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专利权系我国专利法所规定的三大专利对象之一,本书乃针对设计专利权之侵害与应用分别进行介绍。
在设计专利权的侵害部分:由设计专利权与侵害、联合设计专利与近似概念、设计专利权范围之解释、设计专利权范围之侵害判断等重要议题分章论述,使读者充份了解设计专利权的侵害意义与内容;在设计专利权的应用部分:乃是将专利权的应用,由消极防守提升至积极布局,读者可经由本书的介绍,导入设计专利化程序并自行规划设计专利地图,借此作为企业竞争的新利器。本书之末,特别介绍日本部分意匠与电子显示意匠两项重要议题,以因应未来设计专利权在侵害与应用上可能面临的新局面。
本书除了可供产业界的专利工程师、产品设计师及智财部门决策者在实务上的参考之外,亦可提供设计相关科系的大学、研究所学生及对于专利议题有兴趣之社会人士作为参考。
作者简介
颜吉承
现职:
智慧财产法院技术审查官
学历:
大同大学工业设计学士
经历:
经济部智慧财产局专利审查官兼科长
2004年版发明专利审查基准撰稿者
2005年版新式样专利审查基准撰稿者
司法院2004年函知各级法院之「专利侵害鑑定要点」撰稿者之一
交通大学科学法律研究所「新式样专利实务」讲座
明志科技大学「智慧财产权分析与管理」讲座
光宝公司「发明专利实体审查」讲座
司法院「智慧财产专业法官培训课程」讲座
台北医学大学「申请专利范围研究」讲座
财团法人自强工业科学基金会「生物科技专利申请实务班」讲座
中山大学「专利审查实务」讲座
经济部专业人员研究中心「专利助理审查官训练课程」讲座
经济部诉愿会「诉愿案件审查实务研习」讲座
国立成功大学「工业设计保护暨新式样专利」讲座
中华民国工业设计协会「工业设计保护制度研习班」讲座
中央标准局(智慧财产局改制前)专利审查委员
裕隆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副工程师兼专案经理
考试:
八十九年专利商标审查人员特考三等考试工业设计科及格
训练:
经济部专业人员研究中心第1期中级审查官训练班
经济部专业人员研究中心第1期高级审查官训练班
1995年中日技术合作计划日本专利法与专利审查实务研修
经济部专业人员研究中心专利侵害鑑定基准研习班
欧洲专利局国际学院“Appeal procedures at 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课程
着作:
《设计专利理论与实务》(2007,扬智出版)、《专利说明书撰写实务》(2007)
陈重任
现职:
南台科技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专任助理教授
星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财产权顾问
学历:
国立成功大学工业设计研究所博士
国立成功大学工业设计研究所硕士
国立云林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学士
经历:
国立云林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兼任助理教授
树德科技大学流行设计系专兼任讲师
大宇专利商标事务所执行长
长荣大学媒体设计系兼任讲师
崑山科技大学应用纤维造形系兼任讲师
经济部智慧财产局专利审查委员
考试:
八十九年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高等考试工业安全技师考试及格
九十七年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高等考试专利师考试及格
训练:
经济部专业人员研究中心第1期专利助理审查官训练班
着作:
《设计专利理论与实务》(2007,扬智出版)
第一篇 设计专利权侵害基本概念篇 x
第 1 章 设计专利权与侵害 1
1.1 新式样专利权的发生及期限 2
1.2 新式样专利权的效力及内容 2
1.3 新式样专利权效力的限制 5
1.4 专利物品平行输入的问题 11
1.5 新式样专利权的特许实施 12
1.6 新式样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13
1.7 专利侵害的法律特征 14
1.8 专利侵害的民事救济 16
1.9 专利侵害诉讼的对策 20
第 2 章 联合设计专利与近似概念 27
2.1 联合新式样之立法目的、定义与现况 28
2.2 日本类似意匠理论 30
2.3 日本意匠之近似理论 37
2.4 外国有关新式样近似之规定及实务 42
2.5 我国有关新式样近似之规定及实务 51
2.6 联合新式样採确认说之依据 55
2.7 联合新式样之申请 59
2.8 联合新式样之专利要件 60
2.9 联合新式样专利之效果 62
2.10 日本关连意匠 63
2.11 综论联合新式样专利 69
第二篇 设计专利权范围侵害判断篇 82
第 3 章 设计专利权范围之解释 83
3.1 侵害判断之内容及流程 85
3.2 解释申请专利之新式样范围 88
3.3 一般性原则 91
3.4 新式样系物品与设计之结合 93
3.5 新式样专利仅保护视觉性设计 97
3.6 排除功能性设计 97
3.7 确认新颖特征 106
3.8 依图面解释 107
3.9 联合新式样专利之解释 108
第 4 章 设计专利权范围之侵害判断 117
4.1 比对、判断申请专利之新式样范围与系争物品 118
4.2 系争物品是否包含新颖特征之判断 127
4.3 禁反言原则 132
