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许君远)上课,不知怎么就扯到《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的「看时节只见鞋底尖儿瘦」,念完,他让台下同学想象这鞋底尖儿瘦的形状,然后写真式地画出来。更有意思的是他也不甘寂寞,拿起粉笔,在黑板上也画一对。这是讲课的浪漫主义……——张中行
在《大公报》工作时,翻译主任杨历樵先生教了我不少翻译的诀窍。报纸主持人胡政之、前辈同事许君远先生都对我有提携教导之恩。可惜这数位恩师大都已经逝世,虽欲报恩而不得了(注:许君远还曾担任金庸证婚人)。——金庸
《晨报》是我的启蒙学校,《大公报》是我的研究院,……假定我不走这条路子,官场的逢迎丑态也许早把我窒息死,假定我不进《大公报》,则抗战期间留居故都,也许做了很?赫的?新闻官,今天也许被判十年八年的徒刑。便是不做?官,也许走了李子撝兄的后尘,抱病故都,同愁苦奋斗而死。——许君远
作者简介
许君远
(一九○二 ~ 一九六二),原名许汝骥,笔名西夷等,大陆河北安国人。现代作家、着名报人、翻译家。一九二八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国文学系。曾在《北平晨报》、《天津庸报》、《大公报》、《文汇报》、《中央日报》等担任编辑主任、副总编辑等职。一度在北平中国大学、上海新闻学校、暨南大学等担任讲师、教授。一九四五年曾以《益世报》特派员身份参加第一届联合国大会。一九四九年后在上海四联出版社、文化出版社、新文艺出版社担任编辑室副主任等职。着有小说集《消逝的春光》、散文集《美游心影》,译有《老古玩店》等。
编者简介
许乃玲
一九三八年生于上海,许君远之女,大陆国家一级註册结构工程师。编有《许君远文集》《许君远译文集》。现居深圳。
眉睫
原名梅杰,一九八四年生,大陆湖北黄梅人。业余学者,关注近现代文史、法律与文学、儿童文学等。已在《新文学史料》、《鲁迅研究月刊》、《博览群书》、《中国图书评论》、《书屋》、《粤海风》、《出版广角》、《文艺报》、《中华读书报》等发表数百篇文史随笔、学术书评。着有《朗山笔记》、《关于废名》(台湾秀威二○○九年版)、《现代文学史料探微》(上海远东版)等。现任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海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图书策划编辑。
个人邮箱:meijiesi@163.com
序言
五四之歌
陈子善 序
谢 泳 序
卷一
作文五篇
我对于中学国文教学之讨论
零星
论翻版书
《浮沉》
谈写信
谈读书
关于翻译
论传记文学
论意境
论小说的人物
论报纸文学
论触景生情
谈新闻生涯
《洛神赋》与曹氏父子
猫的故事
论旅行
谈鸟
文人的「行」
人情世态
睡眠至上
要善于利用週末
这一期
《大公园地》又脱期了
《印度政治领袖列传》序言
《美游心影》自序
《斯托沙里农庄》译者前言
《莎士比亚喜剧故事》前记
《故乡》序
发言二则
报纸应当这样干下去吗
卷二
美丽女侦探
歌德逝世纪念
马克吐温的两位小英雄
华莱斯评传
《父与子》及其汉译
加斯渥绥的《法网》
朗法罗的三首长诗
悭吝人
《小妇人》
《我的南海岛》
《义大利的黄昏》
《白孔雀》
普立则奖金
关于《斯托沙里农庄》
欢迎和平战士——介绍爱伦堡和聂鲁达
雨果
保罗.罗伯逊
阿维森纳
斯提尔和他的作品
吉洪诺夫的《两条流水》
安娜.西格斯
奥斯特洛夫斯基
达芬奇
卷三
国画改革与赵望云
剧后
再谈一回新剧
评《茶花女》
闲话《大地回春》
听卫仲乐国乐演奏
推荐张书旗画展
由《中国之抗战》说起
参观沈尹默、沈迈士书画展
艺林小集看预展
带来艺术新生命
新疆歌舞团的音乐
汪亚尘先生出国及他的临别画展
电影消毒
皮亚特尼茨基民歌合唱团
卷四
怀志摩先生
谈梁遇春
悼胡汉民
抗战中的上海报界
忆蔡孑民先生
忆杨云史先生
敬悼张季鸾先生
悼念邓莲溪兄
敬悼政之先生
我怎样投考北大
北大的初期女生
记北大的教授群
写作二十年
煳?煳涂地进了新闻界
沪版两年
自传(节选)
附录
【附录一】 父亲许君远二三事 许乃玲
【附录二】 父亲许君远的大公情结 许乃玲
【附录三】 关于开玩笑的故事 杨历樵
【附录四】 许君远 胡山源
【附录五】 追忆恩师许君远先生 马元照
【附录六】 怀老报人许君远 钱伯城
【附录七】 不寻常的祭扫
——纪念《大公报》老报人许君远百年诞辰 蔡柏生
【附录八】 忆许君远师 贺师尧
【附录九】 怀念先师许君远先生 王浩天
【附录十】 一次很难得的机遇
——怀许君远先生 左步青
【附录十一】 许君远年表 眉 睫
编后记 眉 睫
我特别喜欢《许君远文存》中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他并非依靠激烈的言辞或誇張的表達来吸引读者的注意,而是以一种平和、沉静的姿态,缓缓地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传递给读者。这种力量,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却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个人的认知和情感。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他的一些句子,品味其中蕴含的深意。这种细致的品读,让我更加体会到作者的文字功底和思想深度。
评分《许君远文存》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所蕴含的人文关怀。在对宏大叙事的描绘之外,他从未忘记关注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他笔下的普通人,虽然渺小,却也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情感,都值得被尊重和理解。这种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温柔关怀,使得他的文字充满了温度和力量。读完他的书,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温暖,仿佛与书中每一个角色都建立了一种联系,更加坚信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多么重要。
