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是我微笑的答案:教养,只不过是更宽阔的爱

妳是我微笑的答案:教养,只不过是更宽阔的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教养
  • 家庭教育
  • 成长
  • 沟通
  • 情绪管理
  • 心理学
  • 育儿
  • 自我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优质父母的幸福教养经
新手妈妈的贴心分享书
我想和女儿一起认识这世界的丰富、品尝生命的美好,
找到努力生活的热情和自己的风格。
我希望能跟女儿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好姊妹,
在这一路上陪着她失败、成功,给她支持、喝采……
所谓教养,不过是我们给孩子更宽阔的爱。

多给孩子五分钟的人生,让孩子在「不追赶」的环境中成长!
让美感的种子发芽,孩子的世界将会有更多期待与梦想!
从「明星主播」到「新手妈妈」,小女儿泠泠的诞生,
让林书炜对自己的职涯规划和人生排序,有了全新的体认和定义;
而林书炜和蔡诗萍这对才子佳人夫妻档,
又要如何互相沟通适应,在人生旅途中转型为优质父母?
在本书中,林书炜将首度分享第一次作为母亲的幸福体验,
内容涵盖育儿技术的分享、品格教育的养成及感性的亲子交流对话,
每篇文章最后并有小单元「当了妈才知道的事」,
是书炜妈咪根据亲身经验,以最诚恳的心意所提供的教养「小撇步」。
聪明甜美的书炜妈咪,除了参考专业建议、听取经验分享,更加入自己的想法融会贯通,
「悟」出了一套有创意、有主见的新世代妈咪教养经——

◎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新手爸妈和孩子都像是张白纸,彼此一起在学习、摸索。父母要试着理解孩子,从他们的个性、人格中找到最适合的教养方式,说穿了就是follow──跟随孩子的引导。而孩子也需要爸妈跟上他们的脚步、相信他们的潜能,一同成长!

◎理性思考,感性施教

  培养孩子对「美」的感受力,让孩子懂得欣赏自己,进一步建立起对这个世界的包容力。在「理性」思考之余,也要以「感性」、柔软的方式,帮助孩子形塑人格、培养好习惯,并以「幽默感」增进亲子互动的情趣。

◎爱孩子,也要爱自己

  成为母亲之后,为了打理家庭、照顾家人,最容易忽略的是「自己的需要」。新世代的妈咪要懂得照顾自己、肯定自己,在生活中留点空间,才能在面对各种挑战时,以平稳的身心来面对,成为家中安定的力量。

【当了妈才知道的事】

第一个孩子真能照书养?和长辈教养不同调该如何沟通?
如何用「转移焦点」来处理孩子的哭闹?独生子女要如何学会尊重和同理心?
教养基金该怎么准备?如何让孩子自然而然习惯阅读?
孩子要上学,父母应做好哪些准备?才艺真能靠上课来开发吗?
小小孩也有情绪压力?如何做个「有品质」的母亲?

书炜妈咪的贴心分享

◎善用有限时间,换取最佳的亲子相处品质

  与其拒绝孩子的热情,要求孩子不打扰自己工作,不如顺着当时的情境——和孩子一起忙!例如我会对孩子说:「我们一起上班工作,妈咪写稿,泠泠画画,比赛看看谁可以专心、不讲话地把工作做完!」这样可以和孩子一起享受工作的趣味,也能善用这短暂的片刻完成不少事。

◎放开一只手,给孩子机会学习独立

  孩子的能力是由经验累积,所以我学着相信孩子、尽量让她「习惯」自己做。一岁能自己拿汤匙,我就让女儿学习自己吃饭,刚开始吃得整桌、满地都是,但学习本来就是个过程,一定会「熟能生巧」。女儿两岁多时已经可以很「精准」的吃饭,也省了我们照顾她的时间。

◎鼓励孩子坚持到底、尽其在我

  每次女儿做一件事,我都会比平常严格地希望她能持续完成,不管是拼完一份拼图、或跑完一圈操场,即使做得很慢,我也会鼓励女儿不要放弃。我不喜欢说「妳是第一名」这样的话,因为我觉得第一名很厉害,却没有「努力完成」值得赞美。

