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收錄管管和蕭蕭二人禪意小品各30篇,從禪宗公案、詩意及日常生活為發想,並以洗鍊簡短的文字,書寫禪思哲理的深遠意境,並搭配彆具特色的畫作,讓文與圖一同譜齣悠揚的管簫二重奏。
本書特色
★本書由2位詩人管管與蕭蕭第一次聯手閤作,除精緻散文作品外,還搭配上二位親手繪製插畫,展現文學外的藝術天分,文圖並茂。
★管管的畫作色彩繽紛、充滿哲思與想像力,蕭蕭的水墨畫作濃淡雅緻。
★為慶賀管管先生(1929- )八十壽慶,由蕭蕭策劃,明道大學將於今年十月份舉辦「管管先生八十壽慶新詩學術研討會」。
作者簡介
管管
本名管運龍,中國人,山東人,膠縣人,青島人,颱北人。寫詩三十年,寫散文二十年,畫畫十八年,喝酒三十一年,抽煙二十六年,罵人四十年,唱戲三十五年,看女人四十年七個月,迷信鬼怪三十三年,吃大蒜三十八年零七天,單戀二十九年零二十八天;結婚八年,妻一女一子一。好友三十六,朋友四韆,仇人半隻。還曾擔任電影「六朝怪譚」的男主角。
蕭蕭
本名蕭水順,輔仁大學國文係畢業,颱灣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現任明道管理學院中文係助理教授,兼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長期關注颱灣現代詩發展的現代詩創作人、教育工作者、評論傢,著有詩集《緣無緣》、《雲邊書》、《凝神》;散文集《來時路》、《太陽神的女兒》、《與白雲同心》、《放一座山在心中》;學術論文《現代詩學》、《颱灣新詩美學》等。以《太陽神的女兒》散文集獲新聞局優良圖書金鼎奬。
008 序麯 吹蘆管吹 管 管
【管管的山東新腔】
012 南泉斬貓
014 早也蕭蕭晚也蕭蕭
016 廬山煙雨浙江潮
018 老僧半間雲半間
020 但細烘茶淨洗盞滾燒湯
024 寂寞古池青蛙跳進
026 念念「散亂」
029 滿船空載月明歸
033 空手把鋤頭
035 便請一刀兩斷
038 青蠅為弔客黃犬寄傢書
041 你點的是哪個心
043 磨磚做鏡
045 寸絲不掛
047 抄 詩
049 布袋有個布袋
051 懶殘運巨石
054 落花如雨亂愁多的曼殊
057 瞭不「瞭生死」!
059 八指頭陀的詩
061 儺戲圖
063 虛堂雨滴聲
065 德山挾復子
068 黃巢過後劍
070 六不收
073 東門西門南門北門
076 狗子也有佛性
080 沏幾壺禪茶給您吃
083 再泡幾杯禪詩吃
086 空山無人水流花開
【蕭蕭的颱灣小調】
092 啃蘋果的幾種可能
094 蘋果的澀與色
097 機不可失
099 韆載多難逢?
101 數字遊戲
103 我是縮小八百億倍的奈米
105 豬的思想羊的胃
106 不入虎山,焉得虎子
108 溫柔地摳著你最嫩的肌膚
110 人在颱北不一定識得杜鵑
112 何處不是大學問?
115 誰是那悟者?
117 飛鳥與百閤
119 小葉欖仁的懶人哲學
121 種籽也有發芽的夢
123 年少一定要清狂嗎?
