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罗在《论老年》驳斥退休、体能衰弱、无法享受生理上的快乐,及死亡迫近为老年之所以悲惨的四个主要原因。首先,西塞罗阐述老人无所谓退休问题,且活到老学到老。其次,老年人虽体能衰弱,却不表示他们对国家毫无贡献;此外,节制与适度的运动有助于老年人保持体力。再者,生理欲求的下降,反而使得老年人更能专注于智性与德性的成长。最后,死亡发生在年轻人身上的比例高于发生在老年人身上;此外,若死亡是自然之事,人终将一死,但要能平静以对,必须对死亡有毕生的思考。
作者简介
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 106-43BC)
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及修辞学家。以骑士家族的背景,从律师的身分逐渐跃昇至罗马政治舞台中心,于63BC获选为执政官,达到其政治生涯顶峰,终其一生是罗马共和制度的护卫者。在哲学上他自幼师承当时重要的希腊哲学家们,取各家之长,在知识论上是位新学院的怀疑主义者,在伦理学上倾向斯多葛学派,对伊比鸠鲁学派的批判则向来不假辞色。此外,西塞罗受古希腊修辞学的训练,对罗马修辞学的发展也有诸多的贡献。凯撒遇刺后(44BC),西塞罗出言抨击安东尼(M. Antonius)破坏共和制,因此遭其杀害。
译者简介
徐学庸
1998年取得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9-2000年任教于东海大学哲学系,2005-2006年为牛津大学访问学人,现任教于辅仁大学哲学系,着有《灵魂的奥迪赛:柏拉图〈费多篇〉》(2004年)一书,译有西塞罗的《论友谊》(2007年)。
前言
缩写
导论
壹、古希腊论老年
贰、西塞罗《论老年》
一、西塞罗的仕途
二、西塞罗的哲学背景
三、论老年
四、成书背景
五、成书时间
六、写作形式
七、对话发生时间及人物
?、西塞罗之后其他与老年相关的着作
西塞罗生平年表
西塞罗哲学着作出版年表
老卡投生平年表
关于译文
章节大意
正文
参考书目
人∕神名索引
名词索引
**评价四:** 《论老年》这本书,仿佛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描绘出生命的另一个辉煌维度。作者以一种宏大的视角,将老年置于人类文明的长河中进行审视,挖掘其内在的价值与意义。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老年人“智慧的传承者”这一角色的强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辈的经验和教诲一直是家庭和社会重要的财富,这本书则将这一传统进行了现代化的诠释。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连接,是价值观的塑造。书中许多章节都在探讨如何让老年人的智慧得以充分发挥,如何避免“知识的断层”和“经验的浪费”。它让我看到了老年人并非是社会的负担,而是承载着历史记忆、引领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应该以一种更加积极、更加尊重的态度去面对老年,去发掘老年人身上的闪光点,去倾听他们的声音,去学习他们的智慧。它拓展了我对“贡献”的定义,让我意识到,贡献不仅仅是年轻时的体力或智力的输出,更是老年时所能提供的宝贵的人生经验和精神指引。
评分**评价三:** 这绝对是一本能让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书。《论老年》的语言风格是那么的朴实无华,却又蕴含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故弄玄虚的理论,只是像一位慈祥的长辈,娓娓道来,将他对生命、对时间、对衰老的理解,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我读到书中关于“时间的朋友”这个概念时,深受触动。过去我常常感到时间的流逝令人焦虑,仿佛生命在加速缩短,但作者却以一种豁达的态度,引导我看到时间赋予老年人的独特礼物——沉淀、智慧、从容。书中对于“放下”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很多时候,我们成年人被各种欲望和执念所困,无法真正享受当下的生活。而老年,恰恰是放下这些负担、回归本真的绝佳时机。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进行了一次心灵的SPA,那些困扰我许久的关于衰老的焦虑,在阅读过程中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和与安宁。它让我明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和深度。
评分**评价五:** 刚拿到《论老年》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以为会是一本沉闷乏味的关于生理衰退的书。然而,这本书的开篇就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温暖和力量吸引了我。作者用极其精炼的语言,描绘了老年生活的多姿多彩,它不是单一的色彩,而是由无数经历、情感、智慧交织而成的绚烂图景。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晚年之美”的章节,它打破了我对老年人外在形象的刻板印象,而是强调了内在的从容、淡定、以及由岁月沉淀而来的独特气质。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思考“老”的定义,它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改变,更是精神上的升华。它让我看到了,即使身体不再年轻,心灵依然可以保持孩童般的好奇,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保持对世界的新鲜感。书中许多关于老年人如何保持身心健康、如何积极融入社会的建议,都非常具有操作性,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能启发思考,更能指导实践。它为我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老年生活蓝图,让我不再恐惧未来的衰老,而是充满期待地迎接生命的每一个阶段。
评分**评价二:** 《论老年》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是那种静水流深的力量。与其说它是一部书,不如说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对衰老的隐忧与对未来的模糊设想。作者并没有回避老年可能带来的身体机能下降、社会角色转变的现实,而是以一种极为坦诚的态度,去剖析这些挑战,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应对之道。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精神养老”的深入阐述,它打破了我过去狭隘的认知,认为老年生活就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书中强调了保持好奇心、不断学习、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性,这些观点如同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心中对老年生活的种种负面刻板印象。我曾一度认为,老年意味着被社会抛弃,意味着生命力的枯竭,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老年也可以是生命绽放的又一个高潮,是释放内心热爱、实现人生价值的黄金时期。书中的许多案例都真实而感人,让我看到了许多平凡的个体,如何在老年时期,活出了不平凡的精彩。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如何在年轻时就为老年生活打下基础,如何才能让生命的晚霞更加绚烂。
评分**评价一:** 读完《论老年》,我仿佛走进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古今中外的智者们一同探讨生命的晚霞。作者以一种极其温和而深邃的笔触,描绘了老年并非衰败的终点,而是智慧沉淀、阅历升华的宝贵阶段。书中的一些观点,比如将老年比作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发醇厚,越发回甘,让我醍醐灌顶。我一直以来对老年都抱有一种模糊的敬畏,总觉得那是生命的某种“退场”,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让我意识到,老年是生命的“压轴戏”,是积累了无数经验和感悟,能够以更超然的姿态去审视生活、理解世界的时候。书中引用了大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词歌赋、哲学思想,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共鸣,仿佛置身于一个思想的万花筒。尤其是关于老年人社会角色的探讨,书中强调了老年人依然可以扮演重要的精神导师、经验传承者,甚至成为社会创新的力量,这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也对家中的长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老年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看待生命、如何活出意义的书,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读者,都能从中汲取到养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