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瞭終結青春,要越走越遠;
為瞭尋找幸福,要越走越廣;
為瞭不想寂寞,活齣獨立自我,要越來越自由......
人為什麼要去旅行?是要忘記現實?還是要麵對自己?
新井一二三,從14歲搭上第一趟長途火車開始,有機會就想往外闖,往外飛。
離鄉背井踏上北京遍遊中國,進入中歐迷宮、見識古巴、越南,甚至移民加拿大,到香港工作,她遊走異地十年,得到瞭什麼?
一個道道地地的東京人,日文是她的母語,中文寫作是她療傷自我的方式,在香港被叫「文化雜種」,在颱灣齣版瞭十七本書,在東京朋友笑她窮,她目瞪口呆,為什麼理想生活不能就是,旅行,旅行,再旅行?
當年勇敢無懼的少女,單槍匹馬,像一顆孤獨的行星,走嚮國境邊界,走嚮流亡者的故鄉,布拉格是昆德拉的,古巴是海明威的,香港是張愛玲的,花費最多機票錢,說最多外國話,多少次飛越太平洋......
其實真想要明白的是,幸福與自由。
現在全傢的護照換瞭一本又一本,下廚的料理有各國菜色,行李箱貼滿入境貼紙,年輕時的遠走高飛換成瞭傢庭組織,照樣推嬰兒車攜傢帶眷跨洋飛,生活什麼都可以變,但不可改變的初衷,必定是,下一趟旅程,要去哪裏?
作者簡介
新井一二三
旅人生涯語錄
*遠走高飛第一步,最重要是鼓足勇氣,下好決心,忍住眼淚,走齣傢門。
*旅行是人生,不是單純的愛好,或者工作。即使在自己的傢,都一直有「在旅行」的感覺。
*旅行去的地方跟作傢、電影、音樂有分隔不開的關係。
*若是沒有錢就很不自由瞭。但是,為瞭確保自由,所需要的錢也其實不多。
*世界的大小由你腦海的大小來決定。
*勸所有年輕朋友:趁早去旅行吧,彆忘記學好幾門外語。
*能夠一個人旅行是獨立人格的標誌。
*人為什麼要去旅遊?是為瞭忘記現實?還是為瞭麵對自己?
日本東京人。
她用中文創作,寫和颱灣時差一小時的日本種種。
寫土生土長的東京傢鄉,寫一切可愛的日本人。
她用母語日文創作,寫對中文著迷,好像談戀愛。
寫和中文生活的魅力無窮。
她開始中文教學,要把對中文的熱情,繼續發揚起來。
她喜歡颱灣,每來一次就更愛颱灣一次。
她和先生都是專職創作者,一人寫鬼怪小說,一人寫散文。
大田齣版中文作品:《心井,新井》、《東京人》、《櫻花寓言》、《可愛日本人》、《讀日派》、《東京的女兒》、《123成人式》、《東京時刻八點四十五》、《我和閱讀談戀愛》、《午後四時的啤酒》、《東京上流》、《東京迷上車》、《偏愛東京味》、《東京生活意見》、《我這一代東京人》、《僞東京》。
日文作品:《中□語□□□□□□》(講談社)、《中□中毒》(三修社)
起程:往世界飛躍
021「an non族」和「螃蟹族」
026十四歲的初次旅行
031山口百惠鼓勵「好日,啓程!」
中國:竹子窗簾麵條之路
040第一次齣國的機會
043一水之隔
046一九八二年北京之夏
053上海偷渡客
057「延期償付」的小飛俠
062日本背包客的守護神
066冷戰末期的北京留學生
071青春,北京的搖滾份子
075一路上單獨行
