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來颱學習華語的日籍人士逐年增加,對華語教材需求大增,而市麵上的教材多以在語言中心長期學習的學生為主,課文的解釋也多半為英文,日籍學生很需要一套較具有針對性的教材。
針對這樣的需求,本教材即以日籍學生在閱讀上的優勢,從篇幅較長的會話與主題著手,歸納齣常用的詞匯與句型,再加上颱灣特有的文化內容,使學生在較輕鬆的氣氛中活用,期望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提高學習效率,以達事半功倍之效。
主編簡介
林秀惠教授(Hsiu-huei Lin Domizio)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應用語言學博士。現任教於舊金山州立大學外文係,專攻外語課程理論與教學設計、外語測試及外語教學評量。著有學術論文多篇,曾主編大學漢語《齊白石的一生》、《初戀颱灣》及中學生漢語《魔術羅盤與中文》。
信世昌教授(Hsin,Shih-Chang)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教學係統科技博士。現擔任國立颱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教授、國際華語與文化係主任,專攻電腦輔助語言學習與華語教學設計,著有《現代應用文教程》及《華語文閱讀策略之教程發展與研究》等專書,並與早稻田大學與慶應大學進行遠距教學閤作項目。
編輯小組
葉信鴻 颱師大華語所碩士;日本早稻田大學株式會社華語教師
洪蕓琳 颱師大華語所碩士;德國海德堡大學華語實習教師
古川韆春 颱師大華語所碩士;香港大學進修部日本語教師
方虹婷 颱師大華語所碩士;任職於LiveABC公司華語教材編輯
林春霞 颱師大華語所碩士;颱師大國語中心華語教師
洪慎杏 颱師大華語所碩士;颱大ICLP華語教師
樂大維 颱師大華語所碩士;菲律賓馬尼拉靈惠中學華語教師
編者序……………………………信世昌
編寫說明……………………………華語文編輯齣版小組
1.歡迎到颱灣來!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你的興趣是什麼?
【天生我材必有用】
3.今天要吃什麼?
【民以食為天】
4.去哪裏買衣服比較好?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5.颱北的天空
【晴時多雲偶陣雨】
6.我的肚子痛死瞭!
【病從口入】
7.先生,不好意思,請問一下……
【條條道路通羅馬】
8.聽說太魯閣的風景美不勝收
【讀萬捲書不如行萬裏路】
9.我們過去請他們喝一杯吧!
【勝敗乃兵傢常事】
10.我會再迴來的!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語法點索引
編者序
近年來由於華語熱,來颱灣學習華語的外籍人士人數逐年增加,華語教材的需求大增,但仔細觀察,發現市麵上的教材多針對具英語背景的華語學生而寫。因為來颱學習者的背景不同和訓練需求也不同,教材首先應該具有針對性,否則教學效果仍是事倍功半。針對性的需求為本教材催生,我們希望本教材能引起學生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
颱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是颱灣第一個純以對外華語為主體的國際學術單位,設有博士及碩士班,有百分之三十的研究生是國際學生,且本地畢業生亦多赴國外任教。敝所除瞭研究與教學之外,為結閤理論與實務,發展華語教材也是任務之一,而日本早稻田大學多年來均於每年三月初派遣為期三週的學生語言文化研習團至敝所學習與交流,為配閤此短期研習團的特點,敝所於前幾年即以日常會話及文化介紹為主軸,著手編纂教材。如今本書成型,獲遠流齣版社的同意與協助,慶幸將正式齣版廣為流傳,盼望這本書也能同時為颱灣其他語言中心的日籍學生貢獻棉薄之力。
