壅塞,大有學問。
遇上高速公路大塞車,迴堵十幾公裏動彈不得的時候,卡在車陣中的你能做什麼?除瞭抱怨和忍耐,你還可以參與這個新話題──壅塞學。
東京大學的西成活裕教授,以10年時間研究壅塞現象,開創一門跨界研究的「壅塞學」。其實,壅塞不隻發生在車道、人群、螞蟻、網路……隻要有東西流動,就會發生壅塞。森林火災、飛機、電梯、廣告、紅綠燈設置方式、血管、神經、財富和女朋友……都與壅塞脫不瞭關係。讓西成教授以數字與人性的分析,探究各種你從未認真思考的壅塞問題。
下次遇到塞車,不妨想想,我們能從螞蟻身上學到什麼。
行車壅塞學:行車間距低於40公尺之後,最容易發生塞車。
逃生壅塞學:故意在避難口擺放障礙物,有時避難時間反而會變短。
螞蟻壅塞學:螞蟻聚集得越多,前進的速度反而越快。
電梯壅塞學:看到無人電梯擅自移動彆害怕,這是為瞭讓電梯移到最恰當的位置,減短各樓層等待時間。
財富壅塞學:錢流阻塞,代錶纍積得越來越多。假如錢能塞在自己這兒,可說是美好的阻塞。
美女壅塞學:追求公認的大美女,可想而知競爭者眾。如果直接看開,去追求彆的女性,說不定更容易能成功。
本書特色
★同時榮獲2007年「講談社科學齣版賞」與「日經BP?BizTech圖書賞」!
★長踞日本Amazon網路書店暢銷排行榜,《朝日新聞》《東京新聞》NHK電視颱等大肆報導的跨界新研究!
★颱灣聯閤大學係統校長 曾誌朗 推薦!
★討厭塞車的人、期望大排長龍的人必讀的壅塞理論!
作者簡介
西成活裕
「壅塞學」創始人。
1967年齣生於東京。日本東京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碩士、博士。曾任日本山形大學機械係統工程學係助理教授、龍榖大學應用數學資訊學係助理教授、德國科隆大學理論物理學研究所客座教授。現為東京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係助理教授。研究主題為非綫性動力學和壅塞學,橫跨理學與工學領域。
譯者簡介
陳昭蓉
1978年生於颱南。颱灣師範大學數學係畢(輔修英語)。考取鬆下留日奬學金,取得東京工業大學經營工學博士學位。曾任職於颱灣鬆下電器,現從事企管顧問及兼職翻譯。譯有《工作是乘法》《有錢人的口頭禪,貧窮人的口頭禪》(先覺齣版)。
前言 大排長龍的學問
第1章 壅塞是什麼?
從水管看水和人的差異
迴到牛頓之前的時代
科學傢的玩具模型
符閤優良模型條件的ASEP
玩一玩ASEP模型
從臨界密度看塞車問題
計算等待時間的公式
等待理論與壅塞學的差異
細胞自動機
第1章的重點
第2章 車的壅塞
ETC尚待解決的課題
莫名其妙的塞車
不被注意到的坡道正是凶手
分析交通流量的王牌:基本圖
車距不到四十公尺就會塞車
快要塞車之前會發生什麼事
電影《捍衛戰警》中的亞穩定
造成自然塞車的其他原因
即使車道擁擠也能維持時速六十公裏
雙綫道走哪一邊比較快?
隻要慢慢開就能一路綠燈
紅綠燈與圓環哪一種比較好?
第2章的重點
壅塞學講義I 車流的細胞自動機模型
第3章 人的壅塞
煙火大會的事故
在緊貼狀態下,人也是牛頓粒子
以物理學手法研究群眾心理
煙的速度與人的速度
火災時要往哪兒逃?
心理學的競爭實驗
建築基準法的規定
確保逃生的雙嚮避難原則
個人空間與斥力圈
資訊處理空間與引力圈
群眾的行動也能模型化
模擬飛機避難的情況
有障礙物時反而更順暢
在車站會怎麼走?
加熱反而結凍
在狹小處擦身而過的情況
廣告放哪裏最有效?
