荳芽.不上安亲班

荳芽.不上安亲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儿童文学
  • 成长
  • 家庭
  • 亲子
  • 校园
  • 童年
  • 故事
  • 绘本
  • 生活
  • 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台湾,很多孩子都上安亲班
其实很多家长也都知道把孩子整天关在安亲班不是很适当的选择
只是,不知道除了安亲班,还可以有什么其他选择……
现在,透过一个不上安亲班的孩子”荳芽”的生活
我们有机会看到一个孩子回归原始的、自然的,依旧具备竞争力的生活故事……

本书作者是大颖文化 & 奥林文化的总编辑Carol 谢淑美。

  Carol是职业妇女,她本来也打算为唸小学的女儿荳芽找一个课后安身的安亲班,但是,在Carol参观各类安亲班时,却发现型态接近于补习班的安亲班,对于孩子的成长有一些关键性的负面影响,于是,Carol舍弃了安亲班,亲自为荳芽面试了一位家教老师,Carol和家教老师一起规画了荳芽的课后学习课程,开始了荳芽不上安亲班的全面性生活学习……

  半年前Carol正式开辟一个书写亲子观念的部落格【荳芽?蝴蝶?Carol的美丽花园】,将荳芽不上安亲班的理念及作法发表,引起广大的家长回响,每日有数千人次的高浏览率,同时大家争相对Carol提问有关荳芽不上安亲班的种种问题。Carol在荳芽不上安亲班的课后学习生活即将满两年的此时,将这一系列文章汇整、再加上全新的如何不上安亲班的执行细节文章,集结成《荳芽?不上安亲班》一书。

  已经于月前开始在部落格上宣布此书的出版讯息,网友纷纷表达非常期待此书的出版……

  在这本书中,以图文全彩的方式呈现,透过对荳芽的观察,Carol提出了很多新颖而精辟的教养观念,引起广泛的讨论及认同。在执行如何不上安亲班的实务经验上,Carol也以照片详细地描绘出方法及概念,让有心为孩子营造一个正常、快乐的学习环境的爸爸、妈妈们有迹可循。

  在书中,Carol也讨论到孩子在课后的饮食习惯、学不学才艺及运动、心理情绪等等各个层面的议题,对孩子的发展影响等等……

  每一篇文章都以精彩的照片、生动的故事来传递一个个温暖而有效的教养方法,Carol的文章已经透过网路流传许久,即使不是为人父母的读者,也深受感动,各个机关学校转载她写过的书上的文章,演讲邀约也不断,相信对于Carol的新书,各方读者都已期待许久……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请把童年还给孩子 / Carol 谢

辑.壹 爸爸、妈妈们请停下来想一想……

?到底要不要上安亲班?
?Carol妈咪的艰苦实验计画开始……
?好老师哪里找?
?坚持住,很辛苦,但不难
?不要担心,妳可以慢慢来
?生活能力.生活品味.竞争力
?孩子眼底的世界
?信任一个陌生人
?我为什么让荳芽唸一般的公立小学?
?一个妈妈的遗憾──我的孩子在安亲班

辑.贰 不上安亲班的学习生活

?不上安亲班,在家做什么?
?在家学习、学更多──不上安亲班的课程安排
?孩子会不会玩太多?──星期五的户外教学
?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世界展望会
?有个学伴,学习更带劲!
?不上英文、数学,却去捡垃圾!
?小猫、小狗好作伴
?荳芽的亿万发财梦
?生活英文课、数学课
?美术馆、博物馆是荳芽的美术教室
?孩子的点心时间
?运动让孩子更聪明
?手做的,最温暖
?看云门舞集,孩子看得懂吗?
?要不要上才艺课?
?荳芽的寒假作业
?演一个茱丽叶──荳芽的寒假活动营
?荳芽小苦力到妈妈公司去打工
?妳知道妳的孩子每天吃什么吗?
?爱上生活.爱上书