125 不殺價的瀟灑與樂趣
128 突然彈齣的生命影像
130 再度夕陽紅
132 擬人的花草植物
134 含羞的樹
136 花是芬芳在大地上的詩(一)
138 花是芬芳在大地上的詩(二)
140 花是芬芳在大地上的詩(三)
143 花是芬芳在大地上的詩(四)
145 駐 足
147 巷閭間的聖賢
149 黃山歸來
152 又見一炊煙
155 鼓山頑石
158 尾麯 盡乾坤是個眼 蕭 蕭
我是一位大學中文係的教授,長期以來,我一直醉心於中國傳統文學、藝術的博大精深。當我第一次看到《管簫二重奏:禪意畫情》這個書名時,我的內心便被深深地吸引住瞭。它彷彿是一扇門,引領我進入一個充滿詩意與哲思的藝術世界。 「管簫」,在我看來,是一種極具東方美學意境的樂器。它的聲音溫潤、悠遠,既可以錶現齣高遠的意境,也可以流露齣細膩的情感。而「二重奏」,則意味著兩支管簫的巧妙配閤,如同兩位詩人,共同吟詠同一首詩,彼此呼應,增添瞭音樂的層次感與豐富性。 「禪意」,這個詞,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種宗教概念,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生命本質的體悟。它追求的是一種淡泊、自然、不執著的境界。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透過管簫的音樂,來傳達這種深邃的「禪意」?是透過音樂的節奏,音色的變化,還是樂句的長短?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找到關於「禪意」音樂化的獨特見解。 「畫情」,這個詞,更是讓我聯想到中國傳統的山水畫,那種「意境」的營造。畫師不隻是在描繪景物,更是在抒發情感,在傳達一種心境。而「畫情」,透過音樂來呈現,這是一種極具挑戰性且令人興奮的嘗試。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聽到「畫」,能夠在音樂中感受到那份「情」。 我預計,這本書的內容,定然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與藝術哲學。我期待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與作者一同探索「管簫」、「禪意」、「畫情」之間那精妙的連結,體驗一場將聽覺、視覺、心靈融為一體的藝術之旅。這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是一次心靈的沉澱與升華。
评分「管簫二重奏:禪意畫情」,光是書名就讓我有種難以言喻的期待感。住在颱北,每天被鋼筋水泥和快速的生活節奏圍繞,早已渴望能有一片能讓心靈停泊的寧靜之地。這本書名,恰恰點齣瞭我心中所尋找的那種意境。 我對「管簫」這個樂器一直有著莫名的情愫。那溫潤、悠遠的音色,總能輕易地穿透人心的浮躁,帶來一種古樸而又充滿生命力的力量。而「二重奏」,更是意味著兩個人聲的交織,像是一場無聲的對話,又像是一幅畫捲緩緩展開。想像一下,兩支管簫的鏇律,時而低吟淺唱,時而高亢嘹亮,如同潑墨山水般,在聽者的腦海中勾勒齣層層疊疊的意象。 「禪意」,這兩個字更是讓我心頭一動。禪,對我來說,不是一種宗教,而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處世哲學。它講求的是簡約、自然、當下。在紛擾的世界裡,尋找內心的平靜,體悟生命的真諦。我很好奇,這本書將如何透過管簫的音樂,將「禪意」的精髓傳達齣來?是透過樂麯的結構,還是音符的起伏?是透過演奏者的情感投入,還是麯目的選取? 「畫情」,則讓我聯想到文學作品中那些細膩的情感描寫,或是水墨畫中那種「意境」的錶達。將情感融入畫中,讓觀者能夠「看」到情感,「聽」到情感。而這裡,情感卻是透過「音樂」來呈現,透過「管簫」來訴說。這種跨界的想像,讓我充滿瞭好奇。我腦海中浮現齣幾個畫麵:也許是清晨薄霧繚繞的山林,也許是月光灑落的庭院,也許是畫師揮毫潑墨時的那份專注與淡然。 總之,這本書名本身就是一首詩,一幅畫,一麯音樂。它喚醒瞭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對心靈慰藉的渴求。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這本書,讓自己的思緒隨著管簫的鏇律,一同沉浸在那份「禪意畫情」的境界裡。我期待的不僅僅是一次閱讀體驗,更是一場心靈的洗禮,一次與自我內心的對話。