4.4 先前技艺阻却 137
第三篇 设计专利权应用篇 152
第 5 章 设计专利化程序 153
5.1 台湾的设计专利 155
5.2 系统设计程序 159
5.3 设计专利保护机制 165
5.4 设计专利化程序 167
5.5 个案研究 172
5.6 设计专利化程序综论 177
第 6 章 设计专利地图 181
6.1 专利应用 182
6.2 产业设定 185
6.3 解析专利资料 188
6.4 建置设计专利地图 200
6.5 制定设计策略 203
6.6 使用专利地图可获取的优势 208
第四篇 日本意匠篇 218
第 7 章 日本部分意匠之申请及审查 219
7.1 部分意匠之意义 221
7.2 部分意匠之申请 222
7.3 部分意匠之审查 236
7.4 各国有关部分设计之法规 248
7.5 日本部分意匠与美国部分设计之比较 255
7.6 导入部分新式样制度之可行性及调整 263
第 8 章 日本电子显示意匠之申请及审查 273
8.1 电子显示意匠之意义 274
8.2 电子显示图形得为意匠内容之要件 275
8.3 多功能显示物品之电子显示图形的类型 279
8.4 电子显示意匠之申请 280
8.5 「电子显示意匠」vs.「电脑产生的图像」 289
8.6 开放电子显示设计保护之可行性及调整 295
我之前一直覺得「設計專利」聽起來有點遙不可及,跟我的日常工作好像沒什麼關係,直到我讀了《設計專利權侵害與應用》這本書,才發現原來它離我們這麼近。書中大量的案例都圍繞著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產品,像是手機、家具、服飾等等,詳細地分析了它們的設計是如何受到專利權的保護,以及在市場上可能遇到的侵權風險。作者透過生動的語言和具體的例子,讓我能夠非常直觀地理解專利權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仿冒」與「合理借鑒」的界線的討論,這對於設計師來說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區別。作者提供的分析框架,讓我能夠更清楚地判斷哪些行為可能觸犯法律,哪些則是正當的設計創新。這本書讓我對「設計」的價值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意識到保護自己的設計是多麼重要。
评分《設計專利權侵害與應用》這本書,對我這樣一個剛起步的創業者來說,簡直是一本及時雨。在創業初期,我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產品設計會不會被別人抄襲,或是無意中侵犯了他人的權益。這本書就系統性地解答了我這些困惑。它不僅解釋了設計專利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指南,告訴我如何在創業初期就開始規劃自己的知識產權策略。書中關於如何進行初步的專利檢索,以避免重複發明,以及如何申請設計專利來保護自己的原創設計,都有非常詳細的步驟說明。作者還強調了專利權的「應用」層面,也就是如何將專利權作為一種商業工具,例如用於融資、授權或建立市場壁壘。這些實用的建議,對於我這樣資源有限的創業者來說,無疑是極具價值的。
评分這本《設計專利權侵害與應用》可說是讓我對「侵權」這個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過去我總覺得侵權是很嚴重、很遙遠的事情,但書中透過許多生活化的例子,讓我發現原來在我們日常的設計和商業活動中,潛在的侵權風險無處不在。作者詳細地分析了各種可能構成侵權的行為,包括直接侵權、間接侵權,以及仿冒、抄襲等。更重要的是,書中提供了許多如何規避侵權風險的具體方法。例如,在進行產品開發時,如何進行前期的專利檢索,以確保自己的設計不會與現有的專利重複;在市場推廣時,如何確保宣傳內容不會誤導消費者,或是侵犯他人的權益。這本書讓我對「著作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更能警惕自己在實際工作中,要時刻注意相關的法律規範。
评分《設計專利權侵害與應用》這本書,真的讓我看到了「設計」的另一種面向——一種與法律和商業緊密結合的面向。我原本以為這類型的書會非常枯燥乏味,都是條文和學術理論,但讀了之後才發現,作者將原本嚴肅的法律內容,透過生動的案例和深入淺出的講解,變得非常引人入勝。書中對於「設計專利權的實質審查」和「外觀設計的創作性判斷」的分析,讓我對這些專利申請的關鍵環節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公眾認知」在判斷設計專利侵權中的重要性的強調,這讓我理解到,設計的最終價值,其實也是體現在消費者是否能夠認可和接受。這本書讓我對「設計」的價值有了更宏觀的認識,也更理解到如何透過法律工具來保護和發揮設計的價值。
评分我對《設計專利權侵害與應用》這本書的初衷,其實是想找一些關於如何「實際操作」專利侵權鑑定的參考資料,因為我在工作中時常會遇到一些與產品外觀設計類似的案件,但究竟是否構成侵權,往往需要專業的判斷。這本書在這方面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它不只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提供了許多實際的鑑別方法和評估工具。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解析法院在審理設計專利侵權案件時,會考量哪些關鍵因素,例如:原告專利的保護範圍、被告產品的設計特徵、兩者之間的相似程度,以及潛在消費者的整體印象等等。這些細節的分析,對於我這樣需要在第一線處理案件的人來說,是非常寶貴的。書中還引用了許多過去的判決案例,並逐一分析判決的理由,讓我能夠從中學習到許多實務上的經驗和技巧,避免在判斷時走入誤區。
