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个医生,也是一个癌症病人的家属,最后,她自己成为一个癌末的病人。
她提醒:注意你的家族病史
了解基因筛检,遗传谘询人员必读之书
《神的历史》作者凯伦.阿姆斯壮(Karen Armstrong),
特别推荐──
「本书叙事明晰,字里行间充满智慧与勇气,为目前的灵性辩论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材料。尽管我们可以把不想面对的现实推到意识的边缘,眼不见为净,但布莱恩告诉我们,这并非最好的策略。即使活在癌症的阴影下,一样能优雅地过日子,以怜悯之心和幽默看待世间事。书中看不到一丝自怜自艾,作者教我们如何享受生命的滋味,最后才能接受人终将一死的事实。读了她的故事,你对死亡将有全新的观感。死神就此无法对你张牙舞爪,让你害怕。」
本书特别之处在于作者本身是一个小儿科医生、遗传学家、癌症患者的家属,最后她也成为为癌症末期的患者。
她把自己的经验写在这本书中,提醒大家要注意家族病史。
作者伊丽莎白.布莱恩(Elizabeth Bryan)一家人都得了癌症。小妹邦妮中年即死于卵巢癌,没多久大妹菲莉丝蒂也发现自己得了乳癌,她的父亲也未能逃过癌症的纠缠,家族中至少有5个人死于癌症。鑑于家人的癌症病史与遗传基因BRCA1的突变有关,作者毅然决然切除了子宫、卵巢和乳房,没有想到 2005年6月,她还是被发现得了胰脏癌,生命可能不保。
她在治疗期间,她思索遗传基因对个人、家人以及家族下一代的意义,比较自己和身边亲友的病程发展。发现疾病与悲伤对每一个人的影响都不同,与亲友的关系也会改变。
无可奈何之下,她深刻地思索人生,把握活着的每一天,悟出与癌共存之道。在死亡的阴影下她以幽默的态度面对。她对死亡的感受是:「我甚至有一种异样的兴奋,就像即将踏上一趟最惊险的旅程,深入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
以人道关怀为出发点写这本书,她的文字优雅、诚挚,对癌症病人及家属而言,可以说是很好的心灵向导。
本书于2007年8月2日完成出版,隔年的2008年2月作者即去逝。
不管你是否有照顾癌症患者的经验,或是自己本身就是癌症患者,你一定会想:如果我能更了解癌症,我能做的是否更多?作者布莱恩呈现三种不同的观点来看癌症:家属、病人和医生。不管面对何种癌症的挑战,本书都将使你获益良多。
作者简介
伊丽莎白.布莱恩(Elizabeth Bryan)
英国小儿科医师,双胞胎及多胞胎研究的专家,国际双胞胎研究协会理事长,已出版多本有关双胞胎、多胞胎和人工生殖方面的专书。
译者简介
廖月娟
一九六六年生,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硕士,研究翻译近二十载,曾获二○○七年金鼎奖最佳翻译人奖、二○○八年吴大猷科普翻译银签奖,主要翻译领域为医学人文、文学与历史。代表译作有纳博科夫作品《幽冥的火》、《说吧,记忆》(大块)、《一位外科医师的修炼》(天下文化)、《大崩坏》(时报)、《人类之最》(立绪)等。
作者序
二○○五年六月,医师诊断我得了胰脏癌,生命可能不保。会得这种癌症或许和我们家族遗传癌症基因有关。我有两个妹妹,大妹邦妮死于卵巢癌,小妹菲莉丝蒂得了乳癌,至少有五个亲友死于癌症。
我父亲是癌症基因BRCA1的带因者,我们身上也有这个基因。我的三个外甥和两个外甥女,身上带有这个基因的机率为百分之五十。
为了对抗胰脏癌,我接受了大手术,做肿瘤切除,之后又做了半年化疗,因此我有很长的时间思索这个遗传基因对我个人、我的家人和我们家族下一代的意义。我和我妹妹中年罹癌之后才发现身上有这个基因,但我们的下一代现在就可借由基因筛检得知有无带因。虽然多了选择,但是无可避免会陷入两难,面对很多的挣扎。
我也因此发现,因为疾病和悲伤,每一个人受到的影响都不同,与亲友的关系也会改变。
虽然我是小儿科医师,在双胞胎和多胞胎的研究长达三十年,一旦罹癌,我
就不再是医师,而是病人,我也开始从病人角度来想。
我常想,如果我在年轻时接受医学训练之初就有这样生大病的经验,或许会变成一个更好的医师。过去一年半,我从医护人员给我的照顾学到很多。因为他们的耐心、鼓励与幽默,我才能走过这段人生的黑暗期。
我想和读者分享的,就是这段生病的经验、反思与学习。
我也从写这本书的过程得到很大的收获,知道如何真诚地面对自己,探索自己内心的最深处,很多感觉和想法是我写了之后才发现的,有些甚至是难以启齿的事,但我还是勇敢地写出来了。
如果我能活着看到这本书的出版,也许会后悔自己这样毫无保留。但我希望我不会后悔。即使我后悔了,如果这本书能让更多人了解遗传基因与癌症的关系,知道如何安慰罹病的亲友或他们的家人,那就值得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