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单熬了7年,《风之影》作者萨丰终于交出这张全球翘首等待的成绩单!
★为什么全球出版社争相付出高价,只为获得萨丰脑海里的一个故事?
★西班牙首刷100万本,破出版史纪录,全球销量冲向500万本!
★德英美等国以天价勇夺这颗「出版界的钻石」,全球预付金已登千万美元高峰。
★詹宏志、郝誉翔、李立亨、谭光磊、elish 各界名人绝赞推荐!
当全世界都背弃、不看好你,只有恶魔对你展露笑颜,你选择言听计从?抑或誓死周旋到底?
诱惑宛如天使,却是披着纯净白衣的魔鬼。当鬼魅逐渐显影时,这才惊觉,最险恶的魔鬼都住在自己心里:虚荣、仇恨、妒忌、自卑......在这场游戏中,敌手只有自己。──范湲
8岁那年,大卫.马汀在酒醉父亲的拳头下,誓死守护狄更斯的《前程远大》,因为在那遭受诅咒的童年时光里,书本是唯一可依靠的心灵堡垒。
1917年,年仅17岁的马汀意外接获《工业之声》副总编巴希里欧的紧急命令──即将付印的週末特刊因临时出状况,空缺几页内容待补,此时编辑部人员又都已下班,无可奈何之下,副总编给了马汀一个创作机会,要求他在仅剩的六小时内写个短篇小说以充版面。
隔天马汀所写的小说一刊出后,竟大受读者欢迎,使他一跃成为报社专栏作家之一,却也因此招来报社同侪的嫉妒与冷落,只有一向看好他的忘年之交卫达始终默默给予支持和鼓励。
正当马汀的小说广受好评之际,却收到一位来自法国巴黎出版商的来信,表示愿意协助他完成种种创作及出书的梦想;接着又意外获得一封造访妓院「绮梦园」的邀请函,只是根据卫达所言,这家「绮梦园」早已歇业多年,也无听说重新开业的消息;更诡异的是,当马汀前往赴约时,接待他的美丽女子竟与自己小说中的女主角同名,也叫珂萝依......一夜逼真如实的经历,之后却又人去楼空?!
尔后,一封封具有天使印记的信笺,一次次与署名A.C.的神秘访客会晤,竟鬼使神差地引诱着马汀,身不由主陷入一场越探索越迷离、无法自拔的生命历程,马汀也逐渐发现与自己接触的神秘人士,其身分与背后目的远比想像中诡谲难测......
美丽诱人的天使封印,就此揭开一场天人交战的神秘交易。当你惊觉自己的灵魂已被猎捕、生命正与过往历史诡异交叠时,可有勇气继续未完成的章节?
作者简介
卡洛斯.鲁依斯.萨丰 Carlos Ruiz Zafon
1964年生于巴塞隆纳,原任职于广告界,后赴美定居,目前在洛杉矶从事电影编剧以及文学创作。
1993年出版小说处女作《白雪王子》,荣获西班牙重要的「艾德彼儿童文学奖」肯定,接下来几部作品如《午夜皇宫》《九月之光》和《玛丽娜》等,都是极受好评的青少年小说。
2001年出版《风之影》,随即席卷西班牙书市,热潮不退,销售逾百万册,并高居各国畅销书排行榜,魅力远胜《哈利波特》和《达文西密码》。2004年,《风之影》先获西班牙出版协会选为该年度最畅销小说,后在法国获颁「年度最佳外国小说」,曾获此殊荣的西语文学巨擘仅有马奎斯和瓦加斯略萨。德文版出版一个月即热卖十万册;英文版在英国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本登上畅销榜冠军的西班牙小说,并荣登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已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逾五十国出版。
