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系统介绍了中医基础知识、中药调剂技能、中药贮存与养护、中药生产与经营质量管理、中药资讯服务的基本技能及药学伦理与药学职业道德等内容。
第一篇 中医基础知识
第1 章 绪 论 3
第2 章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13
第3 章 脏 腑 25
第4 章 经 络 39
第5 章 形体官窍 42
第6 章 体 质 48
第7 章 病 因 51
第8 章 病 机 62
第9 章 辨 证 71
第10章 预防.治则.康复 84
第二篇 中药调剂知识与技能
第11章 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 95
第12 章 中药调剂操作技能 120
第13 章 中药(中成药)非处方药 126
第14 章 合理用药 158
第15 章 医院药品和制剂的质量管理 174
第16 章 医院药品採购和供应原则 186
第三篇 中药储存与养护
第17 章 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199
第18 章 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 209
第19 章 中药的储存保管 221
第20 章 中药养护技术 231
第21 章 常用中药的养护技术 249
第四篇 中药生产与经营质量管理
第22 章 中药生产质量管理技术 261
第23 章 中药经营质量管理技术 293
第24 章 药品的购入、销售和储运 303
第五篇 中医讯息服务的基本技能
第25 章 药学讯息服务 319
第26 章 中药讯息知识 339
第六篇 药学伦理学与药学职业道德
第27 章 药学伦理学与药学职业道德建设 349
附录:与药学道德有关的若干历史资料 377
一、希波克拉底誓言 377
二、美国药学会制定的《药剂师职业道德规范》 378
近年来台湾对中医药的态度已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1998年起行政院召开第二次SRB会议以降,已将中草药产业列为国家重大发展目标。经济部所执行「中草药产业技术五年发展计画」,更已投入三十五亿元协助民间企业筛选研发标的、裁培植物、建立管理法规、进行临床试验,加上其他研发和民间机构,未来台湾投入中草药研发的经费将高达七十亿元以上。
本书实为中国大陆《国家执业中药师资格培训考试指南》丛书之一,并由中国的国家药品管理局组织编写的执业中药师资格培训考试指导教材。
这本书的包装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封面采用了比较经典的写实风格,山水、草药的意象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沉静而专业的视觉感受。翻开目录,感觉内容涵盖的范围确实挺广的,从基础理论到具体的方剂应用,甚至还涉及到了一些临床实践的指导。我之前对中医药的了解主要停留在一些零散的养生知识上,对于系统学习一直觉得无从下手,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它可能会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学习框架。特别是第一部分关于药性理论的阐述,感觉写得比较细致,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以及药物的配伍禁忌,这些都是理解中药的基础,写得深入浅出,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是个不错的起点。而且,书中对一些常用中药的图文并茂的介绍,也极大地降低了记忆的难度,看着图片,再结合文字描述,感觉那些抽象的药性概念也变得生动起来了。总的来说,这本书在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上,都让我觉得它是一个有诚意的学习工具,希望能通过它真正建立起对中药学的系统认知。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确实非常扎实,看得出编者在整理和编写上花了很多心思。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药物的炮制和鉴别部分,这对于真正掌握一味中药至关重要。药材的炮制会极大地影响其药性,而准确的鉴别则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前提。书中对各种炮制方法的原理和效果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比如炒、炙、蒸、煮等等,以及这些方法对药材功效的影响,让我对中药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关于药材的鉴别,书中也提供了不少实用的方法,从外观、气味、口感等多个维度进行阐述,配合图例,对于在实际中识别药材非常有帮助。我曾经因为对药材的鉴别不熟悉而犯过一些小错误,读了这部分内容后,感觉自己的信心大增,也更明白“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道理。
评分我原本是抱着一种探索的心态来阅读这本书的,因为我一直对传统中医的智慧感到好奇,尤其是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医的独特视角和治疗方法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严谨,但又不失学术的深度,让我能在一个比较轻松的氛围中去理解那些复杂的理论。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药材和方剂,而是深入探讨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组方原则,以及如何根据病症的个体差异来灵活运用。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君臣佐使”理论的讲解,这不仅仅是一个药物组合的原则,更是一种对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思想的体现,让我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妙之处。书中对于一些经典方剂的解析,也让我对药物的协同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原来看似简单的几味药,组合起来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疗效。这种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扎实而有意义。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医药感兴趣的爱好者,我尝试过不少相关的书籍,但《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惊喜。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带领我一步步走进中药的奇妙世界。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药证结合”的阐述,它不仅仅告诉你某个药材能治什么病,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能治,以及在什么情况下更有效。书中对各种病证的辨析,以及对应的中药选择,都写得非常到位,让我能够看到中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精妙之处。特别是关于一些复杂病症的治疗思路,书中给出了非常详细的分析,让我对辨证施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典故和名医经验,让整个学习过程不那么枯燥,充满了人文气息。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对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做得非常出色。很多中药学书籍往往过于偏重理论,读起来晦涩难懂,而这本书则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穿插了大量的临床应用案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药物的功效和方剂的配伍。例如,书中在介绍某个方剂的时候,不仅会详细讲解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还会举出具体的病案,分析患者的症状、医生如何辨证,以及最终是如何通过这个方剂达到治疗效果的。这种“理论+实践”的模式,大大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也让我对中药的实际运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尤其是一些常见病的辨证论治思路,书中给出了非常清晰的指导,感觉学完之后,在面对一些生活中的小病痛时,也能更有条理地去思考和应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