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鸿基,温和低调的航海人,以满腔热情投向深深的大洋;是文学界里的海洋专家,拥有少年般的纯真腼腆的心灵。所有的少年都拥有环游世界的航海梦,这艘「竹明轮」载着最初心怀梦想的少年人,出航去,几十载光阴流走,梦想早已斑驳,只留下适于离群索居个性,每趟的出航,没有太多的愉悦,只是远离城市的解放。这趟远洋货轮之旅,仅四十七天,却代表这群海洋之子的一生。廖鸿基归结一生的航海梦,说道:「当浪漫、好奇的阶段一一都过去了;这趟,我只想听故事,听他们海上一趟趟生活故事,听他们起起落落一辈子的故事。」而在海洋上所闻的故事,绝对和在陆地上听到的,不一样。
本书特色
没人比他更懂海洋!
「这应该是最后一趟了。」出航不是为了逍遥,也不是为了逃避尘世困扰,更不是被海妖诱惑,那么,为什么一再离开糖与蜜筑成的家园?海洋这么宽,港口这么多,多么单调又寂寥的航行,每趟出航,追求的到底是平静,还是波折?
作者简介
廖鸿基
1957年出生,花莲人,花莲高中毕业。曾经讨海,1996年组成寻鲸小组于花莲海域从事鲸豚生态观察,1997年参与赏鲸船规划,并担任海洋生态解说员,1998年发起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任创会董事长,致力于台湾海洋环境、生态及文化工作,2000年执行「垦丁邻近海域鲸豚类生态调查计画」,2001年随台湾鱿钓船远航至南大西洋记录台湾远洋渔业,2003年率绕岛团队执行「福尔摩沙海岸巡礼计画」,2005年随货柜船执行「台湾海运随船报导」。曾获时报文学奖散文类评审奖、联合报读书人文学类最佳书奖、1996年吴浊流文学奖小说正奖、第一届台北市文学奖文学年金、第十二届赖和文学奖及2006年巫永福文学奖。着有《讨海人》、《鲸生鲸世》、《漂流监狱》、《来自深海》、《寻找一座岛屿》、《山海小城》、《海洋游侠》、《台11线蓝色太平洋》、《漂岛──一趟远洋记述》、《台湾岛巡礼》、《脚迹船痕》、《海天浮沉》等。
推荐序
海洋流寓,如梦之梦 萧义玲
被视为台湾海洋文学代表作家的廖鸿基,向来以作品所透出的浓厚海洋味掳获了广大阅读者的注意力,想到廖鸿基的作品,我们脑中会自动浮现海洋印象,关于漂流、出航、鲸豚、海上战斗乃至天涯海角等,那泛着波涛流光的文字似带着海涛拍打的魔力,如真似幻,似实若虚,岛屿之海与生命之海在他笔下交相辉映、澎湃推移,从近海到远洋,廖鸿基以踩踏在不同甲板上的足迹,演出一出出不断突围陆地疆界的戏码。
海是廖鸿基的生活场域,亦是命运的应允之地,「航海」是廖鸿基回应命运召唤的真切履行。远洋《漂岛》后的三年,来自深海的浪潮再度打上岸来,以一艘安静伟岸如移动城堡的货柜船来邀他,邀他聆听出航的讯息,邀他离开陆地,踩入那「浩大与美丽超乎想像」的货柜船(竹明轮)甲板,邀他以四十七天的航行换一个永恆的视野。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趟以宏伟船舶展开的安稳航程,往返半面地球的廖鸿基却展现了融合参与、观看为一的视角,《领土出航》中,廖鸿基试图为「航海」所内蕴的:出走与回归,两个在单向回答中看似迥异、矛盾的生命课题作出了同时的「双向自我解释」,不论是使岛屿命脉获致生机的货柜船「海运」,或使潜意识得以释放自由的「航海梦」,这次,「航海」的奥祕在海与领土∕岸的双向回应中揭示。这是廖鸿基在多年的航海之后,终于以安稳之姿对「为什么再出航?如何回来?」的笃定回答。海与岸、流动与停靠、断离与拥抱,双向并在的命运诗学里,领土出航。
