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Works 2008基础范例应用(附范例光碟)(修订版)

SolidWorks 2008基础范例应用(附范例光碟)(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SolidWorks
  • 2008
  • 机械设计
  • CAD
  • 教程
  • 范例
  • 入门
  • 修订版
  • 光盘
  • 软件应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以SolidWorks2008为主要的操作介面编写而成,强调于从范例中学习指令操作,在每个步骤说明指令用法,让读者能在遵循建构模型的程序中,学会指令与概念。并在每一小节与每一章节后面,提供多题的练习题供读者作为练习之用,以加深指令操作之印象。
机械设计与数字制造前沿探索:面向现代工程实践的深度解析 引言: 在当代工程领域,从概念设计到精确制造的无缝衔接,已成为衡量技术实力的核心标准。本册专著,聚焦于驱动现代机械设计与分析的核心工具集,深入剖析如何利用尖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实现复杂产品的快速迭代、精确仿真与高效生产准备。本书并非针对特定历史版本软件的操作手册,而是着眼于贯穿整个工程流程的设计哲学、建模原理、仿真思维与制造集成策略。我们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普适于未来十年技术发展趋势的知识框架,而非简单的功能堆砌。 第一篇:参数化建模的艺术与科学 第一章:设计意图的数字化表达 本章详细阐述参数化与特征化建模的核心思想。参数化设计不再仅仅是“画图”,而是对“设计意图”的精确编码。我们从最基础的草图约束理论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定义几何关系(如平行、垂直、同心)与尺寸驱动关系,构建出具有内在逻辑性的模型。重点剖析如何有效管理设计变量(Design Intent),确保在修改设计参数时,模型能够以可预测、符合工程逻辑的方式自动更新。这包括对高级约束如驱动尺寸(Driving Dimensions)与从动尺寸(Driven Dimensions)的深入理解与应用。 第二章:复杂曲面与实体混合建模技术 现代产品,特别是面向汽车、航空航天和消费电子领域的产品,对自由曲面(Surface Modeling)的要求日益严苛。本章将系统介绍NURBS曲面理论的工程应用,包括边界表示法(B-Rep)下的实体建模与曲面缝合技术。我们将对比不同曲面生成方法(如拉伸、放样、扫掠、倒圆角、拔模)在不同复杂度和G2连续性要求下的适用性。同时,本书强调实体与曲面混合建模的策略,演示如何利用精确的实体结构作为曲面造型的骨架,并在关键视觉或气动性能区域采用高级曲面处理,实现美学与功能的完美统一。 第三章:装配体管理与系统级仿真准备 单个零件的设计只是起点,系统集成才是工程的本质。本章深入探讨大型装配体的管理策略。内容涵盖:自顶向下设计(Top-Down Design)与自底向上设计(Bottom-Up Design)的应用场景选择;如何利用主装配体的参考平面、骨架模型指导子零件的创建;以及高效的零部件定位约束(Mates)的应用技巧,特别关注当装配体规模达到数千甚至上万个零件时,如何通过简化表示(如包络体、虚拟组件)来优化性能和操作速度。本章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能够直接用于运动仿真和干涉分析的数字原型。 第二篇:工程仿真与性能验证 第四章:有限元分析(FEA)的理论基础与应用实践 工程仿真已从专业实验室走向日常设计流程。本章不侧重于软件界面的操作,而是着重于FEA方法的理解。我们将解析线弹性力学、应力、应变、挠度的基本概念,并深入探讨网格划分(Meshing)的艺术——如何根据应力集中区域和载荷路径选择合适的单元类型(如四面体、六面体)和尺寸,以平衡计算精度与求解时间。内容涵盖静力学分析、模态分析(确定结构固有频率)以及热应力分析的基础设置与结果解读,强调识别“危险区域”和“约束条件设置”的合理性。 第五章:运动学与动力学仿真(MBD) 对于包含运动部件的机构,如齿轮传动、凸轮机构或自动化生产线,运动仿真至关重要。本章讲解如何将CAD模型转化为具有物理属性的MBD模型。内容包括定义关节(Joints)、施加驱动(Drives)和外部载荷,并分析系统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此外,还将探讨如何将MBD结果反馈给FEA,进行更准确的柔性体动力学分析(Flexible Body Dynamics),以评估高速运动下零部件的变形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第六章:流体动力学(CFD)的初步探索与设计迭代 虽然CFD是一个独立的复杂学科,但本章介绍在设计阶段如何利用集成的流体分析工具进行初步的气动/水动力评估。内容聚焦于如何定义流体域、设置入口/出口条件,以及简化复杂模型以适应瞬态或稳态分析。重点指导读者如何通过修改设计几何形状(如导流板角度、外壳圆角)来改善流动状态,例如降低压降或优化散热效率。 第三篇:从数字模型到物理制造的桥梁 第七章:面向制造的设计(DFM)原则 设计与制造的脱节是工程项目失败的常见原因。本章全面阐述DFM原则在现代产品开发中的地位。针对三大主流制造工艺,我们将系统阐述设计规范: 机械加工(CNC): 最小壁厚、内腔可达性、刀具路径的限制、倒扣(Undercuts)的避免策略。 注塑成型: 拔模斜度(Draft Angle)的精确计算与应用、均匀壁厚的重要性、避免缩痕(Sink Marks)的设计技巧。 增材制造(3D打印): 支撑结构的设计考量、各向异性(Anisotropy)的影响以及不同材料的特性。 第八章:工程图纸的规范化与数据交换 尽管3D模型是核心,但规范化的2D工程图纸仍是制造和质量控制的法定文件。本章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如ISO或ASME Y14.5),讲解如何创建清晰、无歧义的工程图。重点解析几何尺寸与公差(GD&T)的符号、基准的选择与应用,确保设计意图能够准确地传递给检测人员。此外,还讨论了关键数据交换格式(如STEP、IGES、DXF)的特性与适用场景,确保不同软件平台间的数据完整性。 结论:工程实践的持续进化 本书的理念在于培养读者对机械系统进行全面、系统、跨学科思考的能力。工程工具的界面会不断演变,但优秀的设计原理、对物理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将设计意图高效转化为可制造产品的能力,才是工程师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鼓励读者将本书所学的知识作为基础,持续关注仿真算法的进步、新材料的应用以及自动化制造流程的发展,以应对未来更加复杂的工程挑战。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1.SolidWorks简介
1-1、SolidWorks公司简介
1-2、SolidWorks软体的特点
1-3、第三方软体─SolidWorks的黄金伙伴(GoldenPartner)
1-4、SolidWorks2008的安装步骤:
1-5、SolidWorks产品的启用与转换
1-6、转换使用许可
1-7、更新程式
1-8、线上更新
1-9、操作画面简介