《天使游戏》是作者萨丰酝酿7年的声势鉅着,在西班牙以首刷100万本之姿堂堂登场,迅速销售一空,且不断好评再版中。萨丰说:「这个故事里有阴谋,有爱情,更穿插了许多惊喜。在书写《天使游戏》的时候我比较勇敢,这本书很有些狄更斯的味道,是向以狂热方式在文学中生活的十九世纪作家致敬。」
译者简介
范湲
西班牙纳瓦拉大学语言学硕士,曾任西班牙文口译,教过英文、西班牙文,近年多从事新闻相关工作,目前定居奥地利萨尔斯堡近郊。
已出版译作:《海上教堂》《风之影》《Good Luck──当幸运来敲门》《无形之城》《这一生都是你的机会》《你就是自己的幸运星》《时间推销员》《浪漫骑士唐吉诃德》《露露》等(皆由圆神出版)。
<导读>魔鬼躲在细节里 李立亨
<推荐序>魔鬼的邀约,天使的游戏 谭光磊
<译序>一场与心魔赤身肉搏的残酷游戏 范湲
第一幕 诅咒之城
第二幕 永恆之光
第三幕 天使游戏
结语 1945
导读
魔鬼躲在细节里
李立亨
十七岁的马汀在《工业之声》报社打杂,喜欢舞文弄墨的他,突然得到机会,得在六小时之后交出一篇侦探小说,来补报纸临时空出的版面。
马汀没有让他报社里的知音,以及严厉的副总编辑失望。引人入胜的情节,受到了读者好评,还让他得到来自巴塞隆纳高级风化场所「绮梦园」里的一封邀请函。
马汀笔下虚构的珂萝依──她的一举一动彷彿一只猫,胴体紧裹着布满闪亮鳞片的马甲,那份极度挑逗的煽情,简直教人招架不住──竟然就是邀请他的人。接下来的发展,马汀自己是这样说的:
此时,我总算明了,我从多舛多病的童年一路走来,就是为了体验这短短数秒钟的极乐时光。
所有读者看到这里,应该跟我有着相同的反应:感谢老天,终于又读到了一本好看的小说。请把电视关掉,把我的饮品备好,在我结束阅读之前,谁都别来烦我。
这种感觉,换成英文只有三个字:Leave me alone。
他用更多的细节,来形容书中人物的处境、感受,以及现场的氛围
你以为接下来上场的应该是:思念,慾望,征服,或者爱情无价之类的感受。然而,卡洛斯.鲁依斯.萨丰并没有这样做。他也没有延续前一本书《风之影》,让读者跟着主人翁一路追索一本书。这次,他让我们在写书人身上附体。
一九一七年的西班牙,命运坎坷的马汀,后来离开报社,用笔名写了好几年的言情小说。
为了他喜欢的女子克丽丝汀娜,为了帮他推荐给报社写稿的卫达,他用真性情帮这位知音改稿。结果,这本叫做《烟尘之屋》的小说,大大的叫好叫座。马汀自己呕心沥血写出的《天堂之路》,却得到「风格平庸」的评语。
隔了七年,再读到卡洛斯的新作,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作者,已经变得更从容,更自在。他不怕我们失去耐心,他不怕我们期待惊喜的念头落空。他用更多的细节,来形容书中人物的处境、感受,以及现场的氛围。
告别自己喜欢的女子,告别引领他走上发表之路的知音,卡洛斯把我们跟马汀,一起带进他所要写的下一本书的准备工作中。
这本书的主题是历史,是文化,是爱情,谋杀,或者是文学吗?不,天啊──「别放下我一个人」──是,宗教。
他再一次用对话,用人际之间的微妙互动,让我们感受到西班牙的温暖
委託马汀写作的人,要马汀别再看神学的理论书籍。他要他去读格林童话,和希腊悲剧与印度传说。因为:
神话教我们的道理是:人类是透过小说和故事去学习和吸收观念的,依赖冠冕堂皇的教条和理论是行不通的。凡是伟大的宗教着作都是以这种方式教导我们的。这些故事里的角色必须面对并克服人生困境,而且透过各种意外和启示而完成了丰富的心灵之旅。
