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英文老学不好?为什么学英文的习惯难以维持下去?
5年来,成寒在演讲场合及个人网站上,常常遇到读者和网友问她关于英语学习的问题,本书就是她分享这些互动交流,整理集结最新最有效的英语学习观念、方法和知识。
成寒说:「学好英文有三招:方法、毅力、教材,缺一不可。英文,只要用对了方法,一定可以学好。」让英文成为好玩的嗜好、日常的消遣,让你的英文一天比一天好!
附赠 2部英语有声书:《美女与野兽》&《仙履奇缘》 一边听经典故事,一边做克漏字,另附解答
名人推荐语
成寒在《英文,非学好不可》仍维持她的基本论调,即学英文,以「听」为开始,耳朵打通了,接下来的「读」、「说」、「写」就会顺利多了。但新书写得比旧书更详尽,一步一步的告诉你如何抢救英文大行动、背单字的爆笑却有效绝招、文法丢弃法、听力的正确训练方式、电影电视的享乐偏方,听读说写全面照顾到了。
而成寒的书与坊间书大不同。她不以考试导向,而是希望读者先有正确的学习观念,再求适当的学习方法。她强调英文一定「活读」而非「死背」,要听得懂,说得出,写得来,一定要学到能够自由使用的程度。只要程度佳,考试自然能通过。
成寒的方法,让英文实力可以维持一辈子,而不是一旦考过了试,从此不再碰英文。 ──政大外语学院院长 陈超明
作者简介
成寒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英语教学硕士。曾任职圆神出版社、联合报、Siemens、Philips 等外商公司、大学教师。着有:《方塔回旋梯-推开文学家的门》、《瀑布上的房子─追寻建筑大师莱特的脚印》、《推开文学家的门》、《大诗人的声音》、《花?骨头?泥砖屋-走近欧姬芙》、《英文,非学好不可》、《成寒英语有声书6-圣诞礼物》、《成寒英语有声书5-一语动人心》、《成寒英语有声书4-推理女神探》、《成寒英语有声书3-尼斯湖水怪之谜》、《成寒英语有声书2-灵媒的故事》、《成寒英语有声书1-绿野仙踪》、《躺着学英文3─打开英语的宽银幕》、《躺着学英文2─青春、英语、向前行》、《躺着学英文1─听力从零到满分》。
译有:《小错误,大发明》、《林徽音与梁思成──一对探索中国建筑的伴侣》、《中国建筑之魂──一个外国学者眼中的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流动的飨宴──海明威巴黎回忆录》、《静谧与光明-路易?康的建筑精神》。
「成寒」网站:www.chenhen.com
推荐序──政大外语学院 陈超明院长
一问自己
再问自己
自序──我如何从零分到托福听力满分
前言──《躺着学英文》的成果、迷思与澄清
Part 1 抢救英文大行动
当年,为什么连张曼娟都学不好英文?
新托福,改变全世界教英文的方式
英文要好,什么都要兼顾
听读说写,按部就班来
中文思维&英文思维
假留英、假留美、假留澳
小一不能唸小六
英文文法,习惯成自然
有 Input 才有 Output
营造全面英语的环境
学英文,上了瘾
《绿野仙踪》非念不可
再也不要学英文了
Part 2 背生字
要背有意义的生字
听声辨字
背生字,越短越好
递减背诵法
听力佳,背生字像火箭速度
一回生,两回熟,三回做朋友
Part 3 听、读、说、写
听力,第一阶段最难
听力自助餐
30岁的听力难关
听得懂,悦耳;听不懂,噪音
单向式英语&多向式英语
e不e,有关系
清大电机系以英文授课
挑选适合自己程度的教材
英文的理解力
跟述
口音无罪,但发音要对
抓错语调
临帖
名家名句
Part 4 儿童学英语
如何引导小孩学英文?
小孩听《绿野仙踪》
Part 5善用网路
如何在Google查单字、片语、图片?
如何利用 Google 检查文法?
Part 6看电视电影学英文
老电影,值得看吗?
为什么听不懂英语电影?
