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领导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塞兹.史蒂文斯这位届退的执行长有一个最后的机会来重申他的领导主张。他的最后一个任务是对一群新上任的经理上课,而这也是绝佳的机会让人得以从他精彩的领导故事中体验到永恆的真理。
这个动人的故事也是形成本身真正领导主张的个人旅程。透过生动的讨论和实地演练,作者介绍了「我」和「我们」这两项领导发展途径的基本原则与做法。「我∕我们」途径的6个渐进式步骤可以让你找出自己在生活及组织中的目的。你可以促成有意义的改变,并靠这个关键来发挥担任领导人的真正潜力,并建立一个满意度、参与度和生产力都很高的工作环境。如此一来,你就能回答这些跟自己有关的基本问题:
@要是不看名片上的工作称职和联络方式,你是谁?
@在我们的真实身分岌岌可危的混乱世界里,你变成了什么?
@最重要的是,在形成真正领导主张的个人旅程中,你走到了哪里?
作者的强效处方清楚证明了,信守承诺和为人服务等无形资产是如何为组织带来成功的果实。准备去听这个故事,它将改变你的生活以及你看待领导的方式。现在就去了解一下,「你」的名片另一面有什么。
作者简介
迈可.莫里森(Mike Morrison)
博士在丰田大学(University of Toyota)的发展与推广上担任了主要的领导角色,该校则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企业大学。除了支援丰田的员工和合伙机构外,莫里森博士还致力于重大的全球领导发展作业,以借由推动新的领导与思考方式来促进和平与繁荣。莫里森博士目前是丰田大学的副校长及院长,并且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领导原则思想家之一。
个人旅程的下一步!
如欲透过免费下载、启发人心的想法和实用的秘诀来帮忙强化本书所传授的技巧,请查阅莫里森博士的网站:www.theothersideofthecard.com。
译者简介
戴至中
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现为专职译者,译作包括《洞悉商场赛局》、《心耘》、《最无形的,最核心》、《革新人力资本策略》(合译)、《24/7创新》、《赢利竞赛》(合译)、《EMBA系列:公司治理》(合译)、《合力促进 再造奇异》等书。戴至中的个人信箱为:taibenny@yahoo.com.tw。
代序
前言
第1章 在旅途的终点,我迷路了
第2章 在湖边的酒馆,我不能休息
第3章 名片的一面有字迹,另一面有意义
第4章 那是我对自己撒的谎
第5章 我有的东西比不上我变成的样子
第6章 是我在过日子,不是日子在过我
第7章 我做的是恰当的事,而不是正确的事
第8章 从「我」到「我们」
第9章 他们要先知道你在意什么事,才会在意你知道什么事
第10章 在这个新世界里,大家都必须在某方面领导
第11章 「我」和「我们」要在不看名片,你是谁?寻找
作者叮咛
附录 不看名片,你是谁?:重塑个人对领导的探索
推荐序
过去20年来,企业领导人的角色变化得比之前的2个世纪还大。在工业时代,生产效率和产品的一致性被视为成功的保证。员工靠模拟机器为公司创造价值,领导人则靠着消除变异的能力赚取报酬。当时的照片都会美化穿着相同服装的组装线工人所呈现的一致性,以及排列整齐的办公桌、交叉的双腿和阵容庞大的秘书发型。自豪和忠心的人员衷心希望上一辈子的班,并浪漫地看待警察局和编辑室的混乱。
随着资讯时代来临,世界也整个翻转。网际网路促成了即时通讯、引发了全球竞争,并提供了分权决策的管道。科层开始扁平化成网络,使人得以靠前所未有的方式携手合作与分享观念,进而改变大家一起做事的方法,以前则多半很麻烦。失败的风险已经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实验不够所以失去市占率的风险。
在这个步调快到令人目不暇给的环境里,各种产品和服务几乎都已经成为可以透过多种管道买到的商品,所以公司要怎么凸显自己?它们要怎么在全球市场上持续占有一席之地?
现今的领导组织都在重新强调它们的价值,亦即它们是谁,以及要怎么把事做好。它们所关切的事包括公平交易、就业机会平等、人道劳动行为和伦理治理。它们再也不能只强调所卖的东西,而要考虑别的事。
领导组织现在明白,假如它们指望活下去,就必须有故事可说。故事的启发与激励效果有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沟通方式。它有办法使人展开行动,并以工业时代的计分卡变异数绝对做不到的方式来找出有创意的解决之道。
对大多数的组织来说,故事存在于人的独特才能、技巧和长处中,而不是产品的品质、行销的成效或系统的效率中。公司要怎么把才能变成营业成果?你要怎么激励大家去创新,并为组织的更大利益冒险?哪种文化会让故事不只对员工鲜活,对顾客、股东和社区也很鲜活?