2.草图与基材伸长特征
2-1SolidWorks
2-2了解3D空间
2-2-1三个基准面
2-2-2标准视角工具列
2-3草图绘制
2-3-1草图工具列2-4线、删除与修剪
2-4-1草图绘制模式(SketchModes)
2-4-2选取模式:
2-5第一个零件
2-5-1标註尺寸
2-5-2尺寸修改视窗按钮:
2-6特征与特征工具列
2-7特征管理员
2-7-1特征管理员
2-7-2特征管理员结构项次
2-7-3练习题:
2-8草图定义与限制条件
2-8-1草图定义
2-8-2限制条件
2-8-3加入几何限制条件
2-8-4删除几何限制条件
2-9伸长与除料
2-9-1练习题
2-9-2单边除料
2-9-3练习题
2-10弧与圆
2-10-1切线弧
2-10-2使用异型孔精灵
2-10-3圆角
2-10-4偏移图元
2-10-5快显特征管理员树状结构
2-10-6练习题
2-11镜射与对称
2-11-1镜射草图
2-11-2圆弧条件
2-11-3变更草图基准面
2-11-4练习题
2-12薄件特征
2-12-1练习题
2-13多重轮廓草图与共享草图
2-13-1多重轮廓草图
-13-2共享草图
2-13-3练习题
2-14公制与英制
2-14-1练习题
2-15综合练习

