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玫瑰經奧蹟入門
這本書的齣版是一個小小的奧蹟,因為齣乎人的意料之外,完全是天主在冥冥中的安排。聖奧斯定早已說過:「新約藏在舊約裏,舊約顯於新約中」,舊約和新約是一體雙方的諸多奧蹟,互相照明是天經地義。
本書的四十幅畫排列簡單明瞭,每一玫瑰經奧蹟先有舊約的故事,續有福音關於耶穌和聖母一生的敘述。麵對每一幅畫先讀其主題,如歡喜一端:「天主創造的第一個生命──亞當;天使宣報的新生命──耶穌」。光明一端:「嬰兒梅瑟於尼羅河中獲救;耶穌在約旦河中接受若翰的洗禮」。痛苦一端:「黑暗中雅格與天使搏鬥;憂悶中天使安慰耶穌」。榮福一端:「約納第三天脫離魚腹;耶穌第三天從墳墓中復活」等。
主題後,是故事或福音曆史的文字講述,全部採自聖經文本。對著眼前的畫,默禱聖經文本,能幫助我們的想像不會亂跑,固定在一個聖經人物上,由他逐步升嚮天主。
最後還有一段不長的反省文字,也都採自聖經。所謂反省,不是我們自己想齣來的,而是聖經較晚的作者對從前天主作過的啓示,也就聖經較早的文本,所作的反省,因此這些反省也是天主的啓示。這種「以經解經」的做法是最好的讀經方式。
本書所引用的反省最引人注意的是引用《若望福音》反省前三部福音。舊約裏則用《聖詠》反省以前救恩史裏的事蹟。還有先知書也多有對天主啓示的許多反省,比如第二依撒意亞(依四○-五五)對耶穌宣講,特彆是對耶穌苦難(依五二13-五三12)所作的預言和反省,是對耶穌苦難、死亡的瞭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感謝天主用這誰也未曾想到的方式給我們準備瞭這樣一本圖文並茂的小書,深望讀者使用它時,不必圖快圖多,而要慢慢品味,仔細咀嚼,必會在內心深處與聖母、耶穌、天父相遇。
房誌榮 誌於清泉
2006.8.5
前言
玫瑰經涵蓋瞭耶穌一生的故事。玫瑰經的每一端都代錶著耶穌或他的母親瑪利亞一生中的某個「奧蹟」或片段。這祈禱始於天使傳報耶穌的誕生,經過幼年及公開生活時期的重要事件,最後走嚮他的死亡和復活。玫瑰經把這些片段分為歡喜、光明、痛苦及榮福,其實也是我們自己生命故事的寫照。
在舊約中有許多可與玫瑰經的二十端經文平行對照的故事。這裏呈現的某些舊約段落,與新約故事的關聯很明顯;有些則需要多一點的思考。有些段落是因為有相反的意思而被選齣。這些舊約故事可用來擴展玫瑰經奧蹟的意義,不過本書所選齣的舊約故事,隻是眾多可能性中的一種組閤。
在玫瑰經和舊約的經文中,我們可以找到許多與自身相關的情感反應。我們可以設想瑪利亞乍聽到天使告訴她被選為天主之母時的訝異與不解、若翰為耶穌付洗時的謙卑、約伯受磨難時的堅忍、約納從魚腹中被吐齣而倖免於難的驚喜……
這些都是真實人物的故事,他們有著與我們極其相似的感受。在祈禱時,我們可以將他們的圖像置於眼前,反覆思想。也或許我們是為瞭特定的意嚮祈禱。當我們的想像專注於某個特定的奧蹟,我們的口中誦唸著禱詞,我們的心也滿載它的需要。因此,玫瑰經是包含瞭我們身心靈整個生命的祈禱。
好幾世紀以來,玫瑰經原本隻有歡喜、痛苦及榮福三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增加瞭以耶穌公開生活為中心的光明奧蹟,補全瞭耶穌和母親瑪利亞的生平故事。在這之前,玫瑰經敘述的故事是從瑪利亞聖殿尋子開始,到耶穌在山園祈禱,而未涵蓋耶穌傳福音時所行的奇蹟和教導,以及其他一些關鍵時刻。新增的光明五端奧蹟幫助我們默想耶穌成人後的公開生活,也看到他與旁人,尤其是和門徒的互動。
我們希望這些融閤瞭傳統的豐富技巧和廿一世紀獨特風味的彩繪鑲嵌玻璃窗,能對教堂藝術的復興有所貢獻,好能繼續一個恆久的渴望──傳述耶穌的故事,以彰顯天主的榮耀。
如何使用本書
本書是一本圖畫書,是一本聖經故事書,也是一本增進靈修的祈禱書。閱讀時,首先可仔細凝視每一幅畫,把圖像深深地嵌進心裏,接著再閱讀圖畫的對應經文和反省。若要以唸玫瑰經來祈禱,腦海裏就專注地想著這些畫麵,便可以減少一些分心走意的乾擾。
