技能,對於七年級的職涯發展影響甚钜,並具體建議七年級該如何加強這些「核心就業力」技能。纔能擺脫「草莓族」的負麵標簽,進而掌握全球化與知識經濟帶來的巨大機會。

  經常聽到七年級大學生提齣一個疑問:為什麼聽起來我們現在的能力好像與「外麵」的要求有相當差距?而另一個通常會被一起提齣來的問題是:是不是七年級在職場上的錶現真的不如四、五年級或六年級前段班?

  這兩個答案前者為肯定,後者為否定,但並不矛盾。將七年級在20多歲時的錶現,跟四、五年級在20多歲時的錶現相比較,不但很難有什麼客觀的比較基礎,而且七年級的一些能力與特質,例如能迅速學習與運用新科技、習於大量蒐集資訊、喜好創新求變,恐怕都是四、五年級的「當年勇」所無法企及的。

  更重要的是:七年級在進入職場時所要麵對的就業環境,與四、五年級當年初入社會時所麵對的情況有很大差彆。因此,即使七年級現在20歲時與四、五年級當年20歲時的能力差不多,甚至更好,也可能還是不足以應付目前以及未來就業市場的要求與挑戰。

  過去說一個年輕人的「工作態度好」,可能首先聯想到的就是「乖巧、聽話、沒有怨言、交代的事情都能照吩咐辦好」,但是這些特質與現在要求的「工作態度好」是有一些差距的。並不是說這些態度到瞭現在變成不好,而是說現在更需要的「好的工作態度」是一種「麵對問題時的樂觀主動態度」。

  如何改變過去單嚮灌輸的威權教導模式,建構能夠鼓勵錶達溝通的教育環境,但是又不會因此讓學生輕忽瞭應對進退中的規矩禮節?如何培養年輕人勇於創新與探索不同可能,但是又不會因此將「紀律」與「按部就班」誤以為是「瀋悶無聊」的同義詞?如何從小養成下一代自信與主動的特質,但是又不會讓這些態度與「粗魯無禮」相混淆?是隨新時代而産生的新問題,也是七年級麵對的就業力挑戰。

作者簡介

劉孟奇

  五年級生,現為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係副教授。曾訪問美國芝加哥大學與澳洲莫納許大學。自颱大經濟研究所博士班畢業後,教過私立大學、科技大學、國立大學、北部學校、中部學校、南部學校學生,並指導過學生參與社區總體營造、921災區誌工服務、校外NGO服務學習、專案競賽、國科會大專生專題研究,從觀察畢業生錶現深深瞭解在教學活動中結閤知識學習、團隊閤作與實務經驗對於提升學生就業力的有效性與重要性。曾協助行政院青輔會辦理「大專畢業生就業力調查」,並協助推動「青年國是會議」。個人部落格在:blog.roodo.com/lakatos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篇 就業力趨勢

  • 第一章 為什麼七年級麵對的就業力挑戰特彆大?
  • 第二章 瞭解就業力
  • 第三章 國際趨勢:就業力與青年政策
  • 第四章 國際趨勢:就業力與高等教育改革
  • 第五章 哪些就業力技能特彆重要?
  • 第六章 七年級在就業力上的強項與弱點
  • 第七章 自救纔是王道
  • 第八章 工作態度:最重要的核心就業能力

    第二篇 就業力現場

  • 第九章 成為彆人樂於共事的工作夥伴
  • 第十章 成為一個對團隊有用的人
  • 第十一章 穩定度與抗壓性:問題在哪裏?
  • 第十二章 錶達溝通能力:有話要說,要能說好
  • 第十三章 有組織、有條理的錶達與溝通
  • 第十四章 從「審議討論」學習錶達與溝通
  • 第十五章 「積極聆聽」的魔力
  • 第十六章 由「主張與探詢」練習「結構化的聽與說」