3.旋转与复制排列
3-1旋转与旋转除料特征
3-1-1尺寸属性
3-2环状复制排列
3-2-1练习题
3-3镜射
3-4直线复制排列
3-4-1练习题
3-5草图导出复制排列
3-6表格导出复制排列
3-6-1练习题
3-7薄壳与肋
3-7-1薄壳
3-7-2肋材
3-7-3父子关系
3-7-4抑制与恢复抑制
3-7-5练习题
3-8复制与贴上草图
3-9综合练习题

4.参考几何
4-1参考几何
4-2基准面
4-2-1练习题
4-3基准轴(Axis)
4-4共用值(连结值)
4-5数学关系式(Equations)
4-6综合练习

5.零件显示与视角方位
5-1零件显示
5-1-1检视功能表
5-1-2立即检视工具列
5-2视角方位(ViewOrientation)
5-2-1练习题

6.模型组态
6-1模型组态概要
6-1-1定义模型组态
6-2设计表格
6-3综合练习题

7.扫出与曲线
7-1扫出(Sweep)
7-1-1路径与导引曲线草图
7-1-2练习题
7-23D草图
7-2-1练习题
7-3螺旋曲线与涡卷线
7-4合成曲线
7-4-1练习题
7-5投影曲线
7-6分模线

8.叠层拉伸与钣金
8-1导出草图
8-2修正草图
8-3叠层拉伸
8-3-1练习题
8-4钣金
8-4-1钣金工具列
8-4-2量规表格
8-5基材凸缘
8-6钣金特征
8-6-1弯折裕度
8-6-2自动离隙
8-7斜接凸缘
8-8边线凸缘
8-9成形工具
8-9-1练习题
8-10转换零件为钣金零件
8-10-1练习题
8-11综合练习

9.组合件
9-1组合件(Assemblies)
9-2.加入零组件
9-2-1自由度与零组件的状态
9-3结合
9-3-1结合条件群组
9-4智慧型结合条件
9-5进阶结合类型
9-5-1宽度结合
9-5-2隐藏/显示零组件
9-6使用零件模型组态
9-6-1练习题
9-7组合件的爆炸视图
9-7-1爆炸直线草图
9-7-2爆炸和解除爆炸视图
9-7-3爆炸视图的动画
9-7-4爆炸视图的工程图
9-7-1练习题
9-9机械结合
9-9-1练习题

10.工程视图与註记
10-1工程图与图页属性
10-2工程图选项设定
10-3工程图范本
10-4-1图页格式
10-4-2隐藏/显示註记
10-4-3註解
10-5产生工程视图
10-5-1产生新的工程图
10-5-2视图调色盘
10-5-3视图的移动与对正
10-5-4模型项次
10-5-5存档类型
10-5-6练习题
10-6工程视图显示型式
10-6-1区域剖面线/填入
10-7模型视角
10-8区域深度剖视图
10-9中心註记
10-9-1全剖面
10-9-2半剖面
10-9-3练习题:
10-10转正剖视图
10-11剖面视图
10-11-1练习题
10-12裁剪视图
10-13辅助视图
10-13-1练习题:
10-14旋转剖面
10-15表面符号、公差配合与几何公差
10-15-1练习题:
10-16综合练习题

