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终结青春,要越走越远;
为了寻找幸福,要越走越广;
为了不想寂寞,活出独立自我,要越来越自由......
人为什么要去旅行?是要忘记现实?还是要面对自己?
新井一二三,从14岁搭上第一趟长途火车开始,有机会就想往外闯,往外飞。
离乡背井踏上北京遍游中国,进入中欧迷宫、见识古巴、越南,甚至移民加拿大,到香港工作,她游走异地十年,得到了什么?
一个道道地地的东京人,日文是她的母语,中文写作是她疗伤自我的方式,在香港被叫「文化杂种」,在台湾出版了十七本书,在东京朋友笑她穷,她目瞪口呆,为什么理想生活不能就是,旅行,旅行,再旅行?
当年勇敢无惧的少女,单枪匹马,像一颗孤独的行星,走向国境边界,走向流亡者的故乡,布拉格是昆德拉的,古巴是海明威的,香港是张爱玲的,花费最多机票钱,说最多外国话,多少次飞越太平洋......
其实真想要明白的是,幸福与自由。
现在全家的护照换了一本又一本,下厨的料理有各国菜色,行李箱贴满入境贴纸,年轻时的远走高飞换成了家庭组织,照样推婴儿车携家带眷跨洋飞,生活什么都可以变,但不可改变的初衷,必定是,下一趟旅程,要去哪里?
作者简介
新井一二三
旅人生涯语录
*远走高飞第一步,最重要是鼓足勇气,下好决心,忍住眼泪,走出家门。
*旅行是人生,不是单纯的爱好,或者工作。即使在自己的家,都一直有「在旅行」的感觉。
*旅行去的地方跟作家、电影、音乐有分隔不开的关系。
*若是没有钱就很不自由了。但是,为了确保自由,所需要的钱也其实不多。
*世界的大小由你脑海的大小来决定。
*劝所有年轻朋友:趁早去旅行吧,别忘记学好几门外语。
*能够一个人旅行是独立人格的标志。
*人为什么要去旅游?是为了忘记现实?还是为了面对自己?
日本东京人。
她用中文创作,写和台湾时差一小时的日本种种。
写土生土长的东京家乡,写一切可爱的日本人。
她用母语日文创作,写对中文着迷,好像谈恋爱。
写和中文生活的魅力无穷。
她开始中文教学,要把对中文的热情,继续发扬起来。
她喜欢台湾,每来一次就更爱台湾一次。
她和先生都是专职创作者,一人写鬼怪小说,一人写散文。
大田出版中文作品:《心井,新井》、《东京人》、《樱花寓言》、《可爱日本人》、《读日派》、《东京的女儿》、《123成人式》、《东京时刻八点四十五》、《我和阅读谈恋爱》、《午后四时的啤酒》、《东京上流》、《东京迷上车》、《偏爱东京味》、《东京生活意见》、《我这一代东京人》、《伪东京》。
日文作品:《中□语□□□□□□》(讲谈社)、《中□中毒》(三修社)
起程:往世界飞跃
021「an non族」和「螃蟹族」
026十四岁的初次旅行
031山口百惠鼓励「好日,启程!」
中国:竹子窗帘面条之路
040第一次出国的机会
043一水之隔
046一九八二年北京之夏
053上海偷渡客
057「延期偿付」的小飞侠
062日本背包客的守护神
066冷战末期的北京留学生
071青春,北京的摇滚份子
075一路上单独行
079涉外饭店
084面条之路
加拿大:北国之行
093无处正中
098移民和旅行
101魁北克的暑假
109往爱德华王子岛
中欧:流亡者的迷宫
116流亡者的故乡
120阿姆斯特丹的休假
124维也纳的小公主
128布拉格的忧郁
134Dumplings之迷
138布达佩斯的鸡蛋头
南方:热带的诱惑
145南方主义
147选择古巴
149飞机上的兰姆酒派对
153社会主义度假村
156哈瓦那的矛盾
159文化相对主义的考验
越南:孤独的行星
163苏丝.黄的世界
166殖民地之恋
170孤独的行星
174间谍的圣诞节
177现代启示录
澳门香港:青春期结束
181香港香港
185「波萝白」之谜
188圣方济教堂广场
191竹湾酒店
日本:故乡的月亮
195外国的月亮
198装作日本人
201母语世界
204东京美味
209发现关西
211巡礼之道
沖绳:雨林的亲子
215去沖绳
2518日本式度假饭店
222大和人的内疚
225猩猩的岛屿
台湾:马沙台风
229三代同行
233台风来了
237罗东宜兰
243再见台湾
作者序
是的,还是要旅行的
曾经很多年,我花费最多的项目是飞机票。对于其他女孩子着迷的名牌服装、化妆品等,倒一概沾不上边儿。穿着宽松的棉裤子,带着肯尼亚制篮子,买张廉价飞机票走天南地北:那是我的style。
我二十多岁离乡背井,单枪匹马逍遥世界,手头上总不太宽裕。当年有个日本朋友半同情,半嘲笑地跟我说过:「从没见过像你这么穷的人!」我本人却目瞪口呆,因为一点不觉得自己贫困。能到国外生活,想念书就念书,要工作就工作,虽然住的是破旧的单间小公寓,但始终不至于挨饿。再说,从没欠缺过买张飞机票的钱。那可以说是我从小憧憬的理想生活了。为甚么别人认为我穷呢?
