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活下去!」这是现在日本年轻人,无论失业或在职,都想借着购买、阅读与讨论《蟹工船》这本好看又感人的经典小说,像世人控诉现今这个血淋淋的M型社会。
20世纪初期,经济大萧条让日本农民破产、工人失业、学生失学。有些投机的财团,趁机大量购买即将报废的旧船,在靠近俄国的公海上,改装成压榨劳工的海上集中营。蟹工船不是工场,可以完全不管劳动法令;蟹工船不是航船,也无需遵守何安全规定。在这里,资本家雇用的管理者,坠了追求利润,完全视人命为草芥,终于引起劳工的反抗,引发了这段您一个看过就必定难忘的故事。
到了21世纪初期,,经济大萧条再次来袭,日本就业市场出现重大改变,终生雇用制已不再有。年轻人求职无门,中年人大量失业,非正式雇员的派遣族,在拥挤闷热又弥漫体臭的通勤电车上,在办公室的超时加班里,发现了75年前《蟹工船》描述的悲惨生活竟又重现,只要犯下小错便被开除,不论如何努力依然贫困,一旦失业便毫无生活依靠。在感同身受的背景下,《蟹工船》又再次畅销。
本书特色
金融风暴下,震撼日本与邻国的超级畅销书,今年已突破60万册。
新潮文库1954年重新刊行后,每年销售量都维持在约五千册,2008年上半年却突然由黑翻红,暴增百倍,六个月内已卖出超过六十万册。在现代小说与实用书的夹击下,本书却能稳踞在丸善与纪伊国屋等大型书店的文库本畅销书前五名。连日经流通新闻也在六月,将它与NHK大河连续剧「笃姬」,一起选为上半年度热卖商品。
中国时报8月3日有芝加哥大学博士候选人王飞仙的报导,接着又有作家邱振瑞的介绍,同情社会主义与关心弱势的读者,与充满无力感的上班族与待业青年,都将成为读者对象。另外香港大公报与文汇报等也有专文介绍,海外市场也明显可期。
本书在日本有四十余种版本(包括改编漫画与童话),在韩国、中国与台湾也都有译本,并且成为热门话题。《读卖新闻》与《每日新闻》等主要媒体的报导与评论指出,从出版社与书店的销售调查可以发现到,在过去半年来购买《蟹工船》的,有八成是二十到四十岁间的青年人。
本书是马克斯主义小说代表作,作者的笔法细腻,书中内容在战后被摘录为中学教科书课文。日本经济危机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如网咖难民、公园上班族、援交卖淫等乱象,台湾也正在复制,本书因此成为南韩、中国、香港等地共同的畅销书等共同的畅销书,以及谈话性节目的热门话题。
作者简介
小林多喜二
生于日本秋田县大馆市川口,以小说《蟹工船》为其代表作。
从小家境贫穷,在日本北海道小樽高等商业学校毕业以后,在北海道拓殖银行工作。当时因世界经济景气衰颓,社会主义思想蓬勃发展,他在1929年发表银行联合地主剥削农民为主题之小说《在外地主》,遭银行开除。不久之后,小林多喜二便直接参与社会运动。
1930年移居东京,次年参与日本共产党,在1929年发表代表作《蟹工船》一书,立刻震惊文坛,并成为无产阶级作家同盟一员。1933年他被特务逮捕,死于刑求。死后发表遗作《党生活者》。
导读
《蟹工船》传达的「穷忙族」心声
「让我们活下去!」
这是现在日本年轻人,无论失业或在职者一致的唿声。因为持续多年的景气低迷,加上贫富两极化,社会上平均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是低薪的「非正式僱员」。
这些位于社会底层的「穷忙族」(working poor),借着购买、阅读与讨论《蟹工船》这本好看又感人的经典小说,向世人控诉现今这个血淋淋的M型社会。
这一世代的日本年轻人,比台湾年轻人更长期而普遍的浸淫在动漫和电子游戏里,他们忽然对《蟹工船》这样一本文学作品感兴趣,对日本社会来说,其实代表着很严重的警讯。
已有许多学者指出,这本马克思主义小说的重新兴起,反映出日本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里,年轻人对工作保险的缺乏、薪金差距的加大,以及低薪兼职员工和合约员工取代正职员工等问题,越来越感到忧虑不安。
《蟹工船》重现于日本社会