评分我是一個對颱灣在地文化有濃厚興趣的退休老師,平常喜歡閱讀一些與藝術、歷史、哲學相關的書籍,同時也對音樂有著一定的涉獵。收到朋友送的這本《管簫二重奏:禪意畫情》,一開始還有些摸不著頭緒,但當我深入瞭解其內容後,便被深深吸引。 書名中的「管簫」,我聯想到的是那種古色古香的樂器,它的聲音不像鋼琴或小提琴那樣明亮,而是有一種沉澱過的、帶著歲月痕跡的溫柔。我曾經在一些古裝劇裡聽過類似的樂器演奏,那種聲音總能營造齣一種淡雅、寧靜的氛圍。而「二重奏」則意味著兩支管簫的閤鳴,這讓我聯想到中國傳統的「琴瑟和鳴」,那是一種協調、互補的美感,像是兩個人在心靈深處進行著一場溫柔的對話。 「禪意」這個詞,在颱灣社會越來越常見,但真正能體會其中精髓的人並不多。我理解的禪意,是一種不執著、隨緣、順其自然的態度,一種在生活中發現美的能力,一種對生命本質的思考。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種抽象的「禪意」融入到管簫的音樂之中?是透過樂麯的編排?還是透過音色的變化?抑或是透過演奏者對音樂的詮釋? 「畫情」,這個詞更是讓我充滿瞭想像。我想到的是水墨畫中那種「留白」的藝術,那種「意境」的錶達。畫師不一定需要將所有細節都描繪得钜細靡遺,而是透過幾筆簡單的線條,幾塊墨色的暈染,就能夠勾勒齣山水、人物的情感。而這本書,似乎是想透過管簫的音樂,來傳達一種「畫」一般的「情」,一種能夠觸動人心的畫麵感。 我期待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全新的藝術體驗,一種將聽覺、視覺、心靈融為一體的感受。我想像著,在閱讀的過程中,我能夠聽到管簫的悠揚鏇律,同時感受到那份淡雅的「禪意」,並在腦海中勾勒齣一幅幅充滿情感的「畫」。這是一種多層次的享受,一種對傳統藝術形式的創新詮釋。
评分我是一位定居在新竹的科技業從業人員,生活總是緊湊而充滿挑戰。偶爾,我會渴望逃離這個鋼筋叢林的喧囂,尋找能讓心靈得以喘息的空間。《管簫二重奏:禪意畫情》,這個書名,就如同在我的科技生活裡,點綴瞭一抹清新脫俗的綠意,讓我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管簫」這個樂器,聽起來就充滿瞭古樸的韻味,不像現代電子音樂那樣直接衝擊感官,而是透過一種柔和、悠遠的聲音,觸動內心深處的柔軟。而「二重奏」,則意味著兩股力量的匯聚,這種組閤往往能產生更豐富、更有層次的音樂錶達,就像我們在團隊閤作中,不同專業知識的碰撞,能夠激盪齣創新的火花。 「禪意」,這個詞對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常常被各種資訊轟炸,追求著效率和結果。而「禪意」似乎代錶著一種對事物的深層理解,一種不為外物所擾的寧靜。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種哲學思想,轉化成具體的音樂形式?是透過樂麯的結構,還是透過演奏者的情感投入?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帶來一種新的思考方式,讓我在忙碌的工作之餘,也能找到內心的平靜。 「畫情」,這個詞讓我聯想到那些能夠觸動人心的藝術作品。無論是畫作還是音樂,它們都能夠跨越語言的界限,直接與人們的情感產生共鳴。我期待這本書中的「管簫二重奏」,能夠像一幅幅生動的畫作,用鏇律和節奏來描繪情感,讓我在聆聽的同時,也能在腦海中勾勒齣畫麵,感受到那份「畫」中蘊含的「情」。 這本書名散發齣的獨特氣質,讓我對其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希望它能為我帶來一場視覺與聽覺的雙重饗宴,同時也能啟迪我的心靈,讓我對「禪意」和「畫情」有更深入的理解。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這本書或許能成為我心靈的一處港灣。
评分我是在颱中開設一傢小型畫廊的經營者,平日裡接觸大量藝術品,對於如何將不同藝術形式進行融閤,總是抱持著極大的興趣。《管簫二重奏:禪意畫情》這個書名,便強烈地吸引瞭我的目光,它彷彿是為我量身打造一般。 「管簫」,這樂器本身就帶著一種古典的、東方美學的氣質。它的聲音,不論是低沉的吟唱,還是高亢的呼喚,都充滿瞭情感的張力。而「二重奏」,則讓我聯想到兩幅畫作之間的對話,或是兩位藝術傢對同一主題的不同詮釋,這種「二」的互動,往往能激發齣更為深刻的藝術理解。 「禪意」,這在我經營畫廊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以「禪意」為主題的創作。它追求的是一種極緻的簡約、一種對事物本質的洞察,一種不被外物所迷惑的內在力量。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如何透過管簫的音樂,將這種抽象的「禪意」具象化,讓聽者能夠透過音樂,感受到那份深邃的意境。 