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与富士康

郭台铭与富士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首部全面性描述郭台铭如何将富士康推向国际舞台的着作

  这是一部描写富士康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后来居上的着作。作者以财经记者的观点,收集了大量的富士康内部刊物资料和新闻报导资料,并依自己设计的总体框架,对这些资料进行编辑、整理,最后形成这部描述性的财经管理作品。

全书由四篇组成:

 第一篇:描述富士康的发展历程与现况。1988年10月深圳西乡崩山脚下的一个百来名员工的小工厂——「富士康海洋精密电脑插件厂」,如何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成为全球「代工之王」?

第二篇:完整呈现富士康的业务结构与产业布局。富士康如何从旧3C(电脑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消费电子Consumer Electronics),一步步跨足到新3C(汽车Car、通路Channel、内容Content)?

第三篇:集中分析富士康成长的七大竞争力——客户无法婉拒的接单价格,令人惊叹的产品品质,超乎想像的交货速度,世界顶尖的制造科技,无可匹敌的客户服务,全球化的资源运用,独一无二的CMM模式。

第四篇:描述分析富士康的人力资源与领导者、企业文化等根本性因素,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本书特色

首部全面性描述郭台铭如何将富士康推向国际舞台的着作

  2005年1月17日这一天是富士康正式在香港证交所挂牌上市的一天,习惯晚睡晚起的香港市民在这天不得不破例早起,为的是到证券公司大门口排队买富士康(FIH)的股票。

  霎时间,过去并不为外人所知的富士康从此被高密度地在媒体上曝光,相关的报导一次次出人意料地跃上了国际财经报导的显着版面。大多数人除了从这些报导中知道了一些财务数据以及併购消息外,对于历史上与现实中的富士康,整体倒底长的是什么样子却一无所知?因此,本书可以满足那些急欲了解富士康全貌的读者需求。

学习富士康成长的七大竞争力

  本书蒐集整理了富士康集团的内部刊物——《鸿桥》对于富士康的从以前到现在的相关报导,因此详实提供了富士康从弱小走向强大的足够地客观分析资讯。不管是台湾的鸿海集团的员工或是其竞争对手,以及想学习富士康成长模式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的资讯。

富士康集团的铁血企业文化

  富士康的强大来自于与众不同的铁血企业文化,而富士康新进员工的第一课就是「军训」——列队出操。鸿海的军事化管理在台湾是出了名的,同集团的富士康在大陆把这军事化管理又推升到另一个境界。这从富士康厂房设计、墙上布置的标语、办公桌上茶水杯摆放的位置就可窥知一二。对于那些向往进入富士康工作的人,可以从本书中事先了解富士康的企业文化。

作者简介

徐明天

财经记者,中国中信出版社签约作家,致力于中国企业研究,着有《博奕危机——创维16年实战实例剖析》、《长红隐痛——鉅额应收帐款覆盖下的企业难题》、《三九落陷——中国企业20年危机的「关」与「坎」》。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前 言 令人汗?的富士康 

第一篇 何为富士康

第一章 规模:年销售额4,000亿元 
日本人眼中的富士康 
全球代工大王 
压倒韩国竞争对手 
国内企业之首 
全球员工超过50万人 
科技成果层出不穷 
令人瞠目结舌的高速度
 
第二章 创业:「四千年前注定的成功」 
7.5万元起家 
一头扎进制造业 
三头六臂,亲力亲为 
颠覆模具行业的陋习 
瞄准电脑连接器 
不惜成本购买好机器 
引进海外管理理念 
台湾交通银行雪中送炭 
「富士康」出世 
进军大陆建厂 
成功上市 
毅力、傻劲和智慧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第二篇 6C产业

第三章 连接器:神奇小零件 
连接器:电脑的神经 
变化多端的小精灵 
全球最大的电脑连接器供应商 
电脑双雄:富士康+英特尔
 
第四章 模具:制造业之母 
称霸全球PC代工市场的诀窍 
模具业绝非夕阳产业 
推动建立模具行业协会 
加工精度奈米级 
48小时开发出模具 
模具工厂6万人 

第五章 机壳:独立做成大产业 
「虎口夺食」的订单大战 
黄田决战 
用钢量超过汽车厂 
模具铸机壳 
冲压出的「镁合金之都」 

第六章 电脑:大?现形 
迈向「系统之路」的里程碑 
坚持走「系统」之路 
数百条SMT生产线同时运转 
蓄谋已久的「笔记型午餐」 
全球最大的电脑制造基地 
群创光电横空出世 

第七章 手机:虎口夺食 
FIH上市惊动香港 
收购奇美通讯惊动业界 
一年三大併购 
建成大陆三大基地 
代工两大手机巨头 
揽到思科、华为订单 
12亿美元河北廊坊建基地 
跨过喜马拉雅山 