之一:启程、流光
数百年来通过这海上十字路口的每一艘船,装满了货也承载了流光……
虽被名为自然作家,但廖鸿基的海洋写作,每每有从写实之海写进生命之海的魔力。经历多年的海洋体验与岛屿观察,随着竹明轮这艘六万四千吨如城堡之巨舶的启程,廖鸿基在《领土出航》中让自己航入更深更远的历史之海。作为「海运」的参与及观察者,廖鸿基与竹明轮共同绕行了半面地球:从高雄港出发,经南中国海、麻六甲海崃、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北大西洋、北海。沿途泊靠新加坡港、埃及塞德港、荷兰鹿特丹港、德国汉堡港、比利时安德卫普港、英国佛斯列多港,再返程。这是一趟在洲与洲、洋与洋、国与国、港与港之间往返约一万六千六百浬的航行。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廖鸿基再次提出了「海运」──如血脉的流通作为岛屿生机之启示:岛屿所意味的绝不仅是土地本身,而是一方蕴含流动生机的领土∕梦土,「海运」所践履的是我们最为深情的「领土」之梦,于是,以「领土」之名,「海运」启程。宜注意此一视角的重要性,航于历史之海,廖鸿基笔下的「竹明轮」已不仅是一艘满载货柜的现代货轮,更是一艘衍译流通的历史巨舶,「流通」以货柜装载卸除的效率展现,以一次次靠岸离岸的坚定意志展现,以苍茫海面上新航向的再寻找、再确认展现,更以不测海况中,安然度过与陌生他者交涉的潜在危局展现。在深切体认货柜船所代表的领土义下,我们遂能明了书中,廖鸿基对一个个泊靠港口加以审视的用心。
「一艘船,一世界」这是廖鸿基所以不断以安静、沉稳,内敛来诠释「竹明轮」的精神素质之用意。唯踏上这方甲板领土,方能航于流动,航于与大洋接轨的深潜之海中。航海交付流光,流光涌成波浪,航海是依违于海陆之间的流动轨迹,巨舶是廖鸿基海上梦土的具体化身。
之二:漂流、故事
季节乱了节奏,再也分不清雨水、泪水和浪花的咸度有何差别;所有眼睛看着的点都在经过、都在流逝;北半球、赤道、南半球,平直的航线早已流动成地球球面上的一段弯曲弧线。
随着竹明轮「离去的航向及速度如此毅然决然」,航于流动、航于深潜之海的反面意义是:断离的局面已成,无可挽回、无从索偿,廖鸿基如此写道:「此后光影流动,水波扰攘;单调、清冷、寂寞也将攀着船速并肩同行。」航程始于离岸,梦土须以转身告别的意志践履,眼前,如飞的船速换来一片海面苍茫,回头,陆地轮廓已吋吋陷落,此趟航行的奥秘是已踩入安稳巨舶的廖鸿基,却在讲求流通效率的货柜船离岸瞬间,再次跌入不测深海,再次遭遇了现代文明亦不能解的命运难题。文明与原始俱汇流入海中,凡航海者皆不免要在「岸上之我」与「航行之我」的剧烈争辩中获取自身,我以为这是《领土出航》中甚为动人之处,当巨舶以其内歛的船身驶出一片平稳海道时,廖鸿基海洋书写的复调之笔却随之写下隐在船身水流中,海的呜咽回声。航入海中,即航入一切坚固之物消逝于水的命运中,海与消逝,水与死。廖鸿基再次从航海命运认出了自己的形象,认出了潜意识中那方领土∕梦土的方向,廖鸿基为所有寻找梦土的航海人道出了心中隐痛,航海者的命运在海的流动中现形。
