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丁明业
男,一九五七年生,山东聊城人,现为聊城大学体育学院武术兼职教授。自幼跟随父亲丁祖文先生(聊城查拳第四代传人)学习查拳、滑拳、炮拳、弹腿、形意拳、八卦连环掌、七十二把擒拿等各种拳术及器械。一九八六年拜于济南第十九代陈式太极拳传人李恩久老师门下学习传统陈式太极拳及推手,并得到太极名家洪均生先生口传心授和师伯刘承德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共获六面金牌。一九九五至二○○一年担任山东省武术太极拳锦标赛代表队主教练,培养出九位全国冠军,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取得金牌十九枚、银牌十枚、铜牌八枚的好成绩。
第一章 有关查拳的理论简介
第二章 查拳拳法应用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产实践中逐渐创造、发展形成的。它既有以地域、自然、气候等特点形成的「南拳北腿」,也有因民族、习俗、环境等特点形成的各种流派的拳种。
查拳作为众多拳种流派中的重要一支,姿势舒展挺拔,发力迅勐,动静有致,刚柔兼备,节奏鲜明,步法灵活多变,结构严谨,功架整齐,是长拳类型中较为系统的拳种。
查拳的发源地是山东省冠县张伊庄。当地民风淳朴,尚武之风甚盛。经过多代人的丰富和完善,目前查拳已经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理论成熟的庞大拳系,盛行于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山西等地。近几年来,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查拳的练习者越来越多,遍及海内外。
丁明业出生于查拳的故乡,自幼习武,几十年来坚持不懈地习练查拳,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查拳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价值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加上他同时掌握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拳种,博採众长,对武术的技击功能有着独到的理解。
为了写好《中国查拳实用拳法》这本书,他多处奔波走访调查,查阅了大量资料,对于查拳每个动作的应用,反覆揣摩,精心求证,并且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借鉴别的拳种的优点,许多提法、用法见解独到,科学合理,令人耳目一新。在查拳的具体应用中,他突出了以巧制敌、不受任何套子的约束和限制,非常实用。该书技术系统较完整,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明理尚德」是练好查拳的先决要求,也是中华武术传习的基本要求。只有对查拳的历史和用法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才能使查拳进一步发扬光大,使武术成为一种长盛不衰的文化被继承下来。
该书的出版发行,又丰富了武术的文化宝库,是武术界的一件喜事。愿《中国查拳实用拳法》一书尽快送到广大的武术爱好者手中,愿查拳这枝武林奇葩焕发出勃勃生机,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
前言
在传统武术的艺苑中,查拳是一朵璀璨的奇葩。它起源于鲁西冠县(张伊庄),盛行于全国各地,在武坛中素有「南拳、北腿、山东查」之说。
查拳派武术,只拳术一项就有查、华、路、洪、炮、弹腿、腿拳、硬八式、软八式、长拳、短打等多项内容,器械套路更为繁多。其特点为筋顺骨直、快速多变、动静分明、灵活敏捷、雄浑有力、起伏转折、方法细腻、自然大方。其方法概括为「四击」「八法」「十二形」。是一项技击性强的拳术,每一个动作具备有攻防含义,是防身自卫的好技法,在国内外是独树一帜的。
笔者自幼爱好武术,从五岁起跟随父亲丁祖文(聊城市东昌府区查拳第四代传人)学习查拳、华拳、炮拳、路拳、弹腿、国家规定拳、各种器械、对练及软硬擒拿等。后又跟随郑秀明、武贵祥老师学习了形意拳、八卦连环掌,得到了宗师的真传。1986年拜于济南第19代陈式太极拳传人李恩久门下,学习传统陈式太极拳及推手,并得到太极名家洪均生先生的指导。
历年来我不断四处寻师访友,拜访过二十余位名师前辈,并得到他们的热心指导。四十多年来兢兢业业刻苦学练,认真钻研,不断探索,悟出了查拳技击的一些奥妙所在,功夫也在不断长进,在查拳武技的六个层次中,逐步跨越了「会、对、好」,正向着「精、妙、绝」的高深境界迈进。
2004年10月1日,常振芳先生的亲传关门弟子、北京当代常氏查拳的掌门人刘鸿池先生一行2人,从北京风尘仆仆赶到聊城,寻找正宗查拳传人,抢救挖掘即将失传的查拳套路和技法。我和我父亲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亲自陪同他们前往查拳的发源地——冠县张伊庄寻根问祖,拜见了老一辈仅存的查拳正宗传人、冠县查拳名师张钦明先生和在县文体局工作的王秀芬女士。
由这次刘鸿池先生的聊城寻根问祖,使我看到了查拳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使自己增加了使命感和紧迫感:如果不将这些前辈们「不可轻传」的宝贝东西——特别是实用方面整理、推广,那么这些瑰宝都将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正像刘鸿池先生所说:等我们这些「活化石」没了,一些东西也将随之永远消逝。
练拳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应该了解其动作的真正内涵,透过武术动作的强化升级,获得高度杀伤力,充分体现其技击性、实用性,还武术纯真朴实的本来面目。
本书在查拳套路中精选了部分动作,以踢、打、摔、拿四个主要方面体现了在实践中的应用。全书一共创编了八十一个动作,每一个动作又细分了3?4个小动作。在一定的条件下,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组合使用;既可以先打后拿,又可以先拿后打;既可打中摔,又可摔中拿,打打摔摔,踢踢打打,能连贯使用、无限循环,使对方措手不及。全面及巧妙的结合,连贯的招法,以及组合动作的应用练习,将会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查拳的实用拳法,有些动作不适合现代竞技散打、摔跤等项目的使用,超出了其规则范围的限制,例如反关节、肘击和裆下等。查拳实用拳法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应用,但非常容易致人损伤,望各位读者谨慎使用。
本书中有关查拳历史简介的文章,参考了张文广先生《中国查拳》、安天荣先生《查拳》(《武林》杂志,1982年8期)、刘鸿池先生《十字要诀》、家父丁祖文先生《教门弹腿》等武术着述。
衷心感谢原中国武术院副院长张山先生为本书作序。此书在出版过程中,还得到潘胜利、尚永民、罗清岭、郭文平、赵纪康等人的大力协助以及师兄、师弟、友人及众多学生的大力支持,在此也一併表示感谢!