以電動走道解決人潮壅塞
第3章的重點
壅塞學講義Ⅱ 群眾行為的模型化──場模型
第4章 螞蟻的壅塞
隊伍的祕密是費洛濛
螞蟻的三種費洛濛
螞蟻與車子的差異
螞蟻越擠,走得越快
馬拉鬆比賽的費洛濛效應
和螞蟻類似的公車塞車現象
第4章的重點
壅塞學講義Ⅲ 螞蟻的細胞自動機模型
第5章 世界充滿各種壅塞
網路的壅塞
電腦不為人知的辛酸奮鬥
封包與車輛的差異
如何避免封包壅塞?
棘手的顆粒
巴西堅果效應
無解的撞球與冰壺運動
形同虛設的歐洲電車時刻錶
「為瞭調整車距,暫時停車」的意思
擅自移動的無人電梯
飛機也會壅塞
獨力生産係統做的菜比較好吃
讓森林火災就此壅塞
財富的壅塞
人體內的壅塞
蛋白質閤成工廠
ASEP的誕生
腦內搬運工:分子馬達
壅塞得像彗星一樣
第5章的重點
第6章 壅塞學今後的展望
現實世界是網絡
網絡拓樸是什麼?
東京交通與集綫器
迪士尼樂園怎麼解決壅塞?
隻要六個人就能串起世界
取代牛頓定律的法則
該不該泡妞?
微積分改變瞭世界
電腦也會算錯
如何理解復雜事物?
數學的重要性
第6章的重點
後記 跨領域知識促成壅塞學
前言
大排長龍的學問
我最討厭碰上塞車或擁擠的人潮。不管是開車或走路,隻要擠滿瞭車或人,就會讓我心浮氣躁。不過,人越是討厭某件事物,就越容易失去理智,無法冷靜的觀察。因此,我總會試著找齣自己討厭的事物有什麼優點。想著想著,我突然發現塞車是一種壅塞的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有各式各樣的壅塞現象。除瞭車子之外,人、網路,甚至人體內部都會發生壅塞。我漸漸發現,壅塞其實是值得高興的事。舉例來說,開餐廳的人大概都希望店門口「大排長龍」,適度的壅塞是值得開心的現象。
十年前我開始對壅塞産生興趣,查瞭許多資料之後,發現思考壅塞現象越來越有趣。這就像大傢有時候會慢慢喜歡上自己原本討厭的事物一樣。現在碰上塞車時,當然或多或少還是會感到不愉快,可是心裏確實也有一種和其他受害者同病相憐的微妙感受。
現在我已經能保持從容的心情,冷靜的思考為什麼會發生壅塞。會發生壅塞一定有理由,隻要消除那個理由,就能解決壅塞的問題。這種感覺就像偵探在犯罪現場靠著細微的綫索追查犯人一樣。多虧自己有機會看到許多壅塞現象,所以纔能注意到其中的共通點:隻要有東西流動,就一定會發生壅塞。
本書正是我這十年來「壅塞理由探究之旅日記」。文中提到的種種壅塞現象,都是我一路思考過的問題,也讓我有機會和各領域的專傢討論。我曾經和建築師、生物學傢、資訊處理技術專傢交換意見,思考瞭所有領域中和壅塞有關的主題之後,我發現,即使領域不同,其實大傢思考的內容也差不多。我想聚焦於這些主題的相似與相異處,整理成《壅塞學》。
這門學問的重要目標當然包括解決塞車問題。截至目前為止,各領域的專傢都曾各自努力研究過解決塞車問題的辦法,隻可惜塞車問題至今尚未消失。既然如此,乾脆從全新的「跨領域」角度思考如何解決塞車問題。這正是所謂的壅塞學。碰上塞車不知該如何是好時,不妨問問螞蟻該怎麼辦。
本書的結構就像精選集一樣,隻要大緻讀完第一章,之後並不須依照章節順序,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章節開始閱讀。在某幾章最後有「壅塞學講義」,提供更詳盡的解說。這是為瞭想更深入瞭解相關主題的讀者所準備,剛開始讀的時候可以跳過。總之,希望各位讀者能透過本書,看看「壅塞學」這門新學問如何烹調各種壅塞問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