图书序言

请把童年还给孩子

前几天,我搭计程车、在车上和司机聊了起来。司机先生很感慨的怨叹经济不景气、生意不好做,他一天要开十几个小时的车,有时还赚不到一千块。太太在家闲着,也帮不上忙。他唯一的儿子唸小一,上个安亲班、随便补个英文,他的收入已经去掉大半,日子过得很辛苦。
「妈妈在家?为什么不自己陪儿子?还要去上安亲班呢?」我很好奇。
「妈妈不会教小孩啦……放学回家要是不去安亲班写功课、唸点书,回家睡一下午觉、看看卡通,再打混一下,时间就过去啦!什么都没学到!将来要怎么跟人家比呀!要像我再开计程车吗?」司机先生很感性的补上一句:「我自己再怎么辛苦都可以!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别人。」
我问他,「你知道小孩在安亲班都做什么吗?」
「还不是写功课、唸书吗?细节我是不知道啦!可是,他去上安亲班以后,考试分数都有进步喔!常常考一百分回来。我看了、很高兴喔……觉得我这样辛苦总算没有白费……」憨厚的司机先生难掩得意,笑得脸都亮了起来。
一个望子成龙的单纯父亲,他的期望,我完全可以理解。有点不忍心扫他的兴,我不太愿意继续这个话题。
倒是他又说:「我那个儿子呀,很聪明、就是懒啦!每天都跟我讨价还价说他不要去安亲班,我说我这么努力赚钱、就是要让你读书呀!他竟然还说赚钱有什么辛苦的!没钱,去提款机领就有啦……」
这是一个典型的只被要求学业成绩,却极度欠缺生活能力及常识的孩子。只是,孩子很无辜,这原本不是他自己能选择的生活方式,是父母的引导失了方向……
我问司机先生:「你只看到他考试成绩进步了,有没有想过他为什么会进步呢?他跟你说他不想去安亲班时,除了他偷懒这个理由外,你想过还有其他可能的理由吗?」
司机先生静默了。像是在思考我提出的问题。
我所知道的大部分安亲班,都是让孩子写写功课、再写评量,积极一点的安亲班甚至会千方百计拿到学校的试卷,让孩子先写,一再重复写过这些评量试卷的孩子,回到课堂上考试,一看到一样或类似的试题,连想都不必想,很快的就可以把答案直接填上,考出来的成绩也都不差。
不明就里的爸爸、妈妈,一看孩子成绩进步了,满心欢喜,谢天谢地还好我把孩子送去安亲班了。
这样的成绩,果真只是用来「安亲」的。
孩子呢?为什么大多数的孩子都不喜欢上安亲班呢?
原因应该是安亲班的型态接近的是补习班。大一点的孩子因为考不上好的高中或大学,所以勉强去补习班蹲一年,教室小、人挤人、整天背书考试,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大不了就苦这一年嘛!坐监也是一年而已!
这些从小一就开始上安亲班的小小孩呢?他们可不是只有忍一年便了事的,很多孩子是从小一到小六、整整六年时间都在安亲班渡过的……
小学毕业之前的这段时光,我们统称叫「童年」。上学、然后去安亲班待到晚上,假日再去补习(英文、数学或才艺)的孩子,几乎可以说是没有童年的孩子。
爸爸、妈妈们只要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是怎么过的,不必再问孩子,应该就知道孩子为什么不爱上安亲班了。
台湾五、六○年代出生的世代,应该是现在为人父母的一代。我们小时候放了学,不管成绩好或不好的孩子,唯一做的事,便是「玩」。玩跳绳、玩沙包、玩两人三脚、玩123木头人……那个时候的孩子很少玩玩具,都是孩子跟孩子玩。在这些看似没什么大长进的玩的过程中,我们亲身看到了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听见了鸟叫虫鸣的自然生态,体验了人与人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
「玩」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工作,所有有关生活的能力,孩子们都得从玩的过程中学习。一个整天关在安亲班的孩子,当然不会有任何玩的机会了。
我家荳芽即将唸小一时,我也曾经想为她找个安亲班,那时没想太多,不是大家都把孩子送去安亲班吗?那么,照着做,大概不会错吧。
在我参观过几家安亲班后,我停下来想的是──安亲班有便宜的、贵一点的;教英文的、只帮忙看学校功课的;环境也有宽敞一些的、简陋一点的……但是,所有安亲班都有一个共同的型态,便是类似补习班,把孩子整天关在一个空间里。只要这个型态不变,安亲班对我来说,便都一样,没什么好选择的。
一个六、七岁孩子的生活,不应该被拘限在一个小框框里、处处都是墙,她应该出去吹吹风、晒晒太阳,跟小狗一起在公园跑一跑,或者学着种一株花、养一盆草,亲手摸摸泥土、赤脚踩一踩地……
因为停下来想到这些,我放弃了安亲班,开始为荳芽找老师、和老师一起规划荳芽的课后生活学习蓝图,一点一滴、一天一天,努力实践。
荳芽已经过了这样的生活近两年。这两年来,她去到台湾很多地方旅行、观察,做了很多笔记,长大了不少。每天,我总是仔仔细细的听她说话、看她微笑或皱眉,我不愿错过任何一丝一毫她成长的细微改变。于是,我才能说──我是了解荳芽的。
作为荳芽的母亲,我不敢夸说她有多优秀,但她的确表现出一种跟一般孩子不太一样的特质──快乐、开朗、勇敢,乐于学习新事物,很会营造生活乐趣。
如果硬是要追究荳芽的成绩如何,我也能微笑着回应──虽然没有第一名,但也不差,我很满意了。
童年,是形塑一个人的人格特质很重要的阶段。一个人将来用什么眼光来看这个世界、如何看待挫折和成功,甚至怎么样定位自我价值,都跟童年所经验的生活有关。一直到现在,心烦时、困顿时,最能安慰我的,也总是偶然想起的那些小时候的不经意小事……
一个没有了童年的人,他要如何定位自己、肯定自己,或是安慰自己呢?
我总是开玩笑的说我把荳芽当白老鼠,做了「不上安亲班」的实验,已经近两年了。荳芽低年级的生活即将结束,再来她要面对的是竞争更激烈的三年级,我却依然准备让她继续过这样的不上安亲班生活。在我看来,竞争力固然重要,但是,在跟别人竞争之前,先帮助孩子看清自己,恐怕是我们更应该要为孩子做的事吧。
真心为孩子好,我唯一想说的是──请把童年还给孩子吧……

