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20
其实,大部分的人都知道,自杀不是问题解决的办法。作者的同学自杀时,手里握着《难以承受的告别》的书;作者的姊姊自杀前,在日记本上写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她们会不知道,她的死会让周围的人多伤心吗?
在许多国家都已证实,生命教育的传统教材,并无法降低自杀死亡率。当然,并非生命教育无用,而是施行的心态与方法错误。帮助的前提是接纳,而不是急着划清界限,好像自杀是另一群人会做的事,而我们高高在上的想伸出援手,想要帮助「那种人」。
喜、怒、哀、乐都是同等可爱,而且是必然存在的情绪。若说要「走出」悲伤,或要做「悲伤辅导」,都是在对悲伤的情绪贴标签、污名化为悲伤不好,所以要「走出」来;悲伤不正常,所以要「辅导」。
实际上,人们因为有爱,所以悲伤。因为心软,所以容易受伤,这就是生命的厚度,也就是对生命事件真实的回应。专家与遗族这双重角色的结合并不容易,因为这个社会很难容忍一位「专家」有脆弱、悲伤的一面?
如何保留脆弱与悲伤,再幻化成一种柔软与慈悲,这才是真实的人生,也才是有效的生命教育。这本书说出自杀者遗族的悲伤,传达了如何幽谷独行或伴行的讯息,对自杀者遗族,能达到疗伤止痛的目的;对一般读者,也能提供一个重新检视生命意义的另类角度。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很特别的生命教育书籍,图文并茂,感人热泪。
*你以为故事会终止,其实不会,故事会一直一直说下去……。因为生命需要被证明有意义,死亡也是。作者是马偕纪念医院自杀防治中心的医师与管理师,身兼自杀者遗族与专家的双重角色,要告诉你许多不一样的生命故事。
*这是台湾第一本以自杀者遗族立场,探讨生命价值的书。自杀,是一种选择;自杀者遗族,是没得选择。生命的存在,是没得选择;生命如何存在?则是可以有所选择的。
*近年来,国内自杀防治工作已有长足的发展,备受各界重视,但是有关自杀者遗族的书籍,仍不多见。本书打破沉默,为这个族群发声,由兼具专业与遗族身份的作者,分别表达自杀者的治疗者、谘商者或家属的心路历程,是一本理论与实务兼具的生命教育好书。
*本书由终生义工孙越、儿童文学作家管家琪、台大教授张文亮、更生团契总干事黄明镇、清大教授李家同、励馨基金会总干事纪惠容等人推荐,是一本励志好书。
*配合9月10日的联合国「世界防治自杀日」,马偕自杀防治中心与台湾失落关怀与谘商协会,将有一系列巡回宣导推广活动。针对作者亲身经历所拍的纪录片,将由华视播出,由丁松筠神父主持,节目是「拥抱孤挺在疾风中的劲草」。
另外作者也将参加一系列的广播访谈与电视谈话性节目。
作者简介
吕欣芹
国立台北护理学院生死教育与辅导研究所硕士。曾任马偕纪念医院自杀防治中心个案管理师。现任马偕纪念医院医学研究部研究人员、台湾失落关怀与谘商协会理事。兼任马偕医护管理专校生死学、情绪管理、心理学讲师。
方俊凯
中国医药学院医学士、国立台北护理学院生死教育与辅导研究所硕士。现任台北马偕纪念医院精神科暨自杀防治中心主治医师、台湾失落关怀与谘商协会常务监事、马偕医护管理专科学校生死学课程教育部定讲师、台湾安宁照顾协会理事长、台湾安宁缓和医学学会常务理事、台湾癌症资讯全人关怀协会理事、台湾忧郁症防治协会监事、台湾身心关怀协会监事、中华沟通分析协会理事、台北市爱慈教育基金会董事。
我是自杀者遗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我是自杀者遗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