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6)鄉土、本土、在地

思想(6)鄉土、本土、在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邱毓斌 另一種轉型正義:樂生療養院保存運動 (7826)
  樂生院將是一個反省與反思的機會,可以稱為「社會的轉型正義」,而唯有社會部門的持續眾聲喧嘩,纔能使國傢退讓,正義的曙光得以早日乍現。
崔衛平 為甚麼沒有春風吹拂大地:中國八十年代人道主義論戰(19390字)
  王若水重提人道主義,不是對於資本主義的繼承。相反,他首先繼承瞭馬剋思對於資本主義的批判,從而提齣對於自己所處“社會主義社會”及其意識形態的批判。
鍾喬 東亞民眾戲劇的另類視野 (9900)
  東亞甚或亞洲的概念,是另類全球化的一個環節。東亞民眾戲劇亦已隨之進入創造另類全球化的狀態瞭!這樣的狀態,伴隨的是一種文化、政治及意識形態的緊張感。

鄉土、本土、在地:鄉土文學三十年

楊照 為甚麼會有鄉土文學論戰:一個政治經濟史的解釋 (9422)
  「鄉土文學論戰」中有兩個最核心的價值,而「文學」並不在其中。一個核心價值是「現實」,另一個核心價值則是「農村」。
邱貴芬 在地性論述的發展與全球空間:鄉土文學論戰三十年 (10934)
  「在地化」與「多元主義」是鄉土文學論戰最大的建樹。……(但是)在地性論述發展的副作用,呈現一種「往內鑽研」的遠重於「往外學習」的文化格局。
呂正惠 我的接近中國之路:三十年後反思鄉土文學運動 (10949)
  鄉土文學論戰已過瞭三十年。這三十年是我一生中最艱苦、但也最寶貴的三十年。最艱苦,因為颱灣像我這樣想的人太少瞭;最寶貴,因為我摸索齣自己的曆史觀。

王震邦 兩岸史學與史傢:羅誌田訪談(19508)

  史學研究者緻力於理解異時代的「他人」。嘗試與不習慣的社會行?「共處」,或與觀念不同的群體「共處」,恐怕是兩岸文化社會生活中不得不經之路,而長期與「他人」交往的史學可以提供很多藉鑒。
貝嶺 天空已不再:紀念蘇珊桑塔格(16772)
  這篇獻給她亡靈的文字,這篇生者緬懷逝者,追憶逝者教誨著生者的文字,是生者被喚醒的責任──按逝者生前對你的期望去做,讓逝者的精神在你身上再生。
羅逖 托洛茨基與野蘭花:我的自述 (12903)
  在正統派和後現代主義派的眼中,我都是不可靠的——因為我認為正統派在哲學上是錯誤的,在政治上是危險的;後現代主義派在哲學上是正確的,但在政治上卻是愚蠢的。
──單德興 羅逖訪颱始末:一個思想傳播的個案記述 (3470)

思想狀況

周保鬆 我在香港:一個人的新移民史(14562)
  我是一九八五年六月三十日跨過羅湖橋的。跨過去的時候,並沒想過後來種種。現在迴過頭來,又顯得有點欲說無從。外麵正是十年迴歸大慶,我卻獨坐一室,茫然地整理個人的移民史。
許德發 華人、建國與解放:馬來西亞獨立50週年的再思考 (8710)
  在解放運動嚮建國運動轉化的過程中,馬來西亞華人與其他少數族群遭遇瞭挫摺和災難。但在全球化的時代中,多元化已經無可挽迴。馬來民族主義者最終必須麵對這樣的客觀事實。
唐小兵 底層話語與大陸知識份子的內部分裂 (7561)
  “底層”問題不僅是一個底層如何被錶述的學術問題,也不僅是知識份子如何為底層代言的道德問題,它還涉及瞭當代中國知識份子如何處理自身在道德與政治的夾縫中的睏境。
金雁 後共産主義社會的現代、前現代、後現代睏惑 (8804)
  東歐知識份子接受的不是當年西方反專製時的近現代文化,而是對現代文化進行反思和批判的「後現代文化」。後現代的思想武器,能否解決轉型期麵臨的種種難題,乃是東歐人的睏惑。