在百思买(Best Buy),我们所设想的是「顾客导向、人才为本」的组织。除了手以外,员工还要靠心和头脑来工作。在零售业,由于店面层级的年员工流动率通常都会超过100%,所以这是很重要的观念。
但我们相信,吸引顾客的方式在于充分吸引最接近顾客的员工,以及在总部、国际办事处和现场支援他们的人。我们决心去了解、赏识与部署我们有幸招揽到组织里的一切人才。事实上,我们必须这么做才能在全球经济中不断创新、竞争与成长。
我们深知,衰败和倖存(以及只能倖存和彻底成功)的差别在于,自家人员觉得受重视以及可以贡献的程度。对任何一家大公司来说,打造符合本身宗旨、愿景和价值的文化都是个艰鉅的任务,但我们正在进步中。
我们的第1步是提供方法让员工找出本身的才能与长处,并更加了解企业各处其他人的才能与长处。在《不看名片,你是谁?》里,莫里森的「我-我们」哲学同时强调了感受的组织角色和个人角色。它是靠本身的工作来实现,所以能获致出色的成果。(或者如我们在百思买所说:「玩得开心又能做到最好。」)
《不看名片,你是谁?》既是简单的自我察觉行动,又是发掘潜藏人才的开创性策略。透过执行长离开公司以及经理会议改变一切的故事,莫里森巧妙说明了当员工不投入时,组织会如何失去方向。当然,执行长最后还是要负责替船只重定方向,但他必须先确定自己的船在航道上。
莫里森的虚构执行长在准备和经理展开改变一生的对话时,心中充满了焦虑。我经常有同样的感觉!但这些讨论必须发生,否则公司就会错失自我再造的难得机会。
本书不仅提出了很棒的想法让主管去深思,也提供了立即而具体的方式去促成组织内的文化变革。不可思议的是,像名片背面这么简单的事竟然可以帮忙为公司的价值带来生机。 mo<──百思买(Best Buy)执行长布莱德.安德森(Brad Anderson)
前言
世界上有90%的不幸是起因于人不了解自己、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弱点,甚至是自己真正的优点。大部分的人几乎都是等走到人生的尽头时,还是对自己一无所知。
──悉尼.哈里斯(Sydney J. Harris)
另一本领导书籍?
我希望这是一本不一样的书。《不看名片,你是谁?》侧重在领导的个人面,也就是我们就是形成人生的意义的地方。这个观点不仅被误解,而且很少在个人的生活中成形。透过意义来领导的取向有很多难以捉摸的地方,而且它在本质上有赖于我们去体验失败、痛苦、不安和负面情绪,因为它们是我们在领导路途上的重要学习机会。
旅程的第1个部分是由内的,也就是发掘个人领导主张的途径。在寻找主张时,我们会开始看到行事端正的真正意义。它不仅是指当我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所产生的正面感觉;它更是指当我们可以一直从容不迫地依照真实的自我来行事时,我们所感受到的完全与整体性。
寻找自己的领导主张也是了解、协调与运用最有效个人资源的过程。在接下来的故事里,我们会经由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来了解,领导途径中属于「我」的部分。我们会从他们的身上看到,真正的我们有很多部分属于无意识的层次,或是埋藏在无数以符合他人期望为目的的矫饰行为中。
领导旅程的第2个部分谈的是外在途径,而我们就是在这里找到存在的意义。我们要在这里应付在人生中会遇到的最棘手课题,那就是我要怎么为人服务?这段旅程在途径中属于「我们」的部分并不好走。我们必须超越一己之利的宰制力量。我们必须了解别人,并把他们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必须形成一种生活方式来获得所需要的胆量、勇气与毅力,以带来有意义的改变。
很少人懂得运用本身的领导主张,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形成能与内部群众息息相关的个人哲学。换句话说,我们跟自己缺乏配合,所以无法透过「我」的途径(我知道我是谁)形成个人区隔,也无法透过「我们」的途径(我找到了我在世界上存在的意义)和别人整合。而结果就是,我们还是能当个好人,但却没有必要的勇气去带来有意义的改变。最重要的是,我们会缺乏使命感去提升自我和我们所服务的人。
首先,这项形成个人领导面的做法看起来可能会太薄弱,或是缺乏必要的实际对策来提升组织的绩效。但随着我们展开更深入的讨论,我们就会了解,意义才是个人与组织发挥本身真正潜力的途径。我们会进一步发现,带来有意义的改变是领导的主要做法,它使我们有最佳的机会在组织内拥有不凡的生活。
我也必须提醒各位,把这些新见解融入你的生活会彻底考验个人的反省能力。在现今的混乱世界里,寻找时间及空间去思考并将想法内化的能力已经成了绝响。有很多人在过日子时,似乎都没有空档。透过反省,我们可以学会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我们的挑战。就这点来说,反省是替我们的内在生活形塑意义的重要过程,因为它让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去因应外在的世界。基于这个目的,所以本书是设计成个人探索的形式。
在每一章的最后,读者都有机会回顾重点:
温习:再次阅读学习主旨的摘要。
重建:思索代表新思考方式的想法。
反省:探究发人深省的问题。
最后,我们会透过届退执行长赛兹的眼睛来探讨「意义」的概念。他的最后一年并不好过,但透过带领一群新经理这个影响深远的一日体验,他却能为我们大家揭露意义式领导的中心思维。
本书可能不是写给每个人看,但我希望是写给你看。我相信它能带来不同的领导观点,并揭橥在我们为自己和别人寻找与创造意义的终生旅程中。
咱们上路吧。
我是一位创业不久的年轻人,在台北打拼,压力真的很大。每天都在想着怎么把公司做大,怎么做出成绩,怎么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但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觉得好累,好迷茫。我开始怀疑,我到底是为了什么在拼搏?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没有名片,你是谁?:感受真实的自我,创造有力的存在价值》,这个书名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直接戳中了我的痛点。“没有名片,你是谁?”这句话让我反思,我一直以来是不是太看重外在的东西了?是不是太在意别人怎么看我了?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跳出“成功学”的思维怪圈,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体系。我不只是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我更想成为一个有灵魂、有温度的人。副标题“感受真实的自我,创造有力的存在价值”,更是让我看到了希望。我渴望能够在这本书里找到让自己内心强大起来的方法,找到能够让我不被外界干扰,坚持自己初心的力量。我希望它能指导我,如何将我的热情和才能转化为一种真正有意义的“存在价值”,而不仅仅是冰冷的商业数字。