一切坚固之物俱在消逝中,这是命运加诸于所有航海者身上的严苛考验。《领土出航》里,手机讯号随着船速的爬升节节摔退于水光飘邈里,岸上情话破碎,依恋断讯。「舱外的天光时钟、舷墙上悬挂的时钟、身体内的生理时钟、遥远家乡只能依凭想像的时钟」,时间与时间相互推挤叛离,终于坠入那片流动复流动的海,终于融入海中成为海本身。航海的暗夜,海与肉身俱是一片混沌一片黑。船舶给予航海人岸一般的依靠,然水梦飘摇,高耸保卫的舷墙瞬间化为控管严厉的现代水牢,囚住了无法从流失中脱困的人,而牢外,无限漫溢的海水仍在唱着永不停息的消亡之歌,水是死,困于死水,那是甚于陆地搁浅的绝望困局,水牢底下,一切坚固之物仍在消逝中。
终于,所有曾经航于历史之海的航海者被一一带到命运之前:航程是否继续?如何继续?命运的奥秘沉落深深海底,如巨舶行至红海时与摩西之遭遇,前行无路后有追兵,漫天大海中,一方足堪踩踏的干地领土是穷途末路中的唯一生路。于是我们看到坚固水牢前,书写意义萌现:若廖鸿基能为自己,为竹明轮船上二十二位海员,为所有航海人带出一则则海上故事,便能让水牢诅咒破解,故事是对抗消亡的奋力创造,故事是生命本身。于是我们看到廖鸿基海洋书写的用心,出航前,廖鸿基在踌躇中说服自己:「要不要,四十七天而已;四十七天的出走和隔离,交换一万六千六百浬航程,以及无数的风景和见闻」,而当航程接近终点,廖鸿基归结一生的航海梦,又说道:「当浪漫、好奇的阶段一一都过去了;这趟,我只想听故事,听他们海上一趟趟生活故事,听他们起起落落一辈子的故事。」故事,是廖鸿基在死水漫溢至船身肉身前的奋力创造,当巨舶靠岸,船员们再离去,故事,是留在岛屿的廖鸿基再次看海的航行。
之三:回家,梦
船头停留许久,反覆倾听艏尖犁浪的细碎低语。终于听懂了,一次又一次的,他说:「就要到了,就要到家了……」
终于,航海与海航人,海潮与命运之声一一汇聚为海上故事,终于,以货柜船航行为终点航行的廖鸿基,要在行至海深处,讲出存在于航海人心中,那不测心海里的永恆之梦,航海的终点在靠岸,那是存于心上梦土的如梦之梦,航海是一个寄寓于海天之际,不断启程的回家之梦。
于是有雀跃声响打破书内单向弥漫的清冷水声。货柜船折返,船头摆正,日出破晓,深海中领土浮出生机萌现,出走与回归的航道合一。是的,航海最终要以船的回返来证明这不是一段「背离、出走或逃亡」的航行。回家。靠岸。岛屿。虽仍要涉过深海险阻,然刻在水上心上的,已是那方淘洗复淘洗,琢磨复琢磨的梦土形貌,那是航海人以全然纯挚之思所致力航向的,在海与岸「密密无缝、抓紧彼此」处所镂刻的一方永恆梦土,那是光影所出,领土与梦土的合一处。折返,所有的航海人都要相遇于折返之海中,领土在前方召唤:「那将是可以倚靠的肩头,稳固的胸怀,蜂蝶的蜜源,倦鸟的归巢」,这是廖鸿基以「领土」之名带来的海之隐喻。海,是内在于所有生命逆旅行者心中那面幽微难测的拍岸之海、奥秘之海,航行其上,定位迷途,定位那轮廓渐次泯灭的家园方向。那梦土上,亲爱家人正声声唤着,唤航程已到终点,唤船身渴望永恆泊靠,唤航海人快快回家。
四、终点,中点
离去前的世界,回来后,往往已经无迹可循。
二○○七年六月,随着《领土出航》完书出版,这趟货柜船航程也真正抵达终点了。走出竹明轮这艘现代巨舶,踏上陆地,进入自己这艘肉身船舶的廖鸿基,能否在「领土出航」后,以「出航领土」之姿,继续在岛屿航出生命的美丽梦土?能否不断为自己,为岛屿上的居民与家人带来更多更美更动听的故事?能否以海洋般的灵动书写解救我们易于在陆地搁浅的困局?
海洋涌动不息,航海梦永不停歇。于最后一趟航程,于清楚看见终点后,折返,廖鸿基仍要再启程,他须换以「陆地行舟」之梦航入陆地这片人世之海,航程已在前方展开,且让我们继续阅读,也期待着,下一则海洋故事。
2007年6月
(本文作者为中正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