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学的100个故事

关于社会学的100个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故事
  • 文化
  • 社会现象
  • 人类学
  • 社会问题
  • 历史
  • 案例分析
  • 学术
  • 普及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00个故事,带您进入社会学领域,增加对自我与社会关系的认识!社会学是针对人类社会生活、团体与社会所从事的研究,研究社会学,我们将更容易了解自我,社会学可以开拓视野、增加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反省、了解能力。

  社会学对于了解现代社会的演变,解决社会问题,展望二十一世纪后现代世界人类的社会变迁,可说是十分重要而有效的领域。因此,对于社会生活的改造和社会体制的改革,以及认清自我在团体中的定位都有很大的帮助。社会学并不要求从现象和问题中找到终极而确定的答案,而是希望用超越自身和常识,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去观察现象和思考问题。因此,尝试去做一名「社会学家」并不意味着是一次枯草乏味的学术之旅,只需要带着你的想像力,将社会学的基本理念和你自己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联系起来思考就可以了。能够对生活中的「习以为常」问问为什么,其实人人都可以是一个出色的「草根社会学家」。

  本书中所选辑的100个社会学故事,不仅是对于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方法的一次普及,更是一次非正式的「学术训练」,它可以让你插上「社会学的想像力」的翅膀,在生活中体会「诗意的思考」所带来的精神快感。