评分我最近在書店翻到一本《設計專利權侵害與應用》,看到書名覺得很有意思,立刻買回家拜讀。我本身是做設計的,經常需要接觸到各種專利相關的資訊,但老實說,這方面的學術內容往往寫得比較生硬,讀起來會有點吃力。這本書的開頭就讓我感到眼前一亮,作者用非常貼近實際案例的方式來解釋專利權的定義,而不是一味地搬弄法條。舉例來說,書中提到許多知名品牌在產品設計上是如何巧妙運用專利權來保護自己的創新,也深入探討了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如何透過專利策略來建立品牌優勢。我尤其喜歡書中對「相似設計」的定義和判斷標準的闡述,這對我來說一直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作者透過一系列的圖解和案例分析,將這些抽象的法律條文具象化,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如何在自己的設計實踐中,識別潛在的侵害風險,或是如何為自己的創意申請專利,避免日後不必要的糾紛。
评分這本《設計專利權侵害與應用》的內容,對於我這樣長期在品牌公關領域工作的人來說,非常有啟發性。我一直認為,一個品牌的成功,除了產品本身的優劣,更重要的是其獨特的設計和創新,而這些往往都與專利權息息相關。書中對於如何將設計專利權應用於品牌建立、市場行銷和危機處理,都有非常深入的探討。例如,如何透過專利權來塑造品牌的創新形象,如何在市場上利用專利權來區隔競爭對手,以及在發生專利糾紛時,如何進行有效的公關應對。作者還探討了專利權在跨國貿易中的作用,這對於我們這樣的企業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這本書讓我看到了,專利權不僅是一個法律概念,更是一個重要的商業戰略工具,能夠為品牌創造長遠的價值。
评分作為一個長期關注智慧財產權領域的讀者,我認為《設計專利權侵害與應用》是一本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著作。它不僅僅是停留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下,而是積極地探討了未來設計專利權可能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書中對於新興科技,例如人工智慧生成的設計,在專利權保護方面的探討,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作者提出了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例如:AI生成的設計是否應該被視為具有原創性?現有的專利法規是否足以應對這些新的挑戰?這些問題的探討,讓我意識到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演進與科技的發展是緊密相連的。這本書不僅提供了對現狀的深入分析,更對未來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觀點,這對於身處於快速變遷的設計和科技環境中的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參考。
评分我對《設計專利權侵害與應用》這本書的評價,絕對是「相見恨晚」。作為一個長期在代工廠工作的設計師,我深知品牌方在產品開發上的投入,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花在專利權的申請與維護上。這本書讓我從另一個角度理解了「設計」的商業價值。它深入剖析了設計專利權如何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如何透過專利布局來鞏固市場地位,以及在面對侵權訴訟時,企業應如何進行有效的應對。書中對於國際間的設計專利保護趨勢也有所探討,這對於我們這些需要與國際客戶合作的設計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參考。我尤其欣賞作者對「專利無效」的探討,這讓我們明白,專利權並非一勞永役,而是需要不斷地關注和維護。
评分這本《設計專利權侵害與應用》真的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即使我對法律的理解不算非常深厚,也能從中獲取許多實用的知識。我最欣賞的一點是,作者並沒有將專利權的應用侷限於大型企業的專利戰,而是更廣泛地探討了中小企業,甚至個人設計師,如何運用設計專利來保護自己的創新,以及在面對潛在的侵權行為時,該如何應對。書中有許多關於如何進行專利檢索、如何撰寫專利說明書的實用建議,這些都是我在實際操作中會遇到的難題。作者透過條理清晰的講解,將原本複雜的流程變得容易理解,並且提供了許多實用的資源連結和範例,讓我能夠一步步地摸索。尤其是關於專利布局的策略,書中提出了許多值得思考的角度,這對我日後規劃自己的設計方向,也帶來了新的啟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