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中共推出《反分裂国家法》,国内蓝绿均把反分裂法朝动武的角度解释。但反分裂法其实是中共对台积极进行「柔性攻势」之法;北京一方面持续推动惠台措施,一方面假手美国制压台独声浪,北京成了幕后的「影武者」,既稳固了「联美制台(独)」的统一战线,也避免造成台湾民众反感。
本书借美、中、台三方发布的官方资料、法条内容、政策宣示、重要官员谈话及重要智库分析报告,探究反分裂法的缘起、美中台互动情势,找出中共制订反分裂法的战略意涵并提出中华民国的因应之道。
作者简介
陈亦伟。1997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大众传播学系新闻组;2007年获得淡江大学国际事务暨战略研究所硕士。作者曾任职News98电台新闻记者,主跑司法路线;现职为中央通讯社记者,主跑过文教、司法及党政新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范围与限制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架构
第五节 文献评析
第二章 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缘起与背景
第一节 台湾对两岸关系定位的转变
第二节 中共第四代领导人的对台政策
第三节 中共对台美展开法律战的探究
小结
第三章 反分裂国家法的内容
第一节 反分裂国家法立法演变
第二节 反分裂国家法内容分析
第三节 反分裂国家法的法理探究
小结
第四章 反分裂国家法通过后的各方反应
第一节 台湾与国际对立法通过的谈话及反应
第二节 中共的诠释与作为
第三节 反分裂法通过后的两岸情势
小结
第五章 反分裂国家法的战略意涵
第一节 反分裂法与北京国家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反分裂法与两岸发展的关系
第三节 反分裂法与美中互动的关系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发现
第二节 建议事项
第三节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反分裂国家法》大事纪
反分裂国家法全文(英文)
图表目录
图1-1 薄富尔战略观念系统图
图1-2 研究逻辑流程图
图2-1 1995~1999台湾民众对统一、独立或维持现状的看法
图2-2 1999~2006台湾民众对统一、独立或维持现状看法
图6-1 反分裂法的战略架构图
表1-1 文献评析
表2-1 1949~1978两岸的基本政策互动
表2-2 1979-1987年间两岸的基本政策互动
表2-3 1987~1999年两岸的基本政策互动
表2-4 演变中的坚持:北京「一个中国原则」
表3-1 《反分裂国家法》内容对台正负意涵表列
表3-2 台湾邦交国的「世界比重」
表4-1 中共对台柔性作为
表4-2 共军在95-96与06-07两次台海冲击议题的反应对照
表5-1 中共高层关于「和平崛起」的谈话
表5-2 美国「一个中国」政策历史演进
表5-3 两岸的未来对美国利益的影响
表5-4 存在于美中双方间的利益分析
表5-5 近年美国政府高层关于美中关系谈话
表5-6 近年美中双边重要合作项目
表5-7 反分裂法通过后中共的「武备」作为
表6-1 中共订反分裂法对其利弊分析
《中共<反分裂国家法>的战略意涵》,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政治份量,对我而言,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对我们所处现实的直接触碰。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带着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深度分析的期待,也有对其中可能存在的偏颇的警惕。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这部法律在中共的战略决策过程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是否仅仅是法律层面的一个工具,还是背后隐藏着一套更为宏大、更为具体的战略构想?我非常想了解,作者是如何理解和界定这部法律的“战略意涵”的,它在维护中国大陆的“核心利益”方面,又承担着怎样的功能?书中是否会详细分析,这部法律在实际操作中,是如何与中国大陆的军事现代化、经济发展以及外交策略相辅相成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更为客观和深入的视角,帮助我们台湾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这部法律的出现,不仅仅是对“台独”势力的警告,更是中国大陆方面在处理台湾问题上,所展现出的一个更为复杂和深邃的战略思维。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中共<反分裂国家法>的战略意涵》,如同一个精准的定位,直接指向了我们台湾人最关注的议题。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一种混合着紧张与渴望的心情。紧张的是,它触及的是如此敏感和具有爆炸性的议题;渴望的是,我迫切地想了解,大陆方面是如何看待和运用这部法律的。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种超越政治宣传的深度分析,去揭示这部法律背后所蕴含的真实“战略意涵”。它是否是中国大陆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支点?它在何种程度上,被用于塑造地区乃至国际的地缘政治格局?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详细分析,这部法律的条文是如何被解读和应用的,以及它在不同情境下,所能发挥的战略作用。是仅仅作为一种政治姿态,还是在实际的战略博弈中,能够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大陆方面处理台湾问题的战略逻辑,从而更清晰地认识到,我们所处的时代,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我们未来可能的道路。
