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爱

活出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他属于教会、属于教友;生病后,他成为所有人的朋友。

  他努力呈现他一生的体悟,盼望这份分享能成为他人生命的沃土。

  台湾的第一位的枢机主教善国玺,在二○○六年,被检查罹患了肺腺癌。从医生告知剩下不到半年的寿命,现在五个半年过去了。好消息是,他的左肺肿瘤不见了,右肺的肿瘤也缩小中。他借由「生命告别之旅」,全台走透透,向所有的人见证信仰的力量,和笑谈生死的豁达。

  当单枢机得知罹癌时也是十分惊愕,但经祈祷之后,以不忧不惧的心情面对——从「为什么是我?」转成「为什么不该是我?」,进而把癌当成天主的「礼物」与「天使」,在生命余年继续奉献他一生的爱:化癌为爱,用爱告别,用爱见证生死,用爱挑战极限,用爱活出希望。本书借由长达四个月的贴身採访,从小到大写尽枢机主教这位宗教家精彩的传奇。

  枢机童年时期,正值中日战争,因为家乡缺乏医生,那时希望长大之后要作医生,以便能照顾医治偏远地区的病人。就读中学时,华北大平原遭受连续三年的大旱灾,生活条件本已甚为贫乏的农民,除了战祸兵灾之外,又遇到百年罕见的大旱灾,哀鸿遍野的惨状,使单枢机主教非常震惊感伤,为此缘故,单枢机主教遂立志研究水利工程。中学毕业时因为匈牙利籍的隆其化神父的感召,让单枢机认清人生的意义,而加入天主教耶稣会。

  在二十多年的陶成岁月,单枢机的学习精神与智慧,一点一滴造就他成为顶尖的神父——更是顶尖的人物。四十五年的职场生涯:从令人钦佩的神师、接任徐汇中学校长成为着名的教育家、接手光启社,比经理人更专业而转亏为盈,到成为花莲教区和高雄教区的种种政绩,单枢机的成就与站上国际舞台的光彩,让他不只是神父,而是值得国人学习的榜样。

  八十四岁退休的那一年,却意外得知患了绝症。但因着信仰的服从力量,让他发愿以「生命告别之旅」走出教会,继续向国人贡献他的最后价值:传达造物主的大爱、生而为人的爱,以及八十多年的人生体悟。

作者简介

单国玺枢机主教

  一九二三年于河南省濮阳县出生,年轻时加入耶稣会,一九五五年在菲律宾碧瑶晋铎。来台后陆续接掌徐汇中学校长、光启社社长。一九八○年任天主教花莲教区主教、一九九一年六月任天主教高雄教区主教,并多次担任台湾地区主教团主席。一九九八年获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擢升为枢机,成为台湾地区的第一位枢机主教,也是华人第五位获得此荣衔者。

  单枢机于二○○六年八月进行体检时,发现罹患了肺腺癌。在休养一年后,二○○七年十一月起,单枢机进行走遍全台湾的「生命告别之旅」,透过与各界人士对谈的方式,向社会大众讲述自身一路走来的信仰和生活。

  本书的版税将全数用在单枢机的最后心愿:早日完成「天主教真福山社福园区」的兴建,让修道院、安养院、育幼院及社福中心结合在一起,服务他最在意的人们。

苏怡任

  成功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走入新闻圈,在《自由时报》《工商时报》《联合晚报》,跑了十年财经新闻。其后担任过中天集团总监、前荷银投信行销企划部协理、光宝科技公关处长等的职位。

  热爱文字,酷爱旅行,喜爱大自然。坚持再忙也不会让自己的笔停下来,再累也要去旅行,用双脚去探索大自然的奥妙,开拓更宽广辽阔的全新视野。本书并「荣获周大观文教基金会2009年全球生命文学创作奖」。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一九七六年,单国玺在徐汇中学六年校长的任期满了,耶稣会长会长问他要不要去光启社。就这样,单国玺一头栽进传播界。

新官上任没有三把火,他先按兵不动,静静观察了三个月,包括光启社的工作内容、人事组织与制度、财务状况、跟其他大众传播机构的关系等。当时光启社是採取总干事制,社长只是名义上的身分,历任几个社长都只是写写稿子或是审核稿件而已;在单国玺接任时,实际负责管理社务的总干事是个外国神父。

三个月过去了,单国玺深深感觉「外行领导内行」不太合适,就像瞎子摸象一样,充其量只看到粗浅的表象而已,无法深入了解传播业的核心特质,更遑论运作与经营。单国玺大胆要求会长让他到国外去「恶补」三个月,心想,临阵磨枪不亮也光,总比完全门外汉什么都不懂,就一头栽进来要好多了。

结果是,他一飞就是几千里,来到英国全球顶尖的传播公司BBC。BBC的节目品质始终非常优秀,新闻内容相当严谨,都是经过再三考证追查出事实根据,才会进行制作。单国玺从基础开始训练起。

「BBC所採取的方式是,一开始先上课,等我大致了解各种媒体运作的理论后,接下来就让我实际全程参与,亲身感受一则新闻、一个专题到一个节目,如何『从无到有』的每个步骤与制作过程。
「我的第一个实习课程是广播。带着指定的题目,背着相机、录音机,到伦敦街头、火车站、飞机场进行採访,回来后自己把它剪接成节目内容,播放出去。电视节目的实习更多元化,先让我当演员,然后是摄影、灯光、配乐、导播,甚至还让我参与剧本的编写等。
「在这三个月的实习里,全程都用英文,从最初的理论讲解到亲自操作,从视听做起再进入环听,从广播做完后紧接着做电视,整套课程非常紧凑密集,而且每一个环节都很扎实,让我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通盘了解整个传播工作的运作模式。」

