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用一元港币从香港街头起家,没有受过教育,却能靠着流利的英语闯进纽约成衣业,阅读复杂的经济理论。先后创立公明织造厂,佐丹奴成衣连锁,《壹周刊》与《苹果日报》,身价超过五亿美元。
三十年的创业生涯,他说︰简单,才能专注;专注,才能成功。
我要偷渡到香港必先进澳门,当时,进入澳门只能携带一元港币,临走前母亲偷偷将一块小金条?在我的内裤里。在拱北关检查站排队等候检查的时候,有个女人因为私藏金器而被官员押走,我惊慌之下用手指把裤袋戳破一个洞,伸手拔出金条,让它沿着大腿滑落,再重重将之踩入泥土里。经过检查哨时,官员并没有搜我的身,可是踏出关口的那一剎那,我没有懊悔,我为自己的决定高兴。因为,我要逃离贫困,去澳门是我唯一的路,除此之外我别无选择。
一个人,只要能认清「我别无选择」的现实,就能体悟到「谦逊」,而「谦逊」正是简化事业和简化人生的第一步。在构思如何挽救佐丹奴时,我不时回想走过拱北关的那一刻。面对当时竞争条件好过佐丹奴许多的对手G2000,我下定决心简化公司的运作,我心想,如果我的经营模式比你简单六倍,那么,只要我不比你笨六倍,我岂会没有赢的机会?
无论做人或做事,简单才能专注。但是简单令人生畏,大多数的人都喜欢保有许多选择,愈是重要的事情便要愈多的选择。殊不知选择愈多,事情愈复杂,如果我们将生命里重要的事情都复杂化,那我们必死无疑。
若你问我在近六十年的复杂人生里找出了什么条理,这条理便是简单。无论经营事业还是人生,我们都要时刻提醒自己,有什么是我们应该要放弃的?
作者简介
黎智英
1948年出生在贫穷的广东农村,12岁那年,他乘着舢舨船偷渡到香港,进入成衣工厂当童工,月薪8美元。他一路经营自己,做到成衣厂的经理,却因公司的一场记过处分,下定决心自己创业。1981年,他成立佐丹奴(Giordano)成衣连锁店,快速打响名号;1989年,创办《壹周刊》(Next),正式进入媒体事业,继发行量破纪录达到15万本的《壹周刊》后,1995年又创办《苹果日报》,发行量超过70万份,此时他拥有的财富已超过5亿美元。1999年6月创办「苹果速销」(adMart),以线上零售为主,亏损10亿港币(台币40亿元)。2001年创办台湾《壹周刊》,2003年创办台湾《苹果日报》。
I 创业者和他的故事∣∣推荐黎智英的新书 詹宏志
V 自序 黎智英
我的立志
002 卖五香花生也要做老板
006 我不想当庙祝,我要成佛
010 记住,那是一双好心人的手
我的摸索
016 将骆驼往针孔里穿
022 双手是大脑的先锋
028 大波莲与飞仔黎
034 纽约是我的幸运之都
038 我要对海耶克说声多谢
044 贿赂
我的崛起
050 窍妙
056 武林至尊
062 幼稚的问题创造了奇蹟
066 我创造了自己的配额
070 别人为我创造的奇蹟
076 踏在红地毯上
我的惨败
082 Giordano
086 专注就是专业
092 福荣街542号
我的改革
098 诱惑
102 服务
106 McDonald's
112 Simplicity
116 哗,怎么这么美味
122 系统是简化之源