由于写作水准有限,加之搜集资料困难,书中的缺点错误在所难免,希望武术界前辈、同仁和读者多提宝贵意见,给予斧正。
丁明业于山东聊城
我必须说,《中国查拳实用拳法》在细节的处理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打拳”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查拳”的书。书中的很多地方,都体现了作者对于武术的深刻理解和对读者的良苦用心。比如,在讲解某些招式的时候,它会提醒读者注意身体的平衡,提醒我们在发力时不要过度用力而导致身体僵硬,这些看似微小的提示,却是决定动作效果的关键。而且,书中还提供了一些练习方法,比如如何通过一些简单的辅助练习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这些都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全面。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套路时,除了基本的招式名称和分解动作外,还会对套路整体的攻防思路进行简要的阐述,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套路的意义,而不是机械地记住一连串的动作。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受益匪浅,也让我对查拳产生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这本《中国查拳实用拳法》真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武术情有独钟,尤其是在看了几部关于拳法的影视作品后,更是心痒难耐,渴望能有机会系统地学习。这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这本书,从封面设计到目录的安排,都透着一股扎实可靠的劲儿。我尤其喜欢它对查拳基本功的讲解,丝毫不含糊,从站桩的要领,到步法的精妙,再到手法的变化,都用清晰的图文配合,甚至还有一些细微之处的提示,比如如何放松肩背、如何协调呼吸,这些都是我在其他地方很少看到如此细致的描述。书中的每一招每一式,都配有详细的动作分解图,并且配有文字说明,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依葫芦画瓢,慢慢地去体会动作的要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查拳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这让我不仅仅是在学习招式,更是在理解查拳的文化内涵,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练拳,更是在传承一种文化,这让我的学习过程充满了意义和动力。我迫不及待地想跟着书里的内容,一步一步地去实践,去感受查拳的魅力。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实用”二字。我曾经也接触过一些武术书籍,但很多都偏向于理论讲解,或者是一些很难模仿的高难度动作,读起来总觉得“纸上谈兵”,难以落地。而《中国查拳实用拳法》则完全不同,它从最基础的站姿、呼吸开始,一步一步地将读者引入查拳的世界。每一个动作都描绘得非常细致,从身体的各个部位如何发力,到动作的轨迹如何运行,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清晰的图片进行了展示。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练习了一些基本功和简单的套路,惊喜地发现,很多之前觉得难以理解的动作,在书中的讲解下变得豁然开朗。尤其是书里提到的“劲力如何从脚底到指尖的传递”,这一点我之前一直很困惑,但这本书用了好几种方式来解释,并且配有图示,让我终于找到了感觉。这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学习方式,对于我这种没有武术基础的初学者来说,实在是太友好了。我能感觉到,这本书不是在“炫技”,而是在“传道”,它真的想让每一个读者都能掌握查拳的精髓。
评分读完《中国查拳实用拳法》,我的脑海里充满了对武术的全新认识。我之前总觉得武术就是一套套固定的动作,学好了就行了。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武术,是包含着哲理和智慧的。它在讲解招式的时候,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是在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比如,在讲到“搬拦捶”的时候,它会解释为什么这一拳要以“搬”开场,为什么“拦”是化解对方攻击的关键,为什么最后的“捶”又是必杀的一击。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对每个动作的背后原理都有了更深的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去领悟动作的精髓,而不是死记硬背。书中的一些实战应用技巧,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它会告诉你如何根据对方的招式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动作,如何在实战中灵活运用查拳的特点来克敌制胜,这些都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实用,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是可以直接应用于实际的技击之道。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模仿者,而是在开始思考,开始融会贯通,这让我非常兴奋。
评分坦白说,《中国查拳实用拳法》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超预期。我之前对查拳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片段,但这本书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地为我揭开了查拳神秘的面纱。书中的语言朴实而有力,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直击要害。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仅关注动作本身,更强调了“内劲”的修炼。它用多种比喻和形象的描述,来帮助读者理解如何才能做到“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如何才能在动作中融入浑厚的内劲。这一点,是我在其他很多武术书籍中都未曾看到过的深入讲解。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听劲”、“化劲”等高阶技击原理的探讨,虽然有些内容我还无法完全理解,但已经让我窥见了查拳深不可测的奥秘。我感觉自己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窥见了武术的更高境界,这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和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