第八章 消费电子:隐身潜行 
「iPhone」手机冲击波 
「iPod」风暴 
SONY的「无双之剑」 
结盟英群进军DVD 
买下汤姆逊深圳工厂 
数位相机企业的不利消息 
一场没有完结的开卷考试 

第九章 新「3C」:不经意间的布局 
谁来支?每年1,000亿的增长? 
「赛博」的通路扩张 
红利多显影 
郭台铭玩电影 
窥视内容产业「奶酪」 
布局汽车产业 
做汽车远离富士康的核心竞争力吗? 
6C之外的产业 

第三篇 七大竞争力

第十章 价格:赤字接单,黑字出货 
富士康成长无人能敌 
从别人手中抢订单 
商界不相信眼泪 
低价是最大的竞争力 
设立竞争产品事业群 
寒冬中的孤雁 
布局大陆是降低成本的基础 
成本控制是基本功 
成本是干部考核的绩效指标 
节省是一种心态 

第十一章 品质:企业的生命与尊严 
郭台铭摔手机 
精品是怎样炼成的 
「99.99」境界 
十年锻造品质之剑 
质量出问题,给你送蓝旗 
失败经验交流会 
知易行难,根源在学习 
总裁亲自向客户道歉 
质量就是生命线 
质量管理四观念 

第十二章 速度:永远比对手快一步 
中国第一家保税工厂 
备案1天,报关5分钟 
增长不得少于30% 
快到库存为负数 
边建厂边出货 
速度决定客户 
时间=成本 
把物流中心建到客户身边 
48小时设计接力 
「982」速度 

第十三章 科技:提升制造竞争力 
「大鲸鱼」发怒 
小小连接器8,000项专利 
500人的法务部像个小联合国 
独有的专利管理系统 
富士康的核心技术 
竭尽所能地做出产品 
科技来自基本功和现场 
科技投入一定要务实 
技委会:科技参谋部 
另一张特别通行证 
从OEM到JDM 
甩掉「加工贸易龙头大厂」的「桂冠」
 
第十四章 服务:赢得客户心 
客户抢到飞机上 
古堡佳酿待友人 
为见客户在雨里淋四个小时 
选客户的独门绝技 
竭尽所能地争取订单 
与客户合作的境界 
为顾客保密 
比客户自己更关心客户
 
第十五章 资源:全球化格局下的竞争 
名副其实的大陆企业 
善用大陆劳动力优势 
向日本学技术,到美国拓市场 
随IT大厂走遍世界 
拷贝大陆成功模式 
人才本地化 
建成全球网络工厂 
国际化四大课题 

第十六章 制造:CMM模式 
秘诀 
解密 
零组件是「根」 
模块是「干」 
转化 
双翼
扩展 
平台 
效能 

第四篇 50万大军

第十七章 员工:现代企业的第一个产品 
「虚、飞、韧、合、贴、新」特质 
找对人才 
富士康是一所大学 
「新干班」:经理人的摇篮 
打工仔培训方法别致 
日常训练的日积月累 
经理以下干部基本本土化 
近万名大陆员工派往海外 
模具员工创业计划 
优厚的福利待遇 

第十八章 文化:打造铁血团队 
赢在企业文化 
海洋厂精神 
台干榜样 
加班是一种文化? 
学习是一种任务 
天之骄子,慎莫失焦 
吃苦是财富之基,实践是成才之路 
责任与活力 
军事化管理保证执行力 
必须懂得与别人合作与沟通 
干部的13种行为要不得 
成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赏罚分明,懂得奖赏 
富士康的各种象征
 
第十九章 管理:细节、拆解、简化、贯彻
四大管理系统 
魔鬼都藏在细节里 
拆解、简化、集成 
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 
电脑管理 
管理在现场 
用IE来管理企业 
没有管理,只有执行 
实验室也要讲纪律 
「教不严,师之惰」 
出入厂区窥管理 

第二十章 领袖:独裁为公 
「民主是最没有效率的管理」 
身先士卒是领导统驭的诀窍 
坦言三个缺点 
不工作就生病 
在5元理发店里理发 
人生三阶段 
「打不死的蟑螂」 
好学总裁 
回馈社会 
铁汉柔情 
看不见的力量 
三道考题
 
后 记 回归基本面 

图书序言

第一篇 何为富士康


第一章 规模:年销售额四、○○○亿元


二○○六年,销售额超过五○○亿美元,台湾《天下》杂志统计的数据为一.六五兆新台币,即四、一二五亿元人民币,还不包括关系企业的收入,它就是总部设在深圳龙华的富士康科技集团。
富士康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日本人眼中的富士康