◎多给孩子五分钟的人生,体验更精采

  多留一些时间,让孩子在「不追赶」的环境中成长,有充分的时间探索万物;孩子的感受力会在我们每天多出的五分钟里,渐渐被保存或强化。让孩子在公园里尽情玩耍、快乐泡澡、或是去超市採购时教孩子认识食物,只要多给五分钟,孩子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精采。

作者简介

林书炜

六年级中段班,世新大学传管系、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毕业。
30岁前的她以新闻工作为职志,
从一天工作12个小时的菜鸟记者,到人人称羡的新闻主播,
她,很卖命于职场。
30岁之后,女儿的诞生改变了她的人生观,
至此以后,决心成为维系一家情感的「灵魂人物」,
认为,唯有「足够的陪伴」才能生成「理解」与「体谅」。
31岁辞去新闻主播工作,成为可以自由主宰时间的freelancer。
也因着「母亲」的角色,开始努力学习各种各样母亲该有的十八般武艺,
尤其是「耐心」、「爱心」与「倾听」。
目前被称为主持人或专栏作家,
但她最喜爱的角色却是女儿同学叫她的「蔡妈妈」!

林书炜部落格:tw.myblog.yahoo.com/thirtywoman-claudia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1】我一见你(妳)就笑 何戎
【推荐序2】藏在美丽外表下的智慧头脑 常玉慧
【自序】我对家上了瘾! 林书炜
【前言】女儿,是母亲微笑的答案

【Part1】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我的胎教.他的胎教

【当了妈才知道的事】书炜妈咪的怀孕胎教
孕事谁人知?

【当了妈才知道的事】我在怀孕时期的体重控制法
最宝贵的天然礼物

【当了妈才知道的事】奶量不够了,怎么办?
纸上练兵坐月子

【当了妈才知道的事】健康、安心坐月子
我该辞职吗?

【当了妈才知道的事】全职妈妈加油!
第一个孩子照书养?

【当了妈才知道的事】我的育儿床头书
一岁的抓周礼

【当了妈才知道的事】跟上孩子的脚步,陪他一起成长
两岁的反叛期

【当了妈才知道的事】孩子哭闹或反抗时如何应付?
三岁的贴心BABY

【当了妈才知道的事】让孩子学会礼貌与分享

【Part2】理性思考,感性施教
正面沟通就是管教

【当了妈才知道的事】如何与长辈沟通教养观念?
放开我们的一只手吧!

【当了妈才知道的事】让孩子「自己做」,迈出独立的第一步
心胸有多大,世界就多大!

【当了妈才知道的事】教孩子方法,让他们自己找答案!
教出幽默的孩子

【当了妈才知道的事】亲子一起耍幽默
学会尊重与同理心

【当了妈才知道的事】生活处处都是学习的机会
坚持是人生的基本功

【当了妈才知道的事】如何帮助孩子面对挫折或难过?
如何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和价值观?

【当了妈才知道的事】从小培养储蓄的概念
「欣赏」也需要教育

【当了妈才知道的事】看绘本,激发想像力
我愿意陪妳阅读

【当了妈才知道的事】厕所也是小书房
才艺真能「开发」吗?

【当了妈才知道的事】和孩子一起上课
女儿上学啰

【当了妈才知道的事】孩子上学,爸妈也要做功课

【Part3】爱孩子,也爱自己
在生活中心灵相系

【当了妈才知道的事】与女儿快乐共浴
和孩子一起忙

【当了妈才知道的事】和孩子共享工作趣味
三岁孩子也有压力?

【当了妈才知道的事】帮助孩子适应上学新环境
善用表格、多鼓励!

【当了妈才知道的事】泠泠的奖励表
多给孩子五分钟的人生

【当了妈才知道的事】慢的教育更有滋味 「爱自己」才能当有品质的母亲

【当了妈才知道的事】吃顿有气氛的晚餐
每个爸爸都该有个女儿
三个人的爱更完整
永远的约定

【后记】做个称职的老爸爸,带妳认识这生命的美好 蔡诗萍

图书序言

我对家上了瘾! 林书炜

  几个晚上因为工作及不得不到的饭局,无法在家吃晚餐,因而让我连续错过了几晚跟Spencer 喝点红酒、谈天说地的机会;更糟糕的是,错过了几次在社区大门口,等待下午四点三十分幼稚园娃娃车弯进巷子、抵达家门,女儿在随车老师拉开校车车门的剎那,见着妈咪等在阶梯上,迫不及待送给我的满满笑容。那种发自内心、好像上了一天课就为了结束后见到妈咪的开心,可以说是「犒赏」吧!而我,深深着迷着。