玫瑰經是由聖經故事和祈禱經文「對位」組閤而成。誦唸玫瑰經如同唱一首贊美上主的歌,口中反覆誦唸的經文好似歌麯的同一鏇律繚繞,每一端默想的聖經故事好似一段段意境不同的歌詞,帶齣心靈深處共鳴的祈求。但願對這些彩繪鑲嵌玻璃畫和圖畫所呈現之故事的反省,能帶領我們更加親近耶穌和他的母親瑪利亞。
後記
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的大地震,損毀瞭位於颱灣中部,南投縣草屯鎮的舊天主堂。本堂鬍明良神父(Fr. Anthony Hu)勇敢地決定,要在位於地震帶的教堂原址,著手重建一座新的大教堂,並將以美麗的彩繪鑲嵌玻璃為其特色。
為完成這計劃,鬍神父連係瞭北颱灣新竹縣清泉山區的雅威工作室(Yawee Studio)的負責人施英輝先生(Shih Ying-hwei)。在接下來的兩年裏,彩繪鑲嵌玻璃窗的設計及製作就在此工作室中進行。
因草屯鎮的天主堂名為「玫瑰聖母天主堂」,彩繪鑲嵌玻璃窗的設計便以玫瑰經的二十端為主題。而教堂中約有四十扇窗,於是需要為玫瑰經的每一端另行搭配相關的舊約故事,好前後對照,互相輝映。
本書中的彩繪鑲嵌玻璃窗圖樣有些是原創作品;其他的靈感,則顯而易見的是受到早期聖經插畫和古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e, 1832-1883, 法國)的啓發。
窗子上大部分的裝飾背景都被省略,以清楚地突顯每一件奧蹟中人物的情感。窗圖中的格狀背景,是為瞭加強透過一扇窗來看另一扇窗──也就是反省──的感覺。圖像人物的臉、頭發和皮膚的部分都是用特殊的彩繪玻璃漆手繪上色,然後再把玻璃放在窯內燒乾而成。衣服等布料材質以及其他物品的部分,則是採用從美國芝加哥進口的特殊玻璃所製。
本書所記錄的彩繪鑲嵌玻璃窗已於2006年裝置於颱灣南投縣草屯鎮的玫瑰聖母天主堂。窗圖設計人是丁鬆青神父(Fr. Barry Martinson, SJ)。玻璃窗製作人是新竹縣清泉鄉雅威工作室的施英輝先生。
攝影是薛弘道修士(Br. Laurenz Schelbert, SMB);鮑理查(Richard Apao)、張嘉顯(Paul Chang)、李鞦榮(Lee Chiu-jung)、馬蓋單(Makai Dan)及柯大衛(David Kaminski)亦提供瞭協助。馮慕賢(Bernadette Feng)女士、宋恆毅神父(Fr. Aquilino Miguelez, SJ)及雷敦龢神父(Fr. Edmond Ryden, SJ)、郭倩婷小姐、徐珍小姐分彆撰寫中、英文說明文字。颱北光啓文化事業的鮑立德神父及其工作同仁協助本書問世。
《奧蹟的窗戶──彩繪玻璃中的玫瑰經》這本書,像一本沉甸甸的珍寶,每一頁都散發著曆史與藝術的光輝。我被書中那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所震撼,仿佛能親眼看見那匠人手中細密的描繪,聽到錘子敲擊玻璃的清脆聲響,感受到那注入其中的虔誠與專注。彩繪玻璃,本身就是一種將神聖瞬間定格的藝術,而玫瑰經,則是連接神與人的心靈橋梁。這本書巧妙地將兩者融閤,通過那些流淌著光與色的畫麵,帶領讀者一步步走入聖經故事的核心,感受那些關於誕生、受難、復活的偉大時刻。書中不僅僅是圖片的堆砌,更有對每一扇窗戶背後故事的深入挖掘,對藝術手法、象徵意義的細緻講解,讓讀者在欣賞美的同時,也獲得瞭深刻的精神滋養。我時常會在閱讀時停下腳步,想象著自己置身於那些古老教堂之中,沐浴在斑斕的彩繪玻璃光芒下,那一刻,時間仿佛靜止,隻有信仰在心中迴響。
评分當我第一次在書店櫥窗裏看到《奧蹟的窗戶──彩繪玻璃中的玫瑰經》時,那書名就仿佛一道光,瞬間吸引瞭我。厚重的封麵,帶著一絲曆史的沉澱感,而“彩繪玻璃”和“玫瑰經”的組閤,更是讓我對它充滿瞭好奇。我一嚮對宗教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通過光影和色彩講述故事的媒介。想象一下,在古老的教堂中,當陽光穿透那些精心繪製的玻璃,將聖經故事的光輝灑滿地麵,那該是怎樣一種神聖而莊嚴的景象?這本書似乎就捕捉瞭那樣一份寜靜與虔誠,將無形的信仰凝固在看得見的色彩之中。我甚至開始構思,書中會如何描繪那些經典的聖母和耶穌的場景,那些天使的羽翼,那些鮮花和聖物,它們在匠人的手中,如何被賦予生命,又如何在信徒的心中引起共鳴。我期待著,通過文字和想象,去觸摸那些閃耀著神聖光芒的玻璃碎片,感受它們背後的信仰力量,以及它們如何成為連接凡塵與天國的橋梁。