话虽然说得很具启发性,但是,你可能还是觉得,你得严肃考虑是否要将已然冷掉的饮品改成黑咖啡。或者,你开始担心你得打电话给朋友,分享一下之前的愉快心情,好保留住今天的美好。
幸好,还没步入中年的作者卡洛斯,就是有办法用有趣的切入点,让我们躲开宗教议题可能带来的阴霾。他再一次用书中爱书人的对话,再一次用人际之间的微妙互动,让我们感受到西班牙的温暖,以及阳光照不到的那一面。
马汀在离开图书馆跟档案室之后,走进灵界仪式的传说,侦探与警察,魔术用品店,情妇与富翁之间的传说,又陆续像跑马灯似的出现在他周围。将近一个世纪之前的巴塞隆纳,就这样活灵活现的在我们面前挥洒开来。
如果用武侠小说来做对比的话,马汀似乎是个误入史上最强武功秘笈争夺战的少侠。如果用惊悚小说来对比的话,他则像是握有最后底牌却浑然不知的牌桌新手。但是,我们跟他一样,不到最后一秒钟,不会知道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
这本书具备了所有好小说所会有的特质:他让我们浮躁的心,安静了下来。
问题从写小说出发,答案自然也得回到书本去追寻。
马汀写小说是因为卫达的协助,接下来错综复杂的人生也因他而起。然而,穿越卡洛斯布下的重重迷雾,我们最后才有办法拨云见日般的知其所以然。这些迷雾,让我们放慢了窥看人生的脚步,也感受到所有好小说都会具备的特质:他让我们浮躁的心,安静了下来。
《天使游戏》用细节,堆叠出文学的七彩宝塔。躲在细节里面的魔鬼,戴着戏剧、奇幻、电影的面具起舞,却又能让我们带着温柔的心,读到最后一页。
我们知道,我们得配上一声叹息,才有办法阖上书页。
唉,文学的魅力......
(本文作者为国际剧评人协会IATC台湾分会理事长)
推荐序
魔鬼的邀约,天使的游戏
谭光磊
每个新人作者都渴望一夕成名,但那未必是最好的结果。
回顾近年来轰动国际的文学小说,几乎都出自新人之手:《苏西的世界》和《追风筝的孩子》《时空旅人之妻》和《大象的眼泪》,还有《不存在的女儿》。这种「新人辈出」现象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十二年前的《冷山》,那是文学教授查尔斯.佛瑞哲根据家族故事写成的南北战争小说,在无人看好的情况下由独立出版社发行,居然一举夺得国家书卷奖,在美国狂销两百万册。
出版社高层恍然大悟:原来「文学小说」也可以这么赚钱,于是莫不倾力寻找下一个「潜力股」,而且不惜砸下重金,那往往是长期创作不懈的老作者完全无法想像的数字。当出版社不断整合和集团化,管理阶层追求业绩成长,瞬间从零到无限大的新人,当然成为短线获利的最佳利器。他们都希望自己是慧眼独具的伯乐,能够在无名新人押对宝,进而赢取暴利。
受害的终究是创作者:一夕走红带来名与利,却也带来巨大的期待和压力。这类「明星新人」若有新作推出,必被所有人放大检视,评论家早已磨刀霍霍,准备证明先前的成功只是侥倖;读者既期待又怕受伤害,不论新书写得多好,都无法取代当初最美的阅读体验。成名前的作者可以闭门造车,与世隔绝专心创作,然而一旦成为「职业作家」,就意味没完没了的宣传活动,跑遍全国书店签书只是基本,甚至要上电视打书,跨洋飞到欧洲宣传。
出版社未必好过,因为他们的期待太高,大卖只是及格,而奇蹟般的销量可遇而不可求,几乎不可能复制。所以最后可能两败俱伤收场:出版社血本无归、作家信心被彻底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冷山》依然是最难忘的例子:为了争取佛瑞哲新书《十三个月亮》(Thirteen Moons),美国蓝灯书屋总裁安.葛多芙(Ann Godoff)大笔一挥,用八百万美金的天价得标,凭借的只有一页剧情大纲。新书写了整整十年,出版时毁誉参半,出版社要回收预付版税更是不可能的任务。