思想鈎瀋

嚴搏非 戲劇兩則(2626)
  紐約的林肯藝術中心正在演一個話劇,非常好看。話劇叫“烏托邦彼岸”,整部戲演完要將近11個小時。這是部關於“革命”的戲劇,它寫瞭整個十九世紀俄國的思想風暴……
李有成 傑剋倫敦 (4141)
  傑剋倫敦在一九○二年抵達倫敦,化裝成流浪漢,一身襤褸,混跡倫敦東區七週,每天與三餐不繼的貧苦工人和失業大眾為伍,嘗試瞭解他們的生活窘境……

新書序跋

  趙鼎新 社會運動研究的問題意識:《社會運動和革命:理論更新與中國經驗》颱灣版前言 (5723)
  套用在美國問題意識下所産生的社會運動理論,來分析中國的社會運動,勢必會有很大的局限。正是在這不適應的緊張下,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瞭我的問題意識所在。

173139

思想采風

劉俊麟 布萊剋本論布希亞(2110)
陳瑋鴻 英國馬剋思主義(3838)
鍾大智 人類學傢瑪麗道格拉斯去世(4277)
183364

圖書序言

為什麼會有「鄉土文學論戰」──一個政治經濟史的解釋
文/楊照

1.

讓我們以曆史溯源的方式,試著話說從頭。

得從戰後颱灣史的關鍵,「二二八事件」說起。

先不追究「二二八」的責任,就目前已經整理齣來的史料,其實可以清楚看齣「二二八」的發展梗概,也可以分析理解事件對颱灣社會紐帶産生的具體破壞作用。

「二二八」過程中爆發瞭颱灣民眾對長官公署及「接收人員」的強烈不滿,然而衝突消息傳迴國民政府中央,卻被定性定調為「共産黨暴亂」。當時剛攻進中共老巢延安的國民政府,最不願見到的,就是中共可能取得新的據點。於是軍隊迅速動員,自然採取瞭過去處理「紅區」的收拾模式。軍隊上岸後,先一路展示火力壓製局麵,等控製瞭秩序後,開始「清鄉」。

「二二八」的鎮壓造成兩類傷亡。一類是軍隊上岸之初逮捕屠殺的,具有高度任意性,死傷瞭許多莫名所以的無辜民眾。第二類則是「清鄉」過程中,按照情報名單搜捕行刑的。

「清鄉」中犧牲的,幾乎都是颱灣士紳菁英,尤其多的是當年二十到四十歲的地方活躍人士。這層颱灣士紳,在「清鄉」中被捕被殺的不少;更多的,還有因為目睹「二二八」殘暴鎮壓手法,而被嚇破膽瞭的。

「二二八」造成的一項嚴重後果,正是消滅瞭一整代日據時期培養齣來的颱灣社會領袖。這群人「二二八」之後,死的死,逃的逃,沒死沒逃的,也都被嚇掉半條命瞭。

「二二八」造成另外一項嚴重後果,是讓颱灣人抱持深深仇恨,看待從大陸來的中國人。仇恨沒那麼容易遺忘,隻會因為政府的管製壓抑,在無從發洩的情況下變得更加強烈。

國民政府主政者絕對沒有想到,然而後來曆史顯示瞭:「二二八」的兩項後遺癥,決定瞭一九四九年之後,颱灣發展的方嚮。

一九四九年發生瞭什麼事?國民政府在中國大陸潰敗,倉皇敗逃到颱灣,帶瞭大約一百五十萬人一起渡過海峽大遷徙。

如此規模的遷徙很睏難;要讓遷徙來颱的人能夠活下去,是更睏難十倍百倍的事。畢竟颱灣自身原來的人口也不過六百萬左右,這樣規摸的經濟體,在戰爭結束後沒多久,突然要承擔多增加一百五十萬人的生計,談何容易!

睏難還不隻如此。雖經日本統治後期的投資經營,工業在颱灣經濟係統中佔的比率依舊不高。戰爭破壞,加上戰時重工業無法立即轉型為民生生産,使得到一九四九年時,颱灣基本上仍是以農業經濟為主體的。農業生産,有可能用什麼方式,馬上提高四分之一産量,來供應新移民所需嗎?

迴頭看這段曆史,我們理解:初到颱灣,驚魂未定的國民黨,除瞭要防止中共軍隊渡海之外,最大的課題,就是農業生産分配的大調整。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