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并非如此简单
有人说,精神医学其实是最新宗教──决定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决定谁是疯子、谁不是疯子。面对社会的精神患者,为了促进「社会安全」而严惩化──这样真的好吗?每次发生骇人听闻的少年事件,就会出现的「障碍」诊断──这样真的解决问题了吗?
有人说,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真的平等吗?行兇少年持刀无怨无仇、无缘无故的杀人,断送别人家庭的幸福与快乐,却竟然毫无悔意、难过之情。只因法律只能审判了罪行,却无法审判的心。
二○○五年二月,大坂的一所小学发生了一起校园喋血案。加害人是一名十七岁少年,经过两次精神鑑定,都诊断少年在人际关系和社会性方面具有「障碍」。少年司法和司法精神医学将如何面对这起骇人听闻的恶性事件?在釐清杀意、行凶动机和责任能力这些问题时,将遇到什么难题?……本书以旁听公开庭和深度採访以律师为主的案件相关人员为基础,力求真实呈现当时的实际情况,探讨社会必须提供怎样的条件才能让少年事件的加害人真正赎罪和更生。抽丝剥茧,叙述详尽,其少年个案之研究,以及裁判所处理少年事件之程序,可供从事医疗、法律学、辅导学、观护学、社会工作者、心理治疗者……等等领域之学者、专家参阅。
作者简介
佐藤干夫(SATO Mikio)
一九五三年出生于秋田县,批评杂志《树阵营》主编,自由记者。
着有《自闭症审判──小猫熊帽男的「罪与罚」》、《少年犯罪严惩化之我见》(合着)、《删除刑法第三十九条!是非论》(合着)、《缺陷论》和《「心」在哪里出了问题?》、《谁破坏了「心」》等。
译者简介
王蕴洁
在日本留学期间,曾经寄宿在日本家庭,对深奥的日本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现为专职翻译。喜欢阅读,借由阅读日文着作,了解另一种文化。期许自己忠实扮演好文字媒介的角色,让更多读者贴近了解原味的日本。
前言 并非只要诊断出病名,就解决了问题
第一章 那一天,小学所发生的事──事件
一 二○○五年二月十四日
二 会见和辩护人的困惑
第二章 「一直很痛苦,无法消除不安」──行凶少年的十七年
一 霸凌、长期缺课、定期治疗
二 「想要讴歌青春」
第三章 家事法院为什么移送检方──从审判到刑事法庭
一 少年法的理念和家事法院的判断
二 从第一次公开庭所了解的事
第四章 什么是发自内心的悔过
一 主治医生的苦衷
二 「内心空虚」和对憧憬恋爱
三 动机、杀机和悔过
第五章 司法和精神医学面临的难题──责任能力和处遇
一 精神鑑定制度
二 必须更新责任能力概念
三 少年辅育院还是少年监狱
第六章 刑罚和治疗并行──判决
一 初害人和死者家属的诉求
二 第一次悔过──结审
三 破例的「有关处遇的建议」──判决
结言 社会环境的整备──超越「刑罚还是保护处分」的问题
后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