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忘了,放下也是一种选择2让你幸福加乘、烦恼归零的80则寓言小故事

我们都忘了,放下也是一种选择2让你幸福加乘、烦恼归零的80则寓言小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治愈
  • 成长
  • 寓言
  • 故事
  • 情感
  • 人生
  • 放下
  • 幸福
  • 减压
  • 自我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们都活在忧郁症的边缘,
即使有得吃有得穿,仍常会感到闷闷不乐。
其实,我们的忧郁和压力,
来自不知不觉中,被洗脑或植入的错误价值观,
例如,嫁老公一定要嫁豪门,包包要拎LV、GUCCI,
念书一定要拼热门科系,玩股票只能赚,绝对不能赔……
带着焦虑快步急走的人,永远看不见地上的钉子,
认不清自己本性的人,永远也想不到,
有时候答案不在外面,而是在内心的一念之间。
人生犹如一辆车,
当你不知不觉载了太多东西,把轮胎压扁,
超过引擎的负荷时,你再加足马力,
不管你想到哪里,都是没有意义的事,
因为,你哪里也去不了,你的车将提早解体,
问题不在于轮胎,也不在于车体结构,
而是我们都忘了,
自己这辆车的载重限制和马力,
当人生超载时,
唯有放下,才是最好的选择。

  人生好像是舞台,好的演员知道人生有起有落,会在如意与不如意之间累积往下走的智慧。演技不好的演员则总是爱比较、自寻烦恼,永远不知足,不知道自己像个赖在玩具店前面还不懂事理的小孩,始终对自己已不匮乏的玩具贪得无餍,多还要更多。

  有些人我执太深,过于主观,对许多人或事都有既定的观念,因此常误解别人的好意,或是对他人错下评语,搞得自己不论在同侪或办公室里的人际关系一团糟,还不自知为什么每个人都不喜欢他,甚至还认为别人是出于忌妒而排挤他;更有些人抵抗不了内心的心魔,明明情人已经婚嫁有家庭,还要纠缠不清;明明不喜欢所谓的热门科系,为了长辈的期望或媒体所吹嘘的未来趋势而去唸;明明就有自己对生涯的规画和梦想,偏要挤破头进竹科或百大,就算取得高薪,也过着与梦想背道而驰的生活。

  针对这些现代人的心理困境,本书中80则与现代人谈心的清新小寓言,就像当头棒喝,让人从迷惘中清醒过来,纵使人生如戏,但戏中不会真的有童话中的仙女出来相救,面对问题能够解决的人只有自己,在遇到问题时,除了面对它,接受它,还要放下它;放下后内心会更满足踏实,放下后再提起,能够提起的会更多,也更懂得珍惜生命,同时增长别人偷不走的人生智慧。

作者简介

黄桐


  办公室的逃兵,现为自由作家,勤于笔耕,冷静的外表下包藏一颗赤子之心。好奇却不博学,好读书但不求甚解,以五柳先生为偶像自勉。

  与三狗三猫共住海滨,「慢活」为其最高人生准则,时常不知不觉放空。闲来无事便在家玩狗抱猫,或在沙滩遛狗、散步、晒太阳。时常自助旅行,喜爱极端,偏好人文气息浓厚,或原始未过度开发之地,足迹已踏过印度、印尼、柬普寨、非洲等地。

