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号称文明之母,变革的推手,为普及教育与文化的有力手段。宋朝号称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印本图书作为传播媒介,富有易成、难毁、节费、便藏诸利多,更有化身千万、无远弗届之优势;对于两宋士人之阅读、接受、创作、论述,必定生发若干激盪。
本书从印刷文化史之视角,结合版本学、传播学、接受学,作学科整合之研究。对于宋诗特色、诗分唐宋、唐宋变革,以及唐宋诗异同、唐宋诗之争诸学术课题,皆极具参考价值。对于研究宋代之经学复兴、理学昌盛,自有启示。
作者简介
张高评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国家文学博士,现任成功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已出版《左传》专着6种,宋诗研究专着《宋诗之新变与代雄》等6种,发表论文170篇
一直以来,我对宋诗都有种莫名的亲切感,觉得它比唐诗多了一种“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这本书的出现,似乎为我的这种感觉提供了解释的可能性。 作者从印刷传媒的角度切入,论证了宋诗的独特之处。 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印刷技术是如何影响宋诗的题材和风格的。 比如,是不是因为印刷变得容易,使得许多反映个人生活、情感的诗歌得以更广泛地流传,从而塑造了宋诗“抒情写意”的特点? 又或者,印刷的普及是否也意味着更多的普通人能够接触到诗歌,进而影响了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书中对于“诗分唐宋”的讨论,也让我印象深刻。 作者并不是简单地把它们对立起来,而是通过印刷技术这个媒介,揭示了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和演变。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梳理了宋诗的艺术特色,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察视角,让我们能够从技术和社会文化层面去理解诗歌的演变。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我从未想过印刷技术和诗歌的演变之间会有如此紧密的联系。作者在书中花费了大量笔墨来介绍宋代印刷术的发展状况,从活字印刷的出现到雕版印刷的成熟,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非常细致。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印刷术如何影响诗歌创作风格的论述,比如,印刷的普及是否使得诗人们更加注重文字的精炼和表达的清晰?又或者,印刷的便利性是否鼓励了更广泛的诗歌创作和交流? 书中还提到了图书的传播方式,这让我联想到,在印刷术出现之前,书籍的传播是多么的缓慢和昂贵,而宋代印刷术的普及,无疑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知识的普及。 这种由技术进步带来的文化变革,在书中得到了非常生动的展现。 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是关于宋诗的,更是关于文化传播史的一个缩影。 它提醒我们,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繁荣,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和技术环境。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时,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的媒介史或者诗歌史的堆砌,但翻开后,我才意识到它的魅力远超我的想象。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虽然是探讨学术问题,却丝毫不显得晦涩难懂。书中对于宋代印刷技术的描述,简直就像把我带回了那个时代,我仿佛能看到工匠们如何雕刻字模,如何排版印刷。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将这种技术层面的分析,巧妙地融入到对宋诗艺术特色的解读中。 我看到了印刷术如何让更多的宋代文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前人的诗歌,从而推动了诗歌的普及和创新。书中对一些具体的宋代诗人和作品的分析,也让我耳目一新,颠覆了我过去的一些固有印象。 尤其是关于“诗分唐宋”的讨论,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划清界限,而是深入剖析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逻辑,让“分”和“合”都充满了说服力。 这本书真的让我对中国诗歌史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深入阅读,探寻更多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故事。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印刷传媒与宋诗特色 -兼论图书传播与诗分唐宋》,光听着就觉得是一本硬核的学术著作,我一直对宋诗情有独钟,对它为什么能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以及它和唐诗究竟有哪些不同,一直很好奇。这本书似乎从一个非常新颖的角度切入,将印刷技术的发展和诗歌的传播方式联系起来,这简直是一场思想的碰撞!我设想,书中一定会深入探讨早期印刷术是如何影响诗歌的创作和流传的,比如,是不是因为印刷的便捷,使得宋诗的篇幅相较于唐诗有所变化?又或者,印刷的标准化是否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诗歌的某些表达形式? 我特别期待作者能细致地分析印刷技术在当时的普及程度,以及这种普及程度是如何一步步塑造宋诗的面貌的。同时,书中“诗分唐宋”的论断,也一定会引导我们去重新审视唐宋诗歌之间的演变脉络。 它会不会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理解宋诗独特魅力的另一扇门? 我可以想象,在作者的笔下,文字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承载着技术、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物质载体。
评分我一直对宋诗的“市民化”倾向和“理趣”风格感到好奇,也尝试阅读了一些相关的研究,但总觉得缺乏一个清晰的切入点。 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从印刷传媒这个我从未深入思考过的角度,为我解答了许多疑惑。 作者在书中详细阐述了宋代印刷技术的进步,以及这种进步如何深刻地影响了图书的生产和传播。 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印刷技术如何促成诗歌“分唐宋”的论述所吸引。 比如,是不是因为印刷的普及,使得宋代文人能够更方便地阅读和模仿前代诗人的作品,从而在继承中寻求创新? 又或者,印刷的标准化是否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诗歌的语言和形式,使其更贴近当时社会的口语习惯? 书中对宋诗艺术特色的分析,也因此变得更加具象和有说服力。 它让我明白,宋诗的独特性并非凭空产生,而是与它所处的时代背景,尤其是印刷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这本书无疑为理解宋诗的魅力,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