079涉外飯店
084麵條之路
加拿大:北國之行
093無處正中
098移民和旅行
101魁北剋的暑假
109往愛德華王子島
中歐:流亡者的迷宮
116流亡者的故鄉
120阿姆斯特丹的休假
124維也納的小公主
128布拉格的憂鬱
134Dumplings之迷
138布達佩斯的雞蛋頭
南方:熱帶的誘惑
145南方主義
147選擇古巴
149飛機上的蘭姆酒派對
153社會主義度假村
156哈瓦那的矛盾
159文化相對主義的考驗
越南:孤獨的行星
163蘇絲.黃的世界
166殖民地之戀
170孤獨的行星
174間諜的聖誕節
177現代啓示錄
澳門香港:青春期結束
181香港香港
185「波蘿白」之謎
188聖方濟教堂廣場
191竹灣酒店
日本:故鄉的月亮
195外國的月亮
198裝作日本人
201母語世界
204東京美味
209發現關西
211巡禮之道
沖繩:雨林的親子
215去沖繩
2518日本式度假飯店
222大和人的內疚
225猩猩的島嶼
颱灣:馬沙颱風
229三代同行
233颱風來瞭
237羅東宜蘭
243再見颱灣
作者序
是的,還是要旅行的
曾經很多年,我花費最多的項目是飛機票。對於其他女孩子著迷的名牌服裝、化妝品等,倒一概沾不上邊兒。穿著寬鬆的棉褲子,帶著肯尼亞製籃子,買張廉價飛機票走天南地北:那是我的style。
我二十多歲離鄉背井,單槍匹馬逍遙世界,手頭上總不太寬裕。當年有個日本朋友半同情,半嘲笑地跟我說過:「從沒見過像你這麼窮的人!」我本人卻目瞪口呆,因為一點不覺得自己貧睏。能到國外生活,想念書就念書,要工作就工作,雖然住的是破舊的單間小公寓,但始終不至於挨餓。再說,從沒欠缺過買張飛機票的錢。那可以說是我從小憧憬的理想生活瞭。為甚麼彆人認為我窮呢?
世界上很多人以為有錢就富裕。旅人一族的價值觀念就不一樣。旅人最重視自由。那日本朋友擁有事業、房子、汽車、傢庭等,是當時的我所沒有的樣樣財産。但他卻沒有像我那麼多的自由。
當然,若是沒有錢就很不自由瞭。但是,為瞭確保自由,所需要的錢也其實不多。關鍵在於那一點錢非得是自己的。隻要是自己掙來的錢,即使換來的不過是一塊肥皂,保證享受到精神上的奢侈。有一年,我在多倫多皇傢銀行大樓上班,從事不閤乎天性的業務,自我感覺近乎坐牢。月底拿到工資後,我就到地下的西藥房去,買瞭一塊芳香潤滑黃金色肥皂,乃優質蜂蜜做的,呈著豐滿的橢圓型。那塊肥皂帶來的精神自由,我至今忘不瞭。
不過,我在皇傢銀行大樓上班的日子畢竟沒維持多久。在高層的辦公室隔著玻璃窗看得見美麗如鏡的安達略湖,卻呼吸不到外邊的大氣。於是我又一次提交辭呈遠走高飛。但也開始深刻思索:如何在做旅人的同時也做負責的社會人士?
後來我走的路相當漫長。從五大湖邊,經過聖羅倫斯河邊到大西洋,之後又往西飛越北美大陸和太平洋,在亞熱帶英國殖民地熬瞭三年半,纔迴到傢鄉東京來的。這迴,身邊多瞭另一半,也有瞭房子,不久一個又一個孩子都誕生瞭。我曾經認為:人擁有得越多,越不自由,財産不外是纍贅。這迴,自己有瞭傢,做起負責的社會人士來瞭。那麼,旅人身分怎樣保持呢?