《生活的智慧:通往内心平静的80个心灵启示录》 洞察人性的幽微,安抚焦虑的灵魂,这是一部关于如何与自我和解,如何在纷繁世界中寻得恒久幸福的实用指南。 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似乎拥有一切,却又时常感到内心空虚与不安。我们追求效率,却忘记了停下来的意义;我们渴望连接,却在人际关系的迷宫中迷失方向。我们渴望“拥有更多”,却常常在“放下”中错失了真正的富足。 《生活的智慧:通往内心平静的80个心灵启示录》并非一本空洞的哲学论著,它是一本精心编纂的“心灵急救包”,汇集了八十则源自古老东方智慧与现代心理学洞察的精炼故事与深刻见解。本书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将复杂的人生课题拆解为易于理解、引人深思的微型寓言,旨在引导读者穿越日常的喧嚣,直抵内心深处最本真的声音。 全书结构与核心主题: 本书共分为四大篇章,每一篇章都聚焦于人生中的一个核心修炼领域,旨在全面提升读者的精神韧性与幸福感: 第一篇:觉察的艺术——看见真实的自己 (The Art of Awareness) 本篇着重于培养“当下感”与自我观察的能力。现代人最大的困境之一,在于思绪总是在追逐过去(悔恨、内疚)或奔赴未来(焦虑、恐惧)。本篇的寓言故事,如《水中的倒影》、《沉默的钟声》等,引导读者练习将注意力锚定在呼吸、肢体感受和眼前的环境中。 核心洞察: 幸福不是被追逐到的一个终点,而是存在于我们觉察到自己正在经历的每一步之中。只有当我们真正看见自己此刻的感受,而非被感受所裹挟时,我们才能开始掌控自己的情绪反应。 实用价值: 读者将学会区分“事实”与“解读”,识别那些自动化的负面思维模式,从而有效减少由过度思考带来的心理内耗。 第二篇:关系的重塑——爱与边界的平衡 (Reshaping Relationships) 人是社会性动物,但许多痛苦皆源于处理不好与他人的关系,无论是亲密关系、职场协作还是泛泛之交。本篇故事探讨了“付出与索取”的失衡,以及构建健康个人边界的必要性。 核心洞察: 真正的亲密并非是相互依附,而是两个独立灵魂在尊重彼此独立性的基础上,彼此滋养。许多人误以为爱意味着无条件地牺牲自我,但最终只会导致怨恨的堆积。 实用价值: 通过《空心的容器》、《两棵紧靠的树》等篇章,读者将理解如何清晰而温和地表达需求,如何设定拒绝的权利,以及如何从“取悦他人”的模式中解脱出来,以更真诚的面貌投入到人际交往中。 第三篇:韧性的铸造——与不确定性共舞 (Dancing with Uncertainty) 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充满变数的旅程,抗拒变化是痛苦的根源。本篇专注于提升个体的心理弹性(Resilience),学习如何将挫折视为成长的契机,而非判决。 核心洞察: 逆境并非诅咒,而是雕刻我们灵魂的工具。那些看似失去的,往往为更适合我们的事物腾出了空间。接受事物的无常性,是获得内心安宁的必经之路。 实用价值: 故事如《打碎的陶罐》、《风中的芦苇》会展示,如何从失败中提取经验教训,如何面对“计划赶不上变化”时的从容不迫,培养一种“无论发生什么,我都能应对”的内在信心。 第四篇:价值的回归——定义属于自己的成功 (Redefining Success) 当代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往往被物质、地位所绑架。本书的第四篇旨在帮助读者重新校准自己的人生指南针,找到那些真正能带来深层满足感的价值驱动力。 核心洞察: 幸福不是一系列外在成就的叠加,而是内在价值的实现。当我们的行为与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时,即使过程艰辛,我们也会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充实感。 实用价值: 本篇鼓励读者审视自己的“内在奖赏系统”,区分“应该做”与“想要做”,并展示了许多看似平凡却充满意义的生活方式。它提供了一系列反思框架,帮助读者明确自己生命中真正不可替代的“珍宝”是什么。 本书的独特之处: 本书拒绝使用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采用“寓言+反思”的经典结构。每一则故事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忽略的思维盲点。故事本身引人入胜,充满画面感,随后附带的“静默思考题”则巧妙地将故事的哲理转化为可操作的个人实践。 它不是提供“快速见效”的秘诀,而是倡导一种持续的、内向的、有意识的生活方式。它相信,真正的幸福不是靠外部条件的累积来实现的,而是源于我们对自身内心世界的持续耕耘与温柔接纳。阅读本书,如同与一位睿智而慈悲的长者对饮,品味生活最醇厚的味道,最终,你将发现,通往幸福的道路,一直都在你的脚下。 适合读者: 感到被生活压力裹挟,渴望找到内心宁静的职场人士。 正在经历人际关系转变或自我身份探索的成年人。 对心理学、哲学感兴趣,但偏爱以故事形式学习的读者。 任何希望提升情绪管理能力,过上更有意义、更少焦虑的生活的探索者。 翻开此书,开始一场不带评判的自我发现之旅,重拾掌控人生的力量。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作者序  放下心中的水桶,才能掷出快乐球

