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考掘文化的古老地层,进行以杜甫为核心的唐诗的性别研究,冀图从研究文化的角度,重新思考文学中的两性关系,并对男性诗人笔下的象征符号进行解码。
由亲子互动模式与儿女教育内涵的差异,及其所导致的女儿形象的扁平化幼弱书写为肇端,在一系列针对各种女性形象的议题中,可以探测到从「女儿」到「女人」,从「家内」到「家外」,从「现世」到「方外」,简化而固定的性别编码以二元形式及其小幅变奏演绎了任何时间范畴与空间范畴的女性生命型态,透过男性对女性的命名,塑造出消音失语的女性图谱,而揭示性别意识建构的深沉面向。
作者简介
欧丽娟
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现任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着有《唐诗选注》、《杜诗意象论》、《唐诗的乐园意识》、《诗论红楼梦》及《红楼梦人物立体论》等书,并合编有《历代诗选注》(以上均由本书局出版)。
“唐代诗歌与性别研究”,听到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哇,这跟我平时读杜甫诗歌的思路完全不一样!我一直认为杜甫的诗,是时代的缩影,是民生疾苦的代言人,但“性别研究”这个角度,似乎是把关注点拉到了更微观,更 personal 的层面。而且,是以杜甫为中心,这让我觉得更有抓手。我好奇这本书会不会去探讨,在唐朝那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里,女性的生存状态是如何被杜甫的诗歌所记录和呈现的?比如,书中会不会分析杜甫对女性的同情和怜悯,是不是也包含着一种对性别不平等的潜意识批判?或者,书中是否会分析杜甫诗歌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化,例如贤妻、悲母、怨女等等,以及这些形象的塑造,如何受到当时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我很想知道,通过这种性别研究的视角,我们能否看到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杜甫,一个不仅关注家国天下,也敏感于性别差异和女性命运的诗人。这绝对是一次用新颖视角解读经典的可能性。
评分这本书名《唐代诗歌与性别研究──以杜甫为中心》,一听就感觉是个“硬核”的学术读物,但又带着一股莫名的吸引力。杜甫的诗,我太熟悉了,那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大愿景,那些“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深刻批判,总是让我为之震撼。但“性别研究”这个角度,实在是个全新的出发点。我一直好奇,在杜甫所处的那个时代,男性的社会角色和责任是如何被定义,而女性在其中又扮演着怎样的位置?书里会不会分析杜甫的诗歌,是如何反映当时社会对男女婚姻、家庭伦理的看法?又或者,他对于女性的描绘,是否会不经意间流露出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我很期待作者能够挖掘出杜甫诗歌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比如诗人在描绘女性时,用了哪些形容词,采取了哪些叙述视角。这些细微之处,或许能揭示出唐朝社会在性别权力分配上的一些真实图景,以及杜甫本人在这种大环境下的思考和情感。
评分这本《唐代诗歌与性别研究──以杜甫为中心》的书名一打出来,就立刻勾起了我的兴趣。从小到大,杜甫的名字在历史课本、语文课文里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他的诗歌总是带着一股沉郁顿挫的力量,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波澜壮阔,也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悲悯情怀。但是,关于“性别研究”这一块,我一直觉得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总觉得跟诗歌的宏大主题有点距离。不过,书名里明确提到“以杜甫为中心”,这让我觉得这本书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有具体的切入点。我很期待作者能如何将杜甫诗歌中那些关于女性的描绘、家庭的琐事,甚至是当时社会对男女角色的认知,透过性别研究的视角重新解读。不知道书里会不会分析杜甫笔下的妻子、女儿、宫廷女性,甚至是被他偶然写到的民女,她们的命运、情感和在那个男权社会中的处境,是如何在他诗歌中被呈现出来的?又或者,会探讨杜甫自身是否在创作中,不自觉地流露出性别偏见,还是展现出一些超越时代的性别观念?光是想到这些,就觉得这绝对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是一场深入唐朝社会肌理的探索,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那些古老的文字,一定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洞见。
评分我一直以为,研究杜甫的学者,大抵都会聚焦在他的家国情怀、政治抱负,或是他诗歌艺术的巅峰成就上。但《唐代诗歌与性别研究──以杜甫为中心》这个书名,像是在我原本认知的版图上,开辟了一个我从未涉足过的崭新疆域。性别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解构和重塑的力量,它不只是去看“有哪些”,更要去问“为什么是这样”,以及“还可以是怎样”。我很好奇,当这个视角应用到杜甫这样一个被誉为“诗圣”的伟大诗人身上时,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比如说,杜甫的诗里,常常有对战乱、民不聊生的描绘,其中受苦受难的,也包括无数的女性。作者会如何从性别角度,去分析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是符号化的弱者,还是拥有复杂情感的个体?书中会不会触及到唐朝女性的婚姻、家庭、社会地位,以及她们在历史洪流中的能动性?我尤其期待,作者能通过分析杜甫的诗歌,来揭示唐朝社会在性别权力结构上的一些细微之处,甚至可能挑战我们对那个时代的既有认知。这不仅仅是对杜甫诗歌的新解读,更像是通过一个具体的切片,去窥探整个唐朝社会的性别面貌。
评分说实话,初拿到《唐代诗歌与性别研究──以杜甫为中心》这本书,我内心是既好奇又有点小忐忑的。好奇的是,唐朝的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女性地位相较于其他朝代似乎有所提升,那么杜甫的诗歌里,这种性别观念的体现会是怎样的呢?忐忑的是,我担心“性别研究”这个课题会过于理论化,语言晦涩,对于一个文学爱好者来说,会不会阅读起来有门槛。但书名明确点出“以杜甫为中心”,这至少给了我一个坚实的落脚点。杜甫的诗歌,情感真挚,生活气息浓厚,总能让我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人。如果能通过这本书,我能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笔下那些女性形象,比如他的妻子杨氏,那些关于家常生活的描写,是否也蕴含着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和限制?又或者,他对女性的描写,是带有同情、怜悯,还是更深层次的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非常具体、鲜活的诗歌文本分析,而不是空泛的理论说教。能让我看到,在杜甫的诗句中,性别是如何被书写,被感知,以及被社会规范所影响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