11.eDrawing
11-1eDrawing
11-2产生eDrawing档案(eDrawingsPublishers)
11-3开启档案
11-4eDrawing视窗
11-5检视
11-6动画
11-7剖面
11-8量测
11-9物质特性
11-10检视工程视图
11-11检视组合件
11-12标示评论
11-13输出档案格式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SolidWorks 2008基础范例应用(附范例光碟)(修订版)》的出现,对于当时想要深入学习SolidWorks 2008这款强大三维设计软件的台湾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我清楚地记得,在我刚开始接触SolidWorks不久,身边许多朋友和我一样,都渴望找到一本既能系统讲解基础知识,又能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学习的教材。市面上虽然不乏SolidWorks的书籍,但很多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范例不够接地气,难以真正激发学习者的热情。而这本《SolidWorks 2008基础范例应用》恰恰满足了我们的需求。它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按钮是做什么用的”,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范例,让我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理解软件的各项功能。例如,书中关于零件建模的章节,从最基础的草图绘制,到如何运用各种实体指令(如拉伸、旋转、扫描、放样)来构建三维模型,都设计得非常详实。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命令,而是将命令的运用融入到具体的模型创建过程中。当我们尝试绘制一个简单的螺钉,或是构建一个复杂的曲面零件时,书中会详细地展示每一步的草图绘制技巧、约束的应用,以及如何选择最合适的实体命令来达到预期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单个零件的建模,还深入讲解了装配体的创建,如何将多个零件有效地组合在一起,如何进行配合关系的应用,以及装配体的爆炸图和动画的生成。这些都是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技能。这本书的修订版,更是加入了许多新的范例和更贴近实际应用的内容,让我们的学习过程更加高效和有成就感。

评分

在我接触SolidWorks 2008的初期,我曾尝试过几本不同的教材,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不是太枯燥就是太肤浅。直到我看到了《SolidWorks 2008基础范例应用(附范例光碟)(修订版)》,我才觉得找到了方向。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範例應用”的編寫思路,它不是孤立地介绍每个指令的功能,而是將所有指令的運用都融合到一個個實際的應用案例中。我尤其欣賞書中對零件建模部分的講解,它循序漸進,從最基礎的草圖繪製、尺寸標註、幾何約束的添加,到各種實體指令(如拉伸、旋轉、掃描、放樣)的運用,都進行了非常詳細的闡述。書中每一個案例的講解都配有清晰的步驟和高品質的截圖,讓我們能夠非常直觀地跟隨操作。例如,在製作一個複雜的機械零件時,書中會詳細展示如何利用參照幾何創建基準面,如何利用曲線和草圖來定義零件輪廓,以及如何通過各種命令來完善模型的細節。更重要的是,它還深入講解了裝配體的創建,從零組件的導入、定位,到各種配合關係的設置,再到裝配體的運動仿真,都提供了非常實用的指導。附帶的範例光碟更是錦上添花,我們可以輕松地打開光碟中的源文件,對照書中的講解進行學習,這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和趣味性。

评分

在2008年那个SolidWorks开始普及的年代,《SolidWorks 2008基础范例应用(附范例光碟)(修订版)》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像是一个启蒙导师。我记得当时周围很多朋友都在讨论SolidWorks,但真正能上手做出东西来的不多,很多都卡在了基础操作上。这本教材最大的优点就是,它把复杂的三维建模过程,分解成了非常易于理解的步骤,并且用大量的实例来验证这些步骤。比如说,书中在讲解如何绘制一个复杂的曲面零件时,它不会直接丢给你一堆命令,而是会先分析这个零件的结构特点,然后逐步引导你如何创建基准面,如何绘制剖面线,如何运用曲面扫描、曲面偏移等功能,最终构建出流畅的曲面。这让我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机械地复制,而是真正地理解了设计思路。此外,书中的装配体部分也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教我们如何将零件组装起来,更重要的是讲解了如何运用各种配合关系来定义零件之间的运动约束,如何进行干涉检测,如何生成爆炸图等。这些都是在实际产品开发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附带的光碟里包含了大量的范例文件,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直接看到最终的模型是如何完成的,可以反复地去研究,去修改,去学习。这种“边学边做”的学习方式,对于我这种动手能力比较强的人来说,效果非常显著。