「畫情」,這兩個字,更是與我的藝術事業息息相關。我始終相信,藝術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它能夠觸動人心,傳達情感。我好奇,作者將如何透過管簫的「二重奏」,來描繪齣「畫」一般的「情」?是透過鏇律的起伏,來營造齣畫麵的層次感?還是透過音色的變化,來錶達人物或景物的情緒? 我預計,這本書將會是一場音樂與視覺藝術的完美結閤,一次對「禪意」美學的深刻闡釋。我期待它能夠為我帶來新的靈感,讓我在藝術的領域,有更廣闊的探索與體悟。這不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場跨越瞭聽覺與視覺界限的藝術體驗,一次對心靈深處的探索。
评分身為一位熱愛旅行、喜歡探索颱灣各地風土人情的背包客,我總是在尋找那些能觸動我心靈深處的聲音與畫麵。《管簫二重奏:禪意畫情》這個書名,充滿瞭濃厚的文化氣息,讓我聯想到颱灣許多風景優美的角落。 「管簫」,這個樂器,聽起來就有一種與大自然相呼應的感覺,它不像城市的喧囂,而是更像山間的清泉,或是海邊的微風,有一種寧靜而又充滿生命力的力量。而「二重奏」,則讓我想到旅途中,與同伴的交流,那種分享、傾聽,共同感受的樂趣。 「禪意」,這個詞,對我來說,代錶著一種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一種在簡單中發現美好的能力。在旅行中,我常常會遇到一些讓人感到心靈平靜的時刻,也許是在一座古老的寺廟,也許是在一片寧靜的竹林。我很好奇,這本書的作者,是如何透過管簫的音樂,來傳達這種「禪意」的?是透過悠揚的鏇律,還是透過舒緩的節奏? 「畫情」,這讓我想到我在旅行中,拍攝的那些風景照片,我希望它們能夠傳達齣我當下的心情,我對那個地方的感受。而這本書,似乎是想透過音樂,來描繪齣「畫」一般的「情」。我期待能夠在音樂中,聽到颱灣的山水,感受到那份「畫」中蘊含的「情」,彷彿置身其中。 這本書名所營造的意境,非常符閤我對於藝術與生活的追求。我期待它能帶給我一次心靈的旅程,讓我在聆聽管簫的同時,也能在腦海中勾勒齣美麗的畫麵,感受到那份「禪意」與「畫情」的融閤。這將是我一次非常特別的閱讀體驗,一次與颱灣在地文化的深刻連結。
评分身為一個在高雄長大的中年人,過去的成長背景讓我對於傳統文化,尤其是與自然連結的藝術形式,有著一份特別的親切感。《管簫二重奏:禪意畫情》這個書名,光是讀起來,就彷彿能聞到一股淡淡的墨香,聽到一陣徐徐的微風。 「管簫」,這樂器似乎並不像小提琴或鋼琴那樣普及,但它的聲音卻有著一種獨特的魔力。我印象中,管簫的聲音總是帶著一種悠長、沉靜的氣質,尤其是在描繪山水、田園景色時,那種感覺格外契閤。而「二重奏」,則讓我想起古代文人雅士,兩兩相邀,一同品茗賞畫,吟詩作對的場景。這種氛圍,本身就充滿瞭詩意。 「禪意」,這個詞讓我聯想到一種超然物外,返璞歸真的境界。它不是一種苦行,而是一種對生命有瞭深刻的體悟後,所展現齣來的淡泊與從容。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透過管簫的音樂,傳達給我這種感受,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內心的寧靜。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透過音樂的鏇律和節奏,來勾勒齣「禪意」的?是透過舒緩的節拍,還是透過和諧的音律? 「畫情」,這兩個字更是讓我腦海中浮現齣一幅幅畫麵。我想像著,管簫的音樂如同水墨畫中的筆觸,時而蒼勁有力,時而婉轉柔美,將內心的情感,或是眼前所見的景物,以一種含蓄而又深刻的方式呈現齣來。這種「畫」一般的「情」,不需要言語,卻能直達人心,讓我產生共鳴。 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種沉浸式的體驗。我希望在閱讀的過程中,不隻是文字上的理解,更能透過音樂的引導,讓我的心靈進入一個與書中描繪的「禪意」和「畫情」相契閤的空間。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門,一扇通往內心平靜與藝術欣賞的新大門。
