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並非如此簡單
有人說,精神醫學其實是最新宗教──決定瞭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也決定誰是瘋子、誰不是瘋子。麵對社會的精神患者,為瞭促進「社會安全」而嚴懲化──這樣真的好嗎?每次發生駭人聽聞的少年事件,就會齣現的「障礙」診斷──這樣真的解決問題瞭嗎?
有人說,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真的平等嗎?行兇少年持刀無怨無仇、無緣無故的殺人,斷送彆人傢庭的幸福與快樂,卻竟然毫無悔意、難過之情。隻因法律隻能審判瞭罪行,卻無法審判的心。
二○○五年二月,大阪的一所小學發生瞭一起校園喋血案。加害人是一名十七歲少年,經過兩次精神鑑定,都診斷少年在人際關係和社會性方麵具有「障礙」。少年司法和司法精神醫學將如何麵對這起駭人聽聞的惡性事件?在釐清殺意、行凶動機和責任能力這些問題時,將遇到什麼難題?……本書以旁聽公開庭和深度採訪以律師為主的案件相關人員為基礎,力求真實呈現當時的實際情況,探討社會必須提供怎樣的條件纔能讓少年事件的加害人真正贖罪和更生。抽絲剝繭,敘述詳盡,其少年個案之研究,以及裁判所處理少年事件之程序,可供從事醫療、法律學、輔導學、觀護學、社會工作者、心理治療者……等等領域之學者、專傢參閱。
作者簡介
佐藤乾夫(SATO Mikio)
一九五三年齣生於鞦田縣,批評雜誌《樹陣營》主編,自由記者。
著有《自閉癥審判──小貓熊帽男的「罪與罰」》、《少年犯罪嚴懲化之我見》(閤著)、《刪除刑法第三十九條!是非論》(閤著)、《缺陷論》和《「心」在哪裏齣瞭問題?》、《誰破壞瞭「心」》等。
譯者簡介
王蘊潔
在日本留學期間,曾經寄宿在日本傢庭,對深奧的日本文化産生瞭很大的興趣,現為專職翻譯。喜歡閱讀,藉由閱讀日文著作,瞭解另一種文化。期許自己忠實扮演好文字媒介的角色,讓更多讀者貼近瞭解原味的日本。
前言 並非隻要診斷齣病名,就解決瞭問題
第一章 那一天,小學所發生的事──事件
一 二○○五年二月十四日
二 會見和辯護人的睏惑
第二章 「一直很痛苦,無法消除不安」──行凶少年的十七年
一 霸淩、長期缺課、定期治療
二 「想要謳歌青春」
第三章 傢事法院為什麼移送檢方──從審判到刑事法庭
一 少年法的理念和傢事法院的判斷
二 從第一次公開庭所瞭解的事
第四章 什麼是發自內心的悔過
一 主治醫生的苦衷
二 「內心空虛」和對憧憬戀愛
三 動機、殺機和悔過
第五章 司法和精神醫學麵臨的難題──責任能力和處遇
一 精神鑑定製度
二 必須更新責任能力概念
三 少年輔育院還是少年監獄
第六章 刑罰和治療並行──判決
一 初害人和死者傢屬的訴求
二 第一次悔過──結審
三 破例的「有關處遇的建議」──判決
結言 社會環境的整備──超越「刑罰還是保護處分」的問題
後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