葛多芙浪掷千金的作法害她丢了工作,于是带着编辑团队出走,到企鹅出版集团成立新出版社。在她带走的编辑群中,有一位叫做史蒂芬.摩耶斯(Stephen Moyers),而摩耶斯带走了一位西班牙作家,叫做卡洛斯.鲁依斯.萨丰,他的那本小说,就是《风之影》。
据说摩耶斯并不懂西班牙文,当年是他的助理听闻此书在西班牙的空前盛况,找来读了惊为天人,才力荐主管签下。摩耶斯签下《风之影》时,还是蓝灯书屋的主编,结果因为葛多芙的人事异动,这本书随着他来到企鹅集团,迟至二○○四年才在美国上市。
那时「萨丰狂热」早已席卷欧洲,《风之影》在德国、法国、义大利、荷兰等地热卖不绝,在西班牙更是蝉联排行榜达数年之久。此外,由于「理察与茱蒂」读书俱乐部加持,《风之影》成为英国史上第一本跃登畅销冠军宝座的翻译小说。
与这些耀眼的成绩相比,《风之影》在美国的表现难免有些黯淡,不是说卖不好,而是「好像应该要更好」。但话说回来,美国读者向来不爱读翻译书,连英国的畅销书要打进美国市场都不容易,何况欧洲书?以此标准观之,《风之影》已经创造了难能可贵的书市奇蹟,等到隔年平装版上市后,更在读者口耳相传和独立书店业者的好评推荐之下,成为细水长流的长销书。
二○○八年四月,萨丰终于推出新作《天使游戏》。距离《风之影》出版的时间,已经七年过去。如今他的名声和地位都不可同日而语,彼时没没无闻的旅外作家(萨丰长年住在洛杉矶),现在是闻名全球的畅销作者。《风之影》被翻译成三十余种语言,总销量超过一千五百万册。《天使游戏》更打破了罗琳和肯.佛雷特(Ken Follett,《圣殿春秋》作者)的纪录,成为西班牙史上首印量最高的一本书:光是西班牙本地,还不算拉丁美洲,精装首印量便高达一百万册!
这本书也掀起了一波空前激烈的国际版权竞逐,除了西班牙、英国、义大利和荷兰几个国家的出版社不变,《天使游戏》的德国和法国版权皆在重金攻势下易主。最众所瞩目的当然还是美国版权,摩耶斯已经离开出版社,当起文学经纪人。当年他用十几万美金便买到《风之影》,现在可没这么容易了。
历经多日激战,《天使游戏》的美国版权终于由双日(Doubleday)出版社的发行人史蒂芬.鲁宾(Stephen Rubin)拿下,交给总编辑比尔.汤玛斯(Bill Thomas)负责。鲁宾曾出版墨西哥女作家萝拉.艾斯奇弗(Laura Esquivel)的《巧克力情人》,缔造了全美两百万册的惊人销量,也是他最后胜出的关键。
这场竞价还有另一段有趣的插曲。和鲁宾缠斗到最后才宣告落败的竞争对手不是别人,正是Grand Central出版社的新任总编戴波拉.傅特(Deborah Futter)。傅特本来是双日的编辑副总监,是鲁宾亲自调教出来的得意门生,三个月前才跳槽到新东家,想不到马上就上演「师徒对决」的戏码。不过姜毕竟是老的辣,最后鲁宾用超过五百万美金的天价,夺得《天使游戏》北美发行权。
今年六月,《天使游戏》英文版在全球同步上市,空降美国的纽约时报排行榜第三名、英国的书商杂志排行榜第三名,皆是远超过《风之影》的好成绩,为「翻译书在美国市场」写下畅销新猷。德文和义大利文版已在去年推出,均攻佔了排行榜冠军席次,也获得媒体压倒性的好评。