三个月快结束时,单国玺写了一封信给会长,信里写着,他现在对大众传播业已经有「粗枝大叶」的了解,几乎每个工作都碰过了,如果只是让他做光启社虚位社长而不实际参与行政工作,那根本就是「浪费时间」。闲不下来的单国玺认为,自己应该会空出很多时间,足够他再去兼点别的事来做;言下之意,就是要会长多分派工作给他,免得因为太闲而无所事事。

会长果然给了他一个新任务,就是,除了担任社长外还兼任总干事,全权负责并管理光启社的所有业务。这是光启社成立以来的首次新变革,也正因为有这个变革,单国玺才能为光启社注入全新的风貌与气象,开创全新视野与格局。

转亏为盈,比经理人更专业

单国玺很快就发现,光启社的组织过度膨胀;社里以功能导向来分工,切割得太细,导致有些单位工作量过重,有些单位却无事一身轻。有些单位光做电视节目,有些单位只做电影,有些单位只做广播等,不同媒体就分成不同单位,而且泾渭分明,不会相互支援,一个业务量很小的机构竟然有高达一百多名专职员工,这么庞大的人事成本,也难怪光启社会陷入亏损状态。

他开始对症下药,每天找这些不同功能的主管开会,先检视他们手上的工作。这时,BBC三个月的训练经验正式派上用场,单国玺清楚知道如何统筹分派,以及跨单位相互支援。他开始打破壁垒分明的情况,把大家通通都打散,融合在一起,这么一来,每个人的工作量平均了,自然就提高光启社的整体「产值」。

社里的薪资,本来是分成每个月一日跟十五日两次发放,单国玺刚去光启社第一年,还得跟耶稣会借钱才发得出来。那时帐上不但已有高达五百多万元的负债,还有一堆已经採购的机器设备,开出去的支票正等着他去付款;沉重的债务压力,让单国玺的心头像块大石头般沉甸甸的,但他仍然按照既定的步骤与方法,一步步改革。

很快地,第二年就发挥立竿见影的效果,逆转颓势,达到收支平衡状况。是因为大刀阔斧裁员的缘故吗?个性温和的单国玺当然不会立即下勐药,而是缜密思虑,通盘精算过后,再次展现他过人的魄力与执行力,有计画地全面整顿与改革,他那坚持正义且不畏强权的个性,再次展露无遗。

光启社的员工虽然是一年聘任一次,但长久以来,续聘都只是个形式而已,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单国玺上任后,先观察每个员工的工作内容,依照实际绩效来决定下一年是否续聘,这个动作,让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再像以往般打混摸鱼过日子。

当时媒体还没有开放,属于管制行业,政府会派员到各家媒体机构监督。光启社里自然也会有这么一个特殊分子,名义上是专员,却有自己的专属办公室,光启社付给他薪水,但他整天不但不做社里的工作,还一天到晚挑光启社每个人的毛病,唯一的工作就是给国安局打小报告。

「幸好,我上任时那名专员隔年就届临退休年龄;国安局打电话来说,要派个新的人来接,给了我一个『出招』的机会。
「我先是客气地回覆国安局说,他们根本不需要再派人来,再进一步说明,光启社制作的节目都会先把剧本送给国安局审核,制作完成后的节目还会再送审;光启社自己没有电视台及广播电台,节目都是交给三台播出,播出前还会再检查一遍。我说:『从头到尾,总共有三重把关关卡,够严谨了吧!』」

几个在一旁听到的外国神父很害怕,直说他「太硬了!」但单国玺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他认为国安局派来的人只会白领薪水,完全不做社里的工作,成天只会找麻烦打小报告,社里没有必要用这样的人。结果,他的「大胆行径」再次告捷,成功阻拦了国安局再安插个闲差进来。

除了这桩让外国神父捏一把冷汗的人事案之外,单国玺还有更大胆的「建言」,替光启社省下很可观的一笔额外开销。

当时光启社採购很多昂贵的进口摄影器材,进口关税高得惊人,甚至比设备本身的採购费还高。有一次,光启社承接教育部委託的交通教育节目,制作完成后,教育部长前来验收,看完后对内容相当满意,即将离开前,单国玺便要求部长给他几分钟的时间,他有些事想跟部长「谈谈」。

「请部长进办公室后,我先跟部长说明光启社的性质,是全台湾在教育部登记唯一非营利事业的社教视听节目制作机构,不遗余力推广教育节目,匡正社会风气。然后,我说了一段光启社不为人知的历史给他听:
「当初,耶稣会从美国捐赠了五百台黑白电视,给台北县市一些学校收视教育节目,并从美国募来一个播放台,因而成为比台视更早的台湾第一家电视播放台。后来,政府成立三家电视台,并明文规定民间不准许自行设立播放台,耶稣会就把这个播放台捐给教育部,教育部以此播放台当作投资,和国防部一起成立了华视。
「说完这个故事后,我笑笑地跟部长说:『你们的投资,还是光启社捐给你们的播放台!现在,三家电视台都赚了很多钱,买了许多新设备,盖了大楼,我们的办公室却这么小;明明是非营利机构,为什么还得缴这么高的进口关税?就连教育部跟国防部共同设立的华视,所有机器设备都享有免税优惠不是吗?』」

教育部长听完单国玺这番话后,就写了一封信让他转交给财政部长,说明其中原委,恳请财政部长也给予光启社免税的同等优惠。后来的光启社,便再也不必支付惊人的进口关税。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