單身時代、新婚時期到處旅行的多數人,一旦有瞭孩子就暫停旅行。那可以說是非常理性的選擇瞭。隻是我本人對旅行的渴望壓倒理性。抱著孩子,揹著孩子,推著嬰兒車,我都非去旅行不可。但是幼兒到瞭水土不閤的異鄉就會發燒啦,拉肚子啦,鬧脾氣啦。我有一次在東馬婆羅州密林裏,抱著發高燒的小朋友深夜趕車赴過穆斯林醫院;也有一次在北京前門飯店的套房裏,抱著鬧脾氣的小朋友白白地耗費過整整一個星期;有一次在颱北基督教青年會旅社的前颱,值班服務生看到我帶兩個小孩兒走進來的樣子,竟然說齣瞭:「這樣還要旅行?」是的。這樣還要旅行的。為甚麼?隻能說:因為我是旅人。
我傢的孩子,還沒去過東京迪士尼樂園之前,已擁有第二本護照瞭。還沒吃過麥當勞的漢堡之前,已吃過北京烤鴨、颱灣涮涮鍋瞭。小兄妹有甚麼感想,目前還不得而知。也許等他們長大開始自己去旅行以後,有一天我們會討論吧。在我看來,能夠一個人旅行是獨立人格的標誌。而旅人生涯會帶來的自由,遠遠超過一塊蜂蜜肥皂。
“獨立,從一個人旅行開始”,這句書名直戳我心窩,讓我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我總是覺得,颱灣的生活,雖然看起來光鮮亮麗,但隱藏在繁華背後的,是許多人對“獨立”的渴望,卻又不知如何邁齣第一步的迷茫。我們習慣瞭被照顧,習慣瞭被安排,而一旦需要自己做決定,自己去承擔後果,卻又會感到無所適從。這本書,就像在黑暗中點亮瞭一盞燈,指引著我們走嚮一條可能充滿挑戰,但最終會讓我們變得更強大的道路。我最想知道的是,作者是如何定義“獨立”的?是經濟上的自主?還是精神上的解放?又或者是兩者兼而有之?而“一個人旅行”又是如何成為實現這種獨立的一個契機?我腦海中浮現齣各種畫麵:一個人在異國的街頭漫步,感受著陌生的氣息;一個人坐在咖啡館,靜靜地觀察著周圍的人來人往;一個人在山頂,迎著風,感受著世界的廣闊。我想,這些都是在塑造一個人的內心,在培養一個人的獨立意識。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些具體的行動指南,讓我知道,即使我不是一個旅行達人,也能從日常生活中,開始培養自己的獨立精神。它不僅僅是關於旅行,更是關於如何成為一個更完整的自己,一個能夠掌控自己人生方嚮的人。
评分《獨立,從一個人旅行開始》,光聽名字,就讓我想起無數個想要逃離現狀,獨自去遠方的衝動。在颱灣,我們似乎被太多的規矩和期待所束縛,漸漸失去瞭“自我”的聲音。我一直相信,真正的獨立,來自於內心的強大,而“一個人旅行”,就是鍛煉這種強大最好的方式。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在一個人的旅途中,學會與自己相處,如何在陌生的環境中,找到歸屬感?我期待書中能夠有關於作者在旅途中遇到的挑戰,以及她是如何剋服這些挑戰,從而獲得成長的故事。也許是迷路的窘迫,也許是語言不通的尷尬,又也許是麵對未知的恐懼,這些真實的經曆,會讓我覺得,原來她和我一樣,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她的獨立,並非遙不可及。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旅行的分享,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活齣真我的指南。它會提醒我,獨立不是孤立,而是一種擁有自由選擇權的能力,一種不被外界左右的堅定。
评分“獨立,從一個人旅行開始”——這書名,像是內心深處一聲沉甸甸的呼喚,瞬間擊中瞭我的 G點。我一直覺得,在颱灣,我們似乎被一種無形的“集體意識”所裹挾,很難真正地做到“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而“一個人旅行”,在我看來,就是打破這種束縛,去探索一個隻屬於自己的世界,去遇見一個更真實的自己。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義“獨立”的?是經濟上的自由,還是精神上的解放?她又是如何通過一次次的旅行,逐漸擺脫對他人依賴,找到內心的力量?我期待書中能夠有關於作者如何處理旅途中的孤獨感,如何與自己對話,以及如何在旅途中建立自信和安全感的描寫。這些,都是我一直想要學習和實踐的。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旅行的遊記,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實現自我價值,如何活齣精彩人生的心靈雞湯。它會鼓勵我,勇敢地去嘗試,去擁抱未知,去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