图书试读

【荳芽‧不上安亲班】到底要不要上安亲班?
天空那么蓝,风正轻轻吹拂着
我亲爱的孩子呀~~
凝视着‧渴望着

我很怀念小时候的生活,尤其是幼稚园、小学阶段。那个时期的成长经验,在我现在回想起来,几乎就是形塑我之所以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关键。

有了荳芽、蝴蝶之后,我更常回忆自己的小时候。我现在带她们的一个原则是──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制造一个类似我小时候那个年代的成长环境给她们。

台湾的五六零年代,是个很美好的时期。

那个时候,台湾人普遍不是太有钱,只是日子刚刚好过得去,大人都很努力赚钱,经济刚刚要起飞,是个充满希望的年代。

小孩子很自由,没有什么安亲班、才艺班之类有的没的,放学回家就是玩。当然也会被要求要把书唸好,不过,父母的那种要求是比较单纯的「我希望你以后成材、日子过得比我好」,没有想得太复杂。

有得玩、也被要求。这才是正常孩子的生活。

我自己当妈妈后的现在,台湾环境变得很复杂了。虽然日子过得比较好,一切都科技了、效率了。其实,也就是更单一、更无聊了。

大家的生活几乎一模一样,人,也都一样了。

每个家庭都请菲佣来帮忙、上班妈妈都把孩子送去安亲班,如果隔壁的小孩学了钢琴,我的小孩不学,就紧张了。大家都怕跟别人不一样。

不一定是不想,可能是我们都忙到没时间想。反正跟大家都一样,准没错!

我一开始也打算把荳芽送去安亲班,因为,我也没想过「到底要不要上安亲班」这个问题。我很忙、要上班,当然没空自己去接她下课,看来安亲班是唯一的一条路。

我走访我家附近的所有安亲班,一家又一家的看,我住天母,那一带的安亲班设备其实都不差,我看过纯课辅的(就是只帮孩子看功课),也看过全美语的(孩子一进去、全程说美语),还有加强才艺的(看你的孩子想学什么才艺都有).......

我不只看环境、比价钱,还要跟老师或负责人聊,听听他们对教育的看法,我还看现场的孩子,看看这些孩子都在做什么,看看他们在这个环境的反应。

我想很多妈妈去看安亲班,大都偏重在价位及环境设备这些硬体的设施,比较少去留心已经在那边待一阵子的小孩的反应。其实,最不会骗人的就是小孩。如果有机会,我都会要求在教室外面看一下小孩的上课或游玩状况。

安亲班因为空间小,小学阶段的孩子活动力又强,所以我最常见到的是一群小孩在一个密闭的教室里躁动不安。即便是写功课,也是闹哄哄的。

狭小的空间容易令人焦躁,短时间还可以,日复一日的,对孩子的性格及学习兴致都有不利的影响。

那些孩子,很像一群热锅上的蚂蚁。蠢蠢欲动,却苦无出口。我看了,十分不忍。

或许是这样的画面影响了我。一连看了一个星期,我没有特别中意哪一家。

于是,我停下来想。我最在意的到底是什么?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