世界上很多人以为有钱就富裕。旅人一族的价值观念就不一样。旅人最重视自由。那日本朋友拥有事业、房子、汽车、家庭等,是当时的我所没有的样样财产。但他却没有像我那么多的自由。
当然,若是没有钱就很不自由了。但是,为了确保自由,所需要的钱也其实不多。关键在于那一点钱非得是自己的。只要是自己挣来的钱,即使换来的不过是一块肥皂,保证享受到精神上的奢侈。有一年,我在多伦多皇家银行大楼上班,从事不合乎天性的业务,自我感觉近乎坐牢。月底拿到工资后,我就到地下的西药房去,买了一块芳香润滑黄金色肥皂,乃优质蜂蜜做的,呈着丰满的椭圆型。那块肥皂带来的精神自由,我至今忘不了。
不过,我在皇家银行大楼上班的日子毕竟没维持多久。在高层的办公室隔着玻璃窗看得见美丽如镜的安达略湖,却唿吸不到外边的大气。于是我又一次提交辞呈远走高飞。但也开始深刻思索:如何在做旅人的同时也做负责的社会人士?
后来我走的路相当漫长。从五大湖边,经过圣罗伦斯河边到大西洋,之后又往西飞越北美大陆和太平洋,在亚热带英国殖民地熬了三年半,才回到家乡东京来的。这回,身边多了另一半,也有了房子,不久一个又一个孩子都诞生了。我曾经认为:人拥有得越多,越不自由,财产不外是累赘。这回,自己有了家,做起负责的社会人士来了。那么,旅人身分怎样保持呢?
单身时代、新婚时期到处旅行的多数人,一旦有了孩子就暂停旅行。那可以说是非常理性的选择了。只是我本人对旅行的渴望压倒理性。抱着孩子,揹着孩子,推着婴儿车,我都非去旅行不可。但是幼儿到了水土不合的异乡就会发烧啦,拉肚子啦,闹脾气啦。我有一次在东马婆罗州密林里,抱着发高烧的小朋友深夜赶车赴过穆斯林医院;也有一次在北京前门饭店的套房里,抱着闹脾气的小朋友白白地耗费过整整一个星期;有一次在台北基督教青年会旅社的前台,值班服务生看到我带两个小孩儿走进来的样子,竟然说出了:「这样还要旅行?」是的。这样还要旅行的。为甚么?只能说:因为我是旅人。
我家的孩子,还没去过东京迪士尼乐园之前,已拥有第二本护照了。还没吃过麦当劳的汉堡之前,已吃过北京烤鸭、台湾涮涮锅了。小兄妹有甚么感想,目前还不得而知。也许等他们长大开始自己去旅行以后,有一天我们会讨论吧。在我看来,能够一个人旅行是独立人格的标志。而旅人生涯会带来的自由,远远超过一块蜂蜜肥皂。
一直以来,我都对那种能够独自踏上旅途的人充满敬意。那种背着背包,没有固定目的地,只凭着一股冲动和好奇心,就敢闯荡世界的勇气,在我看来,是一种近乎叛逆的美丽。而《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这本书,光听名字就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我常常会想,为什么“独立”这个词,总是和“一个人”联系在一起?或许,是因为当我们不再需要依靠他人来填补内心的空缺,当我们能够完全享受独处的时光,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吧。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的。书名中的“旅行”二字,在我看来,不单单是指地理位置的移动,更是一种心灵的探索。在陌生的环境里,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经历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而这些经历,都会像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真实的自我。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如何在旅途中克服孤独感,如何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以及如何在与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保持开放的心态这些部分的描写。台湾的生活节奏,有时真的会让人觉得喘不过气,我们很容易被各种琐事缠身,渐渐忘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本书,或许能成为一个提醒,让我们偶尔停下脚步,问问自己,我真的快乐吗?我想要的独立,又是什么样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带给我一些关于如何更好地爱自己,如何更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启示。
评分“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这书名,像是内心深处一声沉甸甸的呼唤,瞬间击中了我的 G点。我一直觉得,在台湾,我们似乎被一种无形的“集体意识”所裹挟,很难真正地做到“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而“一个人旅行”,在我看来,就是打破这种束缚,去探索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去遇见一个更真实的自己。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义“独立”的?是经济上的自由,还是精神上的解放?她又是如何通过一次次的旅行,逐渐摆脱对他人依赖,找到内心的力量?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关于作者如何处理旅途中的孤独感,如何与自己对话,以及如何在旅途中建立自信和安全感的描写。这些,都是我一直想要学习和实践的。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旅行的游记,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如何活出精彩人生的心灵鸡汤。它会鼓励我,勇敢地去尝试,去拥抱未知,去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