评分“獨立,從一個人旅行開始”——這書名,簡直像一股清流,瞬間滌蕩瞭我心中積壓已久的焦慮和迷茫。我發現,在颱灣,我們很多人習慣瞭依賴,習慣瞭將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他人身上,而真正意義上的“獨立”,似乎成瞭一種遙不可及的奢侈品。而“一個人旅行”,在我看來,就是一場對這種依賴的徹底告彆,一次對自我價值的深度挖掘。我充滿好奇,作者是如何在陌生的土地上,學會與自己對話,如何在旅途中的點滴經曆中,找到內心的力量?我期待書中能夠有關於如何處理旅途中的突發狀況,如何與當地人建立連接,以及如何在每一次的分彆中,學會珍惜和成長。這些細節,都將是我在追求獨立路上寶貴的財富。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次精神上的旅行,更可能是一次行動上的召喚,它會鼓勵我,勇敢地邁齣舒適區,去體驗那個未知的自己,去書寫屬於自己的獨立宣言。我希望它能帶給我勇氣,讓我相信,即使一個人,也能活齣精彩,活齣屬於自己的光芒。
评分一直以來,我都對那種能夠獨自踏上旅途的人充滿敬意。那種背著背包,沒有固定目的地,隻憑著一股衝動和好奇心,就敢闖蕩世界的勇氣,在我看來,是一種近乎叛逆的美麗。而《獨立,從一個人旅行開始》這本書,光聽名字就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我常常會想,為什麼“獨立”這個詞,總是和“一個人”聯係在一起?或許,是因為當我們不再需要依靠他人來填補內心的空缺,當我們能夠完全享受獨處的時光,那纔是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吧。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的。書名中的“旅行”二字,在我看來,不單單是指地理位置的移動,更是一種心靈的探索。在陌生的環境裏,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經曆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情,而這些經曆,都會像一麵麵鏡子,映照齣我們真實的自我。我尤其期待書中關於如何在旅途中剋服孤獨感,如何在麵對睏難時保持樂觀,以及如何在與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時,保持開放的心態這些部分的描寫。颱灣的生活節奏,有時真的會讓人覺得喘不過氣,我們很容易被各種瑣事纏身,漸漸忘記瞭自己內心的聲音。這本書,或許能成為一個提醒,讓我們偶爾停下腳步,問問自己,我真的快樂嗎?我想要的獨立,又是什麼樣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些關於如何更好地愛自己,如何更勇敢地麵對生活的啓示。
评分“獨立,從一個人旅行開始”——這書名,簡直就像是為我量身打造的一樣,瞬間就吸引瞭我的目光。我一直覺得,生活在颱灣,我們似乎被很多東西束縛著,無論是社會期望,還是傢庭責任,都讓我們難以真正地“獨立”。而“一個人旅行”,聽起來就像是逃離這一切,去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一個可以真正做自己的地方。我常常在想,一個人旅行,究竟會遇到什麼?是美麗的風景?還是奇遇的故事?又或者是,更深層次的自我發現?我猜,這本書會帶我們去經曆那些,獨自一人在陌生城市裏的迷茫,獨自一人在深夜裏的思考,獨自一人在麵對挑戰時的勇敢。我特彆期待作者能夠分享她是如何剋服內心的恐懼,如何與孤獨和解,以及如何在旅途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和方嚮。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些實用的建議,讓我知道,即使我是一個內嚮的人,也能勇敢地邁齣第一步,去嘗試一個人旅行,去擁抱那個更獨立、更完整的自己。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旅行的書,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找迴自我,如何活齣精彩人生的勵誌讀物。
评分《獨立,從一個人旅行開始》這個書名,聽起來就帶著一種灑脫不羈的氣息,讓我瞬間聯想到那些敢於打破常規、追求自由靈魂的人。在颱灣,我們常常被教育要“安分守己”,要“按部就班”,這固然有其道理,但也可能扼殺瞭我們內心深處對冒險和探索的渴望。我一直覺得,“獨立”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自給自足,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強大,一種能夠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獨立麵對生活的能力。而“一個人旅行”,在我看來,就是鍛煉這種能力的絕佳方式。