《天使游戏》依旧以巴塞隆纳为故事舞台,不过时间往前推到一九二○年代。主角大卫.马汀年幼时母亲离家出走,他与潦倒的退伍军人父亲相依为命,但父亲不久也意外身亡。马汀长大后进报社工作,受副总编赏识而开始在报上连载小说《巴塞隆纳蒐秘》,集所有廉价通俗故事之大成,充满谜团、谋杀和爱欲纠葛,广受读者喜爱,却也招致同事们的嫉妒,最后被迫走路。
这时与马汀亦师亦友的卫达先生伸出援手,他出身地方望族,也是知名作家,当初正是他向报社副总编美言,才让马汀有机会发表创作。在卫达的引介之下,马汀成为某出版社的签约作家,用笔名创作全新系列《诅咒之城》,用每个月一本的速度,几乎是燃烧生命一般不断产出匪夷所思、光怪陆离的哥德惊悚故事。他赚进了高额版税,却也赔上了健康。
马汀深深恋慕着卫达家司机的女儿克丽丝汀娜,她总认为马汀写这种不入流的廉价小说是出卖灵魂、浪费才华的行径,坚信在他内心深处必定埋藏了一部伟大的文学杰作。为了证明自己、也为了博得她的青睐,马汀用本名创作了《天堂之路》,但是销售奇惨无比,书评家更毫不留情说作者根本没有前途,殊不知无数读者每月按时掏钱买同一个人写的《诅咒之城》。
更讽刺的是,马汀暗中替卫达捉刀的作品《烟尘之屋》在同时上市,只见文坛一片赞扬之声,把卫达捧为大师级作家。遭受这一连串的背叛与打击,马丁的健康情形日益恶化,连医生都警告他来日无多。这时神秘的巴黎出版商柯瑞理先生找上门,他向马汀提议,愿意用超高额的费用,聘请马汀用一年的时间,创作一个最伟大的故事,能够使读者心醉神迷、如同献身宗教一般虔诚。
穷途末路的马汀接受了这个提议,但不久便发现事有蹊跷:柯瑞理先生的眼睛是黄色的,像狼一样。他名片上印的巴黎地址是一座早已荒废的建筑,哪是什么出版社?更诡异的是,马汀发现自己住处的前一位房客也是个作家,也曾接受过类似的邀约,最后不得好死。柯瑞理先生究竟是带来救赎的天使,还是包藏祸心的魔鬼?
《天使游戏》带领读者回到了那个哥德色彩浓厚的古老巴塞隆纳,静静守护古往今来无名故事的「遗忘书之墓」,以及后来将成为《风之影》主角的森贝雷父子书店。萨丰念兹在兹的依然是书,是故事超脱白纸黑字、能够形塑人生的力量。他在访谈中强调自己的工作就是「说故事」,不论是编故事给朋友听、替广告公司写文案、创作青少年文学、写电影剧本,还是现在的「成人文学」。他的目的也很简单,能挣口饭吃、换得读者的一抹微笑或几滴泪水,便已足够。
从《风之影》到《天使游戏》,故事中总有卖不出几本书的潦倒作家,却也有懂得欣赏他们的书店老板,更有因缘际会读到这些作品而大受感动的少年。萨丰透过书中角色之口,说「在商业艺术之中,所有的艺术迟早都是商品」。他的偶像是英国大文豪狄更斯,而狄更斯当年就是英国最通俗最畅销的写作者。萨丰对「文学」和「通俗」的看法,尽在不言中。
最终,一切都只和故事有关,不分国籍地域、不分语言形式,更无高低贵贱。萨丰受英国和法国作家影响很深,他认为「书籍没有护照」,而所有的文学流派到头来讲的都是「人性」。他热爱文字和书本,绝不拘泥形式,《天使游戏》屡屡向古早的廉价连环惊悚小说致敬,而就连他深爱的狄更斯,当时也是在杂志上连载小说,之后才集结成书。现在大家都在谈电子书,未来的出版形式或许几度更迭,但那都不影响故事的本质,因为那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和热爱。
(本文作者为《天使游戏》中文版权代理人)
译序
一场与心魔赤身肉搏的残酷游戏
范湲
二○○八年春,萨丰的新作《天使游戏》在千唿万唤之中问世了。书海浩瀚,一本新书的问世,泰半时候连一丝波澜都撩拨不起的。然而,《天使游戏》的出现不是吹皱池水而已,蛰居洞穴已久的勐龙再次撼动江湖,掀起的是扑天盖地的狂风巨浪!