128 承担是简化的要素
134 概念沟通
138 有得赚就足够
142 走在钢索上耍杂技
我的忆往
148 累,我真的很累
152 见山不是山
156 创造
160 帮儿女做自己
166 昨天已太迟
172 生意伙伴
178 创业的诱惑
182 忠诚
我的体悟
188 张艺谋的第三只眼
192 想像力
198 激情
202 简单
206 灵感
212 虚怀
附录 黎智英的媒体经营学
220 黎智英∣∣由细赌到大 陈惜姿
228 壹週刊与苹果日报成功的祕密 编辑部
推荐序
创业者和他的故事 推荐黎智英的新书
詹宏志
胡适生前最喜欢劝人写自传,他认为自传不是只属于社会上功成名就的那一班人,而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徒,每一个人都有写一部自传的价值,因为每个人的人生各有不相同的面貌,都有故事可看,都有教训可取。胡适当然也别有历史家的私心与阴谋,写自己个人的人生不免也要写到他孑身所寄託的时代与场所,这些侧写的线索,多年之后就可能成为历史学家见猎心喜的文献与史料,胡适劝人多写自传,想来也是为了自己行业的就业生计着想。
我也是爱劝人写书的人,一方面是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副作用,一方面也真的是体会到各种书有各种益处,写书的人把自己的曲折人生或思考多时的心血藏寄于书中,不管高明与否,很少有读来没收获的。我在有机会担任各种文学奖评审时,特别爱看初审,因为那里头有许多非职业的素人作家,既没有写作的想像又没有圆熟的技艺,只好押下自己真实的人生与经验,血淋淋地挖心剖肺、排闼直述,在曲折幽微的阅读中,我们就见识到一个又一个全然独立的生命样态,让我们这些偷窥者好像活过好多个人生一样,那真是白白赚到了。
黎智英自从办杂志办报纸以来,自己已经是写文章的老手了,因文贾祸也撞上不只一回,一句大快人心干谯李鹏的话换来他的Giordano服装店在北京的关门大吉,这是见诸媒体、举世皆知的故事。但是我做为他的读者,虽然常常在他文章里得到收获,却总觉得还不够满足痛快,我仔细想了想,猜想是因为他急于表达抽象的意见和看法,忘了说有血有肉的故事的缘故。
肥佬黎来台湾办杂志,我因缘际会从遥远陌生的读者变成一见如故的朋友,我才有机会向他表达读者立场:「嘿,Jimmy,你的文章想法很有意思,可是有时候还不够好看……。」他问为什么,我就说,你可能急于做一个思考者,忘了做一个说故事者,但说故事是比较受欢迎的,连带思考的内容也容易被消化;别忘了伟大的沟通者都是说故事者,佛陀是说故事者,耶稣也是说故事者,故事之内才有无数的可能意涵。最后我半挑衅半鼓励说:「为什么你不把自己写进去?把自己的故事拿出来?为什么老是要给我们完成的答案和道德教训呢?」
对呀,办《壹週刊》和《苹果日报》闯出一片天的黎智英,虽然以挖掘内幕八卦令名流权贵爱恨交织,但他自己的故事可精彩了,并不亚于他传媒中的八卦,不管是他从赤贫到富贵的人生转折,或是他峰回路转的经商生涯,他都有他的爆发性与传奇性。而他今天的许多看法不就是从这些独特历练里冒出来的吗?为什么不把这些看法见解和那些经验历练写在一起?