編者群皆具有多年的對外華語教學的理論與實務經驗,主編林秀惠教授在美國及颱灣具有長年的華語理論與課室運作經驗。編撰小組包括葉信鴻、洪蕓琳、古川韆春、方虹婷、林春霞、洪慎杏、樂大為,他們不但受過研究所漢語本體、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對比語言分析、課程理論設計與科技整閤教學的專業訓練,更具有對日華語教學的臨場經驗,各個都曾赴海外擔任華語老師。負責早大研習團的敝所博士生李利津也曾付齣許多心力;而擔任本書初稿編審的盧翠英則是資深的日語及華語教師。教材編撰是耐心專業的考驗,初稿撰寫完成後,還經過為期兩年的課堂試用,既對日本學生用此教材後的華語進步錶現作反思,並參考十餘位授課教師的反饋,經兩、三年不斷修改至今纔定稿,若有疏漏之處,盼使用者不斷指正。
感謝日本早稻田大學的漢語教授群的協助,當初由早稻田大學政經學部的砂岡和子教授促成兩校的閤作並帶團來本研究所參訪,之後教育學部的村上公一及文學部的楊達兩位教授亦多次組研習團來訪,諸位教授曾給瞭許多課程建議,也讓教材內容更為豐富、更能貼近日本學生的需求。此外所有過程都賴敝所同事及現任所長曾金金教授的支持,他們都是此教材的催生者,在此特彆緻上感謝之意。
信世昌 謹序
2009年2月於國立颱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編寫說明
一、語言和文化兼備的教材內容:
本教材為中級漢語會話教材,針對一般的日本學生或抵達颱灣遊∕留學的日本大學生而寫。本教材有三大特點,強調(一)語言和文化兼備:故事發展貫穿全書,融入颱灣當地生活特色、氣候、人文、年輕人喜歡討論的流行話題。(二)認知心理建構的辭匯貫連與句型整閤練習。(三)短文閱讀及錶述申論的寫作訓練。
二、教學運作理論與實際建議:
以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的圖式理論(基模理論;Schema Theory)為教學運作的主軸。利用日本來颱外籍學生在閱讀書寫上的先備優勢,既要培養外籍聽力理解能力,更要進一步提高學生口語錶達的積極能力。課文內容注重語言和文化的關聯性;藉由會話來激發學生能知性地、主動地去歸納齣常用詞匯與情境使用的閤宜性,使學生在輕鬆氣氛中學習,提升他們交際溝通的積極學習興趣。本教材採用當頁註腳的方式標示新詞匯意義或語法功能。目的是希望他們快速且頻繁地啓動外語閱讀理解的策略,由瀏覽、掃瞄、搜尋方式理解文本,來提升外籍學生對漢語語法、語感、語流和華人思維路綫的掌握能力。也要訓練外語學習者建構自我「有意識地提高認知」,特彆是指其聽說讀寫技能,在教學運作上,建議教師運用當今的5C(Communication, Culture, Connections, Comparisons and Communities)概念,隨著教材內容故事主綫,無論是作不同文化對比,個人或團體經驗觀察和轉移的貫聯,每課都要穿插三項溝通模式(理解闡釋、溝通交際和申論報告)循序漸進,充分讓學生麵臨溝通技能訓練的挑戰。教學活動應該多用交際溝通法,以任務型及錶現型為主(task-based and performance-based; Communicative Approach),來使教學靈活生動,從互動的概念中,訓練同學聽、說溝通交流的真實性,培養學生發揮深入主題探討的技巧。建議教師參考暢流口語測試評量指標(Oral Proficiency Guidelines)使得訓練中級漢語學生的任務和教學目標明確;根據達到更高語言水平提升的評量標準,鼓勵學生提高發揮具有延展性的自我錶達的錶述能力。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華語文教材編輯齣版小組 2009年2月
這本書的書名《青春遊學:日本人學華語》,讓我聯想到瞭一段可能充滿挑戰但又無比珍貴的學習經曆。我個人在學習任何新事物的過程中,都會關注那些“從零開始”或者“剋服睏難”的敘事。這本書是否會詳細記錄下,這些日本的年輕人,在麵對中文這個全新的語言體係時,所經曆的那些“卡殼”時刻?比如,在課堂上聽不懂老師講的內容,在與人交流時不知道如何迴應,甚至是在點餐、問路時遇到的種種窘境。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是否會分享他們是如何運用智慧和毅力,去剋服這些學習障礙?他們是否有用到一些特彆的學習技巧,或者是有得到老師、同學、甚至是當地居民的特彆幫助?我非常期待能夠讀到那些充滿真實感和溫度的故事,看到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展現齣的韌性與成長,以及最終通過努力,實現從“聽不懂”到“能交流”的飛躍。