西班牙文版首刷百万册。
这个惊人的数字,在西班牙出版史上,或许不会是绝后,但确定是空前。
这个迷人的数字,勤于笔耕的创作者,或许曾经梦想过,有此佳绩多好。
包括《天使游戏》的主人翁大卫.马汀。
萨丰曾说,作家是世间最爱慕虚荣的动物。尤其是第一笔稿费、首度被人赞美,常是写作者终身难忘的重要时刻。大卫.马汀年纪轻轻就尝到了这个甜头,文字带来了实质报酬和情感满足,美好到足以挺过生命中各种摧折。于是,作家以为自己可以坚强到不需要掌声,只要为自己而写,于愿足矣?
以《玫瑰的名字》闻名于世的艾可曾说:「我真正为自己而写的文字,只有购物清单。」
写作者八成都是一路颠簸的幽魂。《天使游戏》里的马汀就是。诱惑宛如天使,却是披着纯净白衣的魔鬼。当鬼魅逐渐显影时,这才惊觉,最险恶的魔鬼都住在自己心里:虚荣、仇恨、妒忌、自卑......在这场游戏中,敌手只有自己。
系列正名:「遗忘书之墓」四部曲
近几年来,或许因为等待太漫长,任何和新书有关的揣测和传言,都能餵养书迷们的焦急和好奇。都说新作是《风之影》的续集。这个说法在无边无际的网路蔓延已久。当谣言强烈冲击事实,就连原本毫不在意的萨丰也不得不出面澄清,甚至为自己没能及早说明而抱歉。
《天使游戏》不是《风之影》续集,也不是前传。两本作品同属「遗忘书之墓」四部曲,但情节各自独立,并没有连贯性或特定的阅读顺序。
不过,误传的形成亦非空穴来风,《天使游戏》和《风之影》之间确实存在着非常重要的连结和共同元素:森贝雷书店、遗忘书之墓、主角对书籍的热爱,以及刻骨铭心的激情烈爱。悬疑、紧张、奇幻、惊悚......这些在《风之影》里媚惑全球千万读者的拿手好戏,萨丰在《天使游戏》中甚至有更精湛纯熟的演出。有些读者或许认为,作者对于「遗忘书之墓」这个神秘而独特的所在似嫌过于「轻描淡写」了?萨丰打造了这个风靡全球的藏书秘地,岂能如此随意轻拈?他已经做了预告:遗忘书之墓会在四部曲其他作品继续出现,而且越来越「清晰」,最后一面神秘帘幕将在四部曲完结篇中大方掀起。
巴塞隆纳 永远的女主角
《天使游戏》场景仍设定在巴塞隆纳。虚实交错的书写风格,这是萨丰擅长的奇招。虚幻的部分天马行空,但在写实的部分,举凡事件或场景,萨丰倒是严守确实的原则,做足了功课。
创作青少年小说起家的萨丰,始终以故乡巴塞隆纳作为故事背景。这座城市,总是在他笔下活灵活现,成了小说中抢眼的角色。城市若有性别,《天使游戏》里的巴塞隆纳就是个大方洒泼、明艳娇俏的女子了。在那个积极迈向现代化的时代,巴塞隆纳宛如身着晚礼服的冷艳美女,不动声色地观察着穿梭其中的红男绿女......书写巴塞隆纳的作家很多,但如此鲜活呈现巷弄百态的描述并不多。萨丰笔下的巴塞隆纳是相当真实的,小说家在作品中凭空捏造的「特权」,他倒是极少运用在这方面。书中提及的餐厅、酒馆、街巷、建筑......都是读者可以按文造访的所在。行销曼妙的巴塞隆纳,建筑和艺术在过去扮演要角,如今,文学急起直追的气势已不容小觑。
女性角色 良善天使本尊
相较于《风之影》,萨丰在《天使游戏》里对女性角色的着墨深刻许多。《风之影》借由一个少年的眼睛观照尘世,这样一个对女性似懂非懂的年纪,通常对女性不会有深刻洞察的功力。少年达尼的人生经验养分,大多是由忘年之交费尔明供输。于是,这个异常抢眼的配角,反而让众多读者特别难忘。
《天使游戏》里也有这样一位格外抢戏的超级配角,和费尔明一样是个熟稔文学的爱书人,只是换成了荳蔻年华的少女伊莎贝拉,时而泼辣,时而慧黠,鲜明而独立的个性有非常浓厚的女性主义影子。萨丰塑造了一个耽溺于悲伤过往,经常自怜自艾的主人翁,却很巧妙地搭配了一个活泼开朗、性格踏实的年轻女孩来「平衡」,使得整本小说不至于太偏向晦涩阴暗的基调。马汀虚无的生命中,唯有伊莎贝拉能够从旁协助他与现实接轨。一个心地善良的道德英雌,尤其是个讨喜的角色。
开放结局 众人各自演绎