没想到一向骄傲自信的Jimmy竟听了我的劝告,没多久后的专栏文字开始把自己的故事写在里头了,而且写得挖心剖肺,诚实得令人又惊又畏。这里面有一系列讲他自己创业故事与做生意的体会,由于出于真实经验,写来有血有肉,就变得发人深省,而其中旁及创业时期友人的情谊与个性,也颇令人动容。故事出来之后,不只我觉得好看,我发现好几个写文章或做生意的朋友都和我提到这系列文章,他们都注意到黎智英独特的个性有独特的经营哲学,他们读出来他的成功并非偶然,他们也读出黎智英冲刺时不可阻拦的力量,但也读出他绝情于世俗的孤独命运。性格决定命运,黎智英的故事,庶乎近之。
怂恿者再接再厉,我又对Jimmy说,嘿,为什么不写出你的街童岁月,那些从残酷大街得来早熟的知识?人生既是苦涩旷野,却又能长出甜美果实,再没有比这更有意思的故事了。说完这些话,轻松做为一个读者的我,正准备期待他下一个系列的故事。
自序
记忆诡谲。回望过去,人老了,记忆里的面孔却更新鲜。回望过去,我们不是重温旧梦,而是给过去新的註解。年纪大了,明白的世情多了,愤怒少了;对自己过去的了解多了,回忆中的情节忘掉了,但情理却来得更清楚。
人都是朝着前面的目标走的;对过去,我们却不断有不同的理解。一旦明白了过去的所作所为,我们可能会忏悔做过的错事,宽恕那些对不 起我们的人,也可能为过去的一切感恩,因为我们曾经爱过。
人都在不断成长。在成长路上,过去便像梦那样不断更新出现。年纪大了,多少事情细节都从记忆里消失了。当我们对世间事物的认识透彻了,记忆中的事实跟现实也就接近了。
是什么的现实?那就是眼前的现实。记忆里的事实,加上对未来的期望便是我们眼前的现实了。没有错,过去和未来是分不开的。对过去的回忆牵动我们对未来的期望,我们选择回忆些什么倒转过头来又影响对未来的期望,成为我们眼前的现实。
当我动笔写「创业篇」时,我从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对我来说,过去便是过去的了,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是死的、是不会变的。到写完了创业经过,我才发觉一切可不是这么一回事。知识要是活的,那么历史也一定是活的而不是死的。历史是什么?那不外乎是人对已发生了的事情的了解罢了。新的知识会给旧的事物带来新的了解,历史不会长大或变小,却会不断更新,故此历史也是活的。
写创业经过,初时我没有想过要多谢谁。自小出来行走,好多人有恩于我。知恩难报,但我从未亏欠过谁。我好运,我拥有的,比我应得的多好多、好多。不过我可以夸口说,我拥有的一分一毫都是自己赚回来的,都是我应得的。
几岁时我便时常想:「为什么父母生我下来而不是其他人,我多么幸运啊。」我知道我欠了这个世界太多,故此对钱财身外物不敢强求,也不敢亏欠别人。我时刻紧记的,是小时候母亲讲的一句话。
解放后,家境穷困,物质缺乏。有一天吃过午饭,母亲在我耳边轻声说:「钱财没了迟早会回来,得失不重要。但千万要记住,钞票买不到的东西一点一滴都不能浪费。」这句话令我静了下来,生活穷苦,妈妈的话却令我感到温暖和实在。 打从我还是个街童的日子到今日,母亲从来没有称赞过我一句;她没有说过我聪明、有本事、有钱或成功。好几次我自觉做了些得意的事,特意跟她说,希望她称赞我一言半语,可是等到吃完整顿饭了她就是不说。
那些时候,我唯有安慰自己:「她见过世面,不会对这些事情大惊小怪。」多年前,我带三个孩子到广州告诉她我要离婚了。她对我说:「儿子,你是个好人,什么都不要怕;相信自己是好人,你就会过关。」她这句话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我说自己当过街童,这其实并不正确。街头是个边缘社会,落难时我在那里挣扎过。我在街头混过,却没有在那里交过朋友;也从未在那里把过妹,我从未在那里生活过。
