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与革新》为《一週教育论坛系列丛书》之三,该系列丛书集结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行政研究所暨教育系潘慧玲教授二00二年至今主持教育广播电台「一週教育论坛」节目之内容。它汇集了具有教育专业多元背景之专家学者及实务工作者的思想菁华,呈现了相互激盪下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对话。
本书之出版,乃着眼于学校教育之良窳为国家教育品质之具体指标,且近十年教改的推动系从制度、组织、课程、教学等面向进行学校教育的深层改革,实为全民关切焦点,故希冀透过各领域专家之多元视角,从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各面向针对各级教育与留学教育等议题进行剖析。此外,本书邀集学校体制外的各类教育实验学校创办人或校长,以及积极规划推动以学校为本或彰显学校特色的中小学校长,希冀透过理论建构与实务推行之间的对话,帮助读者对学校教育与革新有更丰富的认识与理解,俾使我国学校运作能更符应当今多元与民主开放之潮流与趋势。
第一篇 幼儿教育与国民教育
幼儿教育之政策与研究
幼儿教育之定位与经营
幼托整合政策的发展与相关议题
从教育政策看十二年国教的可行性
十二年国教与高中职社区化的政策隐忧
第二篇 后期中等教育
综合高中的理念与政策
综合高中的实施与困境
后期中等教育共同核心课程
普通高中自然领域课程之修订与相关议题
概览高中多元入学方案及其相关议题
再谈高中多元入学方案与基本学力测验
奥林匹亚科学竞赛——缘由与引进
奥林匹亚数理竞赛——台湾的参赛情况
第三篇 大学教育
大学通识教育的沿革与理念精神
国内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
大学评鑑的学理与国内外发展概况
教育部大学评鑑工作的推动要项
大学整併之理念与国外案例
为台湾的大学整併把脉
第四篇 大陆教育
留学大陆
大陆学历採认(一)与教育西进
大陆学历採认(二)与大陆留学
台湾学生在大陆
第五篇 学校革新经验
开平高中的人文教改工程
开平高中的革新课程与扁平化行政组织
全人实验学校的创校历程与教育理念
全人实验学校自由开放的教育实践
雅歌小学的创建与多元智能理念
人本教育在雅歌
北市自主学习班的创建历程与精神理念
北市自主学习班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
点燃生命光芒的慈心华德福教育
真实遇见华德福
精致教育在台北——卓越、绩效、科技与创新
精致教育在台北——学校实例
第六篇 学校发展故事
孩子的快乐天堂——湖山田园教学
田园教学的课程设计——湖山国小的故事
潾潾渔光假日学校
向大自然学习——假日学校
天灯的故乡——平溪国中
平溪国中学校本位课程与课程领导经验
校本课程与瑞柑国小
瑞柑国小的课程领导
永安国小的开放教育经验
弹性课程范例——永安国小永安学习与明水时间
这本书就像一场关于教育未来的思想盛宴,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启发我思考教育深层价值的书籍,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即使是探讨一些比较抽象的教育理论,也能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够轻松理解。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教育公平”的探讨,作者并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分析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教育差距等问题,并呼吁构建更加公平的教育体系。这种对社会责任感的担当,让我对作者的专业性和人文关怀有了更深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也对如何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并非仅仅是罗列问题,而是带着一种建设性的态度,深入剖析了当前教育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书中涉及的许多议题,比如如何平衡标准化考试与个性化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如何构建更加包容和公平的教育环境等等,都是当下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复杂的问题,而是试图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们,并提出了一些颇具启发性的解决方案。 我特别被书中关于“教师角色转变”的讨论所吸引。过去,教师更多被视为知识的传递者,而如今,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更应成为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和陪伴者。这种观念的转变,对我们如何看待教师职业,如何支持教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书中还探讨了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科技赋能教学,而不是让技术成为教育的束缚。这些前瞻性的思考,让我对接下来的教育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思考是多层面的,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本身。它触及到了家庭、社会以及科技发展对教育的深远影响。作者的视角非常开阔,将教育置于更宏观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审视,这使得书中的观点更具说服力和前瞻性。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终身学习”的讨论。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学校教育仅仅是起点,真正的学习将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乐于并善于学习,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让我认识到教育的责任远不止于校园。它让我思考,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如何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和成长的社会环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沉静而有力量的气息,深蓝色的背景搭配烫金的书名,仿佛预示着一场关于教育深刻变革的探讨。我一直对教育这个话题抱有极大的兴趣,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曾是学生,也可能成为教育的参与者。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并非枯燥的理论陈述,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观点。作者似乎有着深厚的教育情怀,笔触间流露出对当下教育体系的敏锐洞察,以及对未来教育形态的深深期盼。 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一些教育理念时,所引用的那些触动人心的故事。它们不是遥远宏大的理论推演,而是真实发生在校园里的点滴,有老师的匠心独运,有学生的奇思妙想,也有家长的默默付出。这些故事像一颗颗种子,在我心中播下了关于教育无限可能的种子。读到某些章节,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充满活力的课堂,听到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感受到智慧碰撞出的火花。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教育”二字的真正含义,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是潜能的激发,是面向未来的准备。
评分我通常不是一个容易被一本书完全吸引的读者,但这本书给了我惊喜。它并没有给我一些“标准答案”式的指导,而是更多地引导我去思考,去质疑,去探索。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些非常尖锐的问题,直击教育体制的痛点,但同时也给我看到了改革的曙光。 尤其让我感到振奋的是,书中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看似简单,但在实践中却充满了挑战。如何真正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如何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特长来设计教学,如何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和探索的。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起点,让我对如何成为一个更优秀的教育者(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潜在的教育工作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