评分《奧蹟的窗戶──彩繪玻璃中的玫瑰經》帶給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閱讀體驗。它不像一般的書籍那樣,隻是平鋪直敘地講述,而是通過對每一扇彩繪玻璃的描繪,營造齣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我仿佛能聞到教堂特有的香燭味,聽到低語的祈禱聲,感受到陽光透過玻璃時那溫暖而神聖的光暈。書中對色彩的運用,對光影的捕捉,以及對人物神態的刻畫,都達到瞭極緻。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與曆史對話,與藝術對話,與信仰對話。我被那些古老匠人的智慧和虔誠深深打動,他們將最美好的想象和最深刻的信仰,凝固在脆弱的玻璃之上,讓它們在時光的長河中閃耀。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藝術鑒賞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信仰傳承、關於生命意義的深刻解讀,它讓我對“美”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對“信仰”有瞭更深的敬畏。
评分讀罷《奧蹟的窗戶──彩繪玻璃中的玫瑰經》,我腦海中依然迴蕩著那些流動的色彩和靜謐的敘事。這本書帶給我的,遠不止是對彩繪玻璃藝術的欣賞,更是一次深入靈魂的靈性之旅。每一次翻閱,都像是推開瞭一扇通往古老靈修的大門。我驚嘆於工匠們如何將復雜的信仰教義,通過最直觀、最富有詩意的視覺語言呈現齣來。那些精心設計的構圖,那些飽含寓意的色彩搭配,以及細緻入微的人物描繪,無不彰顯著虔誠與智慧。我尤其喜歡書中對玫瑰經奧蹟的解讀,它將那些重復而神聖的祈禱,與一幅幅生動的畫麵聯係起來,讓原本抽象的靈修變得觸手可及,生動鮮活。它不再是枯燥的經文,而是凝結在玻璃上的、流動的曆史與信仰,是無數虔誠心靈的見證。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藝術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信仰、關於生命、關於永恒的沉思錄,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內心,感受到瞭信仰的深邃與美好。
评分當我翻開《奧蹟的窗戶──彩繪玻璃中的玫瑰經》,我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拉扯,進入瞭一個由光影、色彩和信仰交織而成的奇妙世界。這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圖片,而是以一種極為細膩和富有情感的方式,解讀著每一扇彩繪玻璃窗戶背後的故事,以及它們與玫瑰經的深刻關聯。我驚嘆於作者如何將那些莊嚴而神聖的宗教場景,用如此生動、富有層次感的文字呈現齣來,仿佛我正站在古老教堂的中央,仰望著那些高聳入雲的玻璃傑作。書中的每一個細節,從聖母慈祥的微笑,到耶穌堅毅的目光,再到天使展開的潔白翅膀,都被賦予瞭鮮活的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它讓我理解瞭,這些彩繪玻璃不僅僅是裝飾,更是傳遞信仰、啓迪心靈的媒介,是藝術傢們用生命和熱情譜寫的無聲贊歌。每一次閱讀,都像是一次靜謐的朝聖,讓我更加貼近瞭信仰的本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