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的特点是,我们日常生活并不需要它;没有人会出门买零条鱼。它可说是所有的整数中最文明的一个——只有当我们深入思考时才需要它。」——怀德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数学原理》作者之一
《零的故事》追踪着「零」这个数字,从它在东方哲学思想中诞生,到它被欧洲接纳时所面临的挣扎,以及它因黑洞而神祕化。本书陈述一些着名的思想家与这个神奇的数字搏斗的过程──他们当中有学者,也有神祕主义者;有宇宙论者,也有神职人员。他们针对零的冲突,动摇了哲学、科学、数学及宗教的基础。 作者以优美、诙谐的文笔,引领我们由亚里斯多德、毕达哥拉斯、笛卡儿、爱因斯坦,以及神祕哲学者等一系列的理论,认识「零」的历史。它是一段简明的思想之旅,带领我们周游从简单的「零」所萌发的各种想像。
作者简介
查尔斯.席夫(Charles Seife)
耶鲁大学数学硕士。为《新科学人》(New Scientist)杂志的驻美特约记者,同时也为《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科学》(Science)等杂志撰稿。现居华盛顿。
译者简介
吴蔓玲
卫理女中及中原大学毕业,美国亚利桑大州州立大学电脑科学硕士、数学博士。曾任亚历桑大州州立大学地质博士后研究员、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地质系博士后研究员、KIDS非营利机构创办人之一。目前专事写作及翻译,译有:《每日经历神》(道声)、《给你同志》(基文社)、《祕密与谎言》(商周出版)等。
第0章:空与无
第1章:空无一物(零的起源)没有零的生活/零的诞生/对零的恐惧
第2章:无中生无(西方拒绝零)希腊数字哲学的起源/无限、空无与西方/盲目的年代/第零个数字/空无的裂口
第3章:无的冒险(零进入东方)零的轮回转世/阿拉伯数字/无就是无/零的胜利
第4章:空无的无限神(零的神学)坚壳裂开/零与虚空/信仰的赌注
第5章:无限的零与不虔敬的数学家(零与科学革命)无限的零/零与神祕的微积分/神祕主义的终止
第6章:无限的孪生兄弟(零的无限特质)虚数/点与对称点/无穷的零
第7章:绝对的零(零的物理学)零热量/量子零:无限的能量/相对的零:黑洞/不劳而获?
第8章:在原点的零时(在空间与时间边缘的零)零被驱逐:弦论/零时:宇宙大爆炸
第∞章:零的最后胜利(末世)无限之后
附录A 动物?植物?还是部长?
附录B 黄金比例
附录C 导数的现代定义
附录D 康托列举有理数
附录E 制造虫洞时光机器
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数学的范畴。他将零的概念引申到哲学领域,探讨“无”与“有”、“存在”与“虚无”的辩证关系。我一直觉得哲学是晦涩难懂的,但作者用“零”作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他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比如“虚空”如何孕育“实有”,或者“缺失”如何成为“可能性”的起点,让我对世界有了全新的理解。这种跨学科的视角,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 我开始反思自己生活中对“零”的态度。我们是否总是追求“有”而畏惧“无”?我们是否忽略了“空白”可能蕴含的巨大能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对“零”的排斥,可能恰恰是阻碍我们创新和突破的根源。它挑战了我对“完整”、“充分”的固有认知,让我开始欣赏“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美。这种对自身思维模式的审视,是阅读这本书最宝贵的收获之一。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又一本关于数学的科普读物,讲讲数字的故事。结果呢?它简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作者从“零”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概念出发,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揭示了它在哲学、科学、数学,甚至宗教领域中所扮演的意想不到的关键角色。我从来没想过,一个简单的“无”字,居然能够动摇如此多根深蒂固的观念。 书中对于零在数学中的发展历程的讲述,远不止是枯燥的公式推导。它描绘了人类在漫长历史中,如何一步步认识并接纳这个“空无”的数字,以及它如何革命性地改变了计算、代数的面貌。作者巧妙地将数学史与人类认知史结合起来,让我感受到了古人智慧的闪光。我尤其对书中提到不同文明对零的不同接受程度感到好奇,这背后究竟是数学上的障碍,还是文化、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这种探究的趣味性,让我欲罢不能。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未认真思考过“零”的意义。在我眼中,它就是一个数字,一个表示“没有”的标记。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告诉我,“零”并非空无一物,而是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它是一个起点,一个参照,一个连接虚与实的桥梁。作者以极其细腻和深刻的笔触,展现了“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以及它如何渗透到我们思维的方方面面。 书中关于“零”如何影响了不同文明的科学发展,以及它如何成为数学家和哲学家们孜孜不倦探索的课题,让我对人类的智慧产生了由衷的敬佩。我开始意识到,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背后可能隐藏着漫长而艰辛的思想探索。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简单”背后的复杂,以及“无”所蕴含的丰富。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思维的“洗礼”。“零”这个曾经被我忽视的概念,如今在我心中占据了无比重要的位置。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种哲学,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理解世界的全新视角。