在这场游戏里,真正的天使只有伊莎贝拉一人。然而,玩家无可计数:萨丰蓄意让读者一同尽兴地玩,曲折离奇的情节不在话下,开放式的结尾更是他留给读者的「功课」。萨丰临别出招,广大西班牙文读者或赞叹,或惊愕,总之,就是「不习惯」。或许,大部分读者或多或少仍期望《风之影》式的圆满句点。然而,创作者不会甘于原地踏步的。《风之影》是萨丰创作的第一部成人小说,其中仍见部分青少年小说的笔触和元素,相隔多年,萨丰以更成熟自若的姿态铺陈文字,自信和气势更甚于前作。在这出深沉的悲剧安排了这样一个奇诡的结局,萨丰很巧妙地让读者们自始至终参与了这场游戏。
永远不老的马汀牵着年幼的克丽丝汀娜,苦恋多年却修不成正果的爱侣,为何会在故事终了携手漫步在他乡海边的长堤上?人生终究是梦幻泡影?读者们可以掩卷思索一番。我宁可浪漫地相信,经历过一场与心魔赤身肉搏的残酷游戏之后,重拾纯真本性的马汀,将以不老之姿等待他一生的挚爱再次成长,让生命倒带重来一遍,这是小说里才有的奇幻痴想。在文学里,芸芸众生也可以具备抡下漫天繁星扭转干坤的气魄。
因为如此,文学成了凡夫俗子寻获救赎的捷径。
2009年仲夏,萨尔斯堡
网路推荐文
值得一读就是因为够好看
elish
《天使游戏》是一部结合推理、奇幻与八点档(爆)的跨类型大作。当初读《风之影》时我就暗暗心想,萨丰这么棒的文笔和渲染力如果来写哥德风的恐怖或奇幻小说肯定很有效果,而本作证明这的确是优秀且浑然天成的组合。
不得不说,本书应该是我曾阅读过的跨推理奇幻作品中最杰出的一部,比例调配得当且结合得没有突兀感,案件本身不论是设计还是翻转都相当有趣。最厉害的是故事洒狗血不用钱却可以处理到味道极淡,明明有好几卡车看起来完全只能用超自然因素解释的情节,但写到最后竟然被漂亮的收到只剩一、两条线要动用奇幻脑,其他全部可以借由虚实相应的情节做出合理解释!
七年的时间果然没有白过,这部作品真的很赞啊!(叹)
《天使游戏》这本书,我真的要给它疯狂打电话!我是一个对剧情逻辑要求很高的人,很多时候看小说都会忍不住挑刺,但这本书,我真的找不到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它的故事线非常清晰,而且环环相扣,每一个情节的设置都恰到好处,让你在惊叹之余,又忍不住期待下一个转折。我喜欢作者对“天使”这个概念的解读,它不是那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形象,而是更贴近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美好的特质,比如无私的奉献,比如坚定的信念,比如即使在黑暗中依然保有的一丝光明。这些“天使”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他们也会犯错,也会受伤,但正是这种不完美,才让他们显得更加珍贵。我最喜欢的地方在于,作者并没有刻意去“升华”什么,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情感触动,让你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天使”的力量。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应该被归类为某个特定的类型,它更像是一种对人生经历的深刻体悟,它让你看到,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们身上依然可以闪耀出“天使”的光芒。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渴望被治愈,或者想重新找回内心力量的读者!