对我这辈子,这段日子重要吗?那是个考验,这个我是肯定的。到了要明白的时候,才知道这段历史对我有多重要。到现在,我仍然对那段日子有不少不明白的地方。
那段日子给过我什么教训?如果心痛便是教训,那么这段日子便满是教训了。不过,到今天我还想像不到这些教训的画面是什么。我不知道这段日子要跟我说些什么。经验不应只是心痛而已,经验也该有个画面。
我从未融入过街头的世界││一个只会从负面去看事物的黑暗世界。在那个世界里的人,看到十号风球
(1)下大招牌被狂风吹落,他会说:「好呀,大风再大一点更好呀,我乘机死掉算啦。」就算我死前遇上十号风球,我只会希望狂风暴雨将死神吓走,或起码将之延迟,直至最后一刻我也要搏命活下来。
我天生乐观,不明白那些人怎么会有地狱式的人生观。在我而言,穷或苦都只是一种心境。跟现代的生活水准比,几百年前的人多穷、多苦,他们可也快乐啊。可是活在街头的人却从来都那么痛苦。
他们活在痛苦里,那既是生活现实,也是他们自己做的选择,他们选择跟这个世界作对,他们选择以自己为被迫害的一群(哪怕他们是江湖中人)。以这样的处世态度,这些人又怎能不注定活在痛苦里?我未见过一个真正聪明的人是会自愿留在黑道中的。
那年,我到巴黎追老婆,整个月住在Plaza Anthene的套房。出入酒店,每位职员都对我非常有礼貌、招唿周到。一天,我给一位司机一百美元小费,他不敢收。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听说你是日本山口组的大哥,所以不敢收。我说:「我不是山口组,收了吧。」
剃光了头的中年肥佬,一个人住套房,不务正业,每日只在等女生放学,他怎会是好人?不是好人却有钱住套房,他还不是黑社会?剃光头像个日本仔,他一定是山口组无疑了。如果你看似个老粗但却有钱,那么你的钱一定肮脏;不是做坏事,单靠气力,哪里来这么多钱?
我时常被人误会、诋毁,有人说我是美国的C.I.A.、台湾特务;郑大班(2)甚至在电台暗示我是中共卧底。我对这一切都没有理睬。我不跟这些人纠缠,日子还是过得很好的,理睬他们来干什么?倘若误会、诋毁可以伤害我,那么我便实在太脆弱了,就算神仙也保不住,迟早死。
我不需要名誉。我平生没有做过坏事,要名誉来干啥?如果我对不起妻儿,就算有名誉又有什么用?妈,你给我的已经够好了,还要名誉来做什么?
一辈子,我未认过人做大哥,或加入过任何帮会党派(梁智鸿(3)搞过一个什么党,我签名支持,但我没有入党;我过去没有入党,将来也不会)。不加入政党,我却肯定是个大右派,是个小政府、大市场的自由经济派信徒。我支持布希攻打伊拉克;我相信布希连任,中东便和平可期。
我相信人可以互相提携帮助,但凡人却不能救世,只有神才可以救世。人要认识自己的极限。我相信有神的存在,我更相信神的救赎,但我不相信免费午餐。免费午餐不是神赐予的牛奶和糖果,而都是政治的糖衣毒药。政治贩子做的午餐你敢吃吗?
我今年五十六岁了,从做街头小贩到如今,做了四十多年生意。写「创业篇」,回首往事,想起不少人情世事。没有忘记过去的人,心中怎能无情?
那天我跟詹宏志说「创业篇」写完了,以后该写些什么呢?他说,你当街童的日子肯定会更过瘾吧。这个事情我没有想过,伤口深、疤痕更深。我无意回想埋在伤口里的往事,将来我会否依詹宏志说的,写我的街童岁月,现今没有人知道。我知道的是,回首过去,我没有恨过一个人,这样的一生,夫复何求?过去,多谢了。过去,将来你还爱我吗?