作者简介

葛修文

@社会心理学专家。
@专长人际关系心理学。
@目前从事研究工作。

探寻人类社会的幽微脉络:《世界社会学前沿对话集》 一部引领时代思考、深度剖析当代社会复杂性的学术巨著 【书籍核心定位】 本书并非对既有知识的简单复述,而是对全球社会学研究最新成果、前沿理论和跨学科对话的系统性梳理与批判性反思。它聚焦于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结构性转型、技术革命带来的伦理挑战,以及全球化背景下身份认同的重塑。我们试图超越传统的学科壁垒,搭建一个多维度、高密度的学术交流平台,呈现全球顶尖社会学家和思想家对“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的深刻洞察。 【本书内容结构与亮点】 本书汇集了来自北美、欧洲、东亚及拉丁美洲等不同文化地理背景下的权威学者,围绕四大核心板块展开深入论述,总计收录二十一篇独立研究报告与深度访谈实录。 --- 第一篇:数字霸权与后人类时代的社会结构重塑 (约4000字内容展开) 本篇聚焦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AI)与生物技术对传统社会组织形态和权力关系的颠覆性影响。我们不再停留在“互联网改变生活”的表层讨论,而是深入挖掘其对社会阶层固化、劳动价值重估及新型治理模式的深层影响。 1. 算法的治理术:透明度、偏见与数字威权主义的兴起 深入分析大型科技平台如何通过数据算法构建起一种新型的、难以察觉的社会控制机制。探讨“算法正义”的困境,尤其关注算法决策在信贷审批、司法预判和公共资源分配中对边缘群体可能造成的结构性歧视。本章引用了计量社会学的最新数据分析模型,揭示了数字鸿沟如何演变为“数字智能鸿沟”,加剧了知识资本与权力资本的集中。 2. 零工经济的社会学:风险的社会化与主体性的消解 考察“平台资本主义”下劳动者身份的流动性与脆弱性。通过对全球多个城市零工劳动者的案例研究,分析了传统社会保障体系在面对“去组织化”的就业形态时的失效。重点讨论了劳动者如何在新经济模式下,被要求承担全部的职业风险(如健康、养老、失业),而企业却得以规避雇主责任,这构成了新的社会契约断裂点。 3. 超人类主义的伦理边界:身体改造与社会分层的新维度 本研究转向生物科技的前沿。探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的普及化对未来社会阶层可能带来的永久性影响。如果“增强型人类”成为可能,社会不平等将不再仅仅基于财富或教育,而是基于生物学上的“可升级性”。我们审视了相关伦理框架的缺失,以及这种技术可能催生的新的精英阶层。 --- 第二篇:全球化的逆流与地缘政治的身份重构 (约4500字内容展开) 在全球化进程遭遇逆风、民族主义思潮复兴的背景下,身份认同的边界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模糊且充满张力。本篇侧重于宏观层面的冲突、迁徙和文化政治。 4. 迁徙的社会学:难民危机中的“他者化”与同情疲劳 本书收录了针对欧洲难民危机和中美洲边境移民浪潮的跨国比较研究。分析了媒体叙事、民族主义政治话语如何共同作用,建构出“入侵者”的刻板印象,并考察了“同情疲劳”这一社会心理现象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微妙影响。我们特别关注了第二代移民在身份认同上的“夹心层”困境。 5. 后殖民理论的修正与全球南方话语权的争夺 针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批判,本章邀请了来自印度、巴西和南非的学者,探讨后殖民理论在“全球南方”内部的复杂性。讨论聚焦于中国和金砖国家崛起对既有权力结构的冲击,以及这些新兴经济体在推行其全球发展模式时所面临的“新殖民”指控。强调了本土知识体系在抵抗文化霸权中的重要作用。 6. 信仰的回归:新千年宗教复兴的社会动因 摒弃将宗教简单视为落后或非理性的观点,本研究深入分析了在高度世俗化和不确定的现代社会中,宗教组织如何填补了传统社会资本和意义体系的缺失。探讨了宗教极端主义的社会基础,以及主流宗教如何被重新诠释以应对现代化的冲击。 --- 第三篇:生态危机与环境社会学的范式转移 (约3000字内容展开) 面对气候变化这一人类共同的生存威胁,社会学需要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中解放出来,重新定位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7. 环境不公义:谁来为气候灾难买单? 本研究将环境问题置于阶级和种族分析的框架内。详细论述了环境污染、气候灾害的后果如何不成比例地集中于低收入社区和少数族裔。这不仅仅是地理问题,更是“环境风险分配不公”的政治经济学体现。 8. 慢社会学的倡议:对抗加速主义的抵抗实践 面对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本章引入了“慢生活”和“去增长(Degrowth)”等非主流思潮。社会学家们探讨了如何在社会制度层面设计出鼓励审慎决策、重视长期福祉而非短期增长的实践路径,挑战了资本主义“无限增长”的底层逻辑。 --- 第四篇:微观互动与情感社会学的当代挑战 (约3500字内容展开) 理论与宏观分析的背后,社会生活依旧由无数细微的互动和复杂的情感编织而成。本篇关注个体经验如何映射和重塑社会现实。 9. 孤独经济的崛起:连接的悖论与社会资本的贬值 研究了在高度互联的技术环境下,个体报告的社会孤立感和孤独水平不降反升的现象。分析了虚拟互动对真实社会资本积累的侵蚀,以及社会资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东亚的“关系”文化与西方的一对一友谊)的差异化表现。 10. 创伤叙事与公共记忆的政治 探讨社会创伤(如大规模悲剧、系统性暴力)如何在公共领域中被讲述、被遗忘或被政治化。分析了“要求道歉”与“拒绝和解”之间的张力,揭示了集体记忆的建构过程如何成为当代政治斗争的核心战场。 11. 情感劳动的新疆域:从服务业到家庭内部 扩展了霍克希尔德关于情感劳动的概念,考察了在社交媒体运营、客户关系管理等新兴职业中,个人情感如何被商品化和规训。同时,对比分析了家庭内部(尤其在性别角色变迁中)情感付出的隐形劳动及其价值评估问题。 --- 【读者对象与价值体现】 本书面向所有对当代社会演变抱有深刻好奇心的读者——社会学专业学生、跨学科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关注人类未来走向的普通知识分子。 《世界社会学前沿对话集》力求提供一种去中心化、批判性强、富有前瞻性的社会观察视角。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提供理解复杂世界的工具箱,鼓励读者直面我们这个时代最棘手、最紧迫的结构性难题。阅读本书,就是加入一场全球思想者对人类命运的深度对话。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篇:热点透视