看电影,学文法
小鹿班比
青蛙王子
七个小矮人
海底总动员
Part 7 学英语的盲点
看报纸?贴字幕?
教材不该从一而终
到英国、美国三个月,英语吓吓叫
留学的苦恼
Part 8 听力克漏字
英语有声书一:《美女与野兽》
英语有声书二:《仙履奇缘》
延伸学习:学英文像吟诗、说故事
自序
为什么英文学不好?为什么学英文的习惯难以维续下去?
那是因为,大家太把英文当一回事了,当成重要学科,当成考试测验,非得正襟危坐不可,怪不得到后来没有人逼,一出了学校或补习班,从此不再碰英文。
用对了方法,英文一定可以学好
如果像我这样,让英文成为好玩的嗜好、日常的消遣,英文于是一天比一天好,哪来痛苦可言?
我向来不赞成苦读,也很少鼓励别人学英文,因为学英文,不是一、两天便能学好;何况,学了还会忘记。青春有限,不如去玩。
可是,我经常告诉朋友:「英文,只要用对了方法,一定可以学好。」
何况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从来没有痛苦过。
我很不幸,也很幸运。早年台湾注重讲解文法的传统教学法,为人诟病,于我倒是无伤。反正我在学校时的英文一直很差,看到文法就头痛,简直得了英文恐惧症(Englishphobia)。
直到17岁那年,有个好心的亲戚送给我十几本美国幼童听的英语有声故事书。我一听,简单的字汇,很快就让我入了迷,原来英文没有那么难。为什么学校规定我们念那些无趣的文章呢?我突然觉醒过来,下定决心,非把英文学好不可。
在此之前,我的英文有多差呢?现在回想起来,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我的英文曾经是那么烂!
破英文,不堪回
国一的时候,由于转学的缘故,我在乡下国中没有学到音标,转到城里的新学校时,班上同学又都已经学过了。那时候,也没机会上补习班,最可怕的是,我一直学的是「无声英语」,半个单字都不会念。
我其实很用功,用的却是笨方法:死背。
英文单字不会念,我就把一个个字母拆开,当成图案默背下来。当然,26个字母好歹还认得,也亏我天生记性好。考试前几天,我抱着佛脚死背活记,可以把整本课本像画符一样,一句句、一段段在纸上默写而出。我知道哪个字后面该接哪个词,只要考试题目变化不大,我就可以猜对。这一招,每次都让我的英文考试惊险过关。
连英文老师都不知道,居然有人用这种方式学英文。真是愚蠢到家!
可我一直很心虚,尤其是上英文课时,我就像聋子兼哑巴,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自己也说不出半个字。我还记得曾经在英文单字旁加注音,如 he,我在旁写上:「戏(闽)+重」──提醒自己, he 这个字要用闽南语发音「戏」,而且加重音。
然而,现在的我却经常告诉朋友:「英文像我这样差的人都能学好,你,当然也能。」
学英文,没有刺激,也要有动机,还要有方法
有好多好多原因,让我想把英文学好。比方说,我妈和英文老师的白眼;我前男友的冷嘲热讽,大伤我脆弱的自尊;还有,我自己那颗流动的心,我多么想将来有一天,走遍全世界,还有许许多多数不清的梦想……
所以,想学好英文,刺激远过于鼓励;即使没有刺激,也要有动机。
动机就是学习语言的目的,为了增加旅途的乐趣,提高事业上晋升的机会,或是只为了多学一点东西,这些都是动机。
很多人,尤其是儿童,花了那么多时间和金钱补习,到后来还是学不好。那是因为既没刺激,也没动机,不知道学英文有何用?好像只是为了父母学的。
但,有了动机和刺激,也还是不够。
学英文,一定要有好的方法。
很多人学英文,没有恆心学下去,那是因为学而无方,或者方法太辛苦。而我也一样,我虽然一开始便认清真相:没有人能帮我念好英文,除了我自己。但我还是常常偷懒,念不下去。正经坐着读,读到打瞌睡,我便想到,何不干脆躺下来读,闭上眼睛,用听的,轻轻松松地。嘿!这一招真的很管用。
90%时间躺着,剩下10%穿插着背生字、做克漏字和跟述。
从英文一窍不通,到后来会听,就会说,也会写,善用各项学习利器,终于克服了英文恐惧症,十个月后托福听力考了满分(总分考613分),那年我才满17岁。隔年秋天,我在美西的沙漠里上大学,第一年,那些在台湾补过托福的新生,纷纷抢借我的笔记抄,因为他们几乎听不懂教授的话。
从此爱上英文
一路走过来,英文丰富了我的人生。从大一开始,我访遍世界着名文学家的故居,出版《推开文学家的门》和《方塔回旋梯》;走过全美国及日本,拜访建筑大师莱特的作品,写下《瀑布上的房子》;也曾经花少少的钱,搭火车贫穷游欧三个月。我无法想像,当初若没有学好英文的话,今天的我,可能完成多采多姿的梦想吗?