    第三篇 就業力實戰

  • 第十七章 錶達「異見」不用怕
  • 第十八章 謀求共識有技巧
  • 第十九章 學習處理復雜微妙的職場人際關係
  • 第二十章 重視應對進退中的禮節
  • 第二十一章 職場中的聽與說都是一種藝術
  • 第二十二章 你怎麼對待世界,世界就怎麼對待你
  • 第二十三章 理性冷靜麵對職場衝突
  • 第二十四章 從「被動等待指令」到「主動解決問題」
  • 第二十五章 按部就班解決問題

    第四篇 就業力養成

  • 第二十六章 態度是父母可以給孩子的最寶貴資産
  • 第二十七章 協助孩子發展學習能力
  • 第二十八章 如何加強高等教育對於學生的就業力養成
  • 圖書序言

    第一章 七年級就業力大挑戰

    時代不同,對年輕人能力的要求也不同瞭。

    一代不如一代?

    2006年6月,我與中央大學的邱俊榮教授以及交通大學的鬍均立教授,共同協助行政院青輔會完成並發錶很可能是颱灣史上第一次的〈大專畢業生就業力調查報告〉。由於這份報告引起社會相當程度的重視,其後我不時接到一些演講邀請,跟大學生分享調查報告中的發現。在演講結束後,我經常聽到七年級大學生提齣一個疑問:為什麼聽起來我們現在的能力好像與「外麵」的要求有相當差距?而另一個通常會被一起提齣來的問題是:是不是七年級在職場上的錶現真的不如四、五年級或六年級前段班?

    我想就從這裏開始討論激發我寫作這本書的核心問題:為什麼七年級麵對的就業力挑戰這麼大?為什麼我們要這麼重視七年級的就業力問題?事實上,這些七年級大學生所提齣的疑問,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不少人對於七年級的質疑。但是這其實是兩個很不同的問題。對於第一個問題:七年級的能力是不是需要進一步加強,纔能應付現在及將來就業市場的挑戰?我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然而對於第二個問題:七年級是不是「一代不如一代」,特彆是不如四、五年級的「當年勇」?我的答案則傾嚮於否定。

    這兩個答案並不矛盾。將七年級在20多歲時的錶現跟四、五年級在20多歲時的錶現相比較,不但很難有什麼客觀的比較基礎,而且七年級的一些能力與特質,例如能迅速學習與運用新科技、習於大量蒐集資訊、喜好創新求變,恐怕都是四、五年級的「當年勇」所無法企及的。更重要的是:七年級在進入職場時所要麵對的就業環境,與四、五年級當年初入社會時所麵對的情況有很大差彆。因此,即使七年級現在20歲時與四、五年級當年20歲時的能力差不多,甚至更好,也可能還是不足以應付目前以及未來就業市場的要求與挑戰。

    挑戰平均每人GNP三萬美元的世代

    颱灣目前所處的經濟階段,以及接下來即將邁入的階段,跟二、三十年前是截然不同的。當四年級在1970~1980年代從學校畢業時,颱灣正要從平均每人GNP(國民生産毛額)兩韆美元跨入平均每人GNP五韆美元的社會;當五年級在1980~1990年代從校園進入社會時,颱灣則正從平均每人GNP五韆美元邁入一萬美元。但是當七年級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要進入職場時,颱灣的平均每人GNP已經到達一萬五韆美元。而且不隻於此,根據簡單的「70法則」──將70除以經濟成長率,就可以得到大約幾年後平均每人GNP可以成長一倍──如果我們保守估計,颱灣在接下來半個世紀左右,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大緻在2%~3%之間,那麼大概在25~35年之間,也就是大約到瞭七年級50歲左右的時候,颱灣的平均每人GNP將可達到目前三萬美元左右的水準,而這大緻也是現在澳大利亞與加拿大的所得水準。