故事1:印度洋海啸引发的环境威胁论
故事2:手机热带来的社会身份的潜隐
故事3:刘心武登上百家讲坛:谁给文学话语权力?
故事4:六合彩赌出的弱势群体
故事5:海艺辱师案折射的师道尊严
故事6:性的社会网路理论中的爱滋病
故事7:黑砖窑事件背后的政府职能缺失
故事8:李先生还没有底线公平概念
故事9:减肥减出的身体社会学处境
故事10:沃尔玛人文氛围里的消费
故事11:打工打出的政治文化嬗变
故事12:一根棒棒引起的「民工——市民互动」
故事13:贫富悬殊里的基尼系数
故事14:员警与罪犯:监狱里的现代规训
故事15:怎样和你的说再见——BBS上个人社会身份认定
故事16:秋菊眼里的诉讼困惑
故事17:老虎就医的医疗社会学问题
故事18:找朋友的六度分隔和150法则
故事19:SARS传播的集合行为理论
故事20:伊拉克战争的宗教社会学解读
故事21:苏丹式政权下的土皇帝
故事22:大鱼吃小鱼吃出的村庄兼併
故事23:年羹尧的困惑:追问社会资本
故事24:麦当劳化的美国社会学研究

第二篇:概念解析

故事25:禁奢法案禁出的奢侈品
故事26:马良神笔划出的社会文化
故事27:蜘蛛结网:差序格局下的乡村家庭
故事28:七步跨过底线伦理
故事29:四人过桥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故事30:松鞋带是为了给他更多的话语权
故事31:两个卖蛋的经济人
故事32:谁给毛驴爬上屋顶的权力
故事33:禁书牵扯的社会互动
故事34:林肯的台阶——人的社会化
故事35:绕线室实验揭示出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故事36:袋鼠钻了公共权力中法律权力的空子
故事37:从乞丐违约看社会契约的作用
故事38:夜郎自大拉开的无知之幕
故事39:20美元引出的资产社会政策
故事40:老鼠被吃是因为没有人格权力
故事41:班长指挥司令的合法权力
故事42:女人使用操纵权力驯服了狮子
故事43:酿酒酿出的小样本统计方法
故事44:密码开启的网路空间
故事45:卖鸡蛋的个人权利和社会权力
故事46:身心对话:身体伦理的变迁
故事47:一刀戳出的社会问题
故事48:记者的职业风险与风险社会
故事49:「社会」一词描述的社会
故事50:透过伟人家庭看社会初级群体
故事51:李若谷修渠的制度问题

第三篇:理论研究

故事52:四个人分三张饼:从公平到公正
故事53:安逸的美洲虎——社会分层的意义
故事54:从打碎的牛奶瓶看社会的变迁
故事55:一桩婚姻引发的社会整合
故事56:东山羊和西山羊的公共空间之争
故事57:沧海桑田话发展
故事58:从林肯的独断体会韦伯权力的内涵
故事59:黑点白板界定国家、市场和社会的界限
故事60:钓鱼钓出的知识与行动说
故事61:彩票引出的居民的社会网路资本与个人资本
故事62: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涂尔干集体情感说
故事63:看电视看出日常生活批判
故事64:鱼鹰诱虾引发的实践冲突论
故事65:穷人的梦想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的意蕴
故事66: 洗澡的「大众社会」理论与现实
故事67:从「严管妻」到「妻管严」
故事68:从国王制作牛皮鞋看国家社会资本的功效
故事69:两个半片的子爵体现的人性
故事70:上访事件里的弱者反抗力学
故事71:100万支票上的资本、习性与社会阶级关系
故事72:公尺开朗基罗雕出文化资本化
故事73:绞绳断裂处的符号暴力
故事74:搭便车搭出的搭便车理论
故事75:飞机引擎熄火引出的沟通行动论
故事76:吃肉吃出的恩格尔定律

第四篇:流派学说

故事77:蜜蜂寓言的曼德维尔悖论
故事78:夸夸其谈阿伦特的极权主义的宣传
故事79:越轨社会学下的偷渡者
故事80:小马过河支持孔德的实证主义
故事81:短箭里的反实证主义社会学
故事82:章鱼钻进了结构功能学说的瓶子
故事83:一个半朋友再次证明了社会交换学说
故事84:旅游带来的冲突学说
故事85:爱情发现了方法论的女性主义
故事86:高墙倒塌蕴含的社会安全学
故事87:有其父必有其子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故事88:帮助乌龟帮出的社会学干预法
故事89:借锤子借出的社会学的社会学
故事90:买柿子引发的「文明冲突论」
故事91:从侯渊放虎归山看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
故事92:乞巧话民俗
故事93:清扫落叶扫出的社会行为主义
故事94:气球放飞的形式社会学
故事95:买鹦鹉解读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
故事96:报纸里的社会传播理论
故事97:富人和穷人担心的社会学习论
故事98:张大爷唠叨出的老年社会学
故事99:地主眼里的城市社会学
故事100:社会学的想像力