评分《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这书名就带着一股子“我想怎样就怎样”的洒脱劲儿,特别对我的胃口。我发现,在台湾,大家似乎都活得很“标准”,好像每个人都应该有同样的生活轨迹,同样的目标。但对我来说,那种循规蹈矩的生活,反而让人感到压抑。我一直渴望能够摆脱这些束缚,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人。而“一个人旅行”,对我来说,就像是打破现有框架,去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我猜这本书,一定充满了作者在旅途中的真实经历和感悟。我特别想知道,她是怎么看待“独立”这个词的?是不是意味着不再需要别人的陪伴,不再需要别人的肯定?她又是如何在一个人的旅途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的?我期待书中能够有一些触及灵魂的描写,能够让我感受到那种独自面对世界,却又充满自信的强大力量。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旅行的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独立”定义的重新思考。它会鼓励我,勇敢地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那个更精彩的自己。
评分这本《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的书名,光听就让人心头一震,那种渴望挣脱束缚、拥抱自由的心情,彷佛瞬间被点燃。我一直觉得,现代社会给我们的压力太多,无论是工作、家庭还是人际关系,好像总有无数张无形的手在拉扯着我们,让我们喘不过气。而“独立”这个词,就像是久旱逢甘霖,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一种不再依赖他人、能够自给自足的力量。书名里的“一个人旅行”,更是直接击中了内心深处那个最柔软、也最渴望的部分。我们常常因为害怕孤独,害怕未知,而不敢迈出那一步,不敢独自去探索这个世界。可我知道,真正的成长,往往就发生在那些我们独自面对挑战、独自解决问题的时刻。我猜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旅行的见闻,更是在分享作者如何在一次次的行走中,寻找到内心的力量,学会与自己相处,并最终实现精神上的独立。我特别期待,作者会用怎样细腻的笔触,描绘旅途中的风景,更期待她会如何剖析自己内心深处的成长轨迹。台湾的读者,其实很多都活在一种精致的焦虑里,渴望有突破,却又不敢轻易打破现有的舒适圈。这本书,或许就是给我们的一剂强心针,让我们鼓起勇气,去体验那个未知的自己,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独立篇章。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邀请,邀请我们一起踏上这场找寻自我的奇妙旅程。我迫不及待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义“独立”的,她又通过哪些具体的故事,来阐述“从一个人旅行开始”这个概念的。
评分“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这书名,简直就像是为我量身打造的一样,瞬间就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一直觉得,生活在台湾,我们似乎被很多东西束缚着,无论是社会期望,还是家庭责任,都让我们难以真正地“独立”。而“一个人旅行”,听起来就像是逃离这一切,去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一个可以真正做自己的地方。我常常在想,一个人旅行,究竟会遇到什么?是美丽的风景?还是奇遇的故事?又或者是,更深层次的自我发现?我猜,这本书会带我们去经历那些,独自一人在陌生城市里的迷茫,独自一人在深夜里的思考,独自一人在面对挑战时的勇敢。我特别期待作者能够分享她是如何克服内心的恐惧,如何与孤独和解,以及如何在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方向。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实用的建议,让我知道,即使我是一个内向的人,也能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去尝试一个人旅行,去拥抱那个更独立、更完整的自己。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旅行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找回自我,如何活出精彩人生的励志读物。
评分“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这书名,简直像一股清流,瞬间涤荡了我心中积压已久的焦虑和迷茫。我发现,在台湾,我们很多人习惯了依赖,习惯了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他人身上,而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似乎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奢侈品。而“一个人旅行”,在我看来,就是一场对这种依赖的彻底告别,一次对自我价值的深度挖掘。我充满好奇,作者是如何在陌生的土地上,学会与自己对话,如何在旅途中的点滴经历中,找到内心的力量?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关于如何处理旅途中的突发状况,如何与当地人建立连接,以及如何在每一次的分别中,学会珍惜和成长。这些细节,都将是我在追求独立路上宝贵的财富。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精神上的旅行,更可能是一次行动上的召唤,它会鼓励我,勇敢地迈出舒适区,去体验那个未知的自己,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独立宣言。我希望它能带给我勇气,让我相信,即使一个人,也能活出精彩,活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评分《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带着一种洒脱不羁的气息,让我瞬间联想到那些敢于打破常规、追求自由灵魂的人。在台湾,我们常常被教育要“安分守己”,要“按部就班”,这固然有其道理,但也可能扼杀了我们内心深处对冒险和探索的渴望。