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在国内已经成为探测政治事务和社会现象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和工具,而种种调查的结果对社会各方面也产生了实质的影响。调查之所以如此广泛地被运用,乃至有如此重大的影响力,主要还是在于调查研究本身的公信力。而调查公信力的基础是在于调查研究方法本身有坚实的学理基础。
本书主旨即在根据学理对调查研究的每个过程做完整的说明,从拟订调查主题、抽取受访样本、研拟问卷题目、进行焦点讨论和认知访谈、施行访员训练、进行预试、正式访谈,一直到资料整理、资料档建立、资料分析,还进一步地建立及利用调查资料库,本书都尽可能详细的加以叙介。
本书集结了中央研究院调查研究专题中心、社会学和统计学研究所的学者,对整个调查研究的过程和基本学理进行详尽而完整的说明和探讨。由于利用调查资料库进行研究是愈来愈重要的趋势,本书也特别针对调查资料库及资料分析辟了专章来引介。
作者简介
瞿海源
学历∕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博士
印第安那大学社会学博士
经历∕曾任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调查研究工作室主任,台湾社会学社理事长,澄社社长。主持过台湾社会变迁基本调查、台湾新兴宗教现象及相关问题研究、台湾社会意向调查及资讯科技与社会转型等研究计划。出版专着有《社会心理学新论》、《宗教与社会》、《宗教、术数与社会变迁》、《针砭》、《真假民主》等
现职∕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李隆安
学历∕国立中央大学数学系毕业
纽约州立大学统计学博士
经历∕美国国家环境科学研究院访问学者,中央研究院统计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现职∕中央研究院统计科学研究所暨调查研究专题中心研究员
章英华
学历∕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学士、硕士
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博士
经历∕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调查研究工作室主任、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曾主持或参与台湾社会变迁基本调、华人家庭动态调查、青少年研究计画。
现职∕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合聘研究员兼主任
杨孟丽
学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
密西根州立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
经历∕曾任国中、高中及大专英语文教师,教育学程中心教师
现职∕中央研究院调查研究专题中心助研究员
杜素豪
学历∕国立台湾大学农业推广学系毕业
国立台湾大学农业推广学与乡村社会学硕士
密西根州立大学社会学博土
经历∕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国立空中大学兼任副教授,实钱大学兼任助理教授,国立海洋大学应用经济所兼任助理教授,中央研究院调查研究工作室助研究员兼副主任
现职∕中央研究院调查研究专题中心副研究员
廖培珊
学历∕国立台湾大学农业推广学系毕业
宾州州立大学乡村社会学博士
经历∕国家科学委员会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东吴大学社会学系兼任助理教授,国立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系兼任助理教授,译着有《社会学研究方法》
现职∕中央研究院调查研究专题中心助研究员
于若蓉
学历∕国立台湾大学经济学博士
经历∕淡江大学产业经济系副教授
现职∕中央研究院调查研究专题中心副研究员
胡克威
学历∕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毕业
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
经历∕香港科技大学讲师,中央研究院调查研究专题中心助研究员
现职∕辅仁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
傅仰止
学历∕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学士、硕士
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
经历∕曾任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兼任教授,中央研究院调查研究工作室主任。曾主持社会意向电话调、台湾社会变迁基本调查等研究计画,并担任国际社会调查计画(ISSP)台湾联络人
现职∕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
我一直认为,想要在学术界有所建树,或者在实际工作中做出有说服力的决策,就必须掌握扎实的调研能力。而这本《调查研究方法》恰恰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书中对定性研究方法的介绍尤为深刻,它不像我之前接触的一些书籍那样,只是简单列举一些访谈或焦点小组的技巧。相反,它深入探讨了不同定性研究取向的哲学基础,例如现象学、扎根理论、民族志等,并详细阐述了它们在数据收集和分析上的具体操作。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数据分析时,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在谈到主题分析时,书中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步骤指导,从编码到主题的提炼,并辅以大量的案例说明,让我能清楚地看到一个抽象的理论是如何在真实数据中显现的。书中还强调了研究者在定性研究中的角色和伦理考量,提醒我们保持开放的态度和反思能力,这对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如何深入了解复杂的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有信心去探索那些不易量化的领域。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打开了研究世界的一扇新大门。它不拘泥于某一特定领域的理论,而是提供了一个普适性的研究框架。书中关于研究问题的界定和假设的提出,对我非常有帮助。作者强调了清晰界定研究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从宏观的思考转向具体可操作的研究命题。在设计研究时,书中提供了多种不同的研究策略,包括实验研究、准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等,并详细解释了它们的适用条件和优劣势。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三角互证法”的介绍,它让我看到了如何通过结合多种研究方法来提高研究的严谨性和说服力。同时,书中关于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的探讨,也让我看到了研究的动态性和发展性。它不仅仅教会我如何进行一次性研究,更引导我思考如何将研究融入一个更大的知识体系中。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流畅自然,案例丰富,既有理论深度,又不乏实践指导,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起初,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购买的,因为我对这个领域不太了解,只知道大概需要掌握一些研究的基本技能。然而,读完之后,我才发现自己低估了它的价值。书中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循序渐进地讲解了各种研究设计的逻辑和考量。比如,对于定量研究,作者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抽样方法的多样性,从概率抽样到非概率抽样,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这一点对我帮助很大,让我明白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直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此外,书中对问卷设计的部分也做得相当出色,不仅仅是罗列了一些问题类型,而是着重强调了如何设计出能够有效测量目标变量、避免偏差的问题。特别是关于 Likert 量表的构建和使用,以及如何进行预测试来优化问卷,这些细节的阐述让我茅塞顿开。我以前总觉得问卷设计很简单,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其中蕴含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它不仅教会我“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为什么这么做”,让我从根本上理解了研究方法的精髓。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信息爆炸时代中摸索的人,我一直渴望找到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来辨别信息的真伪,以及如何有效地获取可靠的知识。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在研究伦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书中关于数据分析的章节,虽然涉及统计概念,但作者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阐释,让我这个非统计学背景的人也能理解。例如,在介绍相关性和因果性时,书中通过生动的例子,清楚地解释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以及如何避免误读研究结果。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专门讨论了如何评估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以及在撰写研究报告时,如何清晰、准确地呈现研究过程和结果。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指导,更是一种学术诚信的强调。它让我明白,一个优秀的研究不仅仅在于得出结论,更在于其过程的严谨和透明。这本书让我对各种“研究表明”的说法有了更审慎的态度,也让我懂得如何去寻找那些真正值得信赖的学术资源。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了调查研究的复杂迷宫。尤其是在数据收集技术的部分,作者的讲解细致入微,并且非常注重实践性。我以前以为数据收集就是简单地发问卷或者做访谈,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其中的门道。它详细介绍了各种数据的来源,包括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以及如何有效地收集和整理这些信息。例如,在讲解观察法时,书中不仅区分了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还深入探讨了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的适用性,以及如何记录和分析观察到的行为。对于电子化数据收集的趋势,书中也给出了前瞻性的指导,比如如何利用在线调查平台,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以及如何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抽样误差”和“测量误差”的讨论,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研究结果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以及如何通过精心的设计来尽量减少这些误差。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方式的塑造,让我能够更批判性地审视各种研究成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