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特色
教导孩子认识世界是父母的责任!
本书从绘画、语汇、数字、身体四个面向,
教你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孩子运用五感体验世界,
进而激发孩子探索知识的欲望,与增进生活常识、学习能力!
幼儿时期是建构未来所需知识、智慧、学力等「基础」的重要时期。在此时期,若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吸收所有知识,将能奠定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作者分从四个面向,传授你借由「游戏」教育孩子、与孩子沟通的方法:
「绘画」
单靠想像,画出眼前没有的物品,对大人而言是出乎意料的困难,对知识不足的幼儿更是如此,因此从孩子的画便能掌握他们对现实的认知程度,明白他所「了解的事」与「不了解的事」。
「语汇」
孩子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吸收语言知识。激发孩子强烈的学习欲望,帮孩子创造快乐而有意义的学习经验,都是家长的责任。作者从「听」、「说」、「读」三方向传授你在家可轻松实践的「语言游戏」。
「数字」
目前小学的教学进度相当快速,孩子才刚学会一位数的加法与减法,就马上得学习二位数的计算。为了不让孩子受到挫折,就必须让他们自幼儿时期开始习惯数字。本书介绍的「数学游戏」,将能让孩子在就学前轻松、自然地学会基础数学。
「身体」
幼儿时期的孩子只是站一下子也没办法好好站立,无法明确地表达意见,不太会使用剪刀,手上的物品也常会掉落......这段期间脑部的发展与身体的发育特别相关,因此,能活用身体的孩子才能有所成长。本书为你介绍与反覆、发声、自己动手做、运动等相关的各种游戏。
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性,唤醒孩子的潜能父母责无旁贷。请把握幼儿时期这段将对人生造成重大影响的黄金时机,投入心血陪伴孩子、为孩子灌输知识,你将因孩子的惊人成长获得无以伦比的喜悦。
作者简介
正司昌子
REKUTASU教育研究所理事长。
一九三三年出生于日本兵库县。大坂音乐短期大学钢琴科毕业后,担任钢琴音乐教室老师,积极推行音乐教育,之后集结相关经验开始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一九八七年开设「REKUTASU教育研究所」,推广以「从0岁到进小学前的孩子」为对象的全人教育,学生多半都能顺利进入知名的私立小学。该协会也针对毫无活力与学习能力低落的孩子进行一对一指导,孩子接受辅导后表现都有飞跃式进展,因而大受好评。
着有《妈妈别焦急》(日本Man Power出版)、《母与子的优等生教室》(二见书房)、《有效的育儿法》(三一书房)、《阴山之入学准备法---语文与数学家庭作业》(小学馆,与阴山英男合着)等书。
译者简介
温家惠
淡江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日本语能力检定一级合格。
曾任教科书及爱情、科幻小说编辑共四年,日商公司驻日本神奈川县採购人员三年,翻译公司翻译人员一年,现任职于日商公司,并为自由译者,译有《心脏病与动脉硬化》、《培养孩子数学脑的游戏书》(以上世茂)。
前言 寓教于乐,教出喜爱学习的孩子
第1章 让孩子「绘图」,借以掌握孩子对现实的认知程度
教导孩子们认识全世界是父母的责任 / 认为「河川是圆的」的孩子 / 无论是月亮公主、星星,或王子或日出日落都不曾见过∕让孩子画图,以确认他们的理解力与表现力吧!
第2章 「语言游戏」唤醒无限的可能性
语言是所有能力的基础 /
听:
1 要让孩子成为听话的人,给予「听话」的训练是有必要的
2 现场为孩子说明四周所发生的状况
3 每天和孩子练习十次「帮我拿○○来」请实际在现场对孩子说明目前正在做的事情
4 一天反覆唸五本书给孩子听
说:
1 借着「鹦鹉学话游戏」,让孩子反覆诵唸长句子
2 若孩子跟你说话,请你务必回应
3 对于能充分表达意见的孩子,家长除了倾听,更要给予回应
4 家长别妄下断语,让孩子把话说完吧
5 为孩子制造大量向他人做自我介绍的机会
6 让孩子记住说「请给我○○」之后,再将东西交给他
7 让孩子用电话与对方做会话练习
8 让孩子慢慢说出生活中所见事物的名称
读:
1 制造能亲近文字的环境是很重要的
2 孩子进小学之前,请让他先学会注音符号
3 在会唸的字汇中夹杂一个不会唸的生字
4 给父亲的建议:请写一行信给孩子
5 带孩子外出,让他唸出在外看现的「文字」
6 孩子最喜欢四字成语
第3章 利用食物进行「数学游戏」,借以提升孩子的算数能力
能理解「1~5」五个数字,上小学就不可怕了
别用算式来教孩子算数,改用食物来教吧!
养成洗澡时弯手指数到「10」的习惯
车牌号码、广告招牌......让孩子唸各种数字
利用月历与时钟,让孩子感受时间
用纸盘与面包让孩子掌握「1」的感觉
让孩子能精通「1~5」的自制教材
数字相符的贴贴纸游戏(适合2岁以上孩童)
宾果游戏(适合3岁以上孩童)
有几个图案呢?(适合3岁以上孩童)
用宾果游戏与盒装鸡蛋,让孩子精通「1~10」十个数字
教孩子学会小学一年级的数学题目会出现的字汇
进入「1+1」的算式之前,先用图表让孩子理解
让孩子将5份点心分置在2个盘子上∕让孩子用身体实际感觉「重」与「轻」
第4章 懂得活用自己「身体」的孩子才能成长
使用身体的关键字是「两万次!」
有手感就够了!让孩子用剪刀小心地剪吧!
让孩子在运用身体时,嘴里一边发出状声词
若要孩子记住「送纸」的感觉,就让他剪漩涡式线条!
将剪下的纸并排,让孩子自行比较大小
来挑战三角形、星形、心形吧!
利用「挑豆游戏」来刺激脑部
借着转开旋紧瓶盖来训练小指的力量
利用「晒衣夹」愉快地锻鍊手指
利用彩色花式干燥义大利面条来串项鍊
让孩子动刀做一道料理吧!
用铅笔来练习持筷姿势
利用「踩脚游戏」与「举高游戏」来锻鍊腹肌与背肌
西村和雄X正司昌子 对话语录---学习力就是生存力
不会算分数、小数的大学生
家长改变的话,孩子也会跟着改变
父母要试着改变形式化的态度
将周遭发生的事全数化作语言翻译给孩子听
孩子需要的是「学习机会」,而不是「缓慢教育」
前言
有关日本孩童学习能力低下的声浪越来越高。
众所周知,新闻媒体根据数据所作的报导,让我们得以发觉日本高中生与大学生的学力与外国相较有逐年落后的趋势,而这种情形并不仅发生在十岁以上的孩子身上。近年来也有报导指出小学一年级在课堂上「秩序大乱」的现象,而电视媒体上偶尔也会出现相关讯息。虽然目前充斥着「缓慢教育」的弊害、教师素质低落等各种颇受争议的问题,但关于孩童的问题并不仅只学力低下而已。
我见过许许多多孩子的,在我看来,现在的孩子不只是学力,连体力、精神也有显着衰退的现象。
REKUTAS教育研究中心,是针对零岁到国小低年级的各个年龄层的孩子进行研究的单位。在初次受访时,表现出毫无生气或面无表情的孩子并不在少数,而其中也有一句话也不说或没有一丝笑容的孩子。
我曾访问孩子有这种情况的父母,结果发现,这些家庭的成员无论到何处皆是以车代步,几乎不用双腿走路;或是家长有过度干涉,甚至对孩子抱持过高期望,因而忽略孩子本身的想法等各种问题。
我的手边正好有本美国某幼稚园给家长们阅读的手册。映入眼帘的是家长与幼稚园之间鉅细靡遗的约定规章。
手册的内容包括「不可漏带物品」、「要对自身的行为负责」、「要听从老师与家长、长辈的话」、「谨慎使用学校公物」、「努力不懈」等对孩子要求相当高的规则。对家长的要求则有「守时」、「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确实叠好制服,保持整洁」、「让孩子摄取对身体有益的食物及零食,更别忘了吃早餐」、「让孩子复习功课」五个项目。
此外,针对家长,手册还另外列出了十九项目问题,其中以「你的孩子会做的事情有哪些?」为主。
我想,应该有人会讶异,「怎么对幼稚园的孩子照顾到这种程度?有办法做到吗?」
老实说,我并不认为这些教育方针是特别的,因为这些项目都是为了今后教育孩子所必须打好的基本生活习惯。幼儿时期是构筑支撑未来所汲取的知识、智慧、学力等「基础」最重要的时期。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家长以身作则并持续做好亲子沟通,远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长年投身幼儿教育的我体认到,父母必须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教育孩子,以让孩子吸收所有的知识。
某些人认为,幼儿教育是以进入知名私立幼稚园或小学为目标来传授「考试」技巧的教育。我任教的班级内也有专门来接受考试指导的孩子,而实际上确实也有到上述地点上学的孩子。「想拓展孩子的能力」这种想法是人人都有的。
与昔日的情况相比,现今小学教育的教学进度变得特别快速,这种情况迫使孩子不得不在短时间内记住许多知识。
以小学一年级「1 ~ 5」的数字教学为例,原本预定的教法是希望以数个月时间反覆地教导孩子,但现今却只安排一个月的教学时间,就得立刻进入下一个教程了。这对还不了解数字1 ~ 5,就必须进入下个阶段的孩子而言,实在是一个悲剧。由于还无法理解基础知识,想当然耳,孩子一定是越学越煳涂了。
我认为,这也是高中与大学生学力低下的根本原因之一。
「我不想让孩子变成不会唸书又讨厌学校的人。」
「我想让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有个好的开始。」
为人父母者一定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吧?但请你不要过于苛求。因为幼儿时期的智力正是由日常生活及游戏之中培育而来,而家长所抱持的态度也必定能够得到丰硕的成果。
我在课堂上并没有进行任何特别的课程,每天只有让孩子做各式各样的猜谜、画图、骨牌游戏......等在家里也能做的、可绞尽脑汁运用所有智慧的事情。孩子的能力就在这样反覆操作的游戏中逐渐开花,然后渐渐成长茁壮。
这一次,我在经过一番缜密思考后,选出一部分能与孩子一同进行的「游戏」收录于本书中,并且分为「绘画」、「语汇」、「数字」、「身体」四个章节来介绍。
你可以由任何一章开始阅读,请从你认为可以和孩子共同实行的项目开始轻松做起,而我只在本书介绍能在家庭中简单达成的项目。
本书的目标在于让亲子之间能借此一同愉快地游戏并进行沟通,若对你与孩子的关系有任何助益,我都将感到喜出望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