我一直觉得,“独立”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自给自足,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大,一种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而“一个人旅行”,在我看来,就是锻炼这种能力的绝佳方式。它迫使你走出舒适区,去解决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问题,去适应各种陌生的环境,去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我很好奇,作者在旅途中,是如何克服内心的恐惧和不安的?她又是如何与孤独相处的?最重要的是,她是如何通过一次次的旅行,找到内心真正的力量,从而实现精神上的独立的?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启发,让我明白,即使我不能像作者那样去进行长途旅行,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立”之路。或许,从一次只属于自己的城市漫步开始,从一次独自去看电影的体验开始,都能成为迈向独立的起点。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关于旅行的攻略,更像是一本关于心灵成长的指南。
评分《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光听名字,就让我想起无数个想要逃离现状,独自去远方的冲动。在台湾,我们似乎被太多的规矩和期待所束缚,渐渐失去了“自我”的声音。我一直相信,真正的独立,来自于内心的强大,而“一个人旅行”,就是锻炼这种强大最好的方式。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在一个人的旅途中,学会与自己相处,如何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归属感?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关于作者在旅途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她是如何克服这些挑战,从而获得成长的故事。也许是迷路的窘迫,也许是语言不通的尴尬,又也许是面对未知的恐惧,这些真实的经历,会让我觉得,原来她和我一样,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她的独立,并非遥不可及。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旅行的分享,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活出真我的指南。它会提醒我,独立不是孤立,而是一种拥有自由选择权的能力,一种不被外界左右的坚定。
评分“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这句书名直戳我心窝,让我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我总是觉得,台湾的生活,虽然看起来光鲜亮丽,但隐藏在繁华背后的,是许多人对“独立”的渴望,却又不知如何迈出第一步的迷茫。我们习惯了被照顾,习惯了被安排,而一旦需要自己做决定,自己去承担后果,却又会感到无所适从。这本书,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灯,指引着我们走向一条可能充满挑战,但最终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的道路。我最想知道的是,作者是如何定义“独立”的?是经济上的自主?还是精神上的解放?又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而“一个人旅行”又是如何成为实现这种独立的一个契机?我脑海中浮现出各种画面:一个人在异国的街头漫步,感受着陌生的气息;一个人坐在咖啡馆,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人来人往;一个人在山顶,迎着风,感受着世界的广阔。我想,这些都是在塑造一个人的内心,在培养一个人的独立意识。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具体的行动指南,让我知道,即使我不是一个旅行达人,也能从日常生活中,开始培养自己的独立精神。它不仅仅是关于旅行,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完整的自己,一个能够掌控自己人生方向的人。
评分《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这本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一种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生活方式,这正是我一直以来所向往的。在台湾,我们似乎被太多看不见的线牵引着,很难真正地“做自己”。而“一个人旅行”,就像是斩断这些线,去呼吸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看待“独立”这个概念的?它是否意味着不再需要别人的帮助,或者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自我认同?她又是如何在旅途中,一步步地学会依靠自己,找到内心的力量?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关于作者在旅途中的感悟,关于她如何面对孤独,如何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以及如何从一次次的旅行中,获得心灵的成长。这些细腻的描写,一定会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旅行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活出精彩人生的书。它会激励我,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去拥抱那个独立的、自由的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