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肺系
第二部分 心系
第三部分 脾胃系
第四部分 肝系
第五部分 肾系
第六部分 妇科
第七部分 皮外科
附录 古今常用度量衡对照表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为民族繁衍昌盛有极大贡献。在浩如烟海的中医文献中,记录着中医药学精髓。
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花费毕生精力,历近30年始完成的《本草纲目》,其得家学之真传,纳众家之精华,亲身实践,广泛收集,博採众方,参考八百余家先贤典籍,汇集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天文、历法、术数、冶炼、地理、气象、物候、诗赋等知识而成巨着,被后人誉为百科全书。
全书载药1892种,分52卷,以十六部为纲,六十类(实际为六十二类)为目,物以类从,目随纲举,纲目分明,博而不繁,详而有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我们今天来阅读本书,深感其博大精深,但又感到其涉猎广泛,理论深奥,有些甚至艰涩难懂,同时又不可否认,书中也多少夹杂糟粕,对阅读本书有不少难度。
我们均是长期从事中药学教学的教师,针对此情况,为进一步发掘中国医学遗产,普及中医药知识,古为今用,让中医药更好的为人类服务,我们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由刘衡如先生点校本《本草纲目》为蓝本,对《本草纲目》中比较实用的方治进行了节选,採集精华,并加按语,以实用、有效,药物简单为原则,以利于读者阅读并有的放矢的应用。
《本草纲目》中的方子多是行之有效的,但鉴于篇幅,只是节选了其中部分效方。
关于病证分型,在每一疾病的前言中,有总的分型论治,但在具体阐述中,由于选用的方子受局限,加之《本草纲目》不可能将各种证型的用药都收载进去,故在编写时,前言中的证型与收载的方子证型有些出入。有些方子,可能会与所标识的证型不一定完全相符,读者可根据自己的体会,结合临床情况灵活选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