《蟹工船》的背景发生于二十世纪初期,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大萧条,让日本农人破产、工人失业、学生失学。
有些投机的财团,趁机大量购买即将报废的旧船,在靠近俄国的公海上,改装成压榨劳工的海上「船工场」。也就是将海上捕到的蟹,在船上就制成蟹罐头,获取暴利。
所谓的「蟹工船」,既不是工厂,当然可以规避日本国内的劳动法令;它也不是航船,所以无需遵守任何安全规定。
在这里,资本家雇用的管理者,为了追求利润的极大化,完全视人命如草芥,终于引起劳工的反抗,引发了这段让读者看过就必定难忘的故事。
八十年过去了,到了现今二十一世纪初期,经济大萧条再次来袭,日本就业市场出现重大改变,终生雇用制已不再有。
年轻人求职无门,中年人大量失业,非正式雇员的派遣族,在拥挤闷热又弥漫体臭的通勤电车上,在办公室的超时加班里,发现了八十年前《蟹工船》描述的悲惨生活,竟又重现于日本社会。
日本现在年轻人的生活,绝大多数并不是电影、电视或时尚杂志所呈现的光鲜亮丽。
在号称「职业伦理」的大帽子下,只要犯了一点小错,便被毫不留情的开除。
在「责任制」的美丽口号里,不论如何日夜加班,产值虽高,却领不到应有的报酬,以致贫困而且无法储蓄。
在「歌诵成功者」的社会背景下,一旦被公司解雇或资遣,立刻就毫无依靠,生活陷入绝境,连诉苦、自怜的权利都被剥夺。
这种惨状在年轻人的身上经常可见,因为感同身受,导致唤起了所谓「穷忙族」的共鸣,于是《蟹工船》又再次畅销。
日本国营电视公司NHK,二○○五年曾播放了一部《打工族漂流记》的节目,描写在制造业工作现场,以非正式员工的临时雇员身分工作的年轻人,过着难以形容的悲惨日子,彻底地颠覆大家对于「自由业」,也就是「兼职工作者」的传统印象。
过低的时薪,让他们成为企业内最佳的「雇用调节器」,一并滥用于各个岗位上。
他们随时都存在着会失业的不安定感,住在人力派遣公司提供的宿舍里,生病或职业灾害而不能工作时,立刻就没有收入。
他们必须努力表现,虽然收入低于正式员工,工作量却更高,而且必须奉差遣游走于全日本各地的工厂,这样的打工族在日本约有一百万人。
网咖难民的悲剧
在二○○六年春天,日本警方在歧阜县的漫画咖啡厅里,逮捕了一位三十几岁的男子,他的全身上下只有二十元日币(约合台币六元)。而他连续一个月都待在漫画咖啡厅里,因为积欠包厢费用未付而被捕。
接着新闻中又不断出现类似的报导,被捕者都是二十几岁到三十几岁的年轻人,身上的钱大多也只有几十元日币,因而媒体将这些年轻人冠上「网咖难民」的头衔。
二十一世纪的人力派遣业与网咖难民,究竟与八十年前的「蟹工船」有何相关?小说里那艘从北海道出发的船只,持续四个月都在堪察加海域捕蟹。
船上的劳工每天都在阴暗而且「像是猪舍一般臭气沖天」的船底生活着。吃得不好也就罢了,每个月还只能洗二次澡,蝨子在身上到处乱爬,得了脚气病死掉的人,冰冷的尸体被丢进大海。
在蟹工船上,资方派来的「监督」浅川,以暴力对待这些劳工,让这些劳工相互竞争,赢的人就称赞他,输的人就用烧红的烙铁在身上烙印,有时还用手枪恫吓。这些贫困的劳工就在这样担心受怕,甚至一不小心就失去生命的环境中工作着。
因为「蟹工船」不是工厂,不受劳动法令保护;也不是航船,所以无需遵守任何安全规定。其实这种逻辑,就与「伪装承包」一样。
二○○四年以前,日本法律规定制造业禁止使用派遣员工,但制造业依然以「承包」为名雇用派遣员工。即使后来日本法律松绑之后,这样的情况依然存在。「伪装承包」指的就是实际上是「派遣」,但却以「承包」为名的聘雇方式。
为什么日本的制造业充斥着伪装承包的情况呢?因为企业透过派遣公司转承包劳工,不但人事成本比较低廉,而且可以不受政府机构监督,也不必受劳工法令的约束,可以任意辞退劳工。
尤其日本法律规定,制造业自行雇用临时员工达三年以上,就有直接雇用的义务。但以「承包」的名义雇用临时员工,不论雇用多少年,也都没有直接雇用的义务。有关劳动安全的责任范围,也就属于灰色地带。就像《蟹工船》所说:
「这样正好,工厂正可以为所欲为。」
结果,劳动现场不但容易发生严重的工作灾害,过劳死与过劳自杀的情况也层出不穷。
二○○四年九月,日立公司发生发电机意外事故,三十八岁的男子因为烫伤严重而失去生命。
一九九九年,一家名为NECKSTAR的业务承包公司,派往NIKKON公司的二十三岁男性,因为同时担任日夜二班的工作,长时间工作引发忧郁症而自杀(目前正在东京最高法院争讼中)。