评分

对于我这种需要通过大量实践来掌握新技能的学习者来说,《SolidWorks 2008基础范例应用(附范例光碟)(修订版)》这本书简直就是福音。在那个SolidWorks刚刚开始流行起来的年代,找到一本既讲解扎实又内容丰富的中文教材并不容易。这本书的“范例应用”的定位,可以说是抓住了核心。它不像一些教材那样,只是罗列命令的功能,而是将各种命令的应用融入到具体的模型创建过程中。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零件建模部分的讲解,它从最基础的草图绘制开始,逐步引导我们掌握如何进行尺寸标注、几何约束的添加,以及如何利用各种实体特征(如拉伸、旋转、扫描、放样)来构建三维模型。书中的每一个范例都配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和精美的图示,让我们能够非常直观地跟着学习。此外,书中对装配体设计的部分也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教我们如何将零件组装起来,更重要的是讲解了如何运用各种配合关系来定义零件之间的运动约束,如何进行干涉检测,以及如何生成爆炸图等。这些都是在实际产品开发中非常重要的技能。而附带的光碟,更是让我们如虎添翼,可以直接打开源文件进行学习和参考,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

评分

对于我这种偏重实操、喜欢从“做中学”的学习者来说,《SolidWorks 2008基础范例应用(附范例光碟)(修订版)》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记得当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最吸引我的就是它“范例应用”这几个字,再加上光碟的配置,顿时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一定非常扎实。事实也证明了我的直觉是正确的。书中大量的范例,涵盖了从基础的零件设计到复杂的装配体构建,再到工程图的绘制,几乎囊括了SolidWorks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核心流程。我尤其喜欢它讲解零件建模的部分,它不是孤立地介绍某个功能,而是将多个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一个完整的模型来展示。比如说,在制作一个比较复杂的支架类零件时,书中会一步步引导我们如何绘制基础草图,如何利用草图进行拉伸,然后如何通过圆角、倒角、阵列等命令来完善模型。而且,它还会穿插讲解一些在绘制过程中容易被忽略但却非常重要的小技巧,比如如何有效地使用参照几何,如何处理曲面边界的连续性等等。这些细节的处理,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模型的精度。装配体部分更是精彩,从基础的零组件的导入、定位,到各种配合关系的设置,再到装配体的移动、旋转、分析,书中都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步骤和图示。我印象最深的是,它还讲解了如何制作装配动画,这对于演示产品的工作原理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范例光碟更是锦上添花,我们可以直接打开光碟中的源文件,对照书中的讲解进行操作,大大降低了学习门槛,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设计思路。

评分

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在书店翻阅到《SolidWorks 2008基础范例应用(附范例光碟)(修订版)》这本书的。当时的我,对SolidWorks这款软件一直都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找不到一本系统且实用的教材。市面上确实有一些SolidWorks的书籍,但要么内容陈旧,要么教程过于理论化,很难在实际操作中找到应用的点。这本《SolidWorks 2008基础范例应用》的出现,可以说是填补了市场上的一个空白。它的最大亮点在于“范例应用”这四个字,意味着它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将SolidWorks的功能融入到实际的模型创建过程中。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基础零件建模的讲解,从草图的绘制、尺寸标注、几何约束的添加,到各种实体特征的运用,比如拉伸、旋转、扫描、放样、抽壳等等,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阐述。每一个命令的介绍,都会结合一个具体的模型来演示,让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这个命令是如何被应用的,以及它能带来什么样的效果。更令人惊喜的是,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装配体实例,从简单的轴承座到复杂的机器人手臂,都提供了详细的创建步骤和配合关系的设置方法。这对于学习如何将零散的零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机械装置至关重要。而且,书中还附带了范例光碟,我们可以直接打开光碟中的文件,对照书中的讲解进行学习,这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评分