PART 1- 转过弯,才能找到上坡的路
1.上山找友谊精灵
2.何必为小事抓狂
3.谁偷吃甜甜圈?
4.爱的体积有多大?
5.自愿下地狱的富翁
6.把忧郁留在沙滩上
7.我看见了天使
8.乌龟飞上天
9.交友妙方
10.搬弄是非反而犯小人
11.霸占博爱座的年轻人
12.为什么「听说」最害人?
13.谁才是傻瓜?
14.你要当铁匠,还是当国王?
15.门户大开是最好的防备
16.学得愈多,会的却愈少
17.不存在的花园
18.抓不到的快乐兽
19.别为满足欲望找借口
20.忘了加油的加油站

PART 2-放下不难,只怕我们放不下!
21.小石头大妙用
22.钓到鱼还是石头?
23.谁才是最佳眼线?
24.自私,让人一无所有
25.一元买奇蹟
26.其实,压力都是自找的
27.谁才是笨蛋?
28.因小失大的猴子
29.贪心的猎人
30.可耻的善行
31.扛起翅膀的勇气
32.甜蜜的忍耐
33.小水滴的旅程
34.羚羊与狮子
35.自讨苦吃的骆驼
36.小麦为什么是空心的?
37.泡茶的功夫
38.佛祖为什么不救我?
  39.不是为了生气
40.骄傲不可怕,只怕你没发现

PART 3-放下后再提起,能提起的会更多
41.原谅别人,其实是善待自己
42.成功的副作用
43.涌泉为什么变死水?
44.怎么让乌龟探出头?
45.对牠来说,有差别
46.以貌取人的代价
47.谁是你最大的竞争对象?
48.世上最难开的锁
49.想得到金鸟的农夫
50.烂照片还是好照片?
51.站出来的智慧
52.「安心」的最高境界
53.机缘难掌握,不如活在当下
54.人际关系的通行证
55.五元买名片
56.骆驼放屁
57.收集发票的守财奴
58.直线不是最近的距离
59.不如意,是最好的人生试炼
60.勇敢做自己

PART 4-你,才是人生磅秤的主人
61.该怎么拼观光?
62.代理神明
63.生命的大石头
64.快乐灵药
65.行为的蝴蝶效应
66.父子卖牛的矛盾
67.谁是冒牌水晶?
68.爱值多少钱?
69.你是农夫,还是猴子?
70.不存在的项鍊
71.厉鬼的庄严模样
72.懒惰的女佣
73.贪心的蝴蝶
74.天下第一高手
75.热气球为什么会坠落?
76.被穷神盯上的人
77.珍惜当下的每一分拥有
78.老鼠与蚌壳
79.沙滩上的金项鍊
80.恼人的财富

图书序言

放下心中的水桶,才能掷出快乐球
前阵子看了报纸上一篇文章,让我感触良多。

  文中提到,前暨南大学校长,也是知名作家李家同教授,某次对全国菁英高中生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到,印度穷困地区的人民,穷到必须跟猴子讨食物吃。台下的高中生听了发出一阵爆笑。李教授板起脸孔,生气的说:「这有什么好笑?我是在跟你们说一件严肃的事,让你们看到世界的真相!」

  记得我大学时代,曾在儿童作文补习班打工,负责批改学生的作文。某次,老师出的题目是「做个成功的人」,十来个小学中年级的孩子,作文簿里写满「我以后要赚很多钱」、「我长大要开宾士,住别墅」……无一例外。更有孩子写着:「我现在一定要用功读书,以后才能当律师、医生,不然会变成农人、工人。」

  这些年轻的孩子,正该是纯洁、充满理想与热情的时候,但他们心中却没有同理心,心中只有「自己」,已经学会成功等于金钱,学会势利眼,甚至学会了阶级歧视了!有人担心,当这些孩子长大,我们的社会将变成什么模样?但我担心的,却是以后将看到更多性格扭曲、不快乐的人,我们也将因此付出更多代价。但是,我们能怪这些孩子吗?孩子本是一张纯洁的白纸,该怪的是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

  我们的教育,一直在教我们「获取」,却不曾教我们「放下」。该放下的,不仅是金钱、物质、权力种种私慾,更包括怨怼、嫉妒、不满足、自我中心……种种你能想到的负面思考。不要以为「放下」只是损了自己所有,白白便宜了别人。因为一个能「放下自己」,长存善良、正直的人,也总是那个最为受惠的人。

  某次我与一名长辈聊天,当时这位六十多岁的妇人刚获颁国家级的志工服奉献奖。问起她投入志工的原因,她给了我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竟是「治疗忧郁症」。我听得一头雾水。原来,她在丈夫过世后,一直郁郁寡欢,看精神科看了几年,每天吃药,仍没有起色。她每天念兹在兹的都是,「我为什么这么苦」?她的女儿看不下去,硬拉母亲到老人服务中心当志工,出乎意料的是,这彷彿为她打开了一扇窗。她越做越起劲,病情稳定后,干脆又跑到辅导单位当志工,专门服务罹患忧郁症的成人与少年。