一年后,该公司派往NIKKON的二十六岁男性因虚血性心脏疾病去世。
这些事件都被日本法院判决认为「伪装承包」,因此判定派遣公司必须负起责任。
不论派遣或是承包,把劳力当成「商品」,将大企业当成「顾客」的这种方式,都是罔顾劳工健康与安全的做法。这种钻法律漏洞的做法,产生了大量没有保障的劳工。如同《蟹工船》书中提到的:
「劳工死在北堪察加海,对坐在东京办公大楼里的公司高层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至于「难民化的年轻人」,与《蟹工船》的背景类似,「贫穷的人聚集在一起,挤在狭小的空间,辛苦地工作着。」
许多偏远地区的年轻人,被人力仲介动人的宣传所吸引,前往应征后却发现,薪水必须扣除住宿费、水电费、洗衣费及各种租金等,手上剩下的钱就没多少了。而且二、三个月的短期合约结束后,马上又失业了。
更恶劣的是有些派遣或承包公司,甚至还会要求「工作结束前三天内搬出宿舍」,或是「工作不足三个月必须自行负担往返交通费用」。但却只签订二个月的短期工作合约,劳工的薪资扣除交通费一毛不剩,根本就存不到钱。
丢了工作又没有住的地方的年轻人,只好蹲在当地的网咖,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沦落成为「难民」。
马克斯小说代表作
《蟹工船》是二十世纪马克斯小说的代表作,由于作者的笔法细腻,书中内容在二战之后,被摘录为中学教科书课文,成为日本人耳熟能详的故事。
不过在这本书引起广大回响的同时,却无人相信读者会像小说中的工人那样产生实际的抗争行动。
事实上,当一九九○年代初,日本经济大衰退时,工会也同时迅速没落。以往日本工会一直紧贴着企业的业绩,为员工来谋求福利,但经济衰退却把这惯性扭转过来,当企业内部人人自危时,工会也无法在艰难时期提出要求。
日本原以终生雇员制度闻于世,使得员工对公司有极高的归属感,并能在同一企业中获得终生保障。
但一九九九年起,日本政府开始容许企业聘任短期合约员工,不幸的是,日本的经济在这十几年间,并未曾得到实质的改善。
甚至不少评论指出,当初以经济改革为目标而当选的首相小泉纯一郎,不但没有成功为当前经济「止血」,反而是加速员工派遣制度的推手。
日本因经济危机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如贫富悬殊、失业待业者剧增、工作收入不敷所用、企业用伪装承包逃避雇用员工的人事成本;进而引发网咖难民、公园上班族、援交卖淫等乱象,台湾也正在复制。
《蟹工船》因此成为南韩、中国、香港等地共同的畅销书,以及谈话性节目的热门话题。后续出版的漫画与周边商品,也都在日本与韩国等地畅销中。
本书因为已经超过着作权法的年限,除了新潮社原有版本外(新潮文库一九五四年新版,加上作者另一小说《党生活者》),另外多了四十多个日文版本。
而新潮文库本版刊行后,每年销售量原本都维持在约五千册,二○○八年却突然由黑翻红,暴增百倍,在现代小说与实用书的夹击下,本书却能稳踞各大型书店的文库本畅销书前五名。书业人士异口同声:
「小说的意外畅销,恐怕是已故作者小林多喜二做梦都想不到的!」
二○○八年一月九日,日本《每日新闻》刊登了第一届三岛由纪夫文学奖以及第十三届伊藤整文学奖获得者,名作家高桥源一郎(Takahashi Genyitiro),和着名庞克乐团「革命真理」(Revolutionary Truth)的主唱人与「自残文学」代表作家雨宫处凛(Karin Amamiya),他们两人对于贫富差距的讨论。
恰巧二○○八年又是小林多喜二逝世七十五周年,两人的对话最后集中到这位战前的无产阶级作家身上,因而带动本书的畅销。
本书中文版能在台湾出版,对同样处在经济危机中的我们来说,可说是一本具有启发性与社会性的文学作品。
现在这个时代,生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希望透过本书,能让读者更认识年轻人在职场的困境,进而促使社会更和谐。
管仁健
原载《更生日报》06.25,2010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