话说我当年学习SolidWorks 2008的时候,身边有许多朋友和我一样,都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真正带我们入门,并且能够学以致用的教材。《SolidWorks 2008基础范例应用(附范例光碟)(修订版)》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是及时雨。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以大量的、贴近实际应用的范例为主线,来串联起SolidWorks的各项功能。我记得书中关于零件建模的部分,从最基础的草图绘制,到各种实体特征的生成,再到曲面造型,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讲解。每一个范例的创建过程,都配有清晰的步骤和丰富的图示,让我们能够非常轻松地跟着操作。例如,书中在讲解如何创建一个比较复杂的冲压件时,它会详细地展示如何进行草图的绘制和约束,如何运用拉伸、切除、圆角、倒角等命令来构建模型,并且还会穿插讲解一些设计上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装配体设计也进行了深入的讲解,从零件的导入、定位,到各种配合关系的设置,再到装配体的运动仿真,都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附带的光碟更是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可以直接打开光碟中的范例文件,进行学习和参考,甚至可以尝试对其进行修改和扩展,这对于巩固和加深理解非常有帮助。

评分

我是在2008年左右接触到SolidWorks 2008的,当时国内的SolidWorks教材还不是特别成熟,很多都停留在比较表面的讲解,让人感觉学习起来很吃力。《SolidWorks 2008基础范例应用(附范例光碟)(修订版)》的出现,可以说是我学习SolidWorks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应用导向”,它不是空泛地讲解理论,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际应用范例,来教会我们如何使用SolidWorks。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零件建模的部分,从最基础的草图绘制,到各种实体特征的创建,比如拉伸、旋转、扫描、放样等等,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讲解。每一个操作步骤都配有清晰的图示,让我们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书中的范例设计也非常巧妙,涵盖了从简单的机械零件到一些相对复杂的结构件,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提升。而且,书中对装配体设计也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从零件的导入、配合关系的设置,到装配体的运动仿真,都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附带的光碟更是锦上添花,我们可以直接打开光碟中的范例文件,对照书中的讲解进行学习,这大大缩短了学习的周期,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评分

坦白说,在我初次接触SolidWorks 2008时,我对三维建模的整个概念都感到有些陌生,感觉像是在学习一门全新的语言。市面上很多教材总是上来就讲各种命令,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些命令具体能用来做什么,也不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而《SolidWorks 2008基础范例应用(附范例光碟)(修订版)》这本书,从一开始就抓住了“应用”这个关键点,它通过非常贴近实际应用的案例,让我们理解SolidWorks的强大之处。我记得其中一个关于机械手爪的范例,它不仅仅教会了我们如何绘制复杂的曲面,如何进行高级的特征创建,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这个例子,让我们体会到了参数化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修改参数来快速迭代设计。书中对每个操作步骤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且配有高质量的截图,使得学习者能够非常直观地理解每一步的操作。而且,这本书并没有忽视工程图的重要性,它花费了不少篇幅来讲解如何从三维模型生成符合国标的二维工程图,包括视图的创建、尺寸的标注、公差的标注等等。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设计转化为实际生产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光碟里的范例文件,更像是老师留下的“作业”,让我们有机会去模仿,去思考,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创新。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使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入门教材,更是一本可以伴随我们长期学习的工具书。

评分

记得当初接触SolidWorks 2008的时候,市场上的中文教材并不算特别多,而且很多都偏理论化,感觉像是把官方的帮助文档翻译了一下,看得云里雾里。直到我入手了这本《SolidWorks 2008基础范例应用(附范例光碟)(修订版)》,才真正感觉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应用”导向,它不是在告诉你“有什么功能”,而是在教你“怎么用好这些功能来解决实际问题”。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零件建模的讲解,它从最基础的草图绘制开始,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各种实体和曲面特征的创建方法。书中的每一个范例,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模型,从一开始的草图绘制,到后续的实体、曲面、特征的添加,都有详尽的步骤说明和精美的截图,让我们能够非常直观地跟着操作。我记得有个范例是关于一个齿轮箱的设计,它不仅教我们如何创建齿轮,还教我们如何将多个零件进行装配,如何设置配合关系,如何进行运动仿真,这对我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学习经历。而且,书中还专门留出了篇幅讲解工程图的绘制,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出图给生产的工程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附带的光碟更是让我们如虎添翼,可以直接打开源文件进行学习和参考,甚至可以尝试修改和扩展,这对于加深理解和提高动手能力非常有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