五年来,许多读者跟着我的脚步,旅行台湾、大陆、美国、加拿大、澳洲等地,但有多少人读过《躺着学英文》及《成寒英语有声书》?其中大部分人过去学了那么多年的英文,还不及我教他们来得快──当然,这都是他们自己的努力,我不敢居功,但起码证明我的方法是对的。
欢迎上我的网站,你会看到许许多多读者的感言,甚至你也可能认识他们,心里正羡慕着人家呢!
我一直对英语怀有一种又爱又恨的情感。爱的是它作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能够打开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恨的是我总是无法真正掌握它,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永远站在门外,却怎么也找不到钥匙的迷路者。我曾尝试过很多方法,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让我一度对学好英语感到绝望。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展现了一种“系统化”的学习路径。它不像我之前接触过的很多教材,只是零散地讲解一些知识点,而是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出发,为我构建了一个清晰的学习框架。从基础的发音规则,到复杂的语法结构,再到实际的语言运用,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非常自然,让我能够一步步地深入。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发音”的讲解。我一直觉得,学好发音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但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这一点。这本书花费了大量的篇幅,详细地讲解了每一个音标的发音方法,以及如何去纠正常见的发音错误。作者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练习方法,让我能够反复模仿和练习,直到掌握为止。 此外,书中对于“词汇”的讲解也让我耳目一新。它并没有让我死记硬背那些孤零零的单词,而是通过词根、词缀,以及词汇的语源学来帮助我理解单词的构成和含义。这种方式让我觉得,记忆单词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像在玩一个有趣的拆解和组合游戏。 让我感到欣喜的是,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实战演练”机会。不仅仅是课后练习题,还包括了一些模拟对话、情景写作等。这些练习让我有机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从而加深理解,提升运用能力。这本书让我觉得,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把那些看起来复杂得让人望而却步的语言学习过程,拆解成了一个个清晰、易于理解的步骤。我一直以为,学好英语就像是要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需要强大的体力和毅力,但这本书却像是在山脚下,为我规划出了一条条蜿蜒但平缓的小径,让我觉得,这座山并非不可逾越。 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死记硬背”的单词和语法时的创新性。以往我学单词,都是一个个查字典,然后反复抄写,但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单词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净。这本书里提到的那些记忆方法,将单词的学习与场景、故事甚至是联想结合起来,让我觉得记单词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反而像是在玩一场有趣的猜谜游戏。 语法部分也是我以前的噩梦。我总是记不住那些复杂的规则,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态。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注重“理解”而不是“死记”,它会从实际的语言运用出发,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语法规则,以及在什么语境下使用更合适。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让我对语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识。 而且,书中非常强调“练习”的重要性,并且提供了非常丰富多样的练习材料。这些练习不仅仅是填空题和选择题,还包括了口语、听力、写作等多个维度的训练。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去运用这些知识,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学好英语的希望,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努力,一步步实现的现实。我不再感到迷茫和无助,而是充满动力去迎接接下来的学习挑战。