评分天啊,我最近真的被一本叫做《天使游戏》的书给彻底迷住了!老实说,我一开始拿到书名的时候,脑海里闪过的画面还挺模糊的,可能以为是那种很梦幻、有点不切实际的少女故事,但完全不是!这本书的“天使”概念,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太多了,它触及的层面很广,有点像是探讨人性中最纯粹的部分,又带着一丝丝的脆弱和不完美。我最喜欢的地方在于,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天使”下定义,而是通过角色的互动和内心的挣扎,慢慢地勾勒出“天使”的轮廓。有些角色,表面上看光鲜亮丽,像是从天堂坠落的凡人,但他们内心深处却隐藏着凡人的挣扎与欲望,这反而让他们显得更加真实,更加 relatable。我看到一半的时候,就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天使”?是毫无瑕疵的完美,还是在犯错后依然选择善良的勇气?作者巧妙地设置了许多小伏笔,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推翻自己之前的判断,然后又被新的线索牵引着,进入下一个更深的思考。我真的强烈推荐给所有喜欢深度探讨人性、又不想读起来太过沉闷的读者。它绝对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书,它会在你心里留下淡淡的余味,让你忍不住回味和思考。
评分我最近读到的这本《天使游戏》,绝对是我近几年读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本书了。一开始,我会被它那些看似童话般的名字吸引,但很快,我就会发现,它远不止于此。作者的想象力简直爆棚,他构建了一个我从未设想过的世界,这个世界既有我们熟悉的现实,又融入了许多超乎寻常的设定。我特别喜欢它处理“规则”的方式,很多时候,我们都活在各种看不见的规则之下,而这本书,则是在挑战这些规则,并且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让我们去理解这些规则背后的意义。它不是那种你一眼就能看透的书,你需要慢慢地去品味,去咀嚼,才能体会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层含义。我看到一些评论说它有点晦涩,但我反而觉得,正是这种“晦涩”,才让这本书充满了魅力。它让你去思考,去探索,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而且,它里面的角色,每一个都带着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天使”和“魔鬼”的一面,他们的选择,有时候让你义愤填膺,有时候又让你感同身受。总之,这本书让我脑洞大开,也让我对很多事情有了新的认识。
评分说实话,《天使游戏》这本书,我第一眼看到书名的时候,以为是个挺轻松的小说,可能有点奇幻元素,但万万没想到,它里面蕴含的哲学意味这么浓厚!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尤其是对一些生活细节的描绘,那种淡淡的忧伤,却又带着一股韧劲,让我感觉特别熟悉。我喜欢它塑造的那些“普通人”,他们不是什么超级英雄,也不是什么权倾朝野的大人物,他们只是我们身边可能遇到的任何一个人,有着自己的烦恼,自己的梦想,也有自己的局限。但正是这些“普通人”,在故事中却展现出了非凡的光辉,这种光辉不是来自于超能力,而是来自于他们面对困境时的坚持,来自于他们对爱的渴望,来自于他们即使遍体鳞伤,也依然愿意伸出援手。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善良”的定义,它不是一种被动的选择,而是一种主动的抗争。在充满黑暗的世界里,保持善良,本身就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而且,作者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好,时而平静如水,时而又暗流涌动,总能适时地抓住读者的情绪,让你跟着角色的命运起起伏伏。我真的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一个故事,它更像是在传递一种力量,一种希望。
评分这本《天使游戏》简直是把我的人生观都给颠覆了!我不是那种特别爱看小说的人,平时顶多就翻翻新闻,看看剧,但这次真的被朋友安利得不行,硬着头皮拿起来,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我喜欢它里面那种隐晦的叙事方式,一开始你可能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各个角色之间好像没有太直接的联系,但随着故事的推进,你会发现他们之间微妙的羁绊,就像是命运的丝线,一点一点地将他们拉扯到一起。最让我惊艳的是,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简直是鬼斧神工!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阴暗面,都有自己的秘密,他们不是扁平化的好人或坏人,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个体。有时候,你看到一个角色做出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但下一秒,他又会因为某个小小的善意而让你心软。这种复杂性,让我觉得非常过瘾。而且,它不是那种为了虐而虐的狗血剧情,里面的冲突和矛盾,都源于角色的成长和选择,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我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幻想,如果是我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怎么做?这本书让我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自己,去反思自己的选择。如果你想找一本能让你“跳出舒适圈”的书,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