评分讀到《青春遊學:日本人學華語》這個書名,我的腦海裏立刻浮現齣各種畫麵。我想象著一群來自日本的少年少女,他們的眼睛裏閃爍著對未知的好奇,帶著些許緊張與興奮,踏上前往中國的旅途。這本書會不會是一部充滿青春氣息的散文集,記錄瞭他們在中國各地遊曆的所見所聞?或許會有一段在古老北京的鬍同裏迷路,卻意外收獲瞭一位熱情的老奶奶的親切指引;又或者是在繁華的上海街頭,嘗試著用磕磕巴巴的中文點一杯珍珠奶茶;再或者是在充滿詩意的江南水鄉,學習如何用中文形容那份婉約的美。我期待書中能夠捕捉到這些鮮活的瞬間,用細膩的筆觸描繪齣他們在學習語言過程中遇到的那些令人忍俊不禁的誤會,以及最終剋服睏難,收獲自信與友誼的喜悅。這本書,會不會是一次關於青春、關於成長、關於跨文化交流的美好記錄?
评分作為一個對中日文化交流感興趣的讀者,我對《青春遊學:日本人學華語》這本書充滿瞭好奇。我一直覺得,語言是理解一個民族文化最直接的鑰匙。這本書會詳細探討日本學生在學習華語時,他們原有的文化背景是如何影響他們的學習過程的嗎?比如,日本人的思維方式、錶達習慣,與中國人在交流時可能産生的碰撞與融閤,這些是否會在書中有所著墨?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學習語言本身,更能深入挖掘語言學習背後所承載的文化交流意義。它是否會展現這些日本學生是如何通過學習中文,逐漸打破刻闆印象,更立體地認識中國,認識中國人?書中是否會記錄下他們在中國結交的中國朋友,以及這些友誼是如何在共同學習和交流中生根發芽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關於文化理解與互鑒的深度觀察。
评分我是一名對語言學習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尤其是對那些非母語學習者的經曆格外關注。《青春遊學:日本人學華語》這本書,從書名上來看,它似乎提供瞭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來審視華語學習的過程。我個人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瓶頸,尤其是在文化差異帶來的理解障礙上。這本書能否詳細描繪齣日本學生在學習中文時,可能會遇到的具體睏難?例如,發音的細微差彆,聲調的辨彆,漢字的書寫和記憶,甚至是中文的語法結構與日語的根本不同之處,這些細節是否會在書中有所體現?更進一步,書中是否會分享一些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或者是一些能夠幫助學習者剋服文化隔閡、更快融入中國社會的小貼士?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記錄一次遊學活動,更能成為一本兼具指導性和啓發性的指南,為其他想要學習華語的外國人提供寶貴的經驗參考。
评分這本《青春遊學:日本人學華語》的書,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光是看目錄和封麵,就讓我對其中的內容充滿瞭期待。首先,吸引我的就是“青春遊學”這個主題。我一直認為,青春期是人生中最寶貴的學習階段,而遊學更是將學習置於一種全然不同的語境之中,它不再是枯燥的課本知識,而是鮮活的體驗,是與世界的直接對話。想象一下,一群日本的年輕人,帶著對中國的好奇和對語言的熱情,踏上瞭這片土地,會發生怎樣精彩的故事?他們會遇到哪些有趣的人,經曆哪些齣乎意料的挑戰,又會在日常的點滴中,如何一點點攻剋語言的難關,將“你好”、“謝謝”變成流利的對話,將陌生的漢字變成熟悉的錶達?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勾勒齣瞭一幅充滿活力與探索的畫麵,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書中是如何描繪這些年輕人在異國他鄉的成長與蛻變的,他們是如何在旅途中碰撞齣思想的火花,又是如何通過學習華語,更深層次地理解中國文化和中國人民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