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之旅—法理情的思考与挣扎

大法官之旅—法理情的思考与挣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Linda Greenhouse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哈利.布雷克蒙,一位值得全美国人尊敬的大法官,也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有史以来最具争议性的大法官。
  从赞成堕胎、反对死刑、维护同性间的性行为……
  他的诸多判决意见,深深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

  有人拿他的照片膜拜,也有人骂他是种族大屠杀的代理人。
  他一路走来,清廉、公正,却孤独。
  他是正义与人权的发言人——他是现代的丹诺。

  从作者细腻的文笔中,我们看到许多影响深远的大案,如何在深锁的门后运作形成。这是一本有趣的书,更是一本有用的书。  ——赖英照大法官

大法官之旅——法理情的思考与挣扎

  普立兹奖得主琳达.葛林豪丝,是第一位透过家属的特许,打开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哈利.布雷克蒙(1908 ~ 1999)生前的私密文件。她结合这些私人档案和口述历史纪录,揭开了联邦最高法院神祕的帘幕,带领读者进入这个陌生的世界。

  这是一本罕见而精采、有关最高法院机构的故事,在哈利.布雷克蒙的人生故事中,你将看到正义与人性最真实的一面。布雷克蒙留给这个世界的,是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一堂课——给所有关心法律、正义,以及享有自由和人权的人。

  他主张,女性有堕胎的权利:1970年,布雷克蒙代表「罗伊对韦德」案的多数意见,写下美国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一件堕胎案判决。从此,妇女得以合法施行堕胎,不再因私下堕胎而受苦、甚至死亡。

  他主张,死刑的执行不符合宪法精神:布雷克蒙看到死刑处分始终充满着武断、歧视和错估,他在1994年「卡林斯对柯林斯」案中表明反对死刑:「从今以后,我不该再对死刑这部机器做任何徒劳的修补。」

  他主张,同性恋者有权从事私密性行为:在1986年「鲍尔斯对哈德维克」案中,布雷克蒙提出,人民从事私密的性行为,正是宪法所保障的隐私权的核心,即使是同性恋者也不例外。

  他向世人展现,联邦最高法院其实是人性的机构:1987年「戴雪尼」案中,小男孩约书亚被父亲毒打成智障。布雷克蒙一反大法官客观中立的形象,在意见书中写下:「可怜的约书亚!」因此成为最具知名度的、也最常被引述的法学案例之一。

各界好评与推荐

  这是一本精采又令人振奋的书。琳达.葛林豪丝不只给了我们一个人生转变的感人故事,还给了我们一种稀有的洞察,直探联邦最高法院的内部运作。这本书是天生註定的经典。
  ——两次普立兹奖得主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
  安东尼.路易斯(Anthony Lewis)

  终于,神祕被揭晓了!联邦最高法院一向是至死保卫其隐私的,但是哈利.布雷克蒙,一位崇高的人道法官,留下了无数文件来记录联邦最高法院的真实运作,而琳达.葛林豪丝透过布雷克蒙的文件,写出了一本迷人的书。尤其吸引人的是那段激烈的戏剧化的人性之变,在大法官布雷克蒙以及首席法官华伦.柏格之间一生友谊的决裂。
  ——历史学家、教育家及政府官员
  小亚瑟.史莱辛格(Arthur Schlesinger, Jr.)

  这是一本精采的书……从未见过以如此亲密及真情流露的方式描写两位大法官的友情。
  ——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律系教授、《纽约时报》作家
  杰夫瑞.罗森(Jeffrey Rosen)

  可读性高又充满兴味……葛林豪丝从布雷克蒙的私人文件中,成功地提炼出一部动人的叙事作品。
  ——《洛杉矶时报》

  对于想了解法律及法庭运作方式的人,本书深具参考性……相信即使像布雷克蒙这样精准严谨的作者与编者,也会对此书表示认可的。
  ——《USA Today》

  本书典雅而得体,融合了精选的引文、适切的观察,以及精练的法律总结。
  ——《华盛顿邮报 书世界》

  一部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模范传记……葛林豪丝以清晰、有时甚至残酷的笔调,描写一个人如何塑造历史。
  ——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信使日报》

作者简介

琳达.葛林豪丝 Linda Greenhouse

  毕业于雷蒂克里夫学院(Radcliffe College),并取得耶鲁法学院的法学硕士。

  1978年起为《纽约时报》採访报导联邦最高法院的新闻至今。1988年以其法院报导获得普立兹奖。作者定期参与公共广播电视网的「华盛顿週」(Washington Week)节目,并经常在学院中讲授有关联邦最高法院的课程。