图书序言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也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
一一Charles Dickens《双城记》

  置身21世纪之初,我们迎来了一个交织着困惑和期望的世界,一个充满着变革的世界。深刻的矛盾、剧烈的碰撞、社会分化的张力、科技发展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都将我们引向对于自我和世界的思考,而这背后潜藏着一种更大的关怀一一对于人类命运的美好前景的憧憬。

  世界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我们和其他人之间存在差异?为什么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状况和以前的人们那么不同?社会究竟是怎样变化的?将来又会朝什么方向变化?这些问题,恰恰是作为现代思想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学所关心的研究领域。

  坦率地说,一个完整的学科领域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仅凭一己之力所可以完成的。然而,因为法国学者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创造了「社会学」这一术语,我们还是必须把他视作是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学的创始人。

  尽管与孔德同时代的其他社会学家,像我们所熟悉的史宾塞、涂尔干、韦伯等在认知社会的视角和方法上和其不尽相同,但是对于社会学所要研究的领域,他们还是能基本达成共识:社会学是对于人类总体的生活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既然把作为社会存在的我们自身作为研究物件,那么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也就无限宽广: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到都市生活中的边缘人群,再到浩浩荡荡的全球化进程。从微观到宏观,无所不包,不一而足。

  当然,社会学中自然包含着形形色色的理论观点,但社会学并不止是一个抽象的研究领域,其对于人们的生活还是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大部分人都是依据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熟悉的特征一一一种常识来认识和解释这个世界的,我们常常都生活在「生活的惯性」之中。而社会学则是需要我们抛开个人对于世界的片面看法,从而更加仔细地考察那些塑造我们以及他人的生活的因素的一门学科。那意味着我们需要用更宽广的视角来理解我们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它忠告我们,生活中被称为是「天意」或者「命运」的东西,可能往往是历史和社会力量的产物;那些所谓的「理所当然」或「确证无疑」,实际上并非简单地是那样。社会学,让我们听出「生活中的弦外之音」。

  综合以上,社会学并不要求从现象和问题中找到终极而确定的答案,唯希望用超越自身和常识的更加开阔的视野去观察现象和思考问题,换句话说,形成社会学的洞察力。因此,尝试去做一名「社会学家」并不意味着是一次枯草乏味的学术之旅,只需要带着你的想像力,将社会学的基本理念和你自己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联系起来思考就可以了。唯有多对生活中的「习以为常」问问为什么,其实人人都可以是一个出色的「草根社会学家」。

  因此,本书中所选择的100个社会学的小故事,就不仅是对于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方法的一次普及,更是一次非正式的「学术训练」,让你插上「社会学的想像力」的翅膀,在生活中体会「诗意的思考」所带来的精神快感。对于那些艰涩难耐的术语辞汇,您所要做的就是彻彻底底地「不求甚解」一回,并且在对这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会心一下之余,静静地沉思片刻,不仅对您自身、更对您身处的社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新鲜认识。