它迫使你走齣舒適區,去解決一個又一個未知的問題,去適應各種陌生的環境,去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我很好奇,作者在旅途中,是如何剋服內心的恐懼和不安的?她又是如何與孤獨相處的?最重要的是,她是如何通過一次次的旅行,找到內心真正的力量,從而實現精神上的獨立的?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些啓發,讓我明白,即使我不能像作者那樣去進行長途旅行,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立”之路。或許,從一次隻屬於自己的城市漫步開始,從一次獨自去看電影的體驗開始,都能成為邁嚮獨立的起點。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關於旅行的攻略,更像是一本關於心靈成長的指南。
评分《獨立,從一個人旅行開始》,這本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一種無拘無束、隨心所欲的生活方式,這正是我一直以來所嚮往的。在颱灣,我們似乎被太多看不見的綫牽引著,很難真正地“做自己”。而“一個人旅行”,就像是斬斷這些綫,去呼吸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看待“獨立”這個概念的?它是否意味著不再需要彆人的幫助,或者是一種更深層次的自我認同?她又是如何在旅途中,一步步地學會依靠自己,找到內心的力量?我期待書中能夠有關於作者在旅途中的感悟,關於她如何麵對孤獨,如何發現生活中的小確幸,以及如何從一次次的旅行中,獲得心靈的成長。這些細膩的描寫,一定會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旅行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活齣精彩人生的書。它會激勵我,勇敢地踏齣第一步,去擁抱那個獨立的、自由的自己。
评分《獨立,從一個人旅行開始》,這書名就帶著一股子“我想怎樣就怎樣”的灑脫勁兒,特彆對我的胃口。我發現,在颱灣,大傢似乎都活得很“標準”,好像每個人都應該有同樣的生活軌跡,同樣的目標。但對我來說,那種循規蹈矩的生活,反而讓人感到壓抑。我一直渴望能夠擺脫這些束縛,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獨立自主的人。而“一個人旅行”,對我來說,就像是打破現有框架,去體驗不一樣的人生。我猜這本書,一定充滿瞭作者在旅途中的真實經曆和感悟。我特彆想知道,她是怎麼看待“獨立”這個詞的?是不是意味著不再需要彆人的陪伴,不再需要彆人的肯定?她又是如何在一個人的旅途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的?我期待書中能夠有一些觸及靈魂的描寫,能夠讓我感受到那種獨自麵對世界,卻又充滿自信的強大力量。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旅行的書,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對“獨立”定義的重新思考。它會鼓勵我,勇敢地去嘗試,去探索,去發現那個更精彩的自己。
评分這本《獨立,從一個人旅行開始》的書名,光聽就讓人心頭一震,那種渴望掙脫束縛、擁抱自由的心情,彷佛瞬間被點燃。我一直覺得,現代社會給我們的壓力太多,無論是工作、傢庭還是人際關係,好像總有無數張無形的手在拉扯著我們,讓我們喘不過氣。而“獨立”這個詞,就像是久旱逢甘霖,是一種對自我價值的肯定,一種不再依賴他人、能夠自給自足的力量。書名裏的“一個人旅行”,更是直接擊中瞭內心深處那個最柔軟、也最渴望的部分。我們常常因為害怕孤獨,害怕未知,而不敢邁齣那一步,不敢獨自去探索這個世界。可我知道,真正的成長,往往就發生在那些我們獨自麵對挑戰、獨自解決問題的時刻。我猜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旅行的見聞,更是在分享作者如何在一次次的行走中,尋找到內心的力量,學會與自己相處,並最終實現精神上的獨立。我特彆期待,作者會用怎樣細膩的筆觸,描繪旅途中的風景,更期待她會如何剖析自己內心深處的成長軌跡。颱灣的讀者,其實很多都活在一種精緻的焦慮裏,渴望有突破,卻又不敢輕易打破現有的舒適圈。這本書,或許就是給我們的一劑強心針,讓我們鼓起勇氣,去體驗那個未知的自己,去書寫屬於自己的獨立篇章。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邀請,邀請我們一起踏上這場找尋自我的奇妙旅程。我迫不及待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義“獨立”的,她又通過哪些具體的故事,來闡述“從一個人旅行開始”這個概念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