评分我一直觉得,我们活在一个被标签定义的时代。在台湾,我们很容易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上班族、学生、创业者、某个公司的员工等等。这些标签,就像一张张无形的“名片”,框住了我们,也限制了我们。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就像被困在了一个巨大的网里,想要挣脱,却又无从下手。《没有名片,你是谁?:感受真实的自我,创造有力的存在价值》这个书名,简直太棒了!它直接抛出了一个核心问题:“你是谁?”。这个问题,不是关于你的职业,不是关于你的社会地位,而是关于你最本质的存在。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深入地探索“自我”的定义。我想知道,在抛开所有外在的修饰之后,那个最真实的“我”,究竟是什么样的?我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如何才能真正地“感受”到那个自我,而不是被社会的要求、别人的期待所裹挟。更重要的是,“创造有力的存在价值”。我希望它能给我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方法和思考,让我能够将这份真实的自我,转化为一种积极的、有影响力的力量,在生活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
评分最近看了太多关于“成功学”的书,都是讲如何赚钱,如何升职,如何赢得他人。虽然听起来很励志,但读完之后,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我开始质疑,难道人生的价值就只体现在这些外在的成就上吗?《没有名片,你是谁?:感受真实的自我,创造有力的存在价值》,这个书名简直是我的“救赎”。它没有像其他书那样,给我灌输一大堆“如何变得更好”的鸡汤,而是直接回到了最根本的问题:“你是谁?”。这句话,让我停下来,去思考,去审视。在台湾,我们习惯于用名片来介绍自己,用头衔来证明自己。但这本书,似乎在提醒我,名片和头衔,只是暂时的身份,而真正的你,是永恒的。我迫切地希望能够在这本书里,找到认识和接纳“真实自我”的方法。我想要学习如何摆脱外界的评判,如何真正地倾听内心的声音。而“创造有力的存在价值”,更是让我看到了希望。我希望它能告诉我,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存在,不仅仅是“存在”,而是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留下美好的痕迹。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探索之旅,一次寻找真正自我的旅程。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被这本书吸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的书名。《没有名片,你是谁?:感受真实的自我,创造有力的存在价值》。“没有名片”,这个意象太贴切了!在台湾,尤其是在商业场合,名片几乎是身份的代名词。没有名片,好像就失去了沟通的起点,甚至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我常常在想,如果有一天我不再拥有我现在的职位,不再拥有那些别人赋予我的光环,我还能是谁?这个疑问像一根刺,一直扎在我心里。这本书,恰恰点破了这个困境。它似乎在说,真正的你,并不在于你拥有的头衔,也不在于你手中握着的名片,而在于你内心深处的自我。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方法,一种能够让我摆脱外界评价,找到内心平静的方式。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更重要的是,“创造有力的存在价值”,这句话让我看到了希望。我相信,每个人都拥有创造价值的能力,只是有时候我们被太多的杂念蒙蔽了双眼,找不到方向。我渴望能够在这本书的指引下,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独特的天赋和热情,并将其转化为一种能够影响他人、贡献社会的“有力存在”。我期待它能够给我启发,让我不再焦虑,而是更有信心地去生活,去创造。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够吸引人的了,《没有名片,你是谁?:感受真实的自我,创造有力的存在价值》。在台北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每天忙忙碌碌,见各种各样的人,听各种各样的话,有时候真的会觉得自己像一张没有名字的卡片,随处可见,又好像随时会被遗忘。我就是那个每天西装笔挺、在公司里挥斥方遒,回到家却不知道自己真正是谁的人。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束光照进了我混沌的内心。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看看它到底能带给我什么。我希望它能告诉我,在这个充斥着头衔、职位、社会角色的世界里,如何才能找到那个最真实的自己。那个不被外界定义,不被标签束缚,而是真正由内心发出的声音。我也期待它能帮助我理解,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存在变得更有意义,不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不只是为了生存而挣扎,而是能够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有力量的价值。这本书的副标题“感受真实的自我,创造有力的存在价值”,就像是一种召唤,让我想要去探索和实现。我很好奇,作者会用怎样的方式来引导我,一步一步地去认识自己,去发掘自己内在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