  同时,本书还配有精美的插图,让您在思维愉悦的同时还能更多一份视觉上的快感。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故事感,淡雅的色彩搭配上抽象的图案,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一直对社会学这个领域感到好奇,但又觉得它有些遥不可及,充满了晦涩的理论和复杂的概念。拿到《关于社会学的100个故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打破了我之前对社会学的刻板印象。作者并非直接灌输知识,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小故事,将抽象的社会学原理巧妙地融入其中。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群体思维”的那一部分,讲述了一个关于误判的经典案例,让我深刻理解了信息如何在群体中传播,以及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是如何做出非理性选择的。还有关于“社会资本”的故事,通过一个创业者的经历,展现了人脉和信任在商业成功中的重要作用。这些故事并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分析,而是通过人物的对话、事件的起伏,以及细节的描绘,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背后的社会学道理。读完这个故事,我发现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现象,背后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学逻辑。这本书的语言也非常朴实易懂,没有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阅读。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下一页,看看接下来又会有怎样的精彩故事等着我。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关于社会学的100个故事》这本书,我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望。我一直觉得社会学是一门高深的学科,充斥着各种抽象的理论和概念,很难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但这本书却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社会学的精髓展现在我们面前。书中收录的每一个故事,都仿佛是作者亲身经历或者观察到的,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比如,有一个关于“社会规范”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小镇上关于“送礼”的风俗习惯,以及这种习俗是如何在人们之间形成并维系的,其中对于人们行为的微妙影响的描绘,简直是入木三分。还有一篇关于“社会分层”的故事,作者通过对不同职业人群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社会经济地位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读来让人深有感触,甚至会反思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不是在“教导”你什么,而是在“分享”和“启发”。你会在故事中看到自己,看到周围的人,看到我们这个社会。那些曾经困扰你的生活中的不解,似乎都能在这些故事的脉络中找到答案。我感觉自己好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所处的世界。

评分

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它不像市面上很多社会学读物那样,上来就抛出一堆理论,然后让你去理解。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叙事性,用一个个真实或虚构的故事,将社会学的知识点巧妙地串联起来。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从众效应”的一个案例,讲述了一个关于地铁逃票的故事,非常生动地展示了在群体压力下,个体行为是如何被潜移默化地改变的。读到这里,我脑海里不禁闪过很多相似的场景,原来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都有着如此普遍的社会心理学原理。还有一篇关于“刻板印象”的故事,作者通过描绘一个发生在职场中的误解,深刻地揭示了刻板印象是如何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流,并造成不公平待遇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没有冗余的学术术语,读起来很轻松。而且,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能够捕捉到人物内心的微妙情感和行为的细微之处,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读书,更像是在经历一场场生动的社会学实验。这本书让我对社会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开始用一种更批判性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评分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了解到《关于社会学的100个故事》这本书的,当时是在一个书店的推荐榜单上看到的。我对社会学一直有一种朦胧的好感,总觉得它能够解释生活中很多不为人知的现象,但是又不知从何下手。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为我指明了方向。整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论文,也不是简单的故事集,而是将社会学理论巧妙地揉合进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叙事场景之中。我最欣赏的是作者的叙事技巧,他能够将一些看似平常的社会现象,剥离出其背后的深层逻辑,并用非常生动的语言讲述出来。比如,有一篇故事就深刻地剖析了“社会流动性”这个概念,通过一个普通人的人生轨迹,展现了社会阶层固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个体在这种环境下如何挣扎和突破。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则是关于“身份认同”的。作者通过一个移民家庭的故事,细腻地刻画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身份认同的复杂性和冲突。这些故事不仅提供了知识,更引发了我对自身和社会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常常在读完一个故事后,会停下来,回味其中的细节,并尝试将其与我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在静静地讲述着关于我们如何成为“社会人”的故事。

评分

我一直觉得,理解社会就像在解一道复杂的谜题,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未知和困惑。直到我读了《关于社会学的100个故事》,才感觉自己离解开这道谜题更近了一步。《关于社会学的100个故事》这本书,顾名思义,就是用一百个故事来讲解社会学。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教科书,也不是那些空洞无物的理论堆砌,而是将那些抽象的社会学概念,转化成了一个个鲜活、生动、贴近生活的故事。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关于“信息茧房”的故事,作者通过一个年轻人沉迷于网络信息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在算法推荐下,人们是如何被封闭在自己的信息世界里,而逐渐失去对多元观点的接触。这个故事让我警醒,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信息获取方式。还有一篇关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故事,作者通过一个关于弱肉强食的自然界比喻,巧妙地解释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想在社会中的影响,让我对这个曾经只是听过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语言非常平实,却又充满智慧。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直击人心,引人深思。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聊天,他会用最简单易懂的方式,告诉你关于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我感觉自己的视野因此变得更加开阔,看待问题也多了几个角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