  这位长辈告诉我,她从忧郁转为快乐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她的快乐,在于放下。她做了一个很棒的譬喻:「以前,我的双手好比提着两个沈重的水桶,水桶里装满自己的痛苦。但现在我的手必须空出来,好牵起比我更苦的人,所以我痛苦的水桶也自然放下了。」

  我们总以为快乐是「获得」,其实正好相反。最有福的人,其实是手心向下的人,这个手心向下的动作,既是「放下」,更是「给予」。别忘了,快乐其实一点也不难。因为快乐就像一颗皮球,你将这颗球丢向别人,它马上就会反弹回来。不过,先决条件是,你的双手,必须先放下盈满私慾、负面情绪的水桶,才可能掷球。

图书试读

自愿下地狱的富翁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中国文学家巴金
小镇上住着一个家财万贯的富翁,他的心地非常善良,常出钱为地方造桥铺路,也从不吝于帮助穷苦人家。因此,当地的居民都非常推崇、尊敬他。

讨厌看到人间和谐的魔鬼,于是决定来到人间,迷惑富翁的心智。

某天晚餐过后,富翁的餐厅突然出现一阵炫目的金光,光芒渐散后,出现了一位天使。其实,这根本不是什么天使,而是魔鬼为取信于富翁,特意乔装成天使的模样。不知情的富翁信以为真,马上虔诚的跪了下来。

「假天使」心里窃笑,装着很亲切的模样,把富翁扶了起来。

「假天使」告诉富翁:「你做了很多善事,天父都看在眼中。」富翁谦虚的说:「不敢当,只不过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罢了。」

「不过,天父想提醒你,若你再继续这样帮助别人,子孙将无法得到任何财产!难道你不会心疼吗?」

「一点也不会!」富翁想也不想,肯定的说,「我希望子孙能靠着自己的力量,付出辛劳赚钱。我的财富一毛也不会留给他们,我要用来帮助别人。」

「假天使」故意为难:「但上帝要我告诉你,不要再做好事了!因为做好事的人都会下地狱!」「怎么会呢?」富翁听了非常吃惊。

「假天使」看富翁上钩,便说:「不信我带你到地狱看看!」魔鬼念了几句咒语,转眼间,他与富翁就来到了地狱。

富翁看到有个男人在地狱的恶火中痛苦挣扎,非常不忍,忍不住问他:「你为什么会下地狱呢?」

火堆中的男子说:「因为我生前做了太多好事,所以遭受惩罚。」其实,这个男子是恶魔事先安排好,用来欺骗富翁的。

富翁表情严肃的低下头来沉思。魔鬼心想,我的计谋成功了,这下子,他一定不会愿意再做好事了!但富翁突然问:「那么,曾经受你帮助的人呢?他们也在地狱中吗?」

「不,他们都上了天堂。」

富翁突然开怀大笑,说:「那么,如果我继续行善,虽然死后会下地狱,却有无数人能上天堂,真是太好了!」

「假天使」这下完全被识破,他现出原形,并把富翁送回人间。

心的体验
前阵子的新闻,几个「假和尚」以募款建庙之名行骗,短短一週,竟然就骗到上百万。看了这个新闻,真的很感叹。以宗教为名募款,真是太容易了!但有多少非关宗教的公益团体渴望得到这笔善款?又能拿这笔钱做多少事?

宗教为劝人为善,用天堂地狱、果报轮回鼓励人们多做好事,虽然立意良善,但有时却扭曲了「行善」的初衷。很多人把大把大把钞票往庙里捐,只求做功德、得福报。其实,真正的善行,应是出于最单纯的一个念头:助人。若一心只想着得到回馈,相信任何佛神也不会将之视为「功德」。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拿到《我们都忘了,放下也是一种选择2》这本书,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当时正在书店里闲逛,被它独特的书名所吸引。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特别喜欢看书的人,但这本书的题目,尤其是“烦恼归零”这个承诺,让我觉得它可能能解决我一些实际的问题。我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小烦恼,虽然称不上大事,但日积月累,也让我觉得心力交瘁。我一直想找到一种方法,能够让自己变得更洒脱一点,不那么容易被外界的事情影响。这本书的定位是“寓言小故事”,这让我感到很亲切,因为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听故事,觉得故事比说教更容易接受。我期待着,这本书里的80个故事,能像一颗颗小小的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让我能够真正学会如何去“放下”,去“归零”。我希望读完这本书,能够感觉自己变得更轻松,更开朗,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能够多一份从容和智慧,而不是一味地焦虑和纠结。