是的,我对「家」上了一种「瘾」!这种「瘾头」就源自于女儿的加入。

  这本书跟大多数母亲透过部落格、或日记纪录孩子成长点滴一样,是我送给自己与家人的生活纪录,与一些些关于教养上的尝试及反省。透过一篇篇文字的抒写、大量阅读国内外关于教养孩子的书籍,我愈发对「母亲」这角色有了不同体悟;当好称职的女儿、妻子、母亲,是一路好长的功课。重点是,我开始将「它」视为是人生的重要课题,开始很认真的学习,开始有一丝念头萌芽,希望自己有能力带给全家快乐。

  书中依照不同主题分为三大区块,涵盖育儿技术的分享、品格教育的养成及感性层面的亲子交流对话。而文章后补充的「当了妈才知道的事」,则是自己及周遭朋友从怀孕、坐月子、哺乳,一直到照护、教养孩子的亲身经验中提供的「撇步」,也许不见得完全适用于每个母亲或孩子,却都是我用最诚恳的心意写下的。在实用的方法外,我也希望传达给新世代妈妈一种新观念:现代妈咪除了和传统母亲一样,给予孩子、家人无私的爱与关怀,更要懂得照顾自己、肯定自己,让自己变成家中积极、安定力量的来源;如此,在亲子、夫妻和家庭关系中,都能往幸福之路迈进。

  此外,要谢谢时报出版优秀的团队给我发挥的空间及专业的建议,让我延迟交稿了近两年,还没有放弃我;最后要谢谢先生Spencer(蔡诗萍)愿意为我写后记,我知道你这次一定又会在书付梓前一刻、搞得出版社跳脚时才交稿,但我已经满心感谢你带给我的快乐与幸福,没有如期交稿,又如何?对了,还有这本书的灵魂人物,女儿泠泠(蔡中泠)给我的生命启发,我很爱你们!

推荐序

我一见你(妳)就笑!
知名媒体人 何戎

  中国人创字造词大有学问,「教养」二字,「教」在「养」之前,由此可见,「教」比「养」更重要。《三字经》里也有这么一句话:「养不教,父之过。」养而不教,是父母的过失,教养问题,是父母一辈子都在学习的功课。

  书炜与我认识的时间不算短,我们都应该属于这个年代中,「早婚生子」的年轻爸妈一族,由于我们两家的小朋友年龄相仿,常常约出门一块玩儿,从旁观察书炜与她漂亮女儿泠泠的互动中,我很确定,她不但是位对孩子超有爱心的母亲,更是位极注重孩子教养的妈妈。

  书炜很爱小孩,却不会「溺爱」孩子,几次在与他们家的饭局上,当泠泠闹脾气时,我原以为这位辣妈,会因为自己就只生这么一个宝贝女儿,而睁只眼闭只眼﹁算了﹂,结果,实际上不然。书炜总会先与女儿好好沟通,对她「晓以大义」一番,告诉她不可任性而为,倘若依然故我,这时你就会看到书炜展现出「威严」的一面,哇!连我看了也都觉得,泠泠最好「识时务者为俊杰」点!

  小孩是上帝给父母最棒的资产,是爸妈心目中的宝,所以父母总是一见孩子就会笑,而爱小孩,似乎更是所有妈妈的﹁天性﹂,有时我甚至觉得,妈妈对孩子的爱心,是爸爸难以望其项背的,这是因为,妈妈比爸爸对孩子更有耐心,观察孩子也比爸爸更细腻。所以,在﹁教养﹂这门功课上,妈妈比爸爸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教养对一个人非常重要,是因为教养会型塑孩子的品格,而品格将影响孩子的言行,进而决定他们未来的发展,一个「有教养」的孩子,不论在气质上、谈吐上、或行为上,都会自然显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我与书炜在教育观念上有许多地方非常接近,也很认同她对孩子的教养观点,像在书中她所提及的「正面沟通就是管教」,孩子要管也要教,适时又适当的处罚有时是必要的,而且,还要学习如何与另一半沟通出对孩子最好的教养方式,管教时,爸妈两人也要「站在同一阵线」。