评分坦白说,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英语学习之路充满了坎坷。每次看到那些英语大神们出口成章,或是流利地解读一篇复杂的英文报告,我都会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我尝试过很多教材,也参加过一些短期培训班,但总是浅尝辄止,效果甚微。很多时候,我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学英语。 直到我翻开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行,而是我们没有找到对的方法。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并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在英语的世界里探索。它不会直接给你答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去发现。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语感”培养的部分。之前我一直觉得语感是一种天生的东西,是少数人才能拥有的天赋。但这本书却告诉我,语感是可以培养的,是可以靠后天努力积累出来的。它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比如如何去“听”英语,如何去“读”英语,以及如何去“模仿”英语。 举个例子,书中提到了一种“影子跟读法”,我之前也听说过,但总觉得很难坚持。这本书却给出了非常详细的指导,告诉你如何从简单的句子开始,一步步提高难度,如何去捕捉发音、语调的细微差别。我尝试了一下,发现效果真的惊人,我开始能够更准确地模仿那些地道的发音了。 此外,书中对于“跨文化交际”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觉得,语言不仅仅是文字和声音的组合,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了解这些,对于深入理解英语,以及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至关重要。这本书的这部分内容,让我看到了英语学习更深层次的意义。
评分我最近花了点时间,尝试着挑战了一下我一直以来都有些畏惧的语言——英语。我不是那种天生对语言有极高天赋的人,很多时候,即便身边的人说英语说得像母语一样流畅,我依然觉得像在听天书。尤其是那些复杂的语法结构,还有那些细微的语境变化,总是让我头疼不已。我试过很多方法,报班、刷题、看美剧,但总感觉像是隔靴搔痒,没有触及到根本。 我一直觉得,学一门语言,不仅仅是记住单词和语法规则,更重要的是要去理解它背后的文化,去感受它在不同情境下的表达方式。就像我们在日常交流中,同一个词在不同语气下,含义可能就天差地别。英语对我来说,一直以来都像是一道高墙,虽然能看到墙那边更广阔的世界,但总找不到翻越的钥匙。 我参加过一些英语角,听大家用英语聊天,有时候能听懂一些,但要让我主动开口,就感觉脑子里一片空白,连最简单的句子都组织不好。生怕说错了被人嘲笑,或者因为表达不清而引起误会。这种恐惧感,就像是一个无形的枷锁,让我一直被困在原地。 我特别想提升自己的听力能力,因为感觉很多时候,听不懂就等于丧失了大部分的交流机会。我试过听VOA、BBC,但语速太快,很多专有名词也听不明白。虽然有字幕,但眼睛追着字幕看,耳朵又听不清,感觉效率很低。 我渴望能够真正地融入到英语的环境中,不只是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是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自信地运用这门语言,能够和外国人顺畅交流,能够无障碍地阅读英文原著,甚至能够去国外旅行,不再因为语言障碍而感到局促和不安。
评分我是一个典型的“拖延症”患者,尤其是在学习这件事上。每次下定决心要开始一项新任务,总是会找各种理由推迟,直到最后一刻才仓促应付。英语学习对我来说,更是如此,总是被我列入“有空再学”的清单,而这个“有空”似乎永远不会到来。 这本书的出现,在我看来,就像是一剂强心针,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学习”这件事情本身。作者在书中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并且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微习惯”养成方法。这些方法并没有要求我一下子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是从每天几分钟开始,逐渐培养起学习的习惯。 比如,书中建议每天花五分钟的时间,听一段英文播客,或者读一句英文谚语。一开始,我还会有些抵触,但尝试了几次之后,我发现这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每天短短的五分钟,并不会打乱我原有的生活节奏,反而让我觉得,我正在朝着目标前进。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学习并非是孤立的,而是可以融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鼓励我将英语学习与我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比如看我喜欢的英文电影、听我喜欢的英文歌曲、阅读我感兴趣的英文文章。这种将学习与乐趣相结合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我的学习门槛,让我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种享受。 此外,书中还分享了一些关于“学习动力”的秘诀。它教我如何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如何庆祝每一次的进步,以及如何在遇到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这些心理上的引导,对于像我这样容易放弃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