评分《中共<反分裂国家法>的战略意涵》——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压迫感,尤其对于我们这些身在台湾,时时刻刻感受着两岸关系复杂脉动的人来说。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同时也夹杂着一丝难以言说的忧虑。我迫切想知道,作者将如何揭示这部法律背后所蕴含的“战略意涵”。它仅仅是中国大陆在国际舞台上的一种表态,还是一套更为宏大、更为精密的战略工具?书中是否会深入分析,这部法律的每一个条款,是如何被设计来服务于其特定的战略目标的?例如,它如何被用来塑造国际舆论,如何被用来压制台湾岛内的“台独”呼声,又如何在军事上形成一种潜在的威慑?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新鲜的视角,或许是从战略学、国际关系学,甚至是军事学的角度,来解读这部法律的深层含义。这本书的价值,可能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这些台湾读者,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大陆方面是如何看待和运用这部《反分裂国家法》的,从而更清晰地把握我们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评分当我看到《中共<反分裂国家法>的战略意涵》这本书名时,一种复杂的思绪瞬间涌上心头。对于我们这些在台湾生活的人来说,这部法律的出现,始终伴随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而“战略意涵”这四个字,更是将这种复杂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我拿到这本书,迫不及待想要翻开,去探究作者究竟是如何解读这部法律背后的深层战略考量。它究竟是仅仅为了宣示主权,还是背后蕴含着一套更为周密、更为长远的对台战略部署?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分析,这部法律是如何被嵌入到中国大陆的整体国家安全战略之中的。它在何种程度上是一种威慑,又在何种程度上是一种底线?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这部法律中的“非和平方式”究竟包含了哪些具体的条件和可能的操作?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冷静、客观的笔触,剖析这部法律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际环境下,其战略意涵可能发生的演变。这本书的意义,也许就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台湾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大陆方面在处理台湾问题上,所持有的战略思维究竟是怎样的,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复杂地缘政治现实。
评分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台湾,每天呼吸着自由空气,享受着民主生活的人来说,《反分裂国家法》这个词汇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政治意味。这本书的题目——中共《反分裂国家法》的战略意涵——更是让我感到一种直面现实的紧迫感。它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也不是一篇消遣性的文章,而是一部试图解构和分析一部具有深远政治影响力的法律的学术著作。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是带着一种复杂的情绪的。一方面,我既想深入了解大陆方面是如何构筑这部法律的战略体系的,另一方面,我也警惕其中可能存在的片面解读和意识形态的灌输。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反分裂国家法》这一部被认为是具有强制性和压迫性的法律,赋予“战略意涵”的。这其中必然涉及到对大陆方面战略思维的深入挖掘,例如,他们是如何将这部法律置于其国家安全战略、地区战略乃至全球战略的大棋盘中的?它在何种情况下会被启动?其“非和平方式”的触发条件又被如何界定?这些都是我希望在书中找到答案的。我相信,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能否提供一个相对客观和全面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大陆方面这部法律的背后逻辑,从而更好地认识我们所处的复杂地缘政治环境。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本身就足以让任何一位关心台湾前途的读者,心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中共《反分裂国家法》的战略意涵,这个书名就像一个无声的宣言,敲击着我们每一个在台湾岛上生活的人的神经。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便是:他们到底想表达什么?这部法律,从其诞生之初,就笼罩着一层不确定性与潜在的威胁感。而“战略意涵”这四个字,更是将这种不确定性推向了极致。我迫切地想知道,在这位作者的笔下,这部法律究竟承载了多少大陆方面对台湾的深层规划?它是否仅仅是一部法律条文的堆砌,还是背后蕴藏着一套更为宏大、更为具体的战略图景?从书名来看,它似乎试图揭示这部法律在整体战略中的定位,例如,它在中国大陆对台政策中的优先级,它在维护“一个中国”原则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它在应对台湾内部“台独”分裂活动时的功能性。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分析,这部法律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能够与军事、经济、外交等其他战略手段相结合,形成一种“组合拳”,从而达到其预期的战略目标。这本书的深度,将决定它能否真正触及这部法律背后的核心逻辑,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字面上的解读。