评分更让我惊艳的是,《许君远文存》并非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它仿佛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宇宙,从家国情怀到个人心境,从社会百态到自然风光,无不涉及。这种跨越性的广度,让我不禁赞叹作者学识的渊博和视野的开阔。在某些篇章中,他笔下的历史片段栩栩如生,仿佛亲历;在另一些段落里,他对艺术的感悟又细腻入微,令人陶醉。我尤其欣赏他对细节的捕捉能力,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一个鲜活的场景,塑造一个立体的人物。读他的文章,仿佛与一位博学多才的朋友促膝长谈,他分享的见闻和感悟,总能引发我更多的思考。
评分总而言之,《许君远文存》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宝藏。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和启发。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陪伴我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成长。这本书带给我的,是知识的拓展,是思想的升华,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我深信,任何一位有心阅读的读者,都能在这本《许君远文存》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触动和共鸣。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许君远文存》在语言运用上,堪称艺术。许君远的遣词造句,既有古人的典雅,又不失现代的流畅,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融合。他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他精于排比和对仗,使得文章节奏明快,富有韵律感。有时,他的一句话就能击中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有时,他的一段描写又会让人拍案叫绝。阅读的过程,就像欣赏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每一笔都充满了匠心,每一色都恰到好处。这种语言上的享受,是许多现代作品难以比拟的。
评分《许君远文存》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洪流裹挟,失去了静下心来思考的勇气。《许君远文存》就像一股清流,引导我们放慢脚步,审视内心,反思生活。作者的文字中,透露出一种淡然和从容,即便面对困境,也始终保持着一份乐观和坚韧。这种精神力量,对于我这样在生活中偶尔感到迷茫和疲惫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我常常在读完一篇之后,久久不能平静,思考作者所提出的问题,以及自己的人生道路。
评分我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许君远文存》,每一次阅读,都能发现新的亮点。有时,我关注他对于社会现象的评论,他的见解总是独到而深刻,能够启发我对当前社会问题的思考。有时,我沉浸在他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他的文字饱含真挚的情感,能够引起我强烈的共鸣。更让我欣喜的是,书中一些关于人生哲理的探讨,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这是一种动态的阅读体验,书中的内容仿佛随着读者的心境而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评分《许君远文存》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教会我如何去“看”。许君远不仅仅是用眼睛去观察世界,更是用心灵去感知万物。他能从最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意义,能从最细微的之处洞察事物的本质。读他的文字,我仿佛也被赋予了一种“看见”的能力,开始留意身边被我忽略的美好,开始思考那些被我习以为常的现象。这种观察力的提升,让我觉得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更加懂得感恩和珍惜。
评分不得不说,许君远是一位真正的思考者。《许君远文存》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结晶。他对于事物常常刨根问底,不满足于表面的现象,而是深入探究其内在的逻辑和根源。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刻的思考方式,在我看来,是极为可贵的。读他的文章,就像在与一位智者交流,他提出的问题,虽然有时令人深思,却总能引领我去探索更广阔的知识领域,去挖掘更深邃的思想内涵。
评分初次翻开《许君远文存》,是被它古朴典雅的书名所吸引,仿佛能嗅到纸墨的陈香,触碰到历史的温度。然而,真正的阅读体验远比这更为深邃。这本书并非一味的陈列,而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一位智者与读者心灵的碰撞。许君远的文字,如同一汪深潭,初时平静无波,细细品味,却能从中感受到涌动的暗流,那是思想的激荡,是情感的潮涌。他对于世事的洞察,对于人性的剖析,既有孩童般的纯真,又有饱经风霜的睿智。读他的文章,常常会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原本模糊不清的困惑,瞬间豁然开朗。他似乎总能用最朴素的语言,揭示最深刻的道理,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文字的穿透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