评分身為一個經常需要處理各種行政瑣事、生活節奏相對快速的傢庭主婦,我總是渴望能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點點屬於自己的寧靜與美好。《管簫二重奏:禪意畫情》這個書名,聽起來就有一種療癒人心的力量,讓我不禁想一探究竟。 「管簫」這個樂器,對我來說,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它不像有些樂器那樣尖銳刺耳,而是有一種溫柔、舒緩的特質,就像我傢後院那幾棵老樹,在風中輕輕搖曳,發齣沙沙的聲響。而「二重奏」,則讓我想到我和先生,在週末的午後,一起聽音樂、聊天,那種默契與溫馨的感覺。 「禪意」,這兩個字,在現代社會,似乎成瞭一種稀缺的資源。我們常常被各種雜事牽絆,心靈難以平靜。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透過管簫的音樂,給我帶來一份「禪意」的體驗,讓我能夠暫時忘卻煩惱,感受一份內心的安寧。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種抽象的「禪意」,用音樂來錶達?是透過鏇律的起伏,還是音色的變化? 「畫情」,這讓我想到以前學畫時,老師教導的「意境」。畫傢不隻是在畫山水,更是在畫自己的心境。我期待這本書,能夠透過管簫的音樂,讓我「聽」到「畫」,讓我感受到音樂所描繪齣來的,那份細膩的情感。我希望能夠在音樂中,看到一幅幅美麗的畫麵,並在其中體會到那份「畫」中的「情」。 這本書名本身,就充滿瞭詩意和想像空間。我期待它能夠帶給我一種身心靈的舒緩,讓我在享受音樂的同時,也能獲得一份心靈的滋養。它或許能幫助我,在生活的細微之處,發現更多美好,感受更多「禪意」與「畫情」。
评分身為一個在颱南經營小咖啡館的老闆,我每天接觸形形色色的人,也觀察著他們生活中的點滴。《管簫二重奏:禪意畫情》這個書名,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我們店裡牆上掛著的那幅水墨畫,雖然簡約,卻意境深遠。 「管簫」,對我來說,它是一種帶有東方韻味的樂器。它的聲音不像西方樂器那樣奔放,而是更為內斂、含蓄,如同颱灣的廟宇簷下,那懸掛的風鈴,在微風中輕輕擺動,發齣細微卻動聽的聲響。而「二重奏」,則讓我想到我們店裡,兩位客人坐在窗邊,低聲交談,分享彼此心情的畫麵,那種溫馨而又默契的氛圍。 「禪意」,這兩個字在現代社會,似乎成瞭一種嚮往。很多人在追求物質的同時,內心卻感到空虛。我認為,真正的「禪意」不在於遠離塵囂,而在於如何在塵囂中找到一份平靜。我很好奇,這本書的作者,是如何將這種「禪意」融入到管簫的音樂中?是透過音樂的結構,還是透過演奏者的心境?我希望這本書能教我如何在生活的瑣碎中,尋找那份屬於自己的「禪意」。 「畫情」,這讓我想到我們颱南許多老屋的窗櫺,那些充滿瞭歲月痕跡的圖案,每一道線條都蘊含著一段故事,一種情感。我期待這本書中的音樂,能夠像一幅幅動人的畫作,用聲音來描繪情感,用鏇律來訴說故事。我希望能夠透過書中的描述,在腦海中勾勒齣那畫麵,感受到那份「畫」中的「情」。 我喜歡這本書名所營造的那種氛圍,它讓我聯想到一種慢活、一種對美的追求,一種對心靈的滋養。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種心靈的慰藉,讓我在忙碌的日常中,能夠放慢腳步,細細品味生活中的美好,感受「管簫二重奏:禪意畫情」所帶來的獨特藝術魅力。
评分身為一個在颱北成長、深受現代藝術薰陶的年輕創作者,我對於跨界融閤的藝術形式一直抱持著極大的興趣。《管簫二重奏:禪意畫情》這個書名,一開始就引起瞭我的注意。它巧妙地將「音樂」(管簫二重奏)與「視覺藝術」(畫)以及「哲學意境」(禪意)結閤在一起,展現瞭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 「管簫」,對我而言,它代錶著一種純粹、樸實的聲音,沒有過多華麗的技巧,卻有著直擊人心的力量。二重奏的形式,則意味著兩者之間的對話與共鳴,這讓我聯想到編舞時,舞者之間肢體語言的互動,或是繪畫時,兩種色彩相互碰撞產生的張力。這種「二」的元素,往往能激發齣更多樣的可能性。 「禪意」,這個詞在當代藝術的語境中,常常與簡約、留白、侘寂等概念連結。它是一種對事物本質的追求,一種不追求外在的繁華,而是注重內在的寧靜與和諧。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透過管簫的鏇律,來傳達這種深邃的「禪意」?是透過樂麯的和聲配置?還是透過節奏的變化?抑或是演奏者在演繹時所注入的情感? 「畫情」,則讓我聯想到我所喜愛的寫意山水畫,那種「意在筆先」的創作理念。畫傢不隻是在描繪景物,更是在抒發情感,在傳達一種心境。我猜測,這本書中的音樂,應該也具備瞭這樣的特質,能夠讓聽者透過聲音,感受到畫師的筆觸,感受到畫中人物或景物的「情」。 我非常期待能夠透過這本書,探索音樂與視覺藝術之間那難以言喻的連結。我希望它能帶給我一種全新的感官體驗,讓我在聆聽管簫的同時,也能在腦海中勾勒齣一幅幅充滿「禪意」的畫麵,並在其中體會到細膩的情感流動。這是一種對傳統藝術的解構與重塑,一種將抽象概念具象化的嘗試,這對我這個年輕的創作者來說,無疑是一份極具啟發性的養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