  衷心希望,透过书炜自身的亲子教养观念分享,能让我们教出更多有「好教养」的孩子,也衷心祝福,书炜与她的老公诗萍哥,可以再努力生一个宝宝(我有感觉到,在我与老婆以及书炜那一班好友的经验分享下,她似乎已开始思考要不要再生一个),继续实行他们的优良教养计画。

后记

做个称职的老爸爸,带妳认识这生命的美好
蔡诗萍

替林书炜小姐的书,写点唿应文章,不是第一次了。
不过,依两次的经验来看,我的地位,是一次不如一次了。

  我在《管他差几岁,爱了再说》一书,写的是序文兼导读。这次,我为她谈亲子互动、教养的书,写的呢,则属「后记」。

  差别在哪呢?写序文兼导读,读者打开书,有机会先看看我讲什么,再细读内容。写后记呢,命运很清楚了,读者多半要看完书,再决定,要不要看看我写的后记。如果︵我是说万一如果的话︶,读者连书都没看完,那必然连我这篇后记,也没兴趣看下去。那,我这篇后记,注定是白写了。当然,万一,我是说真的万一,要是有读者,竟然先跳过林书炜写的正文,直接看我的后记,你以为我会很高兴吗?未必。因为若真这样,我铁定翻脸,怎么可以这样呢,太过分啦,我岂是随便替人写后记的呢!

  总而言之,就是替林书炜的书,不管是写序还是写后记,都让我这双鱼座老男人,心情复杂,想很多啦!

  倒是两次经验有共同点,即每回都是她把书写完了,再把出版社交给她的一校稿、二校稿丢给我,要我看看能够写点什么。

我能写点什么呢?

  她的书都写完了,我即便看过后,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总不能在序里,或在后记里,唱反调吧。一则,非我之个性(要唱反调,就不答应写序、写导读了,何必让作者难堪);二则,林书炜与这本书的小女主角,泠泠,人生还有很大的未来性,我这半百老翁,实在不必留下什么把柄,让她们日后联手修理我。

这便是为什么,当林书炜小姐要我写后记时,我犹豫很久,当然交稿时间,更拖了很久。
这本书,后记难写,尤其是,多了一位小女主角,泠泠。
林书炜与泠泠的互动,打从一开始,我便看在眼里。

  林书炜小姐是六年级中段班,我则典型四年级后段生。相距十七岁,可说横跨近两个世代(若十年一代的话),我跟林书炜的价值观、成长经历、对生命之期望,已然迥异了,若论及对下一代之教养,又怎可能没有差距?说没有,那一定是不诚恳的敷衍。
或许,值得一提的,我对「教养」这档事,心中总有一份奇怪的感受。

  这跟我四十七岁当爸爸,有关。这么高龄当爸爸,说句玩笑话,我对一向难搞的女性朋友身上,所花费的心力,要比应付小孩子,用心多太多了,讲经验也丰富很多。叫我突然要去品评关于下一代「所谓的教养」,我完全没经验,必须「无中生有」的去重新思索,是很辛苦。

  何况,本书作者林书炜小姐,别看她甜美女生模样,论个性,可硬的呢。她以自己是女人,泠泠也是女生的「同属一国」身分,对泠泠哌哌落地后,一路展开的「教养实验」,自信十足。有时候,旁人或可插手给点意见,但我这四年级后段班老家伙,可就未必能插上手了。这就使得,我若要谈林书炜对泠泠之教养的观察心得,势必要冒一点风险:难免会擦出「亲情之火花」。

  这些火花,跟所有夫妻组成家庭的过程都很像,反映了两个不同个体的男女,共组家庭、有了孩子以后,因教养问题而必然出现的观念落差。

  而泠泠,这小女生,还是一个尤其难搞、特别麻烦的双子座,我亲眼看她妈妈林书炜,一路走来跟她既紧张又亲密的互动过程,有时,我也会疑惑,到底在她们之间,我这老男人,该怎么扮演自己的角色呢?