译者简介

胡蕙宁

  台湾大学经济、法律系双学位,德国慕尼黑大学宪法学博士。旅居德、英逾十二年,现任自由时报驻欧洲特派记者,精通中、德、英、台各语言。曾获第一届劳工文学奖和寰宇旅游文学佳作奖。德文着作有《竞争自由在德国宪法上的保障与原则》,中文着作有《法律企业家——林敏生传》、《学德国人过生活》,合着有中研院《管制革新》论文集、《胸有成竹说成语》等书,并经常于报章杂志发表文章。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 彼亦人子也
译者序 在书中,与一位伟大的美国法官心灵相逢
作者序 一份非凡的礼物
1 明尼苏达州之始
2 上诉审的旅途
3 联邦最高法院的老三号
4 「罗伊」之路
5 找到自己的声音
6 大风暴群至
7 坚持异议
8 抢救「罗伊」
9 意想不到的偶像
10 位于中央
资料来源提示

图书序言

3 联邦最高法院的老三号
虽然布雷克蒙从没认真想过他自己在联邦最高法院提名的可能性,事实上,他的名字却在尼克森掌权之前就已经被提出。一九六八年大选之后不久,一位明尼苏达州众议员艾伯特.基,在梅约诊所的一位资深医师催促下,写了封信给总统大选的助理布莱斯.哈尔洛,推荐未来法院的任何空缺给布雷克蒙。然后在五月,紧接着佛塔斯的下台,基又写了一封信,这次是直接写给总统:「根据我的看法,布雷克蒙法官有上好的才能、学识造诣及司法成就,证明他绝对适合在这样的空缺上服务。」另一位明尼苏达州众议员克拉克.麦克葛兰哥,也热烈地支持这个提名。不久后,布雷克蒙的名字就开始到处流传。一九六九年七月二十五日,《华盛顿之星》的一篇文章附着照片,把布雷克蒙刊列为空缺的首要竞争人选之一。柏格把这篇文章寄给布雷克蒙,还附上一封手写的密封便条说:「哈利,这一切都朝好的方向发展。种子需要时间成长,但它们也需要栽植!其他后续。」

海因沃斯的提名是在夏季后提出,伴随着一场批准战役的折磨。反证据包括控诉这位法官在参与他有财务兴趣的案子时,缺乏伦理敏感度。十一月二十一日参议院以五十五对四十五票,正式否决了海因沃斯的提名。政府挑了美国南部另一位联邦上诉法院的法官哈洛德.卡斯威尔,但他的提名也过不了参议院那一关,其间有证据显示他对民权有敌对行为。几天之后,一九七○年四月九日,司法部长约翰.米歇尔(John Mitchell)打电话给布雷克蒙,召唤他前往华盛顿。

在飞机上,他开始草拟另一份正反理由的清单,好比十一年前在他决定是否该把握上诉法院的机会时所做的一样。一九五九年的那张平衡表上正反理由均分,但这一回他发现自己只列出「对此所有的缺点」。其中包括:「我与首席法官一生的友谊、我对政治的不活跃性、我需要太久的时间来形成意见、我对华盛顿生活的缺乏胃口、我对华盛顿势力的缺乏认知。」那上头没有相唿应的任何优点。这预期将被提名进入联邦最高法院的事件到底是让他激动或是感兴趣,他完全没有表现出来。「我猜这是出于防卫反应,」他在备忘录上这么观察说。

事件进展得远比布雷克蒙想像的快。司法部长的助理威廉.蓝奎斯特(William H. Rehnquist)已经受指派去分析布雷克蒙在上诉庭的纪录,并在四月十日交出了赞同报告书:「我想无论在刑法或民法上,他都可以被公平地定位成有保守偏现代的特征,」蓝奎斯特这样写道。「他没有一成不变地显示出站在一边,尽管他的倾向确实是在保守的一方远多于自由的一方。他所有的意见都小心地附上理由,没有迹象显示出任何方向的预设偏见。由于他的意见都充满着引用与讨论,没有人可以指控他缺乏学识。」

然后,当布雷克蒙正在宇宙俱乐部(Cosmos Club)登记入住(这是他每次前往华盛顿就会留宿的男仕私人俱乐部)时,「一只手突然放在我肩膀上」。接下来,一名联邦调查局干员花了三个钟头问讯他。第二天,他在司法部门会见了米歇尔和蓝奎斯特,也同时见了司法部长的另一位助理强尼.瓦特思(Johnnie M. Walters),这位助理也同时兼任税务部门的主管。瓦特思问及布雷克蒙的女儿,当时她们分别为二十、二十二与二十六岁,是否「可能被归类为嬉皮。」布雷克蒙把女儿的照片拿给这人看,用来舒缓行政单位对他家族年轻一代的关切。事实上,最小的女儿苏珊在上大学的第一年时可自认为是嬉皮,具有政治极端倾向。她不但把尼克森视为最终的敌人,还清楚地向家人表达她的观点,甚至与他们画清界线。有一次,当布雷克蒙拿一支尼克森送他的钢笔给她看时,她回应说:「喔,一支狡猾狄克(尼克森暱称)的笔。」布雷克蒙从她手中一把抢回那支钢笔,立刻离开房间。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