我很少提到我父亲,故此我把这几句话留到最后。我跟他关系疏离,见面的时间很少。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不过到现在我还是很想知道他会怎么样看我。 自从懂事以来,我便以父亲为做人目标。我一直把这个事情藏在心底,家人都不知道。每当遇上困难时都会问自己,换作是父亲,他会怎样做呢?就算到了今日,我还是时常这样想。我一直都是活在他的传奇里。
我是一个很爱钱的人吗?困难时,我可能真的好恨钱、做过些贪钱的事,不过这些我实在记不起了。历史和记忆都是有选择性的。我过了一些很穷困的日子,但却从未匮乏过;就算什么都没有、连饭都没得吃,我都还有希望。在平常日子,人也要对未来有希望,在困苦的日子,希望来得更重要。我从未为钱发过愁,我不相信金钱是我创业的动力。
这些年来我其实一直在找一个人。我到过他去过的地方,坐过他坐过的椅子,站在他站过的峭壁上,在他走过的路上徘徊,把自己放在他的位置上想他想过的事,读他读过的书,体验他的情,细细品味他爱吃的东西……我一直在找他,可却不知道他在哪里?他的地址,我很久前便丢掉了。 爸爸,你在哪里?
这是一本让我读起来就放不下的书。《我是黎智英》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敢于直面自己的命运,并且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将自己的人生轨迹呈现在读者面前。他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带着一种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但又不会让人觉得孤芳自赏。 书中对于“改变”的描绘,令人印象深刻。他如何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颠覆传统,创造新的可能。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贯穿了整本书。我特别欣赏他在描述那些关键时刻的心路历程时,那种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更加明白,个人的勇气和坚持,能够激荡出多么强大的力量。
评分《我是黎智英》给我带来的震撼,不仅仅是它所讲述的故事,更是它所传递的那种精神力量。作者的文笔极具穿透力,他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了最深刻的道理。我尤其喜欢他对“责任”的阐述。在他看来,个人选择的背后,往往承载着更重要的社会责任。 书中对于“希望”的描绘,更是让人动容。即使身处逆境,他也从未放弃对未来的憧憬。这种乐观而坚韧的态度,是这本书中最宝贵的财富。我从中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在大时代背景下,活出自己的色彩,并且影响他人。这本书让我反思,在追求自己理想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如何权衡利弊,又应该如何坚守初心。
评分这本《我是黎智英》的封面设计就颇具深意,深沉的色调和人物剪影,似乎暗示着某种力量与挣扎。翻开书页,我首先被作者的叙事风格所吸引。他没有采用那种平铺直叙、堆砌史实的写法,而是将宏大的历史背景巧妙地融入到个人经历的叙述中。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那种时代洪流中的个体命运的跌宕起伏,以及在变革浪潮中,一个人如何被裹挟、又如何试图寻找自身定位的艰难。 其中,作者对自身性格特质的剖析尤其引人入胜。他坦诚地描绘了自己的冲动、固执,以及在关键时刻的挣扎与抉择。这种真实而无畏的自我审视,让读者能够更深切地理解他每一个看似惊人的举动背后的动机,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其标签化。书中对于商业帝国崛起过程中的细节描写,也充满了商业智慧和市场洞察,让人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也能学到宝贵的经营之道。
评分读到《我是黎智英》的某些章节,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作者的笔触极具画面感,他描绘的那些场景,无论是商界的叱咤风云,还是社会运动的汹涌澎湃,都栩栩如生。我尤其欣赏他对于“选择”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书中反复提及,在人生的关键路口,是何种信念、何种原则,促使一个人做出了可能改变一切的决定。 他并没有回避自己犯过的错误,反而将那些失败的教训化为深刻的反思。这种坦诚的态度,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传记,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对话。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叙述时,那种历尽沧桑后的沉静,以及对过往种种的释然。书中对于自由、民主等价值的探讨,虽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但却引发了我强烈的共鸣和思考。
评分《我是黎智英》这本书,就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一个人在复杂时代下的多重面向。作者的叙述语言,时而激昂,时而沉郁,非常有感染力。我尤其被其中关于“坚持”的篇章所打动。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生动诠释了在逆境中,信念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书中对于人际关系的描绘,也同样精彩。他写到了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伙伴,也提到了那些曾经的对手,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人性的复杂洞察。我能从中看到,在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中,信任、背叛、忠诚,这些词汇是如何被真实地演绎。这本书让我对“自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仅仅是言论自由,更是思想自由和选择的自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