    換句話說,七年級在他們的職涯發展過程中,將引領颱灣從平均每人GNP一萬五韆美元成長到三萬美元。這是他們的機遇,但也是對他們的巨大挑戰。

    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颱灣目前的平均每人GNP大約是50萬元颱幣,將其除以12個月,大概是4萬2韆元上下,而這大概也是現在社會對於一個30歲左右年輕人應具有生産力(用月所得來衡量)的期望。當颱灣成長到平均每人GNP三萬美元的階段時,社會對於一個30歲年輕人的平均薪資期望將是現在的每月8萬多颱幣,而這已經是目前一位40歲左右、中高階專業技術人員的水準(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百萬年薪」)。更進一步來看,現在進入職場的七年級,二、三十年後將是這些擁有目前「百萬年薪」生産力年輕人的主管,那麼到時候七年級應該具備多少生産力纔夠?或者說,從現在起的二、三十年之間,七年級應該在生産力上有多少成長,纔能勝任將來必須擔負的責任?

    時代不同,要求不同

    讓我們迴到先前所提齣的問題:為什麼七年級會麵對感覺特彆嚴重的就業力挑戰?答案一言以蔽之:時代不同,對年輕人能力的要求也不同瞭。

    ‧「肯拼,耐操」不夠用

    當一個社會從平均每人GNP兩韆美元成長到五韆美元的時候,基本上以勞力密集産業為主,一個年輕人要順利就業,可以依靠「刻苦耐勞」;當一個社會從平均每人GNP五韆美元成長到一萬美元的時候,産業強調的是如何提高産量、壓低成本,而一個年輕人要在職場發展,可以憑藉「一技之長」。但是當一個社會要從平均每人GNP一萬五韆美元成長到三萬美元時,它的産業必須越來越走嚮知識密集與創新導嚮。一個年輕人要在這種階段成功就業與發展,除瞭「肯拼耐操、技術熟練」之外,還需要具備許多重要的就業能力。

    這些七年級所需具備的就業能力,有些可能是在先前的經濟發展階段中不被特彆重視;有些可能是過去一嚮認為是等到進入職場相當時間後,纔需要逐漸發展的能力;有些可能與過去公認是一個「好年輕人」所應具備的特質有所不同;有些則可能在目前的傢庭與學校中都還沒發展齣成熟與有效的教育模式,也因此容易培養不足,或矯枉過正。

    ‧好頭傢≠好工作

    舉例而言,直到十年前,年輕人就業的重點可能都還是「找一個好頭傢」,而長輩眼中所謂的「好工作」是「能在同一傢不會倒的公司內,有穩定的職位、可預期的升遷、以及隨年資自動成長的薪水」,也就是人人稱羨的「鐵飯碗」。但是隨著颱灣逐漸邁入高所得國傢之林,不隻麵對的全球化競爭加劇、技術進步與創新的腳步加快、産業新陳代謝的速度也是過去難以想像的。在一個五到十年就可能有一半産業新陳代謝的年代裏,不要說企業起起落落,即使是同一傢企業,生産的産品或服務都可能在十年間有很大不同。對於現在的年輕人而言,在職涯曆程中轉換好幾個工作或是企業組織,都將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事實上,「鐵飯碗」不再是可以理所當然的期待,甚至可能成為個人缺乏改變的能力,以及逐漸流失競爭力與適應力的象徵。

    在這種社會中,沒有一旦畢業取得後就可從此高枕無憂的「好工作」(在我的觀察裏,不少颱灣父母對於子女的職涯發展似乎都還有「考一間熱門係所=找一個安穩工作=學習大功告成=從此高枕無憂」的「不閤時宜」期望),年輕人必須在職涯發展過程中,透過有目標、有計畫的學習與進步,維持自己在就業市場中的優勢,讓自己隨時處於「有能力取得並知道如何取得好工作」的位置。從另一方麵來說,所謂「好工作」的意義也不再是「可以免於競爭與變動的壓力」,而是「可以在其中獲得學習與成長的寶貴曆練機會」。總而言之,在這種社會中,「自我管理職涯」與「主動積極學習」就是過去所不需特彆重視,但是現在卻十分重要的就業力。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