评分

拿到《我们都忘了,放下也是一种选择2》这本书,我第一眼就被它所传达的“加乘”和“归零”的概念所吸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似乎总是在追逐着所谓的“更多”,希望拥有更多的财富、更多的成就、更多的关注,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反而带来了更多的焦虑和压力。这本书以“放下”为切入点,强调“选择”的力量,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我一直认为,“放下”是一种消极的行为,但这本书告诉我,放下本身也是一种积极的选择,而且能够带来“幸福加乘,烦恼归零”的效果。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通过80则寓言故事来阐述这个看似矛盾,实则充满智慧的道理。我期待着,这些故事能够带我穿越迷雾,让我看到那些隐藏在生活表象之下的深刻哲理,学习如何摆脱不必要的束缚,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辽阔和自在。这本书给我一种信号,它不是在灌输什么,而是在引导我,去探索属于自己的那条通往内心平和与真正快乐的道路。

评分

这本《我们都忘了,放下也是一种选择2》的书名就足够吸引我了,特别是“幸福加乘,烦恼归零”这几个字,感觉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最近生活里总是有些小事让我耿耿于怀,明明知道不值得,却又忍不住往心里去,弄得自己也提不起劲。我一直很喜欢寓言故事,因为它们往往用最简洁的语言,讲最深刻的道理,不似直白的教诲,更容易让人心领神会。听说这本书里有80则这样的故事,我已经开始想象,那些看似简单的小故事,如何能化解我心中的那些纠结和不快。我期待着,通过阅读这些故事,能够学到一些新的视角,去审视那些困扰我的烦恼,然后像故事里的智者一样,轻巧地将它们放下。我特别喜欢那种读完之后,能让我突然“哦!原来是这样!”的顿悟感,希望这本书能带给我这样的惊喜。而且,书名里的“我们都忘了”,让我觉得很有共鸣,很多时候,我们确实把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给遗忘了,而这些方法恰恰是通往内心平静的关键。这本书听起来就像一个温柔的提醒,把我从忙碌和纷乱中拉出来,重新聚焦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内心的平和与真正的快乐。

评分

《我们都忘了,放下也是一种选择2》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个心灵的“整理术”。最近几年,我感觉自己的思绪越来越混乱,很多事情都想抓住,结果却是什么都抓不住,反而把自己搞得很疲惫。书名里的“放下也是一种选择”,恰恰击中了我的痛点。我总是在想如何“得到”和“拥有”,却很少去思考“放弃”和“舍弃”的智慧。我听说这本书包含了80则寓言故事,我非常期待这些故事能够以一种柔和而深刻的方式,向我展示“放下”的力量。我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能够学会识别那些真正重要的,以及那些可以舍弃的。我希望自己能拥有更多的“舍得”的智慧,而不是被贪念和执着所束缚。这本书听起来就像是一个邀请,邀请我去探索内心深处那些被遗忘的平静,去发现那些简单却强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希望能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心灵品质,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纯粹,真正实现“烦恼归零”的美好愿景。

评分

我购买《我们都忘了,放下也是一种选择2》纯粹是出于一种对“选择”这个词的特殊情结。在生活中,我们似乎总是在做各种各样的选择,但有时候,我们好像被困在了某个死胡同里,觉得除了硬扛,别无他法。这本书的名字直接点出了“放下也是一种选择”,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新鲜且具有启发性的观点。通常我们谈论选择,更多的是关于“获得”什么,而这本书似乎在引导我们思考“放弃”和“舍弃”的价值。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通过80则寓言故事来阐述这个理念的。寓言故事的魅力在于它的隐喻和象征,它们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触及人类共通的情感和困境。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关于如何识别那些“该放下”的情绪、关系、执念的智慧,并且学习如何在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前提下,做出“放下”的选择。我想,这种选择,或许才是最需要勇气的,也是最能带来内心自由的。我已经开始期待,这些故事会给我带来怎样的触动,是否能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一直以来固守的那些“不放手”,并从中找到一条通往轻松和幸福的道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