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最微小的概念,也可能蕴含着最深刻的智慧。 我真心推荐这本书给任何对哲学、科学、数学或者宗教感兴趣的读者。它一定会让你耳目一新,拓展你的思维边界,并且让你重新审视那些你习以为常的观念。这是一本能够改变你思考方式的书,一本真正值得你花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品读的书。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吸引人。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你在浩瀚的思想海洋中穿梭。他时而像一位严谨的学者,娓娓道来事实和理论;时而又像一位充满激情的演说家,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你的思考。我特别喜欢他那些充满智慧的类比和比喻,它们如同点亮夜空的星辰,让原本可能晦涩的理论变得清晰而生动。 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作者的某句话,或者回味他提出的某个观点。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是阅读一本好书最美妙的体验之一。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让我能够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所熟悉的世界。这种开放性的引导,比直接灌输知识更加令人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也非常巧妙。作者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或者学科分类来展开论述,而是围绕着“零”这个核心概念,构建了一个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每一次的论述都像是一次新的发现,不断加深了我对“零”的理解,也让我对前面所学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引人深思的设问。作者并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提问,引导读者进行独立的思考。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积极地参与到这场思想的探索之中。这种被激发出的思考欲望,是任何一本枯燥的教科书都无法给予的。
评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零”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小觑。书中提到了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比如作为坐标系的起点,或者在热力学中的绝对零度。我一直对物理学充满兴趣,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零”如何成为理解宇宙基本规律的基石。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学工具,更是描述自然现象不可或缺的语言。作者在讲解这些科学概念时,并没有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而是用生动的类比和形象的比喻,让即使是理工科背景不强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将“零”与“量子叠加态”等前沿科学概念联系起来,虽然我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奥之处,但这种将古老的概念与现代科学巧妙融合的方式,让我感受到了知识的连贯性和思想的传承。这让我意识到,看似古老的哲学和数学概念,可能依然是解答现代科学难题的关键。这种视角是多么独特而有见地!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美感。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他能够用优美而富有力量的语言,描绘出抽象的概念。我常常在阅读时,被他精炼的句子所打动,它们如同艺术品一般,值得反复品味。 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讨论“零”的宗教意义时,引用了一些古老的经文和哲学著作,并且将它们与现代科学的发现巧妙地联系起来。他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通过深入的解读,展现了不同文化和思想体系中,对“零”的共通理解。这种博学而又谦逊的姿态,让我对作者充满了敬意。
评分作者在阐述过程中,展现了惊人的跨学科整合能力。他能够游刃有余地在数学、哲学、科学和宗教之间穿梭,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宏大的思想图景。我从未读过一本能够如此流畅地连接不同学科的书籍,它打破了我对知识分类的固有印象。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讨论“零”对科学研究的影响时,举了一些非常具体和贴切的例子。他将“零”比作科学研究的“放大镜”,能够帮助我们看到那些肉眼无法察觉的细微之处。这种比喻让我瞬间理解了“零”在精确测量和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知识的万花筒中遨游,每转动一下,都能看到新的奇妙景象。
评分宗教层面上的探讨更是让我始料未及。我从来没想过“零”这个概念,竟然能与宗教信仰发生如此深刻的联系。作者从佛教的“空”和道家的“无为”出发,探讨了不同宗教对于“虚无”的理解,以及这种理解如何影响了信徒的认知和行为。他并没有试图去论证宗教的真伪,而是将“零”作为一个人类共同的精神探索的起点,让我们看到不同文化和信仰体系中,对终极意义的追寻是如何异曲同工的。 我开始思考,“零”是否代表了一种超越具体物质存在的“本源”?它是否是所有造物的起点,也是万物归宿的象征?书中一些关于“虚空”如何孕育“一切”的论述,在某种程度上触及了我内心深处对于生命意义的疑问。这种将抽象的宗教观念与具体的数学概念相结合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了不同知识体系之间并非完全割裂,而是可能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