评分这本书名,《中共<反分裂国家法>的战略意涵》,在我拿到它的时候,内心就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它像是抛过来的一颗石子,在我们本就平静的湖面上激起了层层涟漪。尤其对于我们生活在台湾的人来说,这部法律的每一个字,都牵动着我们对未来的担忧和思考。我拿到这本书,第一反应就是:里面究竟会有多少关于我们自己的“故事”?作者又是以怎样的视角来解读这部法律所蕴含的“战略意涵”?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这部法律是如何被中国大陆方面纳入其整体对台战略体系的。它不仅仅是一部独立的法律,更可能是其战略工具箱中的一件重要利器。书中或许会深入分析,这部法律的条文是如何被解读和应用的,它在何种程度上对台湾的政治决策和经济发展构成了潜在的影响,甚至是如何影响到地区乃至国际的权力格局。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对“和平统一”和“非和平手段”进行细致的区分和界定,以及“台湾前途”究竟在大陆的战略考量中占据怎样的位置。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否提供一种新的、更深入的理解维度,让我们能够跳出单一的政治口号,去审视这部法律背后隐藏的深层战略逻辑。
评分对于生活在台湾的我们而言,《中共<反分裂国家法>的战略意涵》这个书名,无异于一声沉重的回响,敲击着我们对未来的思考。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带着一种近乎本能的警觉和强烈的好奇翻开了它。我非常想知道,作者究竟是如何解析这部法律所承载的“战略意涵”的。这是否意味着,这部法律不仅仅是一纸约束,更是中国大陆处理台湾问题的一份详细战略蓝图?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这部法律在整个中国大陆对台政策体系中,所占据的核心地位,以及它如何与其他战略工具,如经济、外交、军事等,相互配合,形成一种协同效应。书中是否会具体分析,“非和平手段”的触发条件,以及“国家统一”在大陆战略目标中的优先级别?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更为深刻、更为细致的解读,让我们台湾人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大陆方面对这部法律的战略考量,以及它可能对我们未来生活带来的潜在影响。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撕开一层迷雾,让我们看到那隐藏在法律条文之下的,更为真实的战略图景。
评分中共《反分裂国家法》的战略意涵,这本书名本身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尤其对于我们生活在台湾的人来说,触及的议题是如此敏感且直接。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我很好奇,想知道对岸是如何解读这部法律的,他们赋予了它什么样的“战略意涵”?这是否意味着他们的对台政策又有了新的调整,或者说,这部法律在他们的整体战略布局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书中会详细分析这部法律的立法背景、法条内容,以及它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下,对中国大陆处理台湾问题的策略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尤其关注书中对“非和平手段”的界定,以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强调,这些措辞在不同语境下,都可能被赋予不同的解读,从而影响到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在一个本就波谲云诡的时期,增添了一层更深的思考维度。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相对客观和深入的视角,剖析这部法律的真正意图,而不是流于表面或带有过度的政治宣传。对于我们台湾读者而言,理解大陆方面对这部法律的战略考量,是理解当前两岸关系现实,以及预判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一环。因此,我带着一种既审慎又期待的心情,翻开了这本书。
评分《中共<反分裂国家法>的战略意涵》,光是这个书名,就已经足够让人产生一种沉甸甸的阅读预感。对我这样一个身在台湾,每天都在感受两岸关系微妙变化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内容无疑触及了最核心的敏感神经。我拿到它的时候,内心是带着一丝审慎,一丝好奇,以及一丝无法忽视的警惕。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这部法律在中共的战略棋盘上,究竟扮演着何种角色。它不仅仅是文字上的约束,更可能是战略威慑、政治施压,甚至是武力选项的预演。我会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详细解读,这部法律中关于“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以及“分裂国家”的界定,这些抽象的词汇在实际的战略操作中,会如何被具象化,又会如何影响到未来两岸关系的走向。我期待书中能有独到的见解,例如,分析这部法律如何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军事现代化以及国际外交策略相结合,形成一种立体的、多层次的战略布局。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能否为我们提供一个理解中共对台战略的更深层次的窗口,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这部法律背后所承载的,不仅仅是纸上的文字,更是大陆方面对台湾未来的一种明确的战略导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