富士康早年以日本企业为师,但今天日本企业对富士康却不得不抱以敬畏之心。
二○○六年七月三十一日出版的《日经电子》以《富士康,究竟是敌?是友?》作为封面文章,表露出对富士康的复杂心态。
《日经电子》的报导称,为了抢攻二○○六年下半年的商机,日本各家消费电子厂商如任天堂与SONY,此前分别推出游戏机Wii与PS3(Play Station 3)展开正面对决,而Wii与PS3背后的代工厂,就是多数日本人没听说过的富士康。
从美国苹果iPod的nano系列、摩托罗拉的Razr手机、戴尔的电脑、日本任天堂的DS(Nintendo DS)、SONY的PSP(Play Station Portable),到芬兰的诺基亚手机,虽然品牌不同,但都经由富士康的制造巨擘为其提供推力。
或许许多日本人还搞不清楚鸿海(HON HAI)或富士康(FOXCONN)的关系,但是富士康集团的总营业额已经超过了日本人熟悉的夏普与三洋电机。
日本企业对富士康的心态是矛盾的,态度也不同。SONY中钵良治社长表示,SONY与富士康的关系是「合作」而非「竞争」。相对于中钵良治的友善,当然也有企业与电子代工企业保持距离。
一位在富士康工作的日籍资深技术员,在被问到富士康对于日本企业来说究竟是敌是友时说:「背后有人笑我走私日本技术,不过,正因为富士康是大企业,才能对于规模效益有所期待,我也终于能尽情追逐以前在日本时未能实现的理想。而且因为富士康的规模愈来愈大,将来日本企业与富士康合作,也是我对日本有所贡献的方式之一。」
总体而言,富士康正在形成四方面的优势。

优势一:制造优势令人生畏。
富士康拥有制造高阶精密模具与金属加工大量生产的能力。苹果电脑iPod机身背后的金属镜面框体,原本是日本新县燕市的金属加工厂,由「专精技术的工匠们」少量生产,当年获得iPod代工时,对于这个从江户时代就具有金属加工绝活的工业小镇来说,无疑是最大的鼓励。
但是富士康就像开着「割草机」的全球军团,让拿着镰刀的日本农夫不知所措。过去工匠的工作模式,就像一亩亩由人力耕作的田地,稻米结穗之后,农人喜欢拿着镰刀收割成果。但是富士康的做法是运用自动化机械耕田,结穗时使用割稻机,最重要的是,批量生产的产品品质跟技术工匠的心血结晶不相上下。
这个情景说明富士康以人海战术二十四小时轮班、大量生产、快速交货的优势,对于日本精雕细琢、限量生产的工匠造成威胁。原本镜面框体加工的人工技术竟然转换为大量生产,冲击非常大。
冲击不仅来自金属加工的大量生产,模具是另一个冲击。日系大厂游戏机机身的框体有两种树脂,富士康拥有的「两色成型」技术,让不同种类的两种树脂,可以在同一个模具里铸模成型,这种高难度的技术不是由日本而是由中国的厂商实现的。

优势二:有效压低管销费用。
富士康的管销费用仅占营业额的四%,比日系企业的平均值二十二%低了许多。因为富士康以代工为主,管销费用不必耗在品牌上。此外,富士康压低管销费用的诀窍,在于公司从上到下彻底发挥郭台铭「细节是魔鬼」的精神。

优势三:全球知名度极高。
富士康的世界级能见度,近几年胜过日系企业。美国《商业周刊》二○○六年发表的「世界科技百强」中,二○○五年与二○○六年,富士康都是第二名。在日本企业中,日本电产二○○五年是第四十二名,二○○六年软银集团是第五名。

优势四:年成长率惊人。
有人预测,富士康二○○六至二○○八年的营业额成长率每年为三○%,如果顺利,二○○八年富士康的营业额会达到五、○○○亿元人民币,将像过去一样,在全球性榜单上把一批批如雷贯耳的日韩美欧大厂甩在后面,超越现在的东芝,紧追SONY。

四大核心竞争力

第一,模具IT化。富士康因为有二十四小时轮班制,与模具资料库化相辅相成,只要一星期就能将模具批量生产,但是同业需要一个月。富士康用人海接力赛战术,让模具的研发生产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甚至在中国大陆成立了三所精密模具职业培训学校,一年培养二、○○○名左右的技术人员,学生经过一年的模具设计与制造训练,只要毕业考试合格,就直接送入「战场」——富士康位于中国大陆各地的工厂。
第二,零件内制化。以价格取胜的祕诀就在于零件内制化。以伟创力(Flextronic)为例,出货额内制率约为一○%至十五%,但是富士康高达到三○%,展现了低成本优势。
第三,交货速度快。关于速度这一点,富士康绝不会让客户失望。从接单到交货一气呵成,让客户抢得先机。尤其是消费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短,能否攻占市场供货稳定的商品,取决于代工厂的交货速度。
第四,事业多元化。富士康新近除涉足数位相机、液晶面板之外,还投资生技产业与新材料镁合金产业。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