  我自己这一代,兄弟姊妹四人。我老大,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一家六口,都靠老爸低阶军人的薪水度日,外加老妈在工厂做事当补贴,食指浩繁,维持起码生活不成问题,但谈到生活需求以外的「品质」,那就实在阮囊羞涩了。

  那段成长岁月,教养这档事,于我,只能简化为老爸老妈口袋虽穷,却穷得蛮性格的,一则不断告诫我们,穷要穷得正正当当,非自己该得的东西,别去妄想,不偷不贪,要安于现有的处境;另则,爸妈採取相对来说最节约的方式,来帮助我们成长智慧,就是鼓励阅读,这是我成长阶段里,兼具娱乐与教养学习双重功能的习惯。我至今,仍维持每天阅读,大量阅读,多样阅读的习惯,跟这段早年家庭生活脱不了关系。

但舍此之外,谈教养,我大概就不及格了。

  举个例吧。小时候,上画图课,我用的雄狮牌蜡笔,一定是颜色最少的那一款,应该是十二色吧,而且我一定用得很节省。没什么大道理,因为没钱。我记得班上同学家境富裕的,有人的蜡笔可以多到二十四色以上。以此类推,凡是书本以外,多跟老爸要钱添购的才艺课程或器材,于我、于我爸妈,都算额外负担,善于察言观色的我,心态是能省就省,能不花就不花。此心态假以时日,很自然养成我除了阅读以外,所有其他的艺文学习,统统都被视之为人生奢侈品。

  我仍记得,小学时,走在路上,若一听到有哪家传出弹钢琴声,我便会羡的靠近窗口,站立听一小段时间。不过很快地,我会对自己说,这是有钱人家小孩的玩意儿,我们玩不起。然后,便带着很奇特的感受离开。我所谓「奇特」,是指它夹杂了一种遗憾,也夹杂了一种好奇,更夹带了一些对有钱家庭的微妙情绪。长大以后,我常爱开玩笑,我从来不跟﹁富家女﹂谈恋爱,大概就是基于这段儿时植下的某种生命基因吧。

高中以前,我的教养,大底仅限于从老爸老妈那传承的「硬颈性格」与「清廉家风」吧。

  再来,便是从阅读里,广泛学到的「杂学」与「常识」。但,那些「雅致文化」的浸淫与薰陶,在我成长的过程里,真的没有一丝吸引力吗?绝对不会。
高中时,我认识一位好友,引领我懂得喝咖啡,听古典音乐。
大一时,一位好友带我听爵士乐,教我吃西餐,认识西洋美食的种种仪式与文化。

  大学时代,我认识的许多朋友,在阅读之外,投身于小剧场、舞蹈、电影等领域,后来都在台湾社会引领风骚,十余年后,纷纷成为艺文圈的名人。他们都以自己的热情,以及长期投入这些雅致文化的人生态度,对我相对贫乏的教养观,注入了很刺激性的新元素。我常想,如果我没有大学以后,这一长段,在台北文化圈、艺文界的「同侪激励」,我的人生,一定极单调而无味吧。

  我常跟林书炜说,如果青春重来一次,我不一定会选择念社会科学,虽然,至今我仍喜欢徜徉在理念思辨、学说评介的世界里。但随着生命一路铺陈过来的轨迹,我其实发现了,我过于狭隘的成长经验,囿限了我自己许多可能的潜质。

  我是在四十男人以后,才更放松的去试探、去想像,如果我不是现在的我,那我应该可以是怎样的我?

  是一位艺术表演家?不错。是一位导演?不错。是一位画家?不错。是一位精通音乐的评论家?不错。我应该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这是不错的自我想法。但,如果这一切体悟,来得更早一些,早到在我生命的起跑阶段,便有人带着我,引领我,很温馨的让我知道,这些都是一个孩子,走向完整人格、健全知感,应该拥有的机会,那我的人生,会不会再不一样些?再丰富一些?

有一回,林书炜问我:留给孩子最好的财富,会是什么?

  我想都没想,便回答她: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若能从他爸爸周边的好朋友身上,体会到多样的价值,专注的认真,各领风骚的成就,努力好好生活的热情,并慢慢找到自己的风格,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一辈子她便十分丰富了。

  而我,能做的,非常之简单,陪着她,像个称职的老爸爸,带她认识这世界的丰富,这生命的美好。